2008年1月26日 星期六

[好文]你有sense嗎?

文/盧智芳、李筑音

有些人學歷高,卻是老闆眼中的「白目」員工;有些人念的是超冷門科系,卻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大放異彩。而他們戰勝學歷限制的關鍵字,就是--Sense。3位在不同領域中的「一流教主」,創造第一流身價、擁有第一等能力:花藝設計師齊云、104人力銀行總經理阮劍安、李奧貝納廣告總經理黃國燦,他們憑著敏銳的Sense,在對生活、對人與對事等3個層面上,各有精采領悟,更因此將他們推向人生職涯的高峰。

民國104年,大學聯考招生總數將超過那一年的高中職學生總人數,錄取率將破百分之百。

當「全民大學生」的時代即將來臨,冷門學歷想出頭,你要比的是什麼?

有一種教室裡沒教的大能力,好學生不會,反而變成高學歷「白目」;而即使不具名校、名系血統,具備它,照樣能使你衝出重圍,讓人驚豔!

9月初,成立16年的晶華酒店破天荒推出一項飯店領導管理人才招募培訓計劃。通過層層考核跟長達1年的培訓歷練後,得分超過90分的候選人將直接任用為部門副主管(相當於副協理)。「這是正常速度10年的累積,」晶華酒店人力資源部協理林玉倩說,等於一舉打破過去所有升遷的慣例。

這個明星候選人需要什麼學歷資格?門檻並不高,只要國內外大學畢業,英語流利。但是第一個「必殺關」,是200個涵蓋天文地理、政經時事、歷史文化的英文考題測驗,答對半數以上才能進入面試。「飯店就像個小型社會,面對的都是人,」林玉倩解釋。要用什麼方式來初步篩選一個人的機智與應變力?他們選擇了「常識」。

「常識」,英文叫做"common sense"。似乎是每個人都應該理解的2個字,但你真的懂得它的涵義嗎?

從事的「知識」,到人的「見識」

去年日本任天堂公司針對手提遊戲機設計了一款「大人的常識力訓練DS」遊戲,一推出,馬上登上銷售排行榜冠軍。

這套遊戲裡收錄了近2,000個包羅萬象的生活常識,由「日本常識力檢定協會」監製,他們對「常識力」的定義,提出了3個面向:
1. 知識:包括「讀、寫、算」與「衣、食、住」兩大範疇。這些知識是基本的生活條件。
2. 良識:包括基本倫理與道德觀。
3. 見識:包括對人的禮儀、肢體語言及人與人相處的文化、默契,經常不靠言傳,只能意會。

看起來,「常識」似乎無所不包,然而集結每個瑣碎的問題,最終導出的是歸納生活所知後,對人、對事的本能判斷。常識理解的範疇多廣,可以作為一種指標,前亞都麗緻飯店總經理、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助理教授蘇國垚有個很好的詮釋:它是一種「對周遭的人、事、物領悟的能力。」

「很多人會跟你交往,其實是因為覺得你有內涵,而非你專業很強,」蘇國垚指出。當你在生活中「軟性」的那一面比別人更豐富,自然能展現出成熟圓融的態度,不但臨場反應因此變快,更有機會主導環境。真正讓人尊敬、喜歡的人,一定都少不了這種"alert"(敏銳)。

每個人都有感受的細胞,但學歷愈高的人,因為把時間、精力都投注在鑽研專業上,加上自信強、眼光總是追隨著目標看,反而往往容易忽略這種與環境互動的敏感度與重要性。

在愈是以人為本的行業中,這種"sense"愈關鍵,決定「人才」的比重愈高。空有漂亮的學經歷卻不能相得益彰,只會令人覺得「讀書」跟「做人」之間有落差,連專業的質感都跟著打折扣。

高學歷沒sense = 白目

農家子弟出身、員林農校畢業的齊云生活館創意總監齊云,因為替不少政商名流掌理會場花藝設計,手法出色,近年來聲名大噪,不少科班出身的高材生都來找他拜師學藝。不過,齊云毫不諱言他並不特別喜歡科班生:「他們只懂他會的那部份,」齊云說。

最近有個大學生寄履歷、寄照片、還打電話來,可是「3次都用錯方法。不要在履歷表上寫『歡迎看我的部落格』,東西要直接呈現在對方眼前;不要把信寫得像散文、心情日記,寄來的照片還是家庭生活照,」齊云一項一項分析。乍看起來很用心,其實很「自我」,完全搞不清楚他到底在跟誰對話。

所以齊云面試新人,一定要求兩件事:請對方在1樓泡咖啡,送上4樓,或是請他去買菸,從中觀察。要是對咖啡的口味、溫度自做主張,都會被齊云打回票:「那是『你認為的』,你有沒有問過我,我要什麼?」

齊云的觀點裡,「生意」不外乎兩回事,就是「發掘人的需求」與「滿足」。而同樣的邏輯早已出現在跨國企業的取才方式。作為美國唯一從1973年以來每年都賺錢的航空公司,西南航空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它的「集體面試」。每個求職者都得做5分鐘自我介紹,但西南航空看的不是台上報告人,而是台下,誰在專心聆聽,適時為別人鼓掌喝采;誰心不在焉,只顧著準備自己的講稿?後者當然絕對不會被錄用。

西南航空的理由很明確:「如果對身邊的人都漠不關心,又怎麼會真誠對待乘客?」

事實上,從對事到對人的sense,「常識力」的建立是有層次的。它的第一步,仍然必須以知識作基礎,但這知識要「廣」而不是「專」,表現在外的是「涵養」而非「技能」。

走出校門快人一步

比較起來,很多所謂「冷門科系」畢業的經理人,可能因為念的不屬於就業市場主流,卻是有助於人文素養的基礎學門;或是因為早早意識到一紙文憑不足為恃,為了在競爭中勝出,他們反而更善於從環境中汲取養分,靈活地觸類旁通。

像遠東商銀財富管理副總經理喻芝蘭,稱得上是金融界的「異類」。除了大學念的是台灣大學歷史系,她還寫下不少別人難以企及的紀錄:包括當過《八千里路雲和月》編劇,大學剛畢業就走遍大江南北;進入遠東商銀前,她是遠傳電信第一任法務暨法規處副總經理,還代表遠傳與和信簽約併購。

喻芝蘭一點都不認為讀歷史系是種「弱項」。她後來出國攻讀商科碩士,大家都很意外一個文科女生能拿下全班第1名,殊不知全得力於她大學時就對西洋經濟史、數學史、科學史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所以親愛的同學,不要再問念歷史要做什麼了)

能在35歲登上副總的位子,更大的理由源於喻芝蘭的特質。

「學校教的知識一定是過時的,可是出校門之後,我都快人一步,」喻芝蘭說。一個感興趣的新名詞出現,她會一口氣把相關書籍全掃回家,即使像「平衡計分卡」之類的術語,一開始跟工作根本不相關。喻芝蘭有個自我要求的原則:「當代流行的觀念,絕不能不知道。」

這個習慣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首先是社交場合中,不愁沒話題。「大家都喜歡碰到能請教他專業的人,」不管對方背景如何,喻芝蘭很少「霧煞煞」,總是能順勢聊開,甚至串起不同線索,幫人與人搭起橋梁。

她的嗅覺為自己的職涯創造出不少機會。由於喻芝蘭「懂得多」,她在遠傳時,4次代表參加亞太經合會電信工作小組。「當老闆只能挑一個人的時候,我就叫做『多才多藝』,」喻芝蘭笑著解釋。

她原先是電信法規的門外漢,但是私底下自掏腰包去上課、研究,等到公司要新設「法務暨法規處副總經理」,放眼望去,竟然沒人比她更適合。

一個常識豐富的人,等於腦袋中開了很多不同主題的檔案夾,可以不斷累積、整合。「當你做到最高的層級,常常要定義這個世界,碰到問題,更要有自己的完整架構,」喻芝蘭從作為主管的角度,感受尤其深刻。

台灣微軟公關副總經理張衣宜的人面極廣,每天都要跟一大堆媒體記者打交道,可是她念東海大學哲學系時,不但讀的書很「形而上」,她自己也是「非常人文又不食人間煙火。」

學習真實世界的應對進退

直到一件小事,改變張衣宜的想法。

大學畢業後,她留在學校當助教,經常要幫系上舉辦各種學術研討會。有一天來了一通電話:「省議會,我姓高。」話筒那一端顯然認為這樣已經足夠辨識出身分。偏偏張衣宜就是會不過意,還繼續追問:「你是誰?全名是什麼?」

「結果,他是當時省議會議長高育仁,」張衣宜邊回想邊笑說。這個在大人物面前的尷尬片刻,讓她從此開始注意政治動態,學習真實世界中需要什麼樣的敏感度與應對進退。

等到出國念書後決定進入企業,實務上規畫活動、外界聯繫,全都難不倒張衣宜。而善於應用、活化哲學的底子,更使她能讓老闆的眼睛為之一亮。

1年多前,張衣宜從台灣阿爾卡特轉任微軟。前前後後,她一共面試了5關。每次面試結束前,她都會問一個問題,非關福利與待遇:「台灣微軟如何定義自己在全球微軟中的位置?」

「哲學就是喜歡探索『根本』,」張衣宜笑著說。最後一關的面試官是微軟大中華區總裁黃存義,聽到她的問題後大為讚許:「難得有人會這樣問。」他甚至還反問張衣宜:那其他人怎麼回答?

常識力的第2個層次,是從對「事」的「知識」順利推進到對人的「見識」,有時候這還需要一些人生經驗的催化,才能正確解讀表象背後的意義,做出適當的反應。

專業,就是連處理人的問題也很專業

比方說,被罵要怎麼處理?怎樣讓罵你的人反過來欣賞你?

礁溪老爺大酒店總經理沈方正,踏入職場工作頭3年在來來大飯店,有次去找其他部門的主管借資料,卻毫無預期地被狗血淋頭罵了40分鐘。其實對方的目的在「指桑罵槐」,由於跟沈方正的主管有心結,檯面上不好衝突,就借題發揮,為難沈方正。

沈方正只說了兩個字:「謝謝。」回去也只是簡單敘述了一下,沒有大肆宣揚,更沒有告狀。

「就算當時出了一口氣,最後還是反彈到自己身上,」沈方正說。果然,他的反應不但讓對方自知理虧,後來也對沈方正另眼相看,態度非常客氣。

「專業,就是要連處理人的問題也很專業,」沈方正始終這麼相信。從政治大學阿拉伯語系剛畢業時,他從櫃檯接待員開始做起,當時來來飯店在應徵的3、400人中,只錄取4個人,有留美、留日、還有馬尼拉大學MBA的歸國華僑,沈方正是當中學歷最低的,頭一、兩年,他不諱言難免經常被欺負。不過,沈方正反而從裡面學到智慧。

生活是最博大精深的一門課,其中一位名師是「挫折」。很多對人情世故的通達,其實都是從自己的感受出發,把自己看小,把別人在意的事情放大。

瞻博網路台灣區總經理林蒲英大概是唯一念過「補校」的外商公司總經理。高中聯考落榜後,他只考上建國中學補校。當時念補校的都喜歡調侃自己是「第三等人」,因為在建中校園裡,「第一等人」當然是日間部,其次是夜間部,再來才是給成人進修用的補校。

有自知之明,機靈翻身

對林蒲英來說,記憶中最難堪的並不是成績不如人,而是明明穿著建中的鐵灰色外套,但是學號繡線的顏色、班級編號的方式都不同,親友每每不明就裡,發出讚嘆:「你讀建中喔!」「根本不知道要怎麼辦,只想趕快躲進房間裡,」林蒲英回憶。

念完補校,他又重考1年,才進入淡江大學輪機系。因為不想跑船,林蒲英待過貿易公司,當小弟打雜,還做過代書。直到經過同學介紹,進入一家代理網路數據機的公司,才算正式開始職場生涯。

當中有段小插曲,為了怕老闆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而直接說No,他主動減薪3,000元。「我說,試用我兩個月,不行,就把我fire,」林蒲英描述。

這份「自知之明」為他贏得工作。從工程師到業務,林蒲英在這家公司4年間,什麼任務、要求都碰過。一面回溯,他突然有感而發地做出結論:「人生早一點面對這些,也沒有什麼不好。」

等到他經營瞻博科技品牌,過往種種突然都變成資產。面對就是不友善、不喜歡品牌、不肯定產品的客戶,林蒲英可以把挫折感壓到最低,鍥而不捨地每週去拜訪,義務幫客戶上課,直到他們問:「你到底有什麼要賣給我?」同理心高,使林蒲英總是把客戶擺在前面,而非自己高人一等。他指出「優秀專才」容易陷落的思考盲點:「看事情要有『充分』認知,而不是單純用『我認為』的方式去做。」

應該不會有人再懷疑「常識力」不夠重要,它可以系統性有方法地培養嗎?答案當然是"Yes"!

時時接收資訊,也放大視野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在《工作雞湯》一書裡說,進入職場後,應該把過去在教育體系中養成的「資訊吸收型」頭腦,調整成「資訊發射型」頭腦。這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後者不隨便拿「事不關己」、「非我專長」、「跟我想法不一樣」作藉口,縮回探索的觸角。

「聰明,就是耳聰目明,」蘇國垚做下新解,因此,出發點不妨就從磨練感官開始。

教書4年多,每堂課開講前5分鐘,蘇國垚都拿來分享當週發生的「大事」。可能是新聞、也可能只是身邊好玩的吉光片羽,蘇國垚平時會用數位相機拍下來,做成簡報,圖文並茂地講給學生聽。

他講過的一個例子,是有一次帶畢業班去旅行,走到美國舊金山柏克萊大學,馬上忍不住掏出相機記錄。原來學生餐廳前的牆面上,陳列的報紙高達10份,全都是世界權威的發聲媒體。有個報紙叫《DNA》(Daily News Analysis),連他也沒見過,回來一查才知道是印度孟買第一大報。

比起來,台灣年輕人的視野就太狹隘了。

蘇國垚搭捷運時只做兩件事:看書或看人。看人時,從他的表情、穿著或動作,猜測他是什麼職業?坐到哪裡下車?做為一種擦亮心智的練習。

學歷,通常只在兩個時間點會受人注意,一是新鮮人找第一份工作時;再來就是等到功成名就那一刻。而豐厚的常識力不僅可以幫助你擺脫起點的弱勢,更可以比別人有機會捕捉到一路上意想不到的變化。

你的sense夠嗎?從此別再聽到有人嫌你「不上道」!

Sense大考驗

Q:和輩分比你高的重要人士一起進電梯,應該讓他站在哪裡才得體?
1.哪裡有空位就往哪裡站。
2.你站樓層按鍵前方,讓他站電梯裡面的角落。
3.你站電梯裡面的角落,讓他站樓層按鍵前方。
答案(2)
搭電梯也有道理!電梯裡的「上位」是在電梯裡面的角落,晚輩應該站在靠門口的按鍵盤角
落。別忘了,如果有人替你按著開門鍵,一定要跟他道謝。


1.怎麼開始都可以,高興就好。
2.把年紀輕的先介紹給年紀大的,男性先介紹給女性。
3.把年紀大的先介紹給年紀輕的,女性先介紹給男性。
答案(2)
介紹人時要注意順序。應該先把男性介紹給女性,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地位低的介紹給地位高的。

Q:如果你是業務,目前在做業績報告時,你準備資料會到什麼程度?
1.清楚提供數據,讓大家知道當前營收狀況。
2.提供數據,也進行清楚的檢討與分析(包括市場動態、競爭者分析等)。
3.除了上述兩點外,也讓大家知道接下來你的業務開發策略,並懂得爭取需要的合作與資源

分析:
(1)掌握清楚的數據,是做好業務的基本工作。
(2)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對市場或競爭者動態了解更多,代表你收集資訊的sense比別人高一點。
(3)恭喜你,你知道打仗要有方向,而且懂得借力使力,團隊的戰鬥力將因為你而大幅提升


Q:下列這些名詞,你認識幾個?
1.蔡辰威
2.安倍晉三
3.布希鞋
4.不願面對的真相
5.WiMAX
答案:
蔡辰威: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代表台灣斡旋奧運聖火來台事宜。
安倍晉三:最近宣布辭職的日本首相。
布希鞋:一種顏色鮮豔,有洞洞設計的樹脂涼鞋。因為美國總統布希也愛穿,所以俗稱布希鞋。
不願面對的真相:前美國副總統高爾為了呈現全球暖化危機而拍攝的紀錄片。
WiMAX:WiMAX是「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的英文簡稱,由英特爾主導推廣的通訊技術。WiMAX特性為傳輸距離長、網路涵蓋
範圍廣,可支援語音、影像等服務,號稱為第4代的無線通訊技術。

加分篇:常識好,Sense自然好
文/盧智芳

日本可說是最強調"sense"的社會之一,觀察指標就是「常識力」。不僅有機構舉辦「常識力檢定測驗」,市面上還有各式各樣關於常識力的參考書。檢定成績也可以作為履歷表上的個人紀錄。

常識究竟包含哪些範疇?日本常識力檢定協會列舉出6項:
1.說話方式跟禮節。
2.食衣住行育樂相關的知識。
3.在社會、組織中必知的細節。
4.生活中常見的法律問題。
5.理財、經濟切身相關的資訊。
6.教養。

「教養」做為常識力中的最後一項,事實上它也是常識轉化成態度、行為的最終呈現。關於這部份的詮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高曼在《SQ: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中提出的概念,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高曼指出,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包括兩大領域:社會覺察(social awareness)與社會能力(social facility)。前者指從當下感知他人的內心世界、理解對方的感受與思想,到掌握複雜的社會情境。進一步可以細分為4點:
1.原始同理心:與他人感同身受,察覺非語言的訊息。
2.調適呼應:虛心傾聽,調整自己,呼應對方。
3.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思想、感受與意向。
4.社會認知:瞭解人際關係世界如何運作。

但是這樣還不夠,要促成有效、融洽的人際互動,還需要社會能力配合。包括:
1.同步效應:在非語言層面與他人融洽互動。
2.自我表現:有效地表現自我。
3.造成影響:塑造社會互動的結果。
4.展現關懷:關心他人的需求,做出對應的行動。

高曼認為,當科技不斷入侵生活,這種意識更關鍵,因為很多人寧可陷溺於虛擬世界,卻對真實存在的人麻木不仁,他稱此為罹患「社會自閉症」(social autism)。若是想增強自己的常識,《常識的世界地圖》是本不錯的參考工具書,書中介紹許多國家的風土人情與文化淵源,也是一本世界公民的「生活須知」。

書名:《常識的世界地圖》 作者:21世紀研究會出版公司: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3年11月
書名:《SQ: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出版公司: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07年9月

[書評]情感的民主化—《親密關係的轉變》◎嬿芬書評

Source:http://yenfen.social.ntu.edu.tw/bookenmotional.htm

四月中安東尼紀登思(Anthony Giddens)這位英國社會學家受邀來台訪問,印象中沒有任何社會學家曾經得到此間媒體這麼大的注目與報導,這當然跟他所倡導的第三條路被認為啟發了陳水扁的新中間路線有關。

不過,不管他的第三條路和新中間路線有沒有關係,紀登思在國際社會學界享有盛名卻是建立在他豐富多樣的著書立說上,台灣最近翻譯他的《親密關係的轉變》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紀登思的專長一直是政治經濟領域,但在1992年卻寫出這一本以描寫現代人親密關係的書,知名學者換個主題寫,不一定有佳作,不過他的這本《親密關係的轉變》,再度證明名家出手,果然不同凡響。

在這本書中,他以英國坊間出版的各類感情自助或輔導書籍為資料,寫下現代人追求「純粹關係」的顛沛路途。純粹關係是一種強調性平等以及情感平等的關係,可想而知,現代親密關係轉變的最大推手來自女性的轉變。

在這轉變中有一個開始的時期,那就是浪漫愛的崛起。浪漫愛的理想是心靈的溝通,女性比男性更受浪漫愛的啟發(男性仍然比較重視激情愛),而因為處於經濟的弱勢,婚姻依然是女性的靠山,只不過,現代女性往往將愛情與婚姻連起來。正因為女性將浪漫愛視為一生的賭注,在感情與婚姻的路上,仍然脫離不了依附的關係,女性也因此受到更大的折磨,女性主義者於是開始倡導關係的自主性,親密但仍須建立個人界線,也就是紀登思所謂的關係的轉變—「純粹關係」的來臨。

但是,紀登思也警告現代人,純粹關係未必帶來「快樂」,純粹關係往往帶來許多坎坷路,正因為轉變中的親密關係只有在雙方都覺得這個關係帶來足夠滿足時才維繫,所以分手也成為必須存在的選項,分手比以前帶來更多的痛苦,這是更解放的關係必須面臨的兩難。

有趣的是,紀登思認為親密關係的轉變體現在所有的關係類型上(朋友、伴侶、配偶、親子等),而這些私領域的關係與公領域的生活轉型有著高度的相關性。紀登思曾描述他在寫作《親密關係的轉變》時,將一本《民主模式》和有關親密關係的典型自助書籍放在一起,他發現兩者之間的關聯:「民主制度的常規多麼像良好個人關係中的常規。」

現代社會中,許多傳統在一些私領域中卻是很難鬆動的,日常生活、家庭與各種親密關係仍存在許多需要「理性化」與「民主化」的地方。但是,私領域會被公領域的民主要求所影響,私領域也同樣越來越要求平等、溝通、與自主權。如果私領域的關係中沒有實際的相互交談空間,則這一關係就往往令人恐懼、抑或淪落的在一種習慣性結構之中,則就像是在威權政治中,公民與國家的關係一樣。提倡「情感的民主化」此一概念的紀登思就認為,親密是一個現代的發明,關係需要主動維繫、在平等的主體間進行協商,以對話作為基礎,也是為了擺脫情感的威權。

另一方面,紀登思認為私領域的民主化也會進一步促進公領域的民主化:「情感的民主化只要產生,就會進一步對公共生活的民主產生重大影響。充分瞭解自己情感的構成,並且能夠在人與人之間進行有效溝通,這樣的個人很可能已經為承擔範圍廣泛的任務和公民責任做好了準備。」

這本書,可以當作社會學經典來讀,也可以當作現代人親密關係的宣言來讀,更可以當作戀愛或失戀自助手冊來念。再來讀一段他在序言的話:「一個用感情圓滿來取代經濟掛帥的社會,必定會迥異於我們現在所認識的世界。」這樣的宣言有力地點出情感的民主性對一個社會的重要。紀登思這本書的重要性,或竟不亞於他的《第三條路》。


--
看來書展又多一本書要買了:P

[文學] 臘梅,與上海的雪 /張惠菁

中時人間 2008.1.20

已經好幾天了,心裡一直想著,房間裡能插上幾枝臘梅就好了。在這個季節。

雖然這樣想,卻一直忙於各種事,而沒有去買。星期天下午去了住在花市附近的凱倫家,吃了烤小麵包和紅茶,接近傍晚的時候我提議:「去花市吧。」但一出門,我立刻被室外的冷風改變了心意:「還是算了,我直接叫車回家吧」,遂一點原則也不顧地推翻了自己五分鐘前的提議,即使被凱倫譏笑為三分鐘熱度,仍不改其志。那天是上海今年入冬以來最低溫,都說夜裡可能會下雪的。
 
漸漸變成惦記的懸念,那幾枝未曾真實來到我生活裡的臘梅。晚上回到家,就著公寓門廊暗淡的光線,找門上的鑰匙孔,推門,洞開一更為漆黑的空間,便想,這時有梅花的暗香襲來多好。

──伸手開燈之前,什麼也看不見,只有一陣香氣……,如此便把回家變成了一件嗅覺性的事,不是挺好嗎?或是,早上,在意識的模糊地帶,醒來的先是嗅覺……。臘梅的香氣是隱約而堅持的,不是那種侵略性的香。但因為是木本的植物,枝椏縱橫,捧帶不易,得專程一趟車。可不像買幾朵玫瑰,手上提著超市塑膠袋還能一併解決。為這樣種種的原因,又使臘梅來到我家的日子,一再地推遲了。暫時,我還是每天回到沒有氣味表情的家。

當晚亮亮在 MSN 上對我說,下雪了。

我打開窗戶,外頭一片漆黑。連是不是下雨都看不清。亮亮說她特別跑下樓去看過了,真的有下一點雪喔,只是不多。

再過幾日,這回是在白天,MSN 上從台灣來、住在上海的朋友們,幾乎同時把暱稱換成:「飄雪哩」、「真的是雪呀」,等等,不一而足,或驚奇或感嘆的句式。我又往窗外望,我家這區還是一點動靜也沒。但他們對雪的奇妙的感受,畢竟傳達到我電腦這頭。雪是如此引誘著,在亞熱帶台灣長大的我們。無論平常各自忙於怎樣的生計,這時便有了異鄉人的共鳴了。

在愛丁堡時,有陣子我很迷麥克奧菲爾德(Mike Oldfield) 的歌。尤其是下雪的日子。他是出生於一九五○年代,十七歲開始發表作品,二十歲出了第一張專輯的天才型作曲家。他的歌有種深邃而神秘的感覺,彷彿封存了一個小宇宙在裡頭。雪天,當窗外可望見的地面與房屋頂上都覆上薄薄一層積雪的時候,外界的聲音會被吸收,那種表面的安靜,與城市內在依然存在、但此刻彷彿暫時收拾起來的悸動,總令我想到奧菲爾德的歌。它們和當代社會不大同拍,跟流行的樂曲一點都不像,其奇幻與透明感,好像它們的聽眾來自另一個世界。

MSN 被「下雪了」佔據的那天,我又好想閉戶不出,在家聽 Moonlight Shadow,To France,Poison Arrow 或是 Tricks of the Ligtht 這些歌。這時想起那些CD都裝在台北家中的某個箱子裡。從愛丁堡回到台北後,我很久沒聽這些歌了。它們被我那幾年的生活封印了,像雪封印聲音。

聽說,在宇宙的某處,有一顆小行星是以奧菲爾德命名的。發現這顆行星的天文物理學家,本身也是個奧菲爾德迷。我想他一定常在用望遠鏡觀測夜空時,想起奧菲爾德的歌吧,就像我看到雪景時總想聽他一樣。有些作品就是屬於宇宙,或是雪,這些雖非以現實緊貼你,但卻隱藏著通往一些廣闊、一些真實的蹊徑,在適當的時機打開封印,完整說明了一切。這麼寫著,我又想念起一株不存在的、未被實現的臘梅。

[經濟] 各國首都的房租

http://big5.rusnews.cn/eguoxinwen/eluosi_shehui/20080122/42021511.html

01:33 | 2008-01-22

日本的房屋租金長期穩定。在東京,類似于大學生宿舍的小型住宅:一個小房間,位于走廊的小廚房,帶有衛生間要花掉租房者400美元。帶有一個大會客廳的兩居室的房租每月1000美元起,價格各有不同。一般需要每月再加100美元到200美元的住宅公用事業費用。

在美國主要城市居住的費用要更高一些。Forbes.com的報道說,在紐約租一居室每月平均要花2922美元。紐約住房市場的供應量很少,在這里不僅持續著高額房租,而且根據預測,還在以6.6%的速度上漲。

而在華盛頓,一居室的房租約為每月1302美元。

如果來看一看獨聯體國家,那麼房租要便宜得多,但是要考慮到當地居民較低的收入水平。

基輔的房租明顯比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首都要貴,甚至接近莫斯科。一居室的租金為700美元,兩居室為1000美元,三居室為2000美元。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市中心的一居室非常少,租金約為每月500美元。明斯克一居室的平均租金為每月200美元起,兩居室為250美元起,三居室為300美元起。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還需要交納住宅公用事業費用。

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相當不錯的地區的一居室價格從200美元起。租三居室至少需要350美元。外交官們喜歡租私人住宅,但這需要花掉4000至5000美元。

阿塞拜疆的巴庫要比第比利斯貴一些。市中心的一居室每月需要400至500美元,市中心周邊需要250至300美元,而城市周邊需要150至200美元。市中心的兩居室一般要650至800美元,市中心周邊要450至500美元,再往外需要300至400美元。

巴庫高檔住宅和私人住宅的租金要5000美元。和第比利亞一樣,租用這些住宅的一般是高級外交官和國外石油公司在該地區代表處的高級經理。

[市場]家具市場的宜家現象

Source:http://0rz.tw/303AV

  國際家具博覽會日前正在科隆舉行,這是全球家具行業的一件盛事。儘管近年來質量精良、設計新穎的高端家具正在引導國際市場,但其不菲的價格定位 令不少人望而生畏。因此,世界最大的家具零售商──瑞典宜家集團在創業30年後依然能夠興盛不衰。公司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以280億美元的身價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四,被稱作是家具界的比爾?蓋茨。他發起了一場行業革命,並且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它總是很有創意,新點子層出不窮。”一位宜家顧客如此表述。沒有哪個家具公司能夠像宜家那樣擁有如此廣大的忠實客戶群。很多德國人是伴著畢利書櫃出生長大的。宜家的成功是在于它非常對路的市場策略。

  德國維滕-海爾代克大學的貿易法教授Knut Lange認為:“宜家開創了一個統一的品牌,這在家具行業是前所未有的。單件的高端家具當然是有自己的商標品牌,但是對於一家如此龐大的家具公司來說, 將所有的產品──包括一些非常廉價的商品冠以同樣的一個標誌,而且還能獲得顧客的好感,這顯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不僅如此,來自瑞典的家具商還引入了一個自己動手的概念。一名顧客說:“人們不必擔心做錯什麼,就能獨自完成一件作品。”

  這實在是非常巧妙的一招。宜家其實是把一部分生產步驟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他們必須花時費力完成全部程序,但同時又能獲得一種成就感。

  貿易法教授Lange表示:“宜家是靠價格優勢取勝。買方必須自己取貨,自己安裝,但是這些競爭劣勢被宜家非常聰明、非常藝術地轉化成了一個可愛的特點。這在德國非常受人歡迎。德國也是宜家在全世界做的最成功的一塊市場。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宜家早餐也不錯宜家也因此而改變了整個家具行業,被很多競爭者看作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對此,Lange分析道:“宜家的企業形象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很多人 批評宜家得了便宜還賣乖,靠打廣告欺騙消費者。另一方面,業界同行又不得不對宜家的廉價政策做出反應,適當調低自己的價位。”

  不僅是市場價格受到影響,宜家還改變了廣大顧客對家具商品的消費觀念。家具從一次性投資、耐用消費品轉化成了時買時新的時尚物品,這將對家具行業的未來發展產生持續性滲透力。

  Lange認為:“家具行業日漸兩極化,宜家當然起到了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我們一方面擁有高端名牌家具,另一方面也有像宜家這樣的大眾消費品。比較困難的是那種兩頭都不靠的中間產品。價格不算太貴,服務不算優良。這塊市場會越來越小。”

--
念大學的時候常常去IKEA環亞店找表姐,感覺跟B&Q差很多....

[閱讀]讀書的藝術 - 林語堂

※ [本文轉錄自 AAAAAAAA 看板] ※ [本文轉錄自 lo1 看板]

  讀書或書籍的享受素來被視為有修養的生活上的一種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機會享受這種權利的人們看來,這是一種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當我們把一個不讀書者和一個讀書者的生活上的差異比較一下,這一點便很容易明白。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只看見他周遭所發生的事情。他在這個監獄裏是逃不出去的。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書,他便立刻接觸到世界上一個最健談的人。這個談話者引導他前進,帶他到一個不同的國度或不同的時代,或者對他發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討論一些他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一個古代的作家使讀者隨一個久遠的死者交通;當他讀下去的時候,他開始想象那個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類的人。孟子和中國最偉大的歷史家司馬遷都表現過同樣的觀念。一個人在十二小時之中,能夠在一個不同的世界裏生活二小時,完全忘懷眼前的現實環境:這當然是那些禁錮在他們的身體監獄裏的人所妒羨的權利。這麼一種環境的改變,由心理上的影響說來,是和旅行一樣的。

  不但如此,讀者往往被書籍帶進一個思想和反省的境界裏去。縱使那是一本關于現實事情的書,親眼看見那些事情或親歷其境,和在書中讀到那些事情,其間也有不同的地方,因為在書本裏所敘述的事情往往變成一片景象,而讀者也變成一個冷眼旁觀的人。所以,最好的讀物是那種能夠帶我們到這種沉思的心境裏去的讀物,而不是那種僅在報告事情的始末的讀物。我認為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報紙,並不是讀書,因為一般閱報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發生或經過的情形的報告,完全沒有沉思默想的價值。

  據我看來,關于讀書的目的,宋代的詩人和蘇東坡的朋友黃山谷所說的話最妙。他說:“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當然是說,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一人讀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凈盡了。他對自己說:“我非讀莎士比亞的作品不可,我非讀索福客儷(Sophocles)的作品不可,我非讀伊裏奧特博士(Dr‧Eliot)的《哈佛世界傑作集》不可,使我能夠成為有教育的人。”我敢說那個人永遠不能成為有教育的人。他有一天晚上會強迫自己去讀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Hamlet),讀畢好象由一個噩夢中醒轉來,除了可以說他已經“讀”過《哈姆雷特》之外,並沒有得到什麼益處。一個人如果抱著義務的意識去讀書,便不了解讀書的藝術。這種具有義務目的的讀書法,和一個參議員在演講之前閱讀文件和報告是相同的。這不是讀書,而是尋求業務上的報告和消息。

  所以,依黃山谷氏的說話,那種以修養個人外表的優雅和談吐的風味為目的的讀書,才是唯一值得嘉許的讀書法。這種外表的優雅顯然不是指身體上之美。黃氏所說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體上的醜陋。醜陋的臉孔有時也會有動人之美,而美麗的臉孔有時也會令人看來討厭。我有一個中國朋友,頭顱的形狀像一顆炸彈,可是看到他卻使人歡喜。據我在圖畫上所看見的西洋作家,臉孔最漂亮的當推吉斯透頓。他的髭須,眼鏡,又粗又厚的眉毛,和兩眉間的皺紋,合組而成一個惡魔似的容貌。我們只覺得那個頭額中有許許多多的思念在轉動著,隨時會由那對古怪而銳利的眼睛裏迸發出來。那就是黃氏所謂美麗的臉孔,一個不是脂粉裝扮起來的臉孔,而是純然由思想的力量創造起來的臉孔。講到談吐的風味,那完全要看一個人讀書的方法如何。一個人的談吐有沒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讀書方法。如果讀者獲得書中的“味”,他便會在談吐中把這種風味表現出來;如果他的談吐中有風味,他在寫作中也免不了會表現出風味來。

  所以,我認為風味或嗜好是閱讀一切書籍的關鍵。這種嗜好跟對食物的嗜好一樣,必然是有選擇性的,屬于個人的。吃一個人所喜歡吃的東西終究是最合衛生的吃法,因為他知道吃這些東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順利。讀書跟吃東西一樣,“在一人吃來是補品,在他人吃來是毒質。”教師不能以其所好強迫學生去讀,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們一樣。如果讀者對他所讀的東西感不到趣味,那麼所有的時間全都浪費了。袁中郎曰:“所不好之書,可讓他人讀之。”

  所以,世間沒有什麼一個人必讀之書。因為我們智能上的趣味象一棵樹那樣地生長著,或象河水那樣地流著。只要有適當的樹液,樹便會生長起來,只要泉中有新鮮的泉水涌出來,水便會流著。當水流碰到一個花崗岩石時,它便由岩石的旁邊繞過去;當水流涌到一片低洼的溪谷時,它便在那邊曲曲折折地流著一會兒;當水流涌到一個深山的池塘時,它便恬然停駐在那邊;當水流衝下急流時,它便趕快向前涌去。這麼一來,雖則它沒有費什麼氣力,也沒有一定的目標,可是它終究有一天會到達大海。世上無人人必讀的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種環境,和生命中的某個時期必讀的書。我認為讀書和婚姻一樣,是命運注定的或陰陽注定的。縱使某一本書,如《聖經》之類,是人人必讀的,讀這種書也有一定的時候。當一個人的思想和經驗還沒有達到閱讀一本傑作的程度時,那本傑作只會留下不好的滋味。孔子曰:“五十以學《易》。”便是說,四十五歲時候尚不可讀《易經》。孔子在《論語》中的訓言的衝淡溫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讀者自己成熟的時候是不能欣賞的。

  且同一本書,同一讀者,一時可讀出一時之味道來。其景況適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讀名人文章,未見面時,是一種味道,見了面交談之後,再看其相片,或讀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層深切的理會。或是與其人絕交以後,看其照片,讀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學《易》是一種味道,到五十歲看過更多的人世變故的時候再去學《易》,又是一種味道。所以,一切好書重讀起來都可以獲得益處和新樂趣。我在大學的時代被學校強迫去讀《西行記》(“WestwardHo!”)和《亨利埃士蒙》(“HenryEsmond”),可是我在十余歲時候雖能欣賞《西行記》的好處,《亨利埃士蒙》的真滋味卻完全體會不到,後來漸漸回想起來,才疑心該書中的風味一定比我當時所能欣賞的還要豐富得多。

  由是可知讀書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讀者。對于所得的實益,讀者由他自己的見識和經驗所貢獻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樣多的。宋儒程伊川先生談到孔子的《論語》時說:“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我認為一個人發現他最愛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識發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間確有一些人的心靈是類似的,一個人必須在古今的作家中,尋找一個心靈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讀書的真益處。一個人必須獨立自主去尋出他的老師來,沒有人知道誰是你最愛好的作家,也許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這跟一見傾心一樣。人家不能叫讀者去愛這個作家或那個作家,可是當讀者找到了他所愛好的作家時,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關于這種發現作家的事情,我們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證。有許多學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時代裏,相距多年,然而他們思想的方法和他們的情感卻那麼相似,使人在一本書裏讀到他們的文字時,好象看見自己的肖像一樣。以中國人的語法說來,我們說這些相似的心靈是同一條靈魂的化身,例如有人說蘇東坡是莊子或陶淵明轉世的?,袁中郎是蘇東坡轉世的。蘇東坡說,當他第一次讀莊子的文章時,他覺得他自從幼年時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著同樣的事情,抱著同樣的觀念。當袁中郎有一晚在一本小詩集裏,發見一個名叫徐文長的同代無名作家時,他由床上跳起,向他的朋友呼叫起來,他的朋友開始拿那本詩集來讀,也叫起來,于是兩人叫復讀,讀復叫,弄得他們的仆人疑惑不解。伊裏奧特(GeorgeEliot)說她第一次讀到盧騷的作品時,好象受了電流的震擊一樣。尼採(Nietzsche)對于叔本華(Schopenhauer)也有同樣的感覺,可是叔本華是一個乖張易怒的老師,而尼採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弟子,所以這個弟子後來反叛老師,是很自然的事情。

  只有這種讀書方法,只有這種發見自己所愛好的作家的讀書方法,才有益處可言。象一個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見傾心一樣,什麼都沒有問題了。她的高度,她的臉孔,她的頭發的顏色,她的聲調,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處的。一個青年認識這個作家,是不必經他的教師的指導的。這個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風格,他的趣味,他的觀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處的。于是讀者開始把這個作家所寫的東西全都拿來讀了,因為他們之間有一種心靈上的聯係,所以他把什麼東西都吸收進去,毫不費力地消化了。這個作家自會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樂自為所吸;過了相當的時候,他自己的聲音相貌,一顰一笑,便漸與那個作家相似。這麼一來,他真的浸潤在他的文學情人的懷抱中,而由這些書籍中獲得他的靈魂的食糧。過了幾年之後,這種魔力消失了,他對這個情人有點感到厭倦,開始尋找一些新的文學情人;到他已經有過三四個情人,而把他們吃掉之後,他自己也成為一個作家了。有許多讀者永不曾墮入情網,正如許多青年男女只會賣弄風情,而不能鐘情于一個人。隨便那個作家的作品,他們都可以讀,一切作家的作品,他們都可以讀,他們是不會有甚麼成就的。

  這麼一種讀書藝術的觀念,把那種視讀書為責任或義務的見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國,常常有人鼓勵學生“苦學”。有一個實行苦學的著名學者,有一次在夜間讀書的時候打盹,便拿錐子在股上一刺。又有一個學者在夜間讀書的時候,叫一個丫頭站在他的旁邊,看見他打盹便喚醒他。這真是荒謬的事情。如果一個人把書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說話的時候打盹,那麼,他應該幹脆地上床去睡覺。把大針刺進小腿或叫丫頭推醒他,對他都沒有一點好處。這麼一種人已經失掉一切讀書的趣味了。有價值的學者不知道什麼叫做“磨練”,也不知道什麼叫做“苦學”。他們只是愛好書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讀下去。

  這個問題解決之後,讀書的時間和地點的問題也可以找到答案。讀書沒有合宜的時間和地點。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讀書。如果他知道讀書的樂趣,他無論在學校內或學校外,都會讀書,無論世界有沒有學校,也都會讀書。他甚至在最優良的學校裏也可以讀書。曾國藩在一封家書中,談到他的四弟擬入京讀較好的學校時說:“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有些人在要讀書的時候,在書臺前裝腔作勢,埋怨說他們讀不下去,因為房間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線太強。也有些作家埋怨說他們寫不出東西來,因為蚊子太多,稿紙發光,或馬路上的聲響太嘈雜。宋代大學者歐陽修說他的好文章都在“三上”得之,即枕上,馬上,和廁上。有一個清代的著名學者顧千裏據說在夏天有“裸體讀經”的習慣。在另一方面,一個人不好讀書,那麼,一年四季都有不讀書的正當理由: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最好眠;
等到秋來冬又至,不如等待到來年。

  那麼,什麼是讀書的真藝術呢?簡單的答案就是有那種心情的時候便拿起書來讀。一個人讀書必須出其自然,才能夠徹底享受讀書的樂趣。他可以拿一本《離騷》或奧瑪開儼(OmarKhayyam,波斯詩人)的作品,牽著他的愛人的手到河邊去讀。如果天上有可愛的白雲,那麼,讓他們讀白雲而忘掉書本吧,或同時讀書本和白雲吧。在休憩的時候,吸一筒煙或喝一杯好茶則更妙不過。或許在一個雪夜,坐在爐前,爐上的水壺鏗鏗作響,身邊放一盒淡巴菰,一個人拿了十數本哲學,經濟學,詩歌,傳記的書,堆在長椅上,然後閒逸地拿起幾本來翻一翻,找到一本愛讀的書時,便輕輕點起煙來吸著。金聖嘆認為雪夜閉戶讀禁書,是人生最大的樂趣。陳繼儒(眉公)描寫讀書的情調,最為美妙:“古人稱書畫為叢箋軟卷,故讀書開卷以閒適為尚。”在這種心境中,一個人對什麼東西都能夠容忍了。此位作家又曰:“真學士不以魯魚亥豕為意,好旅客登山不以路惡難行為意,看雪景者不以橋不固為意,卜居鄉間者不以俗人為意,愛看花者不以酒劣為意。”

  關于讀書的樂趣,我在中國最偉大的女詩人李清照(易安,1081—1141年)的自傳裏,找到一段最佳的描寫。她的丈夫在太學作學生,每月領到生活費的時候,他們夫妻總立刻跑到相國寺去買碑文水果,回來夫妻相對展玩咀嚼,一面剝水果,一面賞碑帖,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勘各種不同的板本。他在《金石錄後序》這篇自傳小記裏寫道:

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外憂患困窮而志不屈。……于是幾案羅列,枕席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這篇小記是她晚年丈夫已死的時候寫的。當時她是個孤獨的女人,因金兵侵入華北,只好避亂南方,到處漂泊。

[Job] 財富雜誌評出美國25大高薪公司

作者: newline 站內: Gossiping

  美國《財富》雜誌今天公布了美國25大高薪公司,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律師事務所Bingham McCutchen,員工的平均年薪為21.1017萬美元。入選這一榜單的知名科技公司包括Adobe、思科、eBay、德州儀器、雅虎和google等等。

  在所有上榜公司中,思科排在第12位,員工的平均年薪為13.2004萬美元;eBay排在第15位,員工平均年薪為12.5889萬美元;德州儀器排在第17位,員工的平均年薪為11.6636萬美元;雅虎排在第19位,員工平均年薪為11.6250萬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盡管

google的員工平均年薪尚未披露﹐但《財富》仍將其排在第25位。因為google員工可以獲得很好的福利﹐而且依據個人和公司的表現﹐所有員工都有權獲得浮動獎金、股票和期權


附﹕美國25大高薪公司﹕(製圖 by lancier)

2008年1月19日 星期六

[未來]大學生的尼采式蛻變 - 傅佩榮教授

作者: sandc

編按:96學年度新生入學指導會上,哲學系傅佩榮教授為大學部新生演講:大學生的尼采式蛻變,傅教授指出,人生的第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就是從被動變成主動,人的一生大部分都是被動的、通常都是被約束、被規範,如果一個人的限制不能由內而發,不能由被動變成主動,他的生命根本毫無價值可言,這個人也就無法面對自己。因此第一個勉勵,「從駱駝變成獅子」,同學能否學習在這四年內化被動為主動,這一生就會有不同的發展….(以下致詞全文經傅教授同意刊載如下):

我走上台時還在想要送各位什麼禮物,我想到的是尼采的觀念。尼采是德國的哲學家,生平是1844~1900,死後超過一百年,還能夠讓人類感到震撼的哲學家實在很少,尼采則是其中之ㄧ。他在代表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用很短的篇幅提到一個觀念,人的精神有三種變化。第一,變成駱駝、第二,變成獅子、第三,變成嬰兒。簡單的三個詞,當然是種比喻。駱駝就是沙漠之舟,有著沉重的包袱,可以忍耐各種考驗跟挑戰。

我在台北街頭經常看到學生背著書包,有人背兩個書包,我立刻想到單峰及雙峰駱駝。在各位中學時代,也就是駱駝階段,進大學的時候也不要忘記你必須先接受各種考驗。

什麼是駱駝?依尼采的說法是,聽別人對你說:「你應該如何。」從小到大同學們都是聽父母跟老師對你說「應該如何」,校長剛剛還在說四不,應該怎麼做,這就代表你還是駱駝。

什麼是獅子?獅子就是跟自己說:「我要如何」,希望同學們從臺大畢業時可以成為尼采所謂的獅子,從別人告訴你「應該如何」轉變成跟自己說「我要如何」。獅子所謂的「我要如何」代表什麼?是主動。人生的第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就是從被動變成主動,我們的一生大部分都是被動的、被要求的,到成年也是一樣………

我有個朋友半夜開車,遠遠看到紅燈亮了,他想半夜,沒有人,連隻貓都沒有,就直接開過去了。開過去之後,後面警車追過來,因為警察藏在樹後他沒發現。警察將他攔下之後問:「你剛才沒有看到紅燈嗎?」他說:「我看到啦….」再問,「你不知道紅燈要停車嗎?」他說:「我知道啊!」警察:「那你為什麼沒有停呢?」他說:「因為我沒有看到你啊!」

通常我們都是被約束、規範著,看到警察才要停車。可是為什麼你不能主動來遵守規範?不要以為只有我們如此,美國也一樣。有一次我看到一篇報導,看得心驚膽顫。美國做了一個調查,問很多老百姓一個問題,如果可以隱形的話,那麼你要做什麼?現在的醫藥非常發達,有一天一顆藥吃下去,忽然隱形不見,沒人看得見自己,這時你要做什麼事呢?接受訪問的美國民眾,高達百分之八十,都說要搶銀行。這說明了到時滿街都是強盜,那為什麼現在不敢去搶呢?因為銀行裡有警察、保全、還有針孔攝影,鐵定被抓。那麼,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要靠外在規範,被動的去守規矩,這個世界恐怕不容易讓我們樂觀。但是,這種情況是只有現代才有的嗎?古代也是一樣。在柏拉圖的對話錄裡,理想國的第二書,特別談到一個故事。

里底亞的國王Gyges,怎麼會變成國王?Gyges原是個牧羊人。有天忽然一個地震,山崩了,牧羊的地方因此塌陷。他走到底下,找到一個棺木,裡面有個骷髏,手上帶著一個戒指,魔界的緣由就是這裡。他把戒指取下,帶在手上。無意中把戒面轉向自己,他就隱形了,別人也看不到他。而後,他再把戒面轉回去,他又出現了。後來他就把國王謀殺,自己成為國王。

古代也一樣,只要給了你完全的自由,你就可以不負責任,為所欲為,且無所限制。如果,一個人的限制不能由內而發,不能從被動變成主動,他的生命根本毫無價值可言,就只是一個生物而已。但他終究是一個人,那麼,這個人該怎麼肯定自己的人性呢?就在於能夠主動面對自己。

我們從小唸論語,現在兩岸都開始國學熱。論語裡有一段話,兩千年以來爭議不休,但是需要重新理解。論語‧顏淵篇的第一章,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這句話如何解釋?兩千多年了,不要說是現在,就連朱熹也這樣解釋。把克己復禮分兩半,克制自己的慾望,來實踐你的規範。各個說法有問題,為什麼?因為孔子因材施教,顏淵是孔子學生當中最沒欲望的。別說只有孔子知道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莊子也知道的。  莊子裡有一篇,談起顏淵想要去幫助別的國家,孔子說:「你準備還不夠。」顏淵說:「怎麼樣做才夠呢?」孔子就說:「好好修練。」到最後,還是不夠。顏淵說:「老師你認為我怎麼樣才夠,才能畢業?」孔子說:「你要守齋。」顏淵說:「老師,我家很窮,三個月沒有吃肉、喝酒,你還叫我守齋?」孔子說:「我叫你守的不是這個齋,是守心齋,內心要守齋。」這就是道家。從莊子的話也知道,天下沒有人不知道顏淵很窮,毫無欲望,還短命死掉。所以孔子回答顏淵時,絕不可能跟他說你要克制欲望,這樣說跟因材施教是對不上的。那麼,這句話到底如何解釋?「克己復禮」只能解釋為,能夠自己做主去實踐禮的規範,就是人生的正路。為什麼我這樣解釋?因為孔子講的整段話,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很簡單。為什麼我不把後面唸完?因為要走上人生的正路是靠自己,不可能靠別人。從後面可知,前面所講的「克己復禮」,意思是要能自己做主,去實踐禮的規範。我們這一生不就希望達到這個目的?能夠自己做主去過這一生,去實踐該做的事。

我們常會說孔子偉大,他到底哪一點偉大?我當老師就知道孔子的偉大。因為孔子說了八個字:「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們把他講成:「學不厭,?不倦。」雖然,我在臺大三度被選為優良教師,還沒有當過傑出教師,但我實在慚愧。因為我「學就厭,?就倦。」,我們老師私下說話也常是「唉,又開學了。」,聽到颱風的消息,比學生還興奮。所以,我崇拜孔子。因為他做到我們所做不到的,他把這種壓力變成主動的力量。所以,人生就在於化被動為主動。各位上了臺大就要記得,能否在四年之內做到這一點,化被動為主動,這一生就會有不一樣的發展。

第一個跟各位共勉的觀念,從駱駝變成獅子。那什麼叫做嬰兒?我們前面說過兩句話。駱駝是聽別人告訴你「你應該如何」,獅子則是跟自己說「我要如何」。那什麼是嬰兒?嬰兒更簡單,就說「我是」,I am。很多人說尼采是德國人,怎麼講英文?講德文也可以,「Ich bin」。我是,代表什麼?我接受我的現狀,從頭開始,生命要準備重新出發。簡單說,就是肯定現在的生命。對各位同學來說,我念臺大這四年叫做現在。

現在,並不是當下這一剎那,講當下這一剎那就沒有現在,你才剛講完就過去了。你要活在現在,活在當下,珍惜你現在所有的一切。

我在美國唸書時,有件事印象深刻。我在耶魯大學有位同學,唸電機系。整天揹個書包,上面寫著四個大字「建國中學」。我很好奇,就問他說:「你到耶魯念博士了,為什麼還揹個中學的書包呢?」他說:「你不知道阿!我這一生最得意的就是在建中那三年,揹這樣的書包。一到街上所有的人都看你,連過馬路都可以橫著走。」我聽了當然感慨,因為我中學唸的不是建中,而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有一天,在校園裡看到他倉皇失措,滿頭大汗。我就問他:「怎麼回事?」他說:「他的書包掉了。」人都已經到了美國去念博士班,還緊抱著中學的書包不放。好像各位上了臺大,還拿著小學的獎狀不放一樣。過往的就讓他過去,人生不能重來,只能把握現在。這說明,你面對現在的挑戰,可以把過去的經驗跟將來的憧憬合在一起,增強你現在的力量。

如今我看到年輕的學生,難免想到自己在美國唸書的經驗。我在美國四年,每天讀書12小時以上,因為不這樣唸就不能畢業。每天12小時的生活,是非人的。但心裡想,再怎麼痛苦、努力,最後還是會畢業,不能畢業就崩潰,沒有第三條路。年輕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一種企圖,往前努力奮鬥。

在美國唸書,壓力真的很大,我們母語是中文,英文則是學來的。我們學哲學照樣寫報告,都用英文,怎麼可能寫得過同學?並且美國上課一定要講話,不講話就代表沒唸書,或者聽不懂。但講話誰不會?講中文誰怕誰,講英文誰都怕!一講就覺得怪,這個字好像不太是我的意思。這個字重複好幾遍,是不是換一個詞比較好?我在美國用的最多的字典不是一般的字典,是Thesaurus,就是同義字字典。你這個字總要換個意思來講,老講這個字代表你字彙不夠。所以我在美國唸書一開始很委屈,上課三個星期一句話都沒說,「是不能也,非不為也。」。15個同學每人都搶著表現給老師看,哪有我們說話的機會?我們想說的時候,別人就搶過去,絕對沒有人讓步、客氣的,情況非常危急。到第四個星期,才遇到轉機,出現奇蹟!什麼叫奇蹟?當你準備好時所出現的機會,就是奇蹟。第四個星期上課,教授進來坐下,第一句話就問:「今天要討論的材料有本書叫什麼名字?這本書有誰看過?」我想這是很簡單的問題,我立刻舉手。這時,我發現全班只有我一人舉手。同學們立刻張大眼睛瞪著我,好像很生氣。我心想,幹嘛生氣?我唸書有錯嗎?後來才知同學們為什麼生氣,因為這本書在圖書館只有一本,就是被我給借走了。這不是僥倖,也不是一種非法的手段,1980年代電腦還不是很普遍,圖書館的書都要去書架上查,而這本書放錯位置,差了三格,全校沒有人找得到,連教授也找不到,剛好被我找到。我就合法借出來唸了幾個星期。萬萬沒想到上課時,機會就這樣到來,我舉手,就連老師也不敢相信,他說:「你上課沒講過話,怎麼可能看過這本書呢?」我說:「我真的看過。」他說:「好,那我給你十分鐘,把這本書的內容介紹一遍。」我的機會來了。

同學們英文比我好,好到什麼程度?舉個例子你就知道,千萬不要跟別人比母語。有個同學從愛爾蘭來,英文特好。他平常對我很照顧,有時我不知道老師要召見學生或是開會,他就會來提醒我。有天他對我說:「我最近寫了首詩,你要看嗎?」我心想,我哪有時間看你的詩?書都看不完了。但我想他對我這麼照顧,我不能無禮,他好意借你看個詩,就拿來看吧。我心想大概是Sonnet的詩,最多十四行,大概兩頁而已。結果他拿來一疊,說:「這首詩兩千行。」我立刻道歉,說我沒有時間看。這怎麼跟他比英文?他從愛爾蘭到美國唸書,一個週末想家,拿起筆來就寫兩千行英文詩,我連哭都來不及。

但我在美國唸書很奇怪,就是沒有自卑感。為什麼沒有自卑?我想就靠用功和勤能補拙,沒有其他的辦法,每天12小時。就靠著這次,向教授報告我唸書的心得。聽完我的說法,教授只說了一句話,他說:「我教書十幾年,沒見過這麼用功的學生。」我們是外國人,到美國唸書,能讓美國老師肯定你是用功的學生,實在是非常愉快的一件事。但我並沒有鬆懈,在宿舍裡還是每天讀書12小時以上,到後來宿舍裡每位同學見到我都問「你什麼時候崩潰?」,唸書會崩潰的!我們沒有槍也會拿刀子,實在太可怕了。別人看你這樣唸,他睡覺的時候你還在唸,他起床的時候你已經在唸,他不知道你什麼時候睡覺。他問:「你從哪裡來的?怎麼那麼用功?」我說:「我來自一個偉大的國家,叫做台灣。」他說:「台灣有什麼特別?」我說:「台灣有一個偉大的制度,叫聯考。在聯考的壓力下,我們中學時代都養成堅忍不拔的毅力。」

各位同學,記得中學六年嗎?你這麼辛苦只是為了上臺大而已嗎?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目標。你這麼辛苦是為了造就你自己,臺大畢竟只是個過程,你將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你要上臺大一定代表著在中學六年你曾約束自己,曾下定決心,努力奮鬥,放棄了許許多多的娛樂。但是千萬不要忘記,上臺大絕對不是由你玩四年,唸臺大是不同的開始,讓你獲得不同的快樂,那是學習的快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學習的經驗。

我既然是耶魯畢業的,常會提到我在耶魯的心得。有一年,耶魯大學的校長在學生入學的時候只說了三句話。他說:「各位到學校來要做三件事,第一個來學習,第二個要理解你所學的,第三個要品味你所理解的,to learn, tounderstand, and to enjoy. 」要學習,要理解,還要享受。學習是種快樂,你要能夠從裡面得到快樂,就叫做活在當下。這四年內希望你少打工,少分心,記得四年內有個目標,脫胎換骨。四年後你才能跟自己說,我準備好了。在台灣唸臺大,如果還沒有一流大學生的自信,那還有什麼希望?不要管別人唸什麼學校,世界排名前一百大,前十大又如何?重要的是你在臺大唸書,臺大對你來說就是一切。

我自己中學唸一個私立學校,恆毅中學,在新莊。很多人問我,台灣最好的中學是哪個?我說:「你問我嗎?我只唸過一個,一個就是最好的,沒有比較,就是恆毅中學。」所有人都笑了,我說:「你問我,我只能這樣回答。我絕不會告訴你某一個明星學校是最好的,因為升學率並不代表學校是好,還是不好。學校好不好還有很多其他的指標,重要的是你在唸什麼學校,而不是這個學校好不好。重要的不是你今天入學時有什麼表現,而是你畢業時有什麼樣的準備。」

臺大之所以為臺大,絕不只是招收到最好的學生,而是經過四年學生畢業後,在世界上可以做第一流的競爭者。如果你們不能做到這一步,臺大又有什麼意義可言?這是我們談到的第二點,要能肯定當下的生活。

第三點,就是設法在唸大學時增加通識的素養。我認為要以人文為主,沒什麼好考慮的。哈佛、耶魯大學,都有核心課程,內容全是以人文為主。

我在美國唸書時,有個同學是化學系博士班學生,跟我抱怨說他在耶魯唸書不快樂,我就問他為什麼唸得不快樂?他說:「我唸化學系,我的指導教授有十幾個研究生,星期三下午是小週末,小週末時,教授就帶著十幾個研究生喝下午茶,喝咖啡,什麼都可以談,就是不能談化學。」但是台灣去的學生就糟糕了,因為他唸化學系,除了化學什麼都不懂,所以一到星期三下午就沒話說,別人問他:「你不是台灣來的嗎?」那時大家都認為台灣是自由中國,不就是五千年文化嗎?可是看你的樣子好像沒什麼文化。外國人最喜歡問:「欸,你們華人以前有什麼觀念?怎麼看待男女關係?怎麼看待家庭關係?怎麼看待各種古代的東西?」但是唸化學系的,什麼時候想過這些問題?對於文學的東西,根本也毫不在乎,直到去了美國才發現,別人對你有興趣並不是因為你唸化學,而是因為你後面的文化。你後面沒有文化,誰會在乎你?這個世界上跟你一樣優秀的人比比皆是,但如果你有文化做支援的話,力量絕對是幾千年的傳統。我聽到這樣的抱怨,基於友誼,就幫他忙。我拿了張紙,畫了個八卦,先天八卦圖。就開始跟他解釋,中國老祖先就用八個符號,代表八種自然界的現象,再延伸出去,有無窮的象徵意義。哪八個?乾、坤、震、艮、離、坎、兌、巽。代表,天、地、雷、山、火、水、澤、風,就這八個。然後跟他講解這八個各自的位置,有什麼作用,八卦太重要了!這幾年台灣流行韓國的電影、電視。各位知道韓國的國旗嗎?韓國的國旗就是我們的八卦選四個卦。上有天,下有地,左邊太陽,右邊月亮,叫做天地日月。但是韓國為什麼要分為南北韓?就因為他國旗只有四個卦。我畫八卦向這位同學解釋後,他聽懂了。隔一個星期三喝下午茶時,他就影印好幾份,發給老師跟每個同學。每個人都看不懂,都對他非常尊敬。光靠這個八卦圖,就可以讓外國人佩服。而後他開始講解,講了約三十分鐘,大家都覺得實在是太了不起,真是令人羨慕,就問他說:「這是多久以前的事情呢?」他說:「大概五千多年以前吧!」外國人更是佩服,因為五千多年前,他們的祖先還在玩泰山的遊戲。我們擁有優越的文化,身為一流大學的學生,跟世界各國的學生來往,能夠有點自信,別人也是一樣。

我在美國唸書第一年,宿舍來了位希臘人,從雅典來,唸數學系。各位可以想像,我們學哲學的,聽到「雅典」兩字,眼睛就發亮。因為雅典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我看到雅典來的同學跟我同寢室,很興奮的想跟他聊天,因為他確實長得很像希臘的許多雕像。我跟他說:「我們來談談柏拉圖吧。」他嚇了一跳問說:「柏拉圖?我聽過,他是做什麼的?」我聽了很失望,我才了解,並不是從雅典來,就會懂柏拉圖。但是全世界的人聽到雅典,就會想到柏拉圖。同學們將來出國,到世界各地,別人知道你從台灣來的也一樣會問你:「你從台灣來的是什麼文化?中華文化?那跟你請教老子,你知道老子是誰嗎?」

我有個朋友叫做楊照,主持電台節目。有一天訪問我,在休息時間跟我講一段故事。大陸有一家跨國公司,從台灣找了位女性工作人員到大陸去,那家公司裡面招聘的人,也都是留美回來,大陸本地的人才。台灣去的就只有這位小姐,個子小小的,別人也不太在乎她。直到有一天,美國總公司傳來一份電報,請你們趕快收集一下李耳的資料。這些大陸的幹部們面面相覷說:「李耳是誰?怎麼總公司突然叫我們查這個人的生平背景?」台灣去的小姐就說:「李耳就是老子啊。」所有人才對他刮目相看,問他:「你怎麼知道的?」他說:「中學都唸過啊。」

同學們,千萬不要以為以前唸過了就沒有用,你們所唸過的是很有用的。我上星期才從大陸回來,在大陸講學40天,他們正在國學熱,但是所熱的程度只是表面而已,幾個人寫寫心得,就全國瘋狂。我去的時候,跟他們談儒家、道家。他們聽了都覺得有道理。我去年在大陸六所大學巡迴演講,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都是大陸前十名的學校。演講的時候,他們同學年齡跟各位差不多,非常的專注,這是為什麼?我談的是孔孟老莊的思想,他們開始對自己老祖先的思想有興趣,有一種文化的鄉愁。對國學的狂熱,是因為中間經歷文革這個大斷層。很多人問我,那麼台灣有沒有國學熱?我說:「台灣沒有國學熱,因為台灣的國學從來沒有斷層。同學們中學都在唸文化基本教材,並且要考試,有誰會喜歡考試的東西?當然畢業之後就將它放在一邊。」。我女兒唸高一時,開學頭一個星期就回家抱怨「孟子怎麼那麼喜歡講話?他一講話我們就要背。」但是各位同學,當時有人是辛苦,有人是壓力,現在回想起,才知是福氣,能夠有機會學習自己的傳統。

很多人到臺大來都不暸解一件事,臺大有傅鐘,有傅園,為什麼那麼大一個大學,要用傅斯年校長的姓來做為鐘、園的名字?他當校長只當了一年多,後面有多少校長當了八年、十年,為什麼就以傅校長一人來做為象徵?主要還是因為時代特色,但有一點不能忘,那時沒有校務會議,校長說了算。他規定全校學生必修兩門課,第一孟子,第二史記,學生們只好唸。那時候學生很窮,冬天的時候很多(流亡)學生,冷的要命,就起來唸,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唸了之後就不冷了,從內在可以發電,對於外在的生活就不太在意,知道人生有更高的目標值得奮鬥,你沒有經過奮鬥,你沒有經過掙扎、煎熬,怎麼可能成長?所以他後來受到很多人懷念,他有特色。

當時臺大的升等還沒有上軌道,很不合理。傅校長就到各個班上在後面偷聽。有一次,他到一個化學系教授班上去聽,別人說:「你又不懂化學,你是學歷史的,你聽什麼?」他說:「我聽不懂,但是我看老師的樣子是不是很認真回答學生的問題。我不懂化學,但我至少知道老師的表現吧!他是心不在焉、毫不在乎、還是如何?」所以傅校長到很多班上去聽,到了升等的時候,有人反對,他就說:「我聽過這個教授上課,很認真,應該讓他升等。」這是當時的校風不一樣,現在,通通上了軌道,大家按規矩來。但是,你們的責任就是把書唸好,設法能夠在四年之內變化氣質,建立自己的風格。

大學生活的內容很豐富,分做三方面,第一是課業,第二是社團,第三是交友,同學們要妥善分配。我把西方出的一本書,叫做《如何唸大學》裡面的觀念跟各位分享。

哈佛大學有個教授,費了好多年的時間,研究哈佛大學為什麼成為哈佛大學?他說哈佛大學的學生,每上課一小時回家唸書複習、預習、準備2.5小時。我在臺大教書到今年已經超過30年,我跟學生的約定是你上課1小時,回家複習1小時。我不敢讓你們做哈佛大學的學生,因為你們選的課,幾乎都是17、18小時,哈佛大學選課很少超過12小時,因為要讓他們充分消化,充分理解,所以他上課1小時回家唸書2.5小時,上課12小時回家唸書30小時,每週上課12小時唸書30個小時,一共42小時唸書,所以成為哈佛大學。我常問我的學生們,你上完課之後有沒有複習?他們說:「很少。」下星期上課的時候,原封不動,筆記帶來像張白紙一樣,到考試時再拼命的準備。

兩三年前美國有一所學校做過實驗,我建議臺大將來也可以仿效。暑假開始一個月後,學校緊急通知各班第一名同學回學校,這些學生以為有什麼好事,連忙趕回學校,結果是要他們把上次期末考的題目重考一遍,結果沒有一個人及格,因為暑假一個月已經玩瘋了,全部忘光了。實在太誇張,不過這就是年輕。

我自己也是,年輕時不用功,參與很多社團活動,去美國唸書那時才赫然發現,人的生命如果錯過任何一個階段,都不能補救也不能挽回。當然,你可以說我學到很多教訓,以後設法好好加倍的努力。但你可曾想過,你加倍的努力,恐怕身體也吃不消。

所以唸書要有計畫,不要每一科都想拿第一,這裡是大學,已經不再是中學。大學裡每一科都拿第一,會被人嘲笑說這個人還在唸中學嗎?你有社團活動,發展自己的興趣,跟別的同學志同道合,在裡面培養領導能力,培養合群的方法和交朋友。大學時代是交朋友重要的階段,這時候沒有社會上複雜的利害關係,大家興趣比較接近,所以你們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但絕不要忘記四年轉瞬即逝。

今年2007年,我們在這邊談話,很快四年就過了。2011年的時候,各位同學畢業,進入社會,你準備好了嗎?你有足夠的價值觀嗎?你知道人生的方向何在嗎?人生有什麼意義嗎?這些問題你在大學時代如果沒有想清楚的話,可能永遠都不容易想清楚。大學時代思考這些問題,可以整夜不睡跟同學整討論。有問題的時候,圖書館很多書,學校很多老師。

我在耶魯大學唸書最感動的是,當一個老教授下課想從教室走回研究室,至少要半小時,學生們圍住他要求他把問題解答,不然就不讓他回研究室,這是我親眼所見的。美國大學的研究室時間,是要排隊登記的。冬天下著大雪,學生們帶著雪帽,有人撐著傘等著自己跟老師見面,排隊排不下就排到教授的研究室外面,就這樣等了幾個小時,只為了見面十分鐘。看到排隊等候的那種場面,就感覺到學問的莊嚴與神聖,但我們在臺大當教授的幾乎很少被學生包圍,研究室也是空的,學生跟老師約好要來卻又不見了,見到最多的是當學生有各種問題出現時才來找老師,為時已晚。

兩年前我碰到一個學生選我的課,必修西洋哲學史,他期中考沒有來,怎麼可能及格?我就問助教為什麼這位學生沒來考試?助教說:「他有憂鬱症。」此時我一句話都沒說。我們老師們在學校聽到有人有憂鬱症,都不太敢說話。因為誰說話的話,他出了事,就叫做駱駝背上最後一根稻草。我們不去問他以前發生了什麼事,只會問是誰說了最後一句話?是你說的,你就要負責。所以當我聽到學生有憂鬱症,我一句話都不敢講,只能想著算了,不要管他。結果,第二個星期上課前有人敲門,一個女學生進來,神容憔悴。我問他什麼事?他說:「老師,我要給你看假條。」我一看,重度憂鬱症。我問他叫什麼名字?他先是嚇一跳,原以為我要罵他,後來看我很友善,就跟我講名字,接著我送了他一本書並且在上面簽名,結果他喜出望外的跑掉了,我平常不送書給學生的,因為學生太多了。隔一個星期上完課,一位學生跑到我前面,他說:「老師,我要補考。」我說:「為什麼要補考呢?」他就說:「我就是上次請假的人啊。」我一看,果然是他。我就說:「好吧,去補考。」也就不另外扣分。一年下來,我因為寫過他的名字,當助教改完分數時我都會稍微看一下,我看到他的分數平均90分。我對臺大的學生有憂鬱症只能用這種方式。

基本上,我們在一個學校,叫做一個團體。你要讓他親密,可以很親密。你要讓他疏遠,可以幾年之內沒見過這個老師,沒聽過這個老師,就看你自己怎麼做。你們是過客,我們老師是歸人。從臺大離開了,就準備接受生命最後一關。你們要把握機會,如果四年之內不能好好利用臺大的老師們,臺大的圖書館和各種資源,就代表你已經浪費且錯過這些機會。所以我今天代表老師們跟各位同學談這些話,給你們的觀念就是尼采的精神有三種變化。第一、變成駱駝,代表你們要有駱駝的精神,忍耐、用功、奮鬥,把傳統的包袱接過來,繼續傳承下去,當然還要承先啟後、溫故知新。第二、變成獅子,希望你們畢業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可以說:「我要做什麼。」是我自己要的,這是我主動的生命,我自己負責。再進一步就是要能夠活在當下,我就是我現在的生命,如果我今天不能快樂,將來怎麼可能快樂?我的生命就是當下,這四年好好把握住,然後利用在臺灣大學的機會,尤其是文法、藝術方面的學院,從裡面得到各種人文的資源。

[好文]旅行的意義◎女王

Source:http://www.wretch.cc/blog/illyqueen&article_id=4953262

有個男人和我一樣,我們都喜歡旅行。

他總說我像男人一樣,可以搞定機票、住宿、行程,照顧一起旅遊的朋友,一手扛起
30公斤的行李,甚至永遠不會迷路。

我們都有某種偏執狂,無法接受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要往哪裡、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我們總是第一個幫大家點好菜、到好酒、買好票、收好錢、帶好路,直到確定朋友都沒有問題、大家都開心盡興,我們才真正覺得安心快樂。

男人的偏執狂是來自於他的男性本能,而我的偏執狂是來自於無法忍受不去照顧別人。他說,因為我不是男人,我才會寵壞了男人。我說,因為我不是男人,我才不能當被寵壞的女人。

他總是遇到任性可愛驕縱依賴不成熟的女人,我總是遇到幼稚倔強不夠勇敢不夠成熟的男人。他欣賞我,但他喜歡跟需要他的女人在一起,我欣賞他,但我不喜歡跟 不需要我的男人在一起。他喜歡公主,他的公主只要美麗、微笑、對他說謝謝就好,我不是公主,我只要他開心、方便,不對我說謝謝都好。

他有很多公主,我卻沒有王子。他說我笨,為什麼我不想當公主,那麼就一定會有許多王子願意搏命拯救沈睡的公主。

在他第一百次跟公主分手,獨自踏上柏林療傷之旅的時候,我接到他的越洋電話,他開玩笑說:「或許有機會,我們可以一起旅行。」

「你去過那麼多地方,對你來說,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那你說?」

「有人說,旅行是為了回家,因為旅行,你才體認到回家的意義。」

「或許對我來說,我根本不想回家,所以我愛旅行,哪裡都是我的家。」

「錯,真正的家只有一個。」

「好吧,我還沒有找到我最後的家。那妳呢?」

「我想,旅行的時候,我的心裡有一個家。」

「可是家裡只有妳一個人,因為妳寂寞。」

「那,人為什麼要在寂寞的時候去旅行?」

「那,人為什麼在有伴的時候還會覺得寂寞?」

「因為你找不到家。」

「所以我只好繼續旅行。」

掛上電話,我想起了我很喜歡的一首歌「旅行的意義」,記得第一句是這樣唱著:「你看過了許多美景,你看過了許多美女,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

以前我總想不透歌詞的最後一句:「你離開我,就是旅行的意義。」

或許,旅行的意義就是離開,那麼,離開之後呢?如果旅行是為了回家,那麼最後,你的
Final Home會在哪裡?還是你總覺得這個世界太大,美景太多,有太多你想去而還沒有去的國家,有太多你想看而看不完的景色,你不想回家,因為你還不知道哪裡才能當你真正的Final Home

所以離開,才是旅行。

**

從柏林回來的那一天,我們碰了面,你告訴我,真正的寂寞不是旅行就能解決的,寂寞而去旅行,只會越來越寂寞。

「那為什麼,你總是愛旅行?」

「因為不旅行的時候,我會寂寞。沒有伴,我會寂寞,沒有人打給我,我也會寂寞。旅行能證明我的存在,我很忙碌、我可以把行程塞的很滿,我可以約會很多女生,於是我一直在感情裡旅行,因為我害怕寂寞。」

「但是你越害怕,就越不會寂寞嗎?」

「我知道,旅行不能解決寂寞,但是,有一個家就能讓你不寂寞嗎?我記得妳說過,兩個人的寂寞,比一個人還要寂寞。」

「那是你的心還在旅行,我相信那些愛你的、你愛的女人,都可以給你一個家,但你總是離開。因為你害怕,你再也不能旅行。」

「所以,旅行是為了回家?」

「我想是的。」

「那,你要不要跟我回家?」他一說完,我們哈哈大笑。

我用力拍了他一把:「當然不可能。」

我們都是同一種人,主導著自己生活的周遭,勇敢的向任何未知的領域前進。我們喜歡身旁的人開心,我們習慣用快樂服務每一個好友,我們笑得最大聲、活的最用力,我們樂於隱藏悲傷、忽視不安,我們太聰明、太體貼、太辛苦,我們連說寂寞與悲傷都覺得心虛。

每次他們問起我,我會告訴他們我現在好開心,可是終究我心裡的房子只有我一個人住。我羨慕那些有家的人,我看著朋友蜜月旅行的照片一個人傻笑。我不敢說空 虛,我知道一個人很好,我真的很好,可是我回到家、睡覺前,連有個讓我可以講一通電話的男人都沒有。你說我可以打給你,但你不是,他們也不是,就算我想打 給誰,但我們之間什麼也不是。

你說我太熱情,太喜歡擁抱每一個好朋友。那是因為擁抱讓我感受存在,如果什麼都不具存在感,至少,我還可以擁抱那實實在在的友誼。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一個愛我的、我愛的男人,認認真真的擁抱我。即使擁有美好的親吻,也不記得上一次是多少年以前什麼時候。

你和我都喜歡孤獨,因為只有孤獨,我們才能自在。我們喜歡旅行中短暫孤獨的片刻,寂寞的美好,我們奉獻了太多給身邊的人,於是自私的希望孤獨是留給自己回家最後的禮物。

你隨時可以放下一切去旅行,但你從不說回家是什麼時候。我從無法隨時去旅行,但我一定先確定回家是什麼時候

你看過了太多美景,你看過了太多美女,每一次旅行結束你總說你好累,然後你手機不斷響起,你又預約了太多下一站風景。

「妳要回家了嗎?」你疲憊的轉了頭問我。

「我想回家了。」我笑了笑,拍拍你的肩膀。

即使我還不知道家在哪裡,即使我們將不斷的旅行,即使我們會永遠孤單,我希望有一天,我們將不再只是旅客。

因為,

美好的旅行,不是離開,而是回家。

[好文]不再勇敢◎女王

Source:http://www.wretch.cc/blog/illyqueen&article_id=4887595

「妳是我的女神。」他靠近我的耳朵,輕聲對我說。

「可是,我不能愛妳。」

「為什麼?」

「我發現,我越喜歡妳,我就越痛苦,我怕我會受傷。」

「我會傷害你?」

「不是,是我會傷害我自己。」他摸了摸我的臉頰:「妳不是說過,愛從來就是傷害?」

「是啊,所以你害怕傷害,害怕去愛?」

「嗯。」他苦笑著:「所以,妳是我的女神。」他突然靠近我,我推開他的擁抱。

我突然,很憐憫他。

我想起這一些日子,我所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以及我自以為堅信的真理。我以為,我們都受過傷、跌過跤,我們一定會更勇敢、更堅強,但為什麼,我漸漸發現那些隨著年紀越成長的人們,卻越往回頭路走?

年輕的時候,他們有著滿腦的衝動、無畏的精神,去奮力追求,用燃燒自己的方式去愛一個人。然後他們慢慢成長,體驗失敗、習慣受傷,到最後他們談感情的方式變成以保護自己為前提去愛一個人。勇氣越磨越少,熱情越減越少,最後,他們說:「因為我害怕受傷。」

如果成長的歷程必須讓人茁壯,我不懂的是,為什麼那些看來越堅強、越勇敢、越世故的人,最後卻選擇最懦弱、最逃避的方式去面對自己真實的感情。

難道,成長的代價是:「我們都會變的膽小?」

「女王,我不懂,為什麼只要我真心的告訴男人我多在乎他、多需要他,他就會
越來越不需要我?我知道『壞女人有人愛』,但是,難道我不能用好女人的方式去喜歡一個男人,去談一段感情?為什麼感情一定要用心機,我明明很想見到他,卻又要故意拒絕他的約會,這樣他才會越想跟我見面?我不懂,難道沒有不用耍心機的、坦誠的愛情嗎?」

「我真的很喜歡她,但是我還是寧可跟我的女友繼續下去,妳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賭不起,她對我來說是一場賭博,她太美好了,所以我寧願選擇那個安全牌,至 少我不會輸。妳可以說我不勇敢,我沒有膽量追求夢想,我或許不夠愛我的女友,至少她很愛我、很需要我,我頂多做做夢,感嘆怨恨自己沒有種,但我害怕改 變。」

「我真的很想跟她分手,可是我不知道跟她分手後,我會不會找到更適合我的人。我真的不愛她,但是我需要有人陪我,即使再沒有感覺,至少我不會孤單。」

「我愛上了一個花心的男人,我知道他很喜歡我,但是他也可以同時喜歡很多女人。我知道那些女人纏著他,所以我不能像她們一樣。我要假裝我也跟他一樣可以遊戲人間,我要假裝我不在乎他,我要假裝我不是非他不可。」

「我不敢把我的真心掏出來給他,即使我多麼的喜歡他,因為這樣,我就出局了。我不懂,為什麼我要那麼辛苦的扮演不是我真心喜歡的角色,只是為了害怕讓他知 道我有多愛他,我就可能全盤皆輸。我也好想要簡單的愛情,但為什麼,我們總要戴上盔甲、面具的去保護自己,才能去愛人?」


「如果我們沒有盔甲、沒有面具、沒有武器、沒有退路,我們是不是就無法勇敢的去愛一個人?」

「是啊,妳連打一通電話、回一封簡訊、約他出來都要考慮半天這樣是不是不妥當。我們拿到了太多教戰手冊,太多人告訴你作戰的方法,然後我們勇敢的走上戰場才突然疑惑『為什麼我們要打仗?』,對啊,為什麼我們要打仗?」

「是誰告訴我們,我們要用這麼多戰略才能追到一個女人、談好一段感情?」

「我們努力的想讓自己看起來有自信、不在乎、讓自己看起來像贏家,可是,其實我們自卑又膽小,因為這樣,我們才需要這些包裝讓我們有安全感。有時候,真的 好累,我也好想直接的告訴一個女人:『我很想妳,我很喜歡妳,不管妳願不願意跟我在一起,我只是想告訴妳。』但是我不敢,我害怕我太快的掏出了真心,最後 受傷的是我。」

「所以成長的代價是,我們學會了過度保護、自我防衛,還沒遇到問題就先逃避面對。」

「我不認為是這樣,為什麼我們不能勇敢的去愛,即使愛會受傷,至少妳不會後悔妳曾經努力過,不是嗎?」

「我也不懂,我們為什麼會越來越失去勇氣?」

「因為害怕傷害。」

「難道因為害怕,就不會有傷害嗎?」

於是,我常在想,到底是害怕傷害的人比較懦弱,還是勇敢去愛的人比較愚蠢?如果有一種比較勇敢、比較聰明的方式,那會是什麼?

如果我們都給自己過多的保護、過多的包裝,我們還能怎樣大聲的說,我們是如此勇敢、無畏、真心的去愛一個人?

如果我們真的變得比較聰明了,我們還會是從前那個可愛的自己嗎?

於是我懷念起
18歲的自己。

不需要心機、不需要保護、不需要面具、不需要盔甲、不需要任何人的教戰手冊、不需要誰告訴你怎樣才是最聰明的方法,勇敢的愛,勇敢的可愛。

愛或許一定會受傷害,在傷害中,我們才能越懂愛。

如果你問我,我只能說,我不是比較勇敢,我只是比較天真、比較莽撞。

與其當一個聰明的弱者,我希望當一位可愛的莽夫。大聲的說愛、大聲的去愛,勇敢的愛、勇敢的受傷害。

或許有一天,我們將不再勇敢,

我們也要記得,那個曾經年輕的心。

--
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看到這篇時那個誠實的自己...

[商周]李紀珠》賣光手中持股 才踏進立法院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49 期
作者:劉佩修

2004年底,當她確認自己即將進入立院後,第一個動作,就是賣掉手頭所有的股票。立委投資台股並不犯法,不涉及內線交易即可,但她卻把利益迴避這件事,做得徹底。近日,身兼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的立委李紀珠,做了一項人生重大決定:同意成為下一屆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這意味著,一旦她順利成為下屆立委,將超過國立大學教師連續借調不得超過四年的規定,必須放棄政大二十多年的教授年資。只差三年半,她在政大的年資便滿二十五年,退休後可領取月退俸約十萬元。但是立委卸任後,什麼退休金也沒有。

(台灣有誰願意這樣犧牲,我自己目前都做不到了....)

這項放棄,只有少數幾人知道。我們向李紀珠查證,她不願多談。「我不想被外界解讀成我拿這個來邀功,」她淡淡的說。

放棄優渥退休金,是否意味當立委更「有利可圖」?但,就連身處敵對政黨的民進黨財委會立委郭正亮也說:「我從來沒有聽說李紀珠有關賺錢的事!她沒有利益迴避的問題,這很難得,尤其在財政委員會。」他強調:「雖然她是不分區立委,不必靠選票,但五、六十個不分區立委中,能做到沒有利益迴避問題的,不超過三個!」一位任職財經部會超過三十年的官員,斬釘截鐵的評論:「我從沒聽過她有任何關說。」

● 免費火車票,連一張都不拿


翻開李紀珠的財產申報書,除了住宅外,只有定存、活儲、以及一檔一九八九年她赴美國哈佛大學擔任訪問教授期間購買的美國基金,沒有國內外任何股票,這對財經出身的學者是相當稀奇的。


二○○四年底,當她確認自己即將進入立院後,第一個動作,就是賣掉手頭所有的股票。立委投資台股並不犯法,不涉及內線交易即可,但她卻把利益迴避這件事,做得徹底。就連被立委視為合法福利,用來大舉餽贈助理、親友的台鐵免費火車票,她也分文不取。有立委私下稱她為:「道德潔癖小姐」。但她不喜歡把道德掛在嘴上:「道德是要求自己,不是用來炫耀。法律才是要求所有人。」

李紀珠是二○○八年商周〈好立委榜〉財委會立委第一名。一位評審說:「她出線有兩個原因,一是專業,尤其對金融監理,多年來鍥而不捨、追根究柢。另一個原因是利益迴避,多年來,從沒看過她為特定利益團體護航。」另一位評審則提醒:「許多專業立委與業者掛鉤很深,專業立委若不利益迴避,比不專業的立委更可怕。因為不專業的立委,吃相拙劣,容易被察覺,專業的立委,卻懂得掩飾。」

● 為修一條法,向80位立委一一叩門

李紀珠擁有漂亮的學經歷。她是台灣大學經濟系第一位大學畢業後跳過碩士、直升博士班的學生,二十六歲就到政大經濟系授課。二十九歲、三十七歲她先後赴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擔任訪問教授。三十八歲入閣擔任青輔會主委,當時創下中華民國開國以來最年輕政務官的紀錄。四十一歲,她成為艾森豪獎學金台灣第一位女性得主,赴美訪問金融監理機構,並拜會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主席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

當教授的她,習慣找答案,而不只是丟問題。早在二○○三年還沒進入立法院前,就以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召集人的身分,建議修正金融重建基金(RTC)條例,應將非存款債務(例如金融債券、可轉讓定存單、同業拆借)排除在賠付範圍外。李紀珠的理由是,非存款債務與存款債務性質不同,若理賠可能加速不肖業者掏空,這筆錢更不應讓全民埋單。

但這項建議牽涉到太多人的利益,遲遲推展不開。於是,當李紀珠二○○五年初就職立委後,第一件事就是提案修法。不過,她在立院會場上尋求連署時,多數立委卻怕得罪人,紛紛走避。於是她花了四個月,敲了七、八十位立委辦公室的門,苦口婆心解說修法的意義與影響,終於在當年六月的金融重建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修正案中,將非存款債務列入不賠付範圍,替全體納稅人看緊國庫荷包。

● 為查證資料,派助理飛到華盛頓

「一般官員的心態是,只要不在我任內出事就好。因為納稅人很多,是分散的,意見不會彙總,但享受好處的人是集中的、意見彙總的,因此官員很自然會拿納稅人的錢,去做有錢人的聖誕老公公。」她強調:「做民意代表,就是要挑戰官員這種基本人性。」相較於許多立委「蜻蜓點水式」的問政方式,李紀珠質詢資料之完整是有名的。她清楚自己的挑戰——官員有資訊優勢,唯有比官員更認真,更懂得抓資料,更懂得問問題,才不會被隨便敷衍,也才能解決問題,「我的個性就是是非、真假、因果要很清楚,做什麼事都要一○一分。」

就算內幕資料送到她頭上,她都得再三查證,才會在國會殿堂提出,「我只信事實,不靠內幕問政。」例如去年五月她對交通部提出高鐵苗栗段填土不實的質詢,事實上,她接獲爆料資料後花了三週,確認無誤後才在立法院提出。去年十月,她質詢政府運用美國公關公司的經費有漏洞,更是李紀珠要求助理飛至美國首府華盛頓,一筆筆查出的資料。

●童年喪父,從小學會對自己負責

高專業、高道德標準,讓她在辦公室待的時間比一般立委都長。早上七點多,就現身辦公室,晚上七、八點,還在埋首查資料。以九月開議的本會期為例,財委會質詢官員共八次,其中七次,第一個簽到,因為她最早到立院。

童年喪父的她,從小成績單自己簽名蓋章,養成對自己負責的性格。「我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
每個過程,都充實、愉快,死的時候,無愧任何跟我互動過的人。」李紀珠說。 「人在公門好修行,」李紀珠告訴自己,也鼓勵有意進入公部門的學生:「公權力,是可以救人、可以造福別人的。不要輕忽自己的力量。」

--
台灣有妳真好:)

[文學]芥川獎:《奶與蛋》直木獎:《我的男人》

Source:http://tinyurl.com/28c5ny

黃菁菁/東京十六日電  (20080117)

 日本文學振興會主辦的第一三八屆芥川獎和直木獎於十六日發表得獎名單。川上未映子以《奶與蛋》奪得芥川獎,櫻庭一樹則以《我的男人》一作獲得直木獎,首位入圍芥川獎的中國作家楊逸則落選。

 卅一歲、擁有歌手身分的川上未映常發表詩和小說,她的出道小說也曾獲得第一屆早稻田大學坪內逍遙大獎獎勵獎。繼去年之後這是她第二次被提名芥川獎。

 得獎作品《奶與蛋》描述一個卅九歲的酒家女,為了做豐胸手術帶著女兒從大阪到東京生活的故事,文中探討母女生理上的對比差異。評審委員表示,川上未映的文章寫得很好,尤其是用大阪口語描寫寫,讀起來好像聽得到聲音一樣流暢,同時也很有技巧地刻劃了女性的生理。

 獲得直木獎的櫻庭一樹則是在大學畢業後,邊打工邊寫作,二○○五年起開始寫小說。二○○七年曾以《赤朽葉家的傳說》獲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這次的獲獎作品《我的男人》則大膽的描述父女近親相姦的聳動主題。櫻庭一樹表示,她提及這個主題雖然違反道德,但也是無論誰都會意識到血緣親情。

 評審委員指出,櫻庭一樹的作品具有神話性,感覺到她已具備小說家的才華。

 芥川和直木獎的頒獎典禮將於二月廿二日在東京會館舉行,得獎人將各獲頒一百萬日圓(約台幣卅萬元)的獎金及獎品。

--
情慾至上? o_O

Source:http://www.clicktaiwan.com.tw/tour/promote/pro2/p_6.jsp

城市漫遊,雕刻時光

巴黎是法國現代派詩人波特萊爾的寫詩題材,德籍文化學者班雅明研究他的作品時,又將之定義為「漫遊者」;漫遊,並非沒有目的,也不是鬆散而任精神飄搖而所感,一個人時,可投身於一座大城市用時光來經驗稠密家戶裡的探險與發現,於是旅行就變成了另一種慢遊。

台中不是巴黎,高低錯亂的天際線與建築景觀,特殊的只有放射性小河道潺流的小京都氣息,然而,如果您有閒暇來到這個城市進行一、二天的漫/慢遊,仍可不虛此行,浪漫而歸。

■午後的藝術電影窩

原本在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舊店而今已遷徙到七期惠文路花市附近,這個午後才開始營業的電影窩全名「八又二分之一非觀點劇場」,取自義大利電影大師費里尼的名作《八又二分之一》,如同這個名字所蘊含的意義,劇場裡收藏的藝術性影像作品高達五、六千片。

劇場主人王明煌於十六年前( 1991 )從台北回歸島嶼中部小城,這裡距離他成長的家鄉彰化非常靠近,店租遠比台北便宜甚多,因此他實現了他的夢想——創造出一家濃富文化色彩的藝術電影院暨小咖啡廳。

八 又二分之一非觀點劇場是我時常在城市裡漫遊的第一站,不管是百年前的黑白舊片,還是歐洲影展的得獎新片,只需將「片子內容的大概樣子」稍作描述,個性寡言 的王明煌就會立刻源源不絕的為妳介紹這部電影誕生於這個星球的過程與細節,也因為這種台灣全國獨一而二的特殊本領,使他變成了二千多個會員查詢藝術電影時 的人腦資料庫。

我常常對王明煌笑說,你的會員居留國外,在部落格裡提到你的店,總是引起回應的熱潮,那是一串串驚嘆號:「真厲害,還沒有倒?」

真的還沒有倒,相信未來也不會結束,坐在大大的玻璃窗前望著寬闊的馬路與對門豪華的獨院大別墅,耳畔總不經意想起為生計奔波的老闆娘所說的話:「這裡住的都是有錢人,除了我家之外!」

但我相信他們是小城最昂貴的地段裡,在心靈與精神層面最富足的住民。在慘澹經營的歲月中—它是台中人的「明星咖啡館」,也是全國影痴的補給站。

■沈思者的默契之所

在 台中市所謂「找現實的麻煩」、「跟錢過不去」的傻子,還有「東海書苑」這家文化書店。也許,從非觀點看電影出來,吃個飯,再散步去附近的圓滿戶外劇場,運 氣好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免費聆賞一場公部門的音樂會或現場演唱會。然後,隔天就可以前往台中港路上綠蔭下位在金錢豹酒店旁的「東海書苑&默契咖啡」。

當你撞見了書店店長廖英良,可不要以為他是從巴黎來的「頹廢漫遊者」。 1995 年五年級中段班的他在東海研究所畢業前夕頂下了一間連鎖書店的東海分部,並沿用舊名,「大膽、不怕死的」開始供應社會性、文化性這種非常小眾的書籍,

長久經營下來就變了東海社研所以及中部文化界悅讀者的讀書窩。

2007 年東海書苑從大度山上搬進了城市,有人笑他此舉是帶走了大度山的紅玫瑰,但瞭解廖英良的人就會知道,他其實是在滾滾紅塵裡重新栽種了野百合。

於 是,這朵野百合更加潔淨與芳香了,五層樓舊建築的一樓右半邊常見的景象是書、書架與看書人,左半邊則是約有三十個座位的默契咖啡館,點一杯卡布奇諾,或沒 咖啡因的焦糖可可亞、水果茶,都只要一百元,肚子餓了還有六十元的鮪魚三明治可以愉悅悠閒的裹腹。如果意願多瞭解台灣這塊土地,還可以轉移陣地到一樓的後 半部聆聽演講、參加討論會或欣賞獨立製片的本土紀錄片,或者,找到網路查詢「讀書人工會」與版主交流心得,或者藉此獲知假日農民市集的概況

轉型的獨立書店,廖英良命名為「讀書人的工會」,目前已招募到一百五十多名會員,共同承擔養活書店的責任。

這個沈思者的默契之所真誠的面對了現實,同時也讓理想與夢想復活在素有文化沙漠的小城裡,秉著「合作與共享」的價值,「獨立選書的獨立書店」讓這個小城更添個性,也讓我們生存的島國更有尊嚴。

■音樂文化,活力無限

算一算認識活力咖啡館老闆高嵩明也超過十年了,當時,畢業於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系的他正在晶華書店(與誠品書店同性質)當店長,晶華書店結束營業之後,他輾轉各地,飄盪了幾年,也嘗試了一些異質的工作,最後終於在 2004 年初開設了活力咖啡館。

聽到朋友講述他的近況,一點也不感到驚訝與意外,因為他的心田原本就種下了好多的種籽,而今只是讓那些種籽萌芽、茁壯而已。

一 走進位於市府路的活力咖啡館,高嵩明就會熱情地走出店門口迎接你,人如店名般擁有尋常人所沒有的一股活力,在已經瀕臨枯竭與衰退的台中舊市區,誠屬不易。 一般而言,開設咖啡館總是砸下鉅資,希望藉此吸引咖啡客而獲取商業利益,然而活力咖啡館卻反其道而行,沒有華麗的裝潢,喝咖啡的座椅更談不上多麼舒適,然 而它的確是一家已經有了溫度與生命的文化空間。

如 果你熱愛古典音樂,對於版本的優劣無法判別,那麼你到活力咖啡館就對了。當然,它不僅推廣古典音樂,擁有開放與開闊的國際視野的高嵩明同時也非常具有本土 意識,在他跟你談論史麥塔納時,總是免不了提到台灣的蕭泰然; 他鍾情於歐洲的音樂家,卻也張開雙臂、熱情擁抱台灣這塊土地的音樂工作者,如檳榔兄弟、生祥他們都曾經在此駐足或舉行活動。在活力咖啡館,除了品茗、賞 樂、閱讀各種書籍之外,還可以參加每週的《活力講堂》,或租借讀書會、研討會、發表會所需的場地。

在現實與理想的夾縫中,活力咖啡館正像從水泥牆壁裡長出、綻放的一朵小花,漫遊小京都時,身疲、腳痠之餘,不妨進去走走。

■原汁原味的胡同藝術樂園

胡同位於素有台中小天母的五期菁華區—精誠九街裡的巷弄內。這一區有很多美軍宿舍時期的舊建築,這個藝文私空間就是使用這樣的老洋房改裝而成,走到巷底,就會被這幢藍綠色牆面、屋前種著一棵綠意盎然的大樹所吸引。

全名「台中胡同飲集劇場」的胡同並非只是販賣咖啡或料理的餐飲店,也不是只銷售空間設計與展置氛圍的咖啡館,來到台中小城漫遊,它提供的其實是一個「發表」的場域,一個各種藝術符碼創作者與閱聽者交流和激盪的地方。

譬如今年( 2007 )六月到八月,胡同就推出了中南美洲、非洲與太平洋產區各莊園的咖啡品嚐會;七月推出「高至閑——『女人畫展』」,除此,還有閱讀的交流,或原創歌曲 live 秀或紀錄片賞析等等。

所以,當你來到胡同裡,是用不著擔心沒有節目的。走一遭,總之你會發現台中居然還有這樣的異數/藝術樂園,尤其是在這個愈夜愈靜的島國小城,就算你獨自前來,點一杯咖啡,抽一根煙,你也不會孤單寂寞。

在城市裡漫遊,從非觀點到東海書苑,到活力咖啡,再往胡同裡走去,沿路雕刻時光,賦歸時你將滿載而歸……。




[遠見]2008誰最創新

作者:高宜凡 攝影:陳宗怡 出處:2008年遠見1月號

現在是大眾創新時代,產品要以群眾角度思考,價值由民意決定。1789年法國大革命,法國人民合力推翻了君主制度,不久後,他們把法王路易十六送上斷頭臺。1990年,東、西德人民一起推倒了柏林圍牆,讓分裂近半世紀的德國,再度回歸統一。政治上的民主運動,在過去200多年來改變了整個世界。現在,全世界還興起了另一股民主思潮,正席捲整個商業世界,準備推倒守舊的企業圍牆


現在是大眾創新時代

產品要以群眾角度思考,價值由民意決定


1789年法國大革命,法國人民合力推翻了君主制度,不久後,他們把法王路易十六送上斷頭臺。


1990年,東、西德人民一起推倒了柏林圍牆,讓分裂近半世紀的德國,再度回歸統一。


政治上的民主運動,在過去200多年來改變了整個世界。


現在,全世界還興起了另一股民主思潮,正席捲整個商業世界,準備推倒守舊的企業圍牆。


隨著全球化與網路科技的普及,世界變化愈來愈快速,創新早已成為唯一的生存之道。而創新的動能,也愈來愈明顯,不再由上而下,而是由外而內、由下而上,一股民主化的全民創新潮流,正在席捲全世界各個領域。


生意伙伴+顧客,成就企業70%創新

去年底英國《經濟學人》創新專題即宣告:「大眾創新年代,已悄悄來臨!」 未來,創新不再只是企業、政府、財團的專利,社會裡的每個成員,都足以擁有獨特創意,可引爆創新。


製藥業就是一個例子。1998年,全球製藥業一共投入270億美元研發新藥,最後有24種新藥獲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通過。但到了2006年,製藥整整砸下640億美元,卻只有13項藥物通過,創新績效每下愈況。

IBM「2006年CEO大調查」發現,企業最有效率的創新點子,來自「生意伙伴」及「顧客」,加起來超過70%,已超過內部員工。

愈來愈多企業已體會到,創新的決策,不再只是少數幾位高層、經理人或研發專家的責任,必須仰賴基層員工、產業伙伴、甚至消費大眾等外部單位,一起合力。

這無疑也將是2008年從世界到台灣最主流的創新大趨勢。無疑地,誰能讓社會大眾與消費者為你的產品與服務貢獻點子,誰就是贏家。

現象1〉全民參與創作,每個人都是明星

大眾創新會呈現哪些現象呢?第一個便是全民參與、全民創作的風氣會愈來愈普及,每個人都會變成天生的「生產性消費者(Prosumer)」!

這幾年,許多當紅的產品、節目,很多創意就是來自大眾。專業明星不再吃香,從各地冒出來的素人表演者,統統跑來搶飯碗了。

如2007年轟動台灣的節目《超級星光大道》,便藉由一個個名不見經傳的素人歌手,以及大批粉絲的熱情支持,把傳統的歌唱競賽節目捧到爆紅。

手上有《超級星光大道》《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來了》等當紅節目的製作人詹仁雄觀察,「對這群看著螢幕長大的小孩來說,上電視對他們而言,已經是人生的必經旅程之一了。」

網路時代孕育出來的新生代,已經把雙向溝通、主動創作、互相分享等觀念,視為天經地義。他們不再畏懼鏡頭,而且擅於創作、敢於發表,喜歡向全世界秀自己。

2001年問世的維基百科(Wikipedia),近兩年快速普及全球,更是最好的全民創作範例。六年多來,維基雖然僅有五名員工,但憑著數十萬名網友免費提供知識,已累積近8000萬筆知識,推出200多種語言版本,知識藏量早已遠超過權威的《大英百科全書》。

許多遊戲玩家,也開始上網集結,以群體智慧合力征服各種關卡。2007年11月底,專攻網路娛樂的Catch Play推出「攻略Wiki」知識平台,廣邀請玩家上傳破關祕訣。

業餘作品商品化,典型素人創新典範

30歲、一身運動套裝及籃球鞋的Catch Play總經理張心望,平常也是個重度玩家,常花時間上網尋找各種密技。「以前想早點破關,都要去買攻略本看,但有些密技根本是裡面沒有的,完全是玩家發現的,」張心望說,再怎麼厲害的高手,也無法精通每種遊戲,大家非得互通有無,才能儘速闖關。


而以古怪造型著稱的洞洞鞋「卡駱馳(Crocs)」,更把外行人想出來的業餘作品成功商品化,典型素人創新的典範。2002年問世時,卡駱馳只是三位戶外玩家的玩票作品,想做出一雙適合在沙灘上運動的鞋,還曾被媒體譏為「地球上最醜的東西之一」。想不到,第一批推出的3000雙鞋立刻售鑿,並在同好圈引起熱烈反應,不少名人、影星、甚至連美國總統布希,都曾被拍到穿卡駱馳出門的畫面。也因為布希熱愛穿此鞋,因此它還有個外號叫「布希鞋」。截至2006年,卡駱馳已有逾3億美元年營收,比2003年成長近30倍,更衍生出近百款商品,跨足服飾、配件等領域,成為當紅的創意鞋款。

卡駱馳台灣暨香港區總經理陳志立分析,卡駱馳沒有傳統鞋廠的包袱,因此可大膽設計一種「不只是鞋」(more than shoes)的產品。「追求自己心裡的夢,讓夢想成真,這就是創新來源!」陳志立說明卡駱馳的創新祕訣。

現象2〉企業向大眾取經,彎腰向顧客學創意

大眾創新的第二個現象,就是企業開始放低身段,彎下腰來與大眾互動,不斷地尋找外部來的創意能量。

「企業請準備好,把顧客當成同儕;而非待宰的肥羊,」《維基經濟學》(Wikinomics)書中說道。

面對人多勢眾、且個個身具特異功能的創意大眾,企業必須開始學習與他們溝通、做朋友、並活用群眾的專長。

2007年4月,已鮮少對外露臉的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特地花了一個多小時,和來自全球各地的2000多名技術社群MVP(最有價值專家)對談,向這群「科技宅男」們討教。

儘管身為全球軟體業龍頭,但微軟向外吸收創意的動作,其實已默默進行了14年。除建立社群互動平台,微軟每年還會固定邀請MVP到西雅圖總部。

「不然你永遠只聽到自己員工的聲音,而不知道外面的客戶想要什麼,」台灣微軟資深MVP專案經理張嘉容解釋這個活動的重要性。多年來,經微軟認證的MVP,全球已超過4000人。目前在台灣,微軟官方論壇TechNet、MSDN、非官方的藍色小舖、程式人俱樂部等社群,便聚集了數十萬名技術玩家,在美國甚至有上百萬名會員的超大社群。

群眾提供意見,等於是不支薪的志願役員工

透過這些人在線上互通有無,無形中,等於幫微軟解決許多麻煩的售後服務及諮詢問題。甚至於,微軟還請這些技術玩家幫忙測產品、抓bug、提供改善建議等,如同公司的不支薪「志願役」工程師。

去年中,一向被譽為「天才集中營」的Google,也開始向大眾借創意,舉辦「Google小工具設計甄試大賽」。其中台灣網友便投稿近200件,是全球參與狀況最踴躍的國家。獲選第一名的25歲軟體工程師胡智寶,創出43樣小工具,從火車時刻表、線上地圖、線上拜拜到農曆查詢等,無所不包。還受邀到矽谷Google總部,提供意見給小工具的開發團隊。

群眾不只提供創意,大眾創新還強調必須從「群眾角度」來思考,甚至連產品價值的高低,也得由大眾民意決定。

Google台灣工程研究所所長簡立峰舉例,像是Google的關鍵字廣告,價位便由網友的搜尋熱門度決定,大家愈常點選的關鍵字,廣告價位就愈高。

員工就是創意總監

企業的創意來源,開始由下而上,由外而內的引爆


創新1〉Google、豐田汽車善用員工智慧

迎接大眾創新時代,企業該如何自處呢?首先,要先激發員工的力量。過去,企業習慣先由行銷端探測市場狀況,再指派研發部門開發相關產品。但現在,情況慢慢有了轉變。

來到台北101大樓的Google台灣辦公室,對這家奇蹟式竄起的網路搜尋引擎龍頭,外界對它的創新力敬畏感,就如同抬頭仰望101大樓一樣。Google台灣工程研究所所長簡立峰緩緩地說道,「在過去那種架構底下,工程師的角色比較像是工人。」

Google最大的創新利器,便是那極度混亂、分散的扁平式組織。《管理大未來》一書形容,「傳統經理人如果來到Google,可能會覺得到了一個上下左右顛倒的星球。」

Google把公司拆成數百個2~3人的專案小團體,形成一個個創新實驗團隊,更允許員工利用20%的上班時間,從事自己想做的研究方向。

以不到30人的Google台北研發團隊為例,每個月便可產出兩樣產品。簡立峰笑著說,「當你讓工程師去做他想做的事,他的效率就特別地快。」

他進一步說明,現在許多網路現象及新商機,都無法單靠過去的行銷或調查方法找出來,必須有突破性的科技來引導、創造。因此,每個具有原創性的個人idea,都變得非常重要,員工不論職位高低,都可能是引爆創新的關鍵。

簡立峰強調,「一個人一輩子,可能就只有那麼一次革命性idea,」公司千萬要好好把握。而且未來只要是知識型產業,就要懂得運用由下而上的群體智慧。去年剛登上全球汽車業龍頭的日本豐田,也是善用員工力量的例子。

以追求完美品質聞名的豐田,鼓勵第一線的員工不斷思考、提出改善方案,光2005年,豐田的日本員工就貢獻了54萬個改善建議,讓豐田打造出業界首屈一指的高毛利率,不斷拉開與競爭者差距。

創新2〉IBM、P&G向上下游伙伴和異業討教

再來,是要敞開企業大門,走出去向每個供應鏈伙伴及異業請教。素有「藍色巨人」之稱的IBM,也是近年來大量運用外部創意的成功典範。過去的IBM,猶如一座封閉的創意「少林寺」。雖然每年拿下3000多項專利,多年蟬聯企業專利排行榜冠軍,但所有研發案都是為了本身而做,並不對外開放、交流。後來,IBM慢慢敞開大門,將公司轉向市場化與客戶服務導向,一步步走出象牙塔。2006年終於成立GES(Global Engineering Solutions)事業群,為全球3000位研發人員及1500位設計師的創意尋找應用機會,也開放其他公司活用IBM專利,與異業共創價值。

台灣IBM工程服務事業群協理黃耀崑解釋,「把專利抓在手上不放,還不如分享出去
、讓它被創造價值。」黃耀崑觀察,市場競爭速度加快,業者都有馬上推出商品、盡快獲利的壓力。「但開發時,一定會發現有某方面技術的gap(鴻溝),」這時就得立刻對外求援,不能再原地打轉。

幾年前,台灣某家晶片設計大廠,曾經組了一個跨部門團隊,希望解決晶片訊號處理過慢的障礙,但過了一年半依舊徒勞無功。

不久,他們向IBM借調兩位專家,不到一個月問題便迎刃而解。「因為那個問題,IBM在十年前就碰過了,」黃耀崑笑著說。

讓少林寺的老師父出門打天下,不但活用了IBM庫藏專利,也大為提升公司創新能量。目前,每年來自GES部門申請的專利數,已占公司半數以上。

而民生消費品龍頭寶僑(P&G),除了在內部養成強大的研發部門,更透過獨特的「CD(Connect & Development)策略」,與供應鏈上下游共同創新。今日,寶僑超過1∕3的上市新品,都是來由外部創意催生,比2000年的15%大幅增加。讓公司在過去六年裡,得以保持6%以上的營收成長幅度。

2007年7月新上任的寶僑亞洲區總裁漢瑞塔(Deb Henretta),自從上任後,還有一個創新作為就是,每個月造訪兩個陌生人的家,研究他們的餐具櫃、洗衣間和浴室裡,放了哪些產品,好做為改善與開發產品的依據。「我總想知道他們為何願意或不願意選擇寶僑,」漢瑞塔接受《富比士》(Forbes)專訪時,分享自己如何與消費者交換想法。

創新3〉樂高、無印良品把顧客拉進創新流程

再來,是與消費者保持互動,甚至把他們拉進自己的創新流程。「Web2.0的精神,就是由消費者決定自己想要的東西!」創市際市場研究公司行銷總監游婷喻發現,這幾年,創新的自主權已經跳出舊框架,轉移到大眾手中。

擁有75年歷史的丹麥品牌「樂高(LEGO)」積木,便是與消費者共舞的最佳示範。只生產一個個簡單小元件的樂高,任由它在玩家手上拼湊、組裝,變成一座座有趣模型。2005年,樂高鼓勵大家動手設計,只要上「樂高工廠(legofactory.com)」下載軟體(Lego Digital Designer),便可設計自己想要的虛擬模型,並在網上接受全球樂高迷的評論。

這些素人創作一旦被看中,便會由公司量產問世,成為樂高的新產品。即便沒被選用,用戶也可向樂高訂製,買回客製化的自創模型。如此一來,樂高等於把每個顧客變成公司的設計團隊。截至去年,樂高工廠已發表過三萬多套用戶自創模型。這幾年,樂高還發展出「電腦樂高(Lego Mindstorm)」,讓用戶用「可以寫程式」的積木,組合出各種各樣的機器人,甚至每年舉辦競賽吸引玩家投入。

日本的生活雜貨品牌「無印良品」,也是善用大眾創意的高手。他們在網上公布「商品開發」網站,開放消費者提案心中的理想商品,只要公司評估通過,這些點子有朝一日就會出現在無印良品的店面中。無印良品甚至還開放網友投票,獲得一定票數的人氣商品,也有問世量產的可能。


全民都是諸葛亮

創意世界裡,沒有臭皮匠,每個人都會是諸葛亮


蠟燭原理〉台明將用TTG接80%IKEA訂單

在傳統產業界,大眾創新的力量也慢慢發酵。

來到靠海的彰濱地區,很多人對這裡的印象,大概只有海風、烈日、以及鹿港老街,但卻不知道,世界知名家具品牌IKEA有80%的玻璃類產品,是從這裡生產出去的。IKEA背後的供應大戶,是成立65年的老字號玻璃經銷商「台明將企業」。但只有130位員工的台明將,如此吃下這麼龐大的訂單?因為,它背後還有數十家台灣玻璃同業撐腰。多年前,看到同業紛紛外移,台明將總經理林肇睢便號召同業策略聯盟,一起搬到彰濱工業區成立聚落,朝共同生產、聯合行
性的合作之路邁進。

2006年中,占地超過千坪的「台灣玻璃館」開幕,到目前為止,已經有66家廠商在此聯合展示,以共同品牌「TTG」(Team Taiwan Glass)一起接單、協調產能。「這樣一來,我們不但能降低成本,交貨速度也變快了,」林肇睢舉例,如每年供應IKEA上百萬件的玻璃展示櫃,就必須靠15家廠商分工,才能順利出貨。一旦有人出問題,背後也有人可立即補上、支援。

至今,玻璃園區已聚集28家業者,每年的IKEA接單金額,由十年前的100萬美元,暴增到去年的5000萬美元。IKEA還計畫2013年時,要將訂單量倍增到2億美元。過去不相往來的同業,要如何卸下心防、互相交流?對此,台明將先公開自己的技術,並主動派員到協力廠幫忙,累積彼此的合作默契。林肇睢妙喻,「我們先把自己的衣服脫光,久了,其他人就會覺得有穿衣服很奇怪。」

兩個月前,向來以玻璃藝術聞名的日本北海道小樽市,也派媒體來採訪台灣這片玻璃園區。林肇睢解釋,「這是一種『蠟燭原理』,當你把自己的蠟燭點亮,再把它傳下去給下一個人,這樣大家手上的蠟燭都會被點亮。」

草船借箭〉阿瘦皮鞋,徵召創意紅衛兵

企業運用「群力」的另一證明,便是近年從不間斷的設計及創意競賽。許多關在象牙塔內抓破頭皮的企業,都開始學2000年前的孔明,以「草船借箭」的方式向大眾借點子、求創意。55歲的台灣皮鞋龍頭「阿瘦皮鞋」,去年底舉辦第一屆「金履獎」創意大賽,不到兩個月,便收到近千件作品。

介紹入圍作品時,阿瘦實業行銷部經理方興國興奮地說,「你看,這雙是可拆解的鞋子,把上面拆掉,就是一雙涼鞋,往上一拉,就變成了靴子。」還有人想出在鞋上種有機植物的環保鞋、時尚藍白拖等,各種好笑又顛覆的設計創意,讓阿瘦的員工大開眼界。

阿瘦實業總經理羅榮岳打趣地說,雖然這些學生的DNA跟阿瘦完全不一樣,「但我們就是要這種『匪類』的創意!」未來,公司還打算在網站開放投稿,繼續吸納大眾創意。

阿瘦會如此渴望外部創意,其實也有它的壓力與急迫性。


儘管營收在過去五年成長近五倍,但阿瘦還計畫在五年後、60周年時,再成長三倍、達到百億規模。但羅榮岳的心理很清楚,「如果沒有人才跟創意的話,這一切都是空思夢想。」對此,這兩年阿瘦開始深入校園,直接徵召新鮮人進公司,並且鼓勵這些新血提出改善意見與經營創意。羅榮岳笑著說,「你看,我們現在裡面多了很多『紅衛兵』。」


螞蟻雄兵創新,掀起創意民主運動

知名作家、最近舉辦台灣首次社會企業創業大賽的「若水國際」董事長王文華認為,「政治上的民主都幾百年了,但企業的民主運動卻剛開始而已。」過去台灣締造的經濟奇蹟,靠的是人民的勤勞、企業的積極努力以及政策的適時輔導。但面對未來的全球化競爭環境,面對全民螞蟻雄兵的創新時代,若只懂得默默打拚的製造思惟,將很難跟上時代潮流。此時,企業經營者必須更謙卑,主動向外取經、向異業學習、甚至向業餘的社會大眾擷取創意,善用「the power of the masses」的群眾創新能量。

而小國寡民的台灣,更沒有自我封閉、拒絕創新的理由,反而要不斷地開放、向外
吸納全世界的創新能量
這股草莽的素人創新力,不但正衝擊著昔日企業的封閉城牆,也即將慢慢改變你我熟悉的商業運作思惟。要駕馭大眾創新的能量,就得先學習與混亂共舞!這正是大眾創新的精髓。

而2008誰將最創新?沒錯,就是每一個人。沒錯,可能就是你。

[文學]泡麵 - 李明璁

三少四壯集 (20080119)

 有一次,我端著泡麵,通過研究室走廊,遇到了學生,他們很驚訝地說:「老師你好可憐怎麼吃速食麵?」我笑著回答:「只是偶爾就會想來一碗。呼嚕呼嚕吸著熱麵,在冬天夜裡還滿幸福的,一點都不可憐啊」。

 毫無疑問,媽媽在老家看到以上這段文字,肯定會來電關切,叨唸我幾句。畢竟和許多人一樣,我從小也被恐嚇,這種垃圾食物「會讓你變成木乃伊」。儘管並不常吃,但泡麵總有一種神奇魔力,讓我在某些時刻就會熱切慾望。

 每次打開碗蓋,那些以健康為名的叮囑,就被香濃的熱氣驅散。我只想跟這第N碗泡麵,告白「斷背山」裡的經典台詞:「真希望自己知道該如何戒掉你」。

 我想這輩子都不會忘記,九年前剛抵達倫敦那天,走進超市就被一個要價近兩百台幣的陽春三明治,驚嚇不知該如何覓食維生。倘若行李箱內沒有塞進那一碗肉骨茶麵,在宿舍的第一夜只能又冷又餓地熬過。泡麵的味覺記憶如此鮮明,竟比回台前指導教授請我吃的那頓法國料理,還要強烈。

 這類異鄉遊子的泡麵經驗,其實是老生常談了。甚至我還聽過,有人選擇搭長榮航空,只是因為機上供應的道地台產泡麵,熱呼呼地比一般供餐更能撫慰長途飛行的疲累或焦躁。而在日本最經典的庶民系列電影「男人真命苦」中,有一次男主角寅次郎去了維也納,也幸虧有泡麵,得以填飽因語言隔閡而空蕩的胃。

 速食麵之於日本人,就如同漢堡之於美國人,是一種帶有國族情感和鮮明象徵的「全民垃圾食物」,且能跨越國界地進入各色人種的口中。2000年時曾有一個「本世紀日本最重要發明」的全國票選,泡麵獨占鼇頭;而當年所有地球人共吃掉了五百五十億包泡麵。這個驚人數據,足令同樣全球化的卡拉OK只能區居第二。

 然而,也像漢堡其實是由德國人引介至美國發揚光大,泡麵的發明者亦來自海外-無論是「日清泡麵之父」吳百福、或傳言中被吳買奪專利的張國文-他們都是入籍日本的台灣人。泡麵誕生於1950年代,發想自大阪台灣留學生的窮苦求生術。當時他們會請母親寄來風乾的雞絲麵,加熱水沖軟食用以解鄉愁之饞。

 考察泡麵從日本輸出擴散的路徑,宛如帝國大夢「東亞共榮圈」的另類實踐。先是登陸韓國台灣、而後南進香港泰國和馬來西亞。日清泡麵與各國食品業者聯結起生產鍊,而消費者自己則創造了差異的食用方式。比如說,把泡麵當零食乾吃,可說是兒童在校突破「家裡禁食泡麵」的反叛小樂趣。而在泰國,知名的「媽媽麵」,其價格波動甚至被當成重要的消費指標(就像所謂的「大麥克指數」)。

 前陣子去香港演講,中環蘭芳園的「蔥油雞扒撈丁」,堪稱那趟旅程的飲食之冠,比被宴請的高檔飯局還更讓我驚豔。「撈丁」是「乾撈出前一丁牌速食麵」的簡稱,這類生猛簡潔的港式用語,十足庶民趣味。即使到現在,我打下這幾個字時,混雜著油雞、蔥香與泡麵的、既獨特又協調完美的氣味,彷若飄然於鼻頭。

 寒流來襲的深夜裡,這樣的書寫其實有點自我折磨。而對透過中時電子報閱讀此專欄的異鄉遊子來說,則似乎又更加「殘忍」了(真不好意思,請各位有麵就泡來吃、無麵趕緊去亞洲雜貨店補貨吧)。我想自己無論身在何處,大概都戒不掉這一碗簡單的滿足吧。況且,我們都很清楚,要靠吃麵變成木乃伊,談何容易


--
維力炸醬麵~萬歲!

2008年1月15日 星期二

[文學]穿過黑暗的玻璃 - 成英姝

■三少四壯集 (20080109)

鬼片裡面,男人見到站在紙門前的妻子,臉上露出大驚失色的表情,我納悶著驚恐之處到底在哪裡,後來搞懂,還不是自己發現的,是忽然想起之前在本事上看過,她沒有影子。

夢裡我們從來不去留意影子。肯定夢裡是沒有影子的,真實與夢境的差別就在於夢境裡沒有影子。以後再要證明這是不是夢,不需要靠捏自己感覺痛不痛(這老招,是誰發明的?其實在夢裡會痛,會冷會熱,什麼感覺都有,跟現實裡一樣),只要去找影子,如果在夢裡可以記得這回事。
 
一個人如果失去影子,到底要花多少時間才會發現呢?

神為何創造了影子?不,影子不是被創造出來的,它只是標示光到不了的地方,一塊被遺棄的空留餘恨,但光本身不知道,擋路者也不會注意,好像一個女人送一封信給她的秘密情人,但她的信差半路陣亡,她不會曉得,沒人會回來給通報一聲。

什麼東西,都像丟到水裡的石頭一樣的時代,連水花都濺不起一個啊!是感嘆結合了人們,變成一撮一撮、一群一群的。自我憐憫。生氣和呼嘯。

我最喜愛的影子,是雲的影子,大片綿密的浮雲,籠罩大地的移動黑影,像一隻巨大無朋的覆蓋在草地的淺灰黑色比目魚,與風的速度一致的疾行。

時光的奔馳也提升了等級啊!儘管速度好像是沒變的,可是從慢車變成了高鐵。風拂過臉上的瞬間轉過頭,剎那間什麼東西又失去了罷!每一分每一秒上演的究竟是加法還是減法?

把所有的路障全部清掃掉吧!那麼影子就不存在,所有的地方,光都可以照到,讓全世界變得空曠吧!一塵不染的廢墟,沒有美也不再有醜,什麼事物都稱不上有用或多餘,因為全都不再存在,每個宇宙都只屬於一個人,除此無他,然自我本體卻不會消失,最終也只是尋找自己的影子吧!那麼就讓我變成透明。

如果是看不見的接觸,或許只能等待。每次聽到門鈴響是否是幻覺?總像在期待意外的快遞送達,人人都有期盼。

要有耐心。至少還有明天。

每天早晨或許都在偷窺門外,隔著外面望不進裡面只有裡面能看見外面的玻璃,一再反覆的旋律,自己一個人仍是沉寂的。季節的更替是否太快,春天的花朵已經在被惡夢圍繞的冬天早上盛開,同樣的事情像集體密謀似地週而復始上演,每一次都更集中,六○、七○、八○年代很快來一回,跳一支舞同樣的動作但拍子越來越急速,為跟上腳步做對動作,大家玩得不亦樂乎。海裡的漩渦竟然始終在相同的位置埋伏,用湯匙攪動咖啡,看著深褐色轉動的水面什麼也不想。

透明人不能穿衣服,必須是赤裸的,如果變成透明,秘密就再也不能存在,在此之前四下望去,世界是多麼色彩鮮明,即使連汙濁都讓人悸動。好像要割捨什麼似的。笑或者是哭,被看見。但至少黑暗將變得無所謂。

有一天我坐在捷運上,穿過隧道時我望著窗外,突然明白了「穿過黑暗的玻璃」(Through a Glass Darkly,柏格曼的電影)是什麼意思,當玻璃的彼端是黑暗的時候,你望出去看見的就是自己的影子,這是物理學的原理,當黑暗把通過的光吞噬,折射的光就是自己。在我變成透明以後,背後披上一塊黑布,變成鏡子,你就可以從我身上,看見你的形象。

[文學] La dolce vita - 凌性傑

La dolce vita
——義大利文,甜蜜生活之意,為我親愛的那人而作


我也會在生活的此地說他國的言語
讓脣齒輕輕開啟威尼斯與天空
陽光下橫掛著棉繩晾曬那些
一再被生活穿上又脫掉的身體
那些笑聲隔著門窗閃耀
玫瑰盛開一天有好多次
在臂彎所及開始一天兩個人


我要去哪裡?我們要往哪裡去?
兩種問法都教我們的人生離題
花園裡的歧路使我對你充滿鄉愁
除了眼前所見,我們已然一無所知
那是我和你之間,也是我們之間
一個世界瀰漫水霧
還有模糊的香氣


這時候如果沒有我,你要去哪裡?
如果我忘記你,無法分辨什麼是
生活、什麼是日常,什麼是去去就回
你願意為我把那些過往的事物一一
命名並且貼上重新使用的標籤嗎?
讓我無知的快樂著,想像世界靜止
同一時間做同一個人你也願意嗎?


你不是我的、我也不是你的他人
雖然有時兩個人不代表我們
但是用皮膚就可以理解所有
形而上的問題,至於形而下的疑慮
則在不斷起伏辯證的左胸底
我伸舌舔著單球冰淇淋
那是整座佛羅倫斯,文明的天氣
或者歷史的陰雨。當我們
並肩走向一個叫做未來的地方
教堂頂端又傳出信仰與鐘響
我只是這樣一個人信你不疑


在我們的境內有一種神祕
有一種美好的抵達我不想忘記
我們翻譯著彼此,做著同樣的夢
有一把鑰匙可以打開所有的門
生活的甜蜜不在他方而在這
當下,讓我用聲音用簡單的思想
蓋一棟房子叫巴摩蘇羅,意思是
思慕太陽。哪裡都不想去了
就在這裡,餐桌上擺滿理想
我甘心在這裡把一生用完
就是在這裡,在睡眠之前
還有一點遙遠的光與暗
讓世間萬物安安靜靜
各自找到各自的房間

[好文]給台大同學的話 - 孫維新 (詳細版)

2008.01.07. 認識星空 孫維新

 這學期,也是我們上學期的中間,有幾句話讓同學們做個參考,尤其針對台大的同學。簡單的說,叫做四不一沒有。

 第一個,不要拖。不要拖。很多時候老師努力的讓大家知道準時交作業和考試。為什麼?不要因為聰明。聰明的人會以為時間老在自己的這邊。笨鳥先飛,聰明的鳥仍然需要先飛,因為你不知道路上會發生什麼事情。不要因為聰明而耽擱了大事。

 下一個,不要貪。每個人一輩子我說過,有好運有壞運,有高潮有低潮,但是積分在一起平均,是一樣的。每個人份是一樣的。所以不要因為自己是台大的學生,就認為自己應該有的比別人多,無論在金錢上、感情上、社會地位上。不要多、不要覺得自己有的比別人多。記不記得我們說過一個人要怎麼保持快樂?知足。怎麼樣知足?知足不是獲得更多,而是什麼?而是... 需要的少。看下一張。

不要急。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年輕人怎麼樣?專一的進入三一學院、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一夕成名、一朝致富跟一步登天。老是這樣想,no,我們現在很少看到年輕人會認真的打好基礎,無論你的專業領域也好,無論你其他的語言能力也好,認真打好基礎,才會有未來的成就。很多事情真的需要時間弄,不要急,真的不要急。我們剛到UCLA的時候,我希望把兩年的課一年修完,三年拿到博士回台灣教書。後來發現根本不可能。時間長了,累積的知識和經驗,這不是短時間能一蹴可及的。看下一張。

不要怕,不要怕。真的是無懼迎向挑戰,因為挑戰是對聰明心靈最好的磨練。不要怕。

沒有是什麼東西想不想的到沒有是什麼東西?看下一張

這是我哥哥以前告訴我的一句話,天底下沒有真正的傻瓜,只有很多自以為聰明的人。我第一次聽了這句話我還不懂,我還覺得文法是錯的。後來才發現,自己以為聰明,別人都知道,別人只是不說。看下一張。

別人只是不說,其實心理很清楚。沒有事情,比光風霽月、比日月照耀著來的更清楚。每個人心裡最深層的秘密其實是跟,我們講,日月之蝕是一樣清楚。

所以我希望,同學們認真的想想看,生活上不要拖,也不要貪多,但是不要急。這個東西(不要拖和不要急)不是相互影響的喔。不要急是你一輩子要好好規劃,打下基本後,到哪裡都好。真的不要怕,迎向挑戰。最後是說,不要老覺得,靠著聰明可以騙了別人、混很多事。誠實待人認真做事,才是無上的法寶。

講這些話,以前也有同學把老師說的這些話放到網路上傳播。沒關係,看到這些內容覺得真的是很有意思,很有勉勵的效果。可是我跟你講,這些話的內容跟這些話的意思,把他拼湊在一塊可以變成八個字。這八個字在哪?這八個字在體育館的外面。哪八個字?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校訓是被人家念爛了,覺得很沒有感覺,完全不感興趣。等到你到我這個年紀,回頭看看,這八個字是很對的事。我們只是變個方法,變個花樣,讓大家體會一下,人生道路上的多給自己給別人,才能贏的比別人多。贏得別人喜歡很容易,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很難,我希望同學們能夠知道這點,未來做到一個博學、謙虛而有幽默的人。跟大家講到這裡,謝謝。

--
如果有機會我想跟他要簽名,哈哈~

[副刊]台北性格吃食10最 - 舒國治

Source:http://tinyurl.com/yw58f6

 這裏說的「最具台北性格」,只是我個人的觀察,亦是五十年來我的親歷,然後概略的舉出十項,不敢言放諸四海皆準也。

 吃食要「最台北」,必須一、是台北人最習慣消受而在別地最難獲有者。二、與台北的歷史最有必然關係。三、發明自台北或於台北發揚光大。

 舉例言,「雞肉飯」便不算,除了它太嘉義外,台北街頭原不普遍。「蚵嗲」亦不算,台北昔時亦有,但不曾延續,今日更少見。「虱目魚丸、魚肚」亦不算,乃它太台南。山東韓僑的「炒碼麵」亦不算,即使自韓國來台的華僑人數頗不少,但此味推行並不普遍,甚至還不及美國的韓國華僑移民做的來得道地。

 像壽司便不是。倒不是台北人吃不來日本食物;相反的,台北人極懂也極嗜吃日本菜。但一來料理店中坐下吃的壽司太昂貴,不堪常吃,二來街頭攤子的壽司舖不僅少了,也因是冷食,到底與中國人吃熱食的習慣相忤,故壽司說什麼也比不上蚵仔麵線、陽春麵攤等受大眾常顧。

 「涮羊肉」也不是。乃亞熱帶不是牧羊的地域,即使「北平式」館子在台北不乏欣賞者,但一來不少人喜言羊有羶味,二來涮羊肉也不曾蔚為流行。

 「廣東飲茶」亦不是。主要廣東食物極賴完完全全的廣東式堅持,這在台灣不知為何永遠很難。台灣從來沒有「有板有眼」或「中規中矩」的粵菜,或許台灣「太過台灣」,令廣東族群很難放手表現。不少人早觀察到了:美國的廣東館很道地,甚至上海的廣東食物也頗傳神,惟有台灣的弄出來很少像樣的。單說粥,台灣街頭巷尾常有打著「廣東粥」招牌小店,沒有一家按規矩來的,即使熬一鍋下點工夫的「明火白粥」,台灣的店家太聰明了,他心想「我們台灣人早就在吃粥了,煮粥有啥了不起,我們煮粥便是用我們自己的方法,……」便是這一類想當然耳的念頭,致太多東西在台灣永遠沒法做得像的,如星馬的「肉骨茶」,如海南雞飯,如泰國菜,甚至如到處廣開的義大利麵。

 又此文只將重點放在常民每日吃食,不談性格鮮明的各省菜館。乃各地菜色早各有確切風格,較難言台北性格云云。當然也不談西菜。

 再者,此文只究鹹味吃食,不言飲料(如酸梅湯、冬瓜茶、青草茶)、甜湯(花生湯、紅豆湯、桂圓粥)與糕點(茯苓糕、狀元糕、紅豆餅、倫教糕)。

  牛肉麵

 尤其是所謂「川味牛肉麵」或「紅燒牛肉麵」,算是台灣的獨特發明,二十世紀中期的發明。據歷史學家逯耀東的考據,乃高雄岡山地區的外省聚落盛產豆瓣醬,而當地又出黃牛,故而老兵或公務人員便就地取材,逐漸調製出一款既富油水又含厚腴香辣、更兼有不久前抗日時在大後方(重慶、昆明)的口味回憶等融和之下的「打牙祭」料理──牛肉麵。

 這牛肉麵,常被稱為四川牛肉麵,但大夥皆知,四川並無此麵,這是台灣的外省人在四九年後風雲際會的碰撞出來之融和(Fusion)料理。又它雖創自南部的岡山(富於外省聚落,如空軍眷村,寫「龍的傳人」的侯德健,祖籍雖是四川巫山,卻生於岡山),卻立刻流行於公教人員與學生極夥的台北。約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末,是它口味的定型期,亦是牛肉麵披靡台北的黃金年代。那時的師大、桃源街是為大規模的聚落,而我讀高中時的濟南路,亦有不小的店陣。

 到了八十年代末,牛肉麵儼然已是台灣的「國麵」了,香港的吃家來台,吵著要吃牛肉麵;日本的電影工作者來台,也指名要吃牛肉麵。

 若有外地朋友來,我通常帶他們吃?鼎泰豐的「紅燒牛肉湯麵」(無肉者),乃它的湯頭最有六十年代牛肉麵黃金年代的「紅燒」風味。?「清真黃牛肉麵館」(忠孝東路四段223巷41號)的清燉牛肉麵,乃它的湯最清鮮、最無雜味。?「汕頭牛肉麵」(延平北路三段60號)的原味,乃湯鮮卻又清,肉塊小,最不膩。

  麵攤與滷菜

 此處的麵,指的是陽春麵、肉絲麵(主要是「榨菜肉絲麵」。「雪菜肉絲麵」或「酸菜肉絲麵」已少人賣了)、餛飩麵等湯麵,與麻醬麵、炸醬麵、擔擔麵等乾麵。而傳統上(如五十年代起)多是推車的「攤子」形式,今日雖已多呈店面,但食物的簡略感與消費的平民化,仍如麵攤。

 這些麵的風味,亦源自大陸;原本本省式的「切仔麵」,用的是帶?的油麵,油麵算是半熟麵,在竹笊籬中放入滾水中「切」(閩語)個幾下,便傾碗裏,連豆芽菜、韭菜也順便舖上了,再切三片紅糟肉或瘦肉片,打上湯,便是一碗切仔麵,原本亦多佈街頭巷尾,即外省子弟也愛吃,然不知何時起,式微極矣,倒是外省麵攤反而留存下來。台北吃食,完全由吃者的自己嘴巴逐漸的成形。

 再說滷菜。麵攤滷菜的標準版本,主要是四味:豆乾、海帶、滷蛋、豬頭肉。這四樣皆是客人點了,老闆才切。切完,灑些許醬油(注意,是醬油,不是醬油膏。醬油膏是後期因本省式之調醬法而後湧入的。亦不是擱蒜蓉醬油;蒜蓉醬油原是用來沾煎芋頭粿或蚵嗲),再滴幾滴麻油,偶也擱些蔥花。

 另有些小菜,如醃小黃瓜等,則像是餃子店的小菜;至若什麼辣椒小魚干,更已脫離了麵攤小菜的簡供性格,算是撈過界了。

 滷菜自滷鍋滷熱,這主要為了耐久;乃當年攤子不備冰箱,惟有重鹹與久煮的這款滷味方能在炎熱的台灣天氣下保持不壞。

  豆漿店

 這是台北早點的經典形式。除了喝的豆漿(有甜、鹹兩種,亦可打蛋。此「打蛋」思想,在窮窘昔年為了更添營養也),尚有燒餅、油條、餈飯(或稱糯米飯糰)與鹹酥餅。至若蛋餅、蘿蔔糕與蒸箱中的包子,那是後期添入的,原與老式豆漿店不相干;甚至更荒腔走板的,這類東西常自工廠批來,委實壞了老式豆漿店黎明即起、在炭爐中現烤現做的優美傳統。

 燒餅與油條,亦是大陸早有之物,但到台灣後逐漸形成如今的版本。尤其是燒餅把油條夾起,成為「燒餅夾油條」,可說是台灣的「定形」之功。燒餅有二種,一種是菱形的,綿麵式,內有蔥花,早期多是此種(現在金華街111之6與善導寺對過華山市場二樓的「阜杭」仍有做);另一種是長方形,油酥式,內無蔥花,打著「永和」字號的多為此種。

 油條,在台灣成為今日的長度,或許是四、五十年代之交即已成形。大夥如今視為當然,卻不知大陸有不少地方做得比較短胖。

 餈飯,上海早有,但在台灣直至今日仍受大眾喜愛。早年有甜、鹹二種,如今似乎大多店只做成鹹的一式,卻在其中稍稍包了點糖;其餘則是油條、榨菜丁或蘿蔔干丁、肉鬆。復興南路瑞安街口的那家「永和」(最近「救火隊」者)做的餈飯最好。

 最後說到鹹酥餅與甜酥餅。原本也叫燒餅,算是「黃橋燒餅」一路,鹹的內裏蔥花、豬油末,比較有江北的棉軟感;後期有的店做成蟹殼黃化,則是比較有上海的脆酥感。近年有許多「老張炭烤」系統的店,將此種餅製得更為量化。

  自助餐

 六十年代起,由於學生或上班族需要外食,又須兼顧幾菜一湯之均衡營養,便有此種預先炒烹好的菜色一、二十項,供人自選。有的點青椒牛肉絲,有的點豆乾肉絲,有的點胡蘿蔔絲炒蛋(典型的「自助餐之菜」),有的點甜不辣丁炒鴨血韭菜……,至若湯,則是免費供應。

 由於台北充滿了外縣市來此就學或工作的人,故自助餐店極多;這在嘉義或台南等城市,則極少。

 自助餐店的前身,是為台式菜場邊的小飯舖,閩南語稱「飯桌仔」,只做幾味小菜,燙熟幾塊五花肉,煎幾尾魚,再蒸一木桶的白飯,專供近旁的人可以很快果腹。

   清粥小菜

 最早不多見這種店,乃農業社會下的老百姓若吃清粥必在家中吃,斷無花錢到店裡吃家中最清淡簡略之物也。

 七十年代,林森北路的消夜攤推出了幾家「清粥小菜」,以供附近喝酒冶遊的客人返家前能稍稍吃些稀薄不至太撐的點心,便造成清粥小菜成為半夜的消夜景象。八十年代逐漸搬至復興南路。

 至若清晨做為傳統早飯的清粥小菜,必托身在菜市場旁。目前製得猶有老年代台式農家之湯湯水水感的,便是南京西路233巷20號「永樂布市」對面那家店。外地朋友若要感受五十年前本省人吃的清粥式早飯,不妨來此。

  福州乾麵

 這是台北公家機關附近的最典型早餐小點。外縣市不見也,鄉鎮村莊亦不見也。

 福州族群來台,較泉、漳為晚;有些較傾向於托身於公家機關邊靠一技維生,如在機關中理髮,亦有便是營這福州乾麵。麵為細麵,下至恰好,瀝至乾,傾碗中,擱豬油調拌之醬汁,味至鮮美,往往數口盡之。另有魚丸湯,魚丸內有炒過的豬肉餡,一口嚼下,魚丸的鮮加上肉汁的腴,最是過癮。再就是餛飩湯,福建式之餛飩,皮薄餡淺,極有特色。

   肉包、腸子湯、冬粉湯、肉粽

 這是1949年國府渡台以前便存在的台式街頭小吃。肉包是閩式肉餡先紅燒過再包進麵皮裏,而皮則是發膨較多、微帶甜味的那種,與北方的麵皮風格不同。肉粽,亦是台式,正方有角,不同於湖州粽子之長方有角。粽內之米,北部是先淺炒再包上粽葉去蒸,與南部的浸水長煮不同。北部之米比較粒粒分明。腸子湯,只是泛稱;腸子指豬的小腸,湯是大骨頭湯。若是加了薏仁等物的,便成了「四臣湯」,君臣佐使的「臣」,但閩南語唸法與「神」同音,故坊間皆書「四神湯」。

 若更陽春些,則有冬粉湯。平淡之極的湯食;其滋味除了大骨的湯底外,不過是碗中擱入的冬菜,卻也雋永迷人。

 其餘尚有丸子湯,往往大小兼有,甚至白色褐色並備。常與冬粉湯合製為一碗。另亦有酸菜豬血湯的。丸子湯如今看似不普遍了,你道何者,其實不是不普遍,是以另一種也用魚漿製成之物,甜不辣,所取代也。且看甜不辣攤亦必有魚丸一味可知也。

 台式吃食,很喜備湯,許是氣候溼熱之故,亦許是閩地之傳承。這種肉包、肉粽、冬粉腸子湯的攤店,其實凋零至不堪,目前存者,白天有民樂街66號對面的「小包子」舖,晚上有民生西路、承德路口的「阿桐阿寶」。八十年代以前,這種吃食各處街角皆易吃到。如今反而轉化成四神湯的專注一味之攤肆,甚至擱冬菜的冬粉湯幾乎已吃不到了。冬粉湯攤子式微得最快,我百思之餘,竊想或許原先營此業的,是比較晚近來台討生活的福州、潮汕等移民,數量不及泉漳來台者那麼多,來的時間也晚,當早先的店家凋零,便無繼起者矣。

  川菜客飯

 本文原不擬提各省菜館,例如北平館(京菜在台皆當年逕稱北平館,如「致美樓」)、山西館、福州館(如「勝利」)、客家館(如「新陶芳」、「天橋」)等,主要選入「十項」極為不易。而在台北,菜館最受歡迎者,約有二類,一為江浙菜,一為四川菜。其中尤以四川菜在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這三十年間其平民化與親和性,最在台北大獲人心。且說一例,張愛玲《色.戒》中牌桌上幾位太太談吃館子,講到的一家「蜀腴」,六十年代初台北便有一家,地址在成都路27巷內。又台北吃,與台北近代之人文風景甚有關係;而六、七十年代,一來「克難」思想猶盛,然香辣嗜習已萌,最實惠卻又最可口的吃法,便不自禁形成了「川菜客飯」,如二十元欄下有螞蟻上樹、回鍋肉,三十元欄下有宮保雞丁、麻婆豆腐,四十元欄下有豆瓣魚、蝦仁烘蛋等分類選擇,三、四人同去,可各選一菜,下以白飯,經濟實惠,並且又像是上館子,並不過度寒酸。在頗有近四十年光陰(九十年代漸衰)占據了無數人的口舌。直至今日,台大對面有一條街(有「重慶」、「峨眉」等館)仍有學生與社會人士常去。仁愛路上的「中南」(後改「忠南」)亦一直還有好顧者。濟南路底近建國南路亦是,只是二十多年前逐漸演成專吃「豆瓣魚」的一條街了。而西門町昆明街某一巷(地址稱康定路25巷,巷口有「黔園」的)如今雖式微了,六、七十年代白景瑞等電影圈人士動不動就往那兒坐下吃飯,幾乎可稱為「後抗戰打牙祭症候群」之美好延伸了。

  大腸麵線

 也可稱「蚵仔麵線」,但看擱大腸段還是蚵仔。這亦是台灣的獨絕發明,主要以濃腴渾鮮為口味特色,並不求飽。吃在口裏如同糊泥,有黑醋的淺酸,有沙茶的微辣,又有腸子的濃腴,是極特別的街頭點心,特別是下午最適合偶嘗。麵線的店家極多,直至今日還深受歡迎,不像肉在台北早已凋零。

   便當

 便當全台灣皆吃它,火車上也吃它,但台北因有最大量的上班族群,其便當的普遍性自是最大。尤其是中午時分。但好的便當一來絕非出自便利商店,二來亦未必出自某些便當大工廠,故而辦公大樓的騎樓做為販售有特色、家庭當天小量製出的便當,將會是二十一世紀極有可為的行業。須知即使是美食家,亦偶而想吃一個教他連最後一粒米也想舔掉的好便當。

[音樂]遇上Joanna - 小樹

Source:http://tinyurl.com/2g5uth

(20080112)

 可愛(或裝可愛),一直是本地音樂產業相當重要的中心思想。尤其當多數產品對準了國中小學等低齡市場,如何永續青春,恐怕是比環保與政治更棘手的課題。所衍生的新聞,包括謊報年紀及各種不能明說的手術,相信大家也都非常熟悉。

 去年某日晚,在我周末兼差放歌的那家酒館,老闆說她邀了個小女孩,十九歲,要來表演。除非是有了情色的聯想,初想還真覺得不合適。可稍後她拿著吉他,褪去了鞋,光著腳端坐在DJ台旁緩緩唱起來時,嘿!她是誰?

 這看來有點倔強的女生,從言談到舉止,完全不是我想像的青春光景,她老成,一
如她的歌聲,一開口便驚豔四座。特別是唱了人稱「可愛教主」楊丞琳甜蜜名曲「遇上愛」,那早慧如爵士女伶般之聲線,徹底翻轉了歌的氣質。

 最近,她終於推出首張專輯。照唱片工業的說法,她成為張懸的師妹。兩者,皆年輕,同樣有著懾人心魂的好嗓(連企畫宣傳亦為同一組人,甚至偶爾共用著張懸的樂團吉他手),一人爵士、一人民謠,忽然叫人對簽下她們的唱片公司,無論如何,充滿好感。

 喔,對了,她叫Joanna。

--
我保證~她會是我繼Jolin&綺貞之後
,第三個會讓我瘋狂向朋友們推薦的好聲音~

[文學]鯨向海/淡季

兩個人行走在MSN的曠野
(忙碌)(離開)
無聊感傷的念頭,一前一後(外出用餐)
在那一天相遇了,在那一天(線上)
變形解體,交換彼此照片
特意解釋因為所以
有時傳訊較慢,真是對不起……之類的
(馬上回來)
空蕩蕩的山谷,空蕩蕩的播放器
鼻音的,寂寞的召喚
(通話中)
毛髮長得特別緩慢
某松針般的觸鍵,雪意以及五點鐘
(忙碌)(離開)(馬上回來)
此刻最好的回應……
(顯示為離線)

--
好妙!我喜歡...哈

[童年]桃花源 ---《龍貓》宮崎駿1987 - 何英傑

Source:http://0rz.tw/4a3xA

溪水的源頭,雖然只是時隱時湧的流泉,卻格外的清澈甘美。

童年生活,常帶給人這樣的感受。有些時候,朦朦朧朧的往事反而比眼前正在發生的事還清楚,讓人不禁迷惑:什麼是近?什麼是遠?什麼只是虛假?什麼才是真實?有些時候我們對生活感到沮喪,不自覺的想起舊日時光,就像塞在車陣中不經意的抬頭,卻忽然看見一片藍極了的青空。

《龍貓》就是這樣一片引人思想起的藍天。

兒歌似的音樂,伴著我們走進了某處遙遠的鄉間。在森林深處,龍貓住在那裡。它是隻胖胖的古怪精靈,窩居在老橡樹的樹洞。大人看不見,只有小孩子看得見。有一天,一對小姊妹跟著爸爸搬來此地,媽媽則在鄰近醫院療養。然後她們和龍貓有了幾次奇異的相遇。

在成人眼裡,這部電影是混合了現實與遐想的奇境。現實之中,媽媽生病、爸爸每天外出工作、孩子得獨立打理生活。遐想之中,老屋子裡會有噗噗溜的灰塵精靈、狂風裏有奔跑的龍貓、神奇的大貓公車在山巒間跳躍。然而這在孩子的眼中,卻都同樣真實不必區分,他們的存在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天地間充滿驚奇---森林裡如果沒有精靈,為什麼那麼幽深?風怎麼會忽而靜止又忽而呼嘯?等了又等遲遲不發芽的種籽,怎麼一夜間就全冒出了土?怎麼可能這麼奇妙?孩子細膩又豐富的內心,於是產生了理所當然、天馬行空的世界。包含現實,也包含遐想,如同畫筆下一幅讓成人眼睛一亮的圖畫。

人不都是這樣認識世界的嗎?

龍貓代表了孩子對世界的感受,也代表了農村美好的風光與人情。導演藉著它的飛翔,鳥瞰一望無際欣欣向榮的曠野。丈高的玉米田、起伏的麥穗浪。一畝一畝的水田,比天空還清還亮。空靈的雨夜裡,突然落下來的雨珠子把全森林都驚醒了。鄉間的人情最是濃郁。春天到了,人們一齊忙著農事。鄰家的奶奶看村裡的孩子,個個都像她的孫。庄頭庄尾的鄰居,閒話家常互相的照應,借傘、借米、借電話。日子一切如常,有人生,有人老。一家有事,全村的人都來幫忙,著急的分頭想辦法。

這是一部安慰人的電影,充滿了友善的人與精靈。在這個世界裡,人和人一起熱鬧、自然和精靈也一起熱鬧。它讓我們回到兒時在庭院看星星、聽爺爺奶奶說故事、胡說著未來要如何如何的心情;它讓我們重新相信現實社會中已經杳之又杳的和諧關係。

人的心裡都會記得某個始點、某些忘不掉的景象,一直到長大、年老了都還記得。因為那些時刻,我們浮蕩在溫暖純真的感動裡。這些片段,是美好的過去朝向我們的開口。當有一天,人纏在難解的俗情世故、站在某個抉擇點感到洩氣時,穿過森林這個掩在葉子堆裡的洞口,我們會發現人真正想要的東西並不多。而許多,也早已存在我們的生命裡。


【影片資料】

日文片名:となりのトトロ
英文片名:My Neighbor Totoro
出品年代:1987年
導演:宮崎駿(Hayao Miyazaki)
劇本:宮崎駿(Hayao Miyazaki)
時代背景:日本.傳說

--
我喜歡這張照片的畫面~:P

[人際]溝通時機的3個關鍵

把握溝通時機有3個關鍵!

「要以對方可以了解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心意」,這是溝通最主要的目的!但是要確實能夠做到這一點,什麼事情是不可或缺的呢?

日本知名職場顧問、人力採用戰略研究所董事長桑原晃彌提出以下3個關鍵原則:

1.祝福要在「當場傳達」
當別人達成某種成果時,最好當場坦率地加以稱讚。如果你想「現在很忙,以後再說吧。下次見到他的時候,再告訴他吧!」把讚美延後,你會被視為是嫉妒他人的成功、沒有自信的人。錯過時機的恭喜,不只無法傳達你的心意,甚至會被當作是諷刺或社交辭令。

2.道歉要在「事發當天」
比如說,你與上司出了問題,即使你認為「我沒有錯」,但是在下班回家的時候,只要一句道歉說:「今天給您添麻煩了」,第二天你們的關係,就會大為不同。如果你鬧意氣,把這件事情放著不管,你就錯過和好的機會了。

3.注意要比「期限還早」
比如說,客人有什麼要求的時候,即使客人沒說「請趕快」,也要快速回應,這是基本的原則。有些事情確實是要花時間去做的,但是迅速的回應,會提高客人對你的信賴。就算聽到答錄機訊息、或是收到傳真的時候,只要一句「我知道了,詳細情況明天再談」就可以了,只要儘早給對方答覆就可以了。

[轉錄]什麼是爛大學?

台大經濟系教授 駱明慶
2008/1/12

自由開放的社會,甚麼意見都有,網路上的意見更是形形色色、無奇不有。最近看到一個「萬人考大學,淘汰爛大學」的活動,據說是繼「反高學費」和「反教育商品化」之後,關心大學教育的另一努力。這個活動的邏輯是這樣的:「我們就來考,考上了不去念,讓爛的大學科系沒學生,沒學生就沒財源,就要倒!就退場!」

雖然,要號召一萬人交大約一千元的報名費,花兩天的時間去考試,並且繳交志願卡,來淘汰爛大學的行動,應該沒有成真的可能性,但是這個想法的基礎,卻正顯示了我國教育體制的競爭過程,是如何形塑了勝出者的有趣心態。

這個活動所定義的「爛學校」,大約是低分就可以錄取的學校,這才構成找人隨便考考就一定錄取,輕易考上後不去念就能夠淘汰這些學校的邏輯。但是,如果這個活動真能召集一萬名很會考試的人參與,就會有相同數目的學生被排擠掉就學的機會,這樣的改變為什麼會是有道理的。

換言之,「正義使者」般的「萬人考大學」的參與者,和被排擠掉唸書機會的學生,原本就分屬於考試成績高低兩端的一萬人,前者因為考試分數高而有相當高的比例是受到納稅人高度補貼的公立大學學生,後者則是因為考試分數偏低原本就是自己付錢在念大學的私校學生。問題在於,為什麼受到別人高度補貼的人,不但覺得別人就讀的「爛大學」很礙眼,甚至還認為這些「爛大學」根本不應存在,讓這些「爛大學」裡的「爛大學生」消失甚至是符合社會正義的作為。

長期以來,看似公平的聯考制度,不但形成高分者受到大量補貼的現象,也同時讓勝出者錯以為別人付錢給自己念大學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甚至在過關斬將的過程中產生莫名其妙的自我肯定,以為自己有權力對別人的就學機會說三道四,並認為分數低的人根本不該念大學,這也是低分錄取大學在媒體上引發許多喟嘆的心理基礎。

一個學校,只要還有人願意自己負擔成本去讀,就表示它對人們還有價值,就沒有是不是「爛大學」的問題,實在不需要旁人去擔心退場機制的問題。教育部或其他社會公益團體若真有心關懷這些學校服務學生的狀況,最多只需要做到報告這些學校在師資與教學等方面狀況的「訊息揭露」,避免學生因訊息不足而有錯誤的預期。只要學校數目夠多,品質不佳的學校就會面臨招生困難的問題,這時自然會產生一個由市場構成的退場機制。除此之外,旁人勉強製造出來的退場機制,很可能只是一種體制受益者的偏見。


--
非常正確的觀念
,值得推廣~真的很棒的論點 :P

2008年1月14日 星期一

[文學]書本 - 李明璁

三少四壯集(20080112)

 研究室淹水那天,助理和學生熱心來幫忙搶救。地板賣力擦乾、椅套趕緊脫掉、印表機和筆電移走送修、糊掉的文件只能丟棄。這突來意外雖令人錯愕,但總得冷靜應對。好不容易清除積水,回神拿起一旁濕漉漉的書本們,無法翻頁地全都黏搭在一起,每本都癱了。突然,我的眼眶竟也莫名跟著濕了起來。

 顯然我沒辦法在那當下,輕鬆灑脫地說:這書毀了,要不就丟,否則再買亦有。書從來不只是一個物;而泡水的書,也絕不等同於浸濕的木板地、沙發椅和印表機。那一刻,我如此清楚意識到,自己沒有辦法不把書擬人化看待。而且他們的的確確像友人般的存在。
 在這個集體溺水的隊伍中,有的是陪我飄洋過海旅行萬里、或曾就著枕邊微光一起竊語的老同伴;有的則是剛來到這私密小天地、才開始和我認識交談的新同學。他們之間有人說著英語、日文、繁體或簡體的中國話;但此時一身臭水、誰都開不了口,也不再各自表述,橫豎都成了受災共同體。

 而我的心疼,與其說是不捨他們在表面、物質層次上的損壞;不如說,是因為書本來到我身旁或住進這房裡後,我們已或深或淺地,在彼此的體內進行「再寫」的工程。一次又一次地,我在書上畫線、註記、讚嘆與詰問;而同時,它也在我腦海中不斷激起波瀾、在心田裡反覆灑下種子。

 所以,當那些在我不同人生階段所留下的各色線條、鋼筆小字,因書頁的浸水而迷離模糊;當原本寫入我身體──這些書裡的隻字片語、乃至各不相同的紙質觸感、新舊氣味,全都扭曲成腐朽的一團。龐大的失落感,我實在無法與人詳細說明。或許,遭水淹蝕的除了那三、四十本書,也包括我自身的記憶。

 還好百分之九十九的書安然無恙,靠著牆,在難忍的潮霉氣味、與除濕機隆隆作響中,暫時靜默等待。書架的下排明顯缺了一塊,是這十坪空間裡最寂寥的災後地景。即便只是百分之一的書落水待救,也足以令原本並立依存的若干書,無所倚靠。在架上安好的他們,遂孤伶伶倒了下來。

 曬書是一項看似容易、其實麻煩且需細心照料的工作。冬陽暖暖是不幸中的大幸,確保了這儀式的開展順利。我們怎也無法讓濕透的書回覆原貌,只能袪除附著在他們身上的惡水晦氣,讓他們重新過渡轉變到一個新的生命階段-仍舊可翻可閱,儘管面貌和身形已然改變。

 就物質原料而言,書大抵是一疊紙的集合體,但很顯然,那並不「構成」書之所以為書。世上的每一本書,都有各自清晰的身份。這不只取決於他專屬的ISBN(國際標準書號),以及版權頁所載明的獨特事項。也因為一本書同時還可能是:一首歌曲、一頓宴飲、一個空間、一段歷史、一場戰役、一回妥協、一種想像、一輪回憶、一趟旅程、或一次毀滅……。

 我重新扶起那些失了倚靠而倒下的書們,順便拂去薄薄的灰塵,排列整齊,使之恢復奕奕元氣。走到陽台,察看曬書狀況。午後日光,如無數精靈般降落並迅速帶走書裡點滴水氣。微風徐徐,漸乾的紙頁啪啪輕響,每一本書如此獨特的生命重新甦醒。深呼吸,我伸了懶腰,感覺到,他們又開始向我說話。

[文學]七天內的事 - 張惠菁

三少四壯集 (20080114)

拉拉已經想這些是她會告訴班杰明的事,如果他今天上線問她的話。所謂依戀難道就從這麼卑微的出身開始,越微小,越難以防範。

 第一天拉拉遇見班杰明。班杰明給拉拉發了簡訊。
 第二天班杰明在MSN上加入了用手機簡訊問來的、拉拉的地址。

 接下來的幾天就只是經常的MSN。拉拉早上到公司,會先收到班杰明的訊息,這時的招呼比較簡短,因為兩個人都還有別的事忙。問一聲「今天好嗎?」「工作啊,看來今天又是魔鬼的一天。」然後各自去開會或忙別的什麼。晚上回到家,拉拉電的無線網路總是習慣性地開著,班杰明往往也還在線上,有時是還在公司,有時是同樣在家裡。幾乎每天他都問她晚餐吃什麼,午餐呢,今天做了什麼。總是這樣瑣碎的、平庸的開頭,用的是零頭般的時間(等開會啦,一邊看電視啦),然後才稍帶出旁的話題,也許從晚餐帶出他去過的館子,從今天看的節目說到別部電影。

 第八天,班杰明忽然不在了。

 這其實是件很尋常的事。你的朋友有時掛在網上,有時不掛。誰曉得為什麼,說不定他家的網路壞掉了。介意的話,過幾天等他上線時問一聲,可是最好確定你跟他的關係親疏問得起這個問題,不是人人都喜歡有人一直注意著自己上線的動靜。

 問題就在於拉拉還真的注意了。第八天晚上,拉拉發現自己比尋常更頻繁地檢查聯絡人列表,看班杰明是不是上線。習慣真是個可怕的東西。

 瑣碎的事物在談論中獲得一種光澤。MSN上的閒聊往往比電話或當面聊天更瑣碎,是可以邊工作、邊吃飯、邊同時和多人聊天,一面同步進行不輟的事。它毫不歧視地接納了一切的東拉西扯,冷場與分心──不像當面或電話聊天,有一分鐘的冷場,你就汗流浹背了。在MSN裡,說不上話的時候你用表情符號,再說不上的時候你可以過幾分鐘再回答,或乾脆不回答。

 要是沒有那些MSN上跟班杰明的閒聊,拉拉的生活也是一樣過的。但這七天之中,拉拉生活裡許許多多的小事,從今天吃了什麼菜,早餐在市場口買的一塊錢的餅,在公車上看見司機跟乘客吵架,都被談論所覆蓋。彷彿它們先在生活裡發生一次,而後又在對話框裡再活過一次。瑣事被談論的軌跡串聯起來,七天內便形成一條路徑,然後忽然消失在第八天。

 第九天早上,拉拉在市場口買了油條當早餐,看起來有點油膩,但是她很久沒吃油條了很想嚐嚐。搭到的計程車司機,一路跟著電台播放的歌曲唱。還沒到辦公室,還沒連上電腦,拉拉已經想這些是她會告訴班杰明的事,如果他今天上線問她的話。所謂依戀難道就從這麼卑微的出身開始,越微小,越難以防範。

2008年1月9日 星期三

[偽食記]Starbucks台中櫻花門市

久負盛名,只是每次都沒有時間好好坐下來看個好幾個小時的書,就像大四下考完研究所後的那般悠閒。今天的台中人很怪,就不冷啊,每個人都穿的跟米其林輪胎人(見圖)一樣!應該有人猜到了吧,就是每個人身上都穿著一件羽絨衣,我只是覺得有點誇張而已。XD

櫻花門市不像一般的starbucks都是內嵌的店面,而是一間獨立的L型屋子,綠化做的還不錯,看起來真的很有國外的感覺...great!走進去就被明亮的燈光給吸引了,去過台北不少的門市,還沒看過這麼吸引人的擺設與燈光造景。

點了新商品:經典紅茶latte&紐約乳酪。點紅茶latte的時候被告知它並不含caffeine,有點嚇了一跳,有點想打滾:這不是starbucks!!這不是starbucks!!(笑倒),選了個靠近落地窗的沙發坐下,拆開新買的「橘子」的小說,很久沒有碰比較偏向「網路小說」這類的書,也不知道是什麼驅使我甘願地拿錢付帳~anyhow,那不重要。紅茶latte喝起來很像一種英式奶茶,偏甜但也不會膩,我覺得還不差,女生會很喜歡吧我想...紐約乳酪真的很棒,綿密而且乳酪很濃。

































[日記]這次放假的簡記。

終於結訓又放了五天的長假,即使提著大包小包也要賣力向前走,在火車上跟同梯聊的昏天暗地,紀念著我們曾經走過的這段「天堂路」,我們都有同感,真的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心理層面的抗壓性特別明顯。或許這就是我爸所謂男人一定要當「苦」兵的理論吧!(我說爸啊,聽說你以前是做政戰的耶,那根本一點也不操好嗎...嘖嘖)

到新竹,他下車,我用「安心上路」跟他道別,他回我一個中指。

回台中的路程,一直在想著「投名狀」的劇情,其實心情很複雜。事實上是沮喪。很多以前的朋友(特別是Alex)都覺得當兵之後的我變得很內斂,過於隱藏自己的情緒與感覺。會有這樣的改變其實沒有很意外,坦白地說,我喜歡現在的自己。昨天剛從starbucks滿足地回家就接到Helen姐的電話,聊到一半她突然問我:「你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我說沒有,但事實上我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我開始選擇沉默來逃避這個問題,她也急著轉移話題,因為我的沉默...

好吧,這個話題到此結束,因為我又想逃避了...不過我沒有不快樂,因為我不想對這方面的事情有太多情緒,因為我知道情緒對我影響很大。

這禮拜放五天。在家宅了三天,看完租來的「冥王星早餐」,沒有時間寫心得了,下次吧!赴了兩個約,Helen姐的三人行還有JoJo這個色胚的「偽」配對團(你真的很蝦...),沒有想看的電影,所以這禮拜的時間特別多,逛了兩次誠品,又買了很多書,真糟糕。

終於親睹Starbucks「櫻花門市」的風采,我想,以後回家會常常來吧,我喜歡這裡明亮的燈光還有室外咖啡座的氣氛,點了最近新上市的「經典紅茶」latte&紐約乳酪,都很喜歡。還被可愛的女店員大大的微笑迷倒,沒辦法,男人本色。

[好文]台灣未來,一塊三毛? - 龍應台

中時電子報
2008.01.02

終於,是二○○八了;一開門,守在我們門口撲面而來的,是什麼?真的是一塊三

四處是政治「械鬥」的煙硝,煙硝中,二○○八年的政府總預算,在十二月底,「咻」一下就通過了,除了象徵性地刪了○.八%之外,議事廳內沒有攻防,議事廳外沒有討論,二○○八年的施政方向和執行項目,一個蘿蔔一個坑,已經定下。新總統,只不過去執行他的前任所指定的工作而已。

期待二○○八新台灣嗎? 我的選民同胞啊,請沈靜下來,深深看一下:

○五到○八年之間的明顯趨勢是:社會福利、經濟發展、教育、科學、文化的預算或持平或萎縮,而外交和國防的預算在增加中。最突出的是國防預算:在二○○八年,我們交給政府的每一百塊錢裡面有二十塊是拿去買武器、擴軍備的,只有不到十二塊用來發展經濟,十一塊半放在教育,五塊多錢發展科學,一塊三毛錢分給文化發展。真的,就是一塊三。

二○○八,台灣的軍備投資是教育投資的兩倍,是科學投資的四倍,是文化投資的二十倍。這樣的藍圖,是你我對台灣未來的想像嗎?這樣的發展,符合候選人的治國願景嗎?

因為兩岸敵對而直接衍生的預算,最明顯的,除了國防的四三一一億元之外,還有三一八億的外交預算,其中列為「機密」的就接近五十八億,加上「國際合作」就是一百七十七億。二十四個邦交國之中,有十一個國家人口不到三十萬,「機密預算」和「國際合作」的錢,用到哪裡去了呢?又有多少錢進入了外國濫權者的貼身口袋?我想問,究竟是誰在說,金錢外交非做不可?

四七.六的意義

用軍備和金錢外交去和中國做國際上的競爭,是不是如同矮子比高、才女競美?在華人世界中,台灣最大宗的優勢,是人民的素質。二○○七|○八世界經濟論壇的國家競爭力排名中,台灣在一百三十一個國家中名列十四,這個高名次是怎麼來的呢?察看細節,台灣在機構部門、基礎建設、效率和市場、勞力各方面成績都輸,但是在教育的指標上,卻是亞洲第一名。是教育,撐起了台灣的全球競爭力。


同時,當我們把把華文地區幾個首善之都的教育指標攤開來比較時,看見的是這樣的數字。容或統計數字可以有計算方法的出入以及解讀的差異,但是無論如何,四七.六%是一個驚人的指數,無可置疑地代表了台灣過去六十年來對教育的投入和重視,累積與厚植,培育了人民的高素質,成為台灣競爭力的關鍵元素。這些高教育水平的人民, 轉而創造了華人世界最蓬勃的公民社會。台灣是華文世界中第三部門最發達的地方,三萬多個民間社團,六千多個基金會,能量之大,是華人其他地區難以望其項背的。

因為公民社會成形,這些高教育水平的人民,也開啟了華人世界的新文化風景。雲門舞集把楚辭的美學帶到紐約;優劇場把禪宗的境界傳到馬德里;朱銘把「太極」的力感和美感帶到巴黎。鄧麗君的歌、席慕容的詩,蔡琴的唱,在八十、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初春風似地吹進大陸。侯孝賢的電影是無數華人青年的藝術啟蒙。白先勇力挽狂瀾,造成了崑曲的復甦。

是因為有這樣的環境,才會出現像鄧有立這樣的人,把媽祖做成動畫光碟,送到美國的大賣場去銷售。是因為有這樣的環境,才會出現誠品書店,心靈燈塔般地召喚成千上萬華文世界的讀書人流連台北。是因為有這樣的環境,才會出現聖嚴、證嚴這樣的人物,把傳統佛家的信仰轉化為現代的、全球的、既草根又企業的行動。

教育水準、人民素質、公民社會、藝文創新,綜合起來,就是文化。是的,文化才是台灣的關鍵實力。

文化立國,說到沒做到啦

據說,陳水扁在兩度競選時都曾經許諾:第一,提升文建會為文化部,而且使之成為政府首席部。第二,文化部的年度預算要從○.三八%提高到百分之二。這個競選承諾,算是徹底落空了。文化部的組織草案,還在某個抽屜裡。文建會的預算比例,則不進反退:(見下表)

「文化立國」,韓國的金大中在一九九六年競選總統時就拿來作主軸訴求,他說:「二十一世紀,文化就是國力,文化不僅有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而且正成為創造巨大附加價值的產業。」所舉的例子就是,「侏儸紀公園」一部影片賣八億五千萬美元,韓國必須出口一百五十萬輛汽車才能達到,意思是,賣文化比賣汽車「好賺」。金大中承諾韓國文化部預算要從總預算的○.六二%提升到百分之一。這個承諾,不但實現,而且超過。

二○○八的兩位候選人,至今不談「文化立國」,也許「說到沒做到」的前任之鑑使他們乾脆不說;也許他們把最好的留到最後要給我們一個驚喜。但是我願意充分地以小人來度君子,害怕,如果不公開挑戰,文化的議題會不會就在政治煙硝中消失,而四年後,軍備的預算仍然是文化的二十倍,文化還是一塊三!因此選民在此恭敬地以「文化四大問」就教於將來的領袖。第一問,請問候選人,您是否同意,在您的任內應該把文化提升為國家的發展戰略?

如果韓國將文化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地位,那麼台灣有一百倍的理由要把文化放在施政的核心。除了文化力本來就是台灣的「國力」之外,更因為,台灣被武力威脅、被政治孤立,文化是「乘著歌聲的翅膀」,唯一可以化解威脅、穿透孤立的「軟力量」。而一旦文化定位為國家戰略,所有的政策──從國防外交到弱勢族群政策,勢必都要跟著動。僅略舉其大者,請問候選人,您是否願意:

一、儘速成立文化觀光部,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民進黨政府為此兩大工程努力多年,不能再拖延。

二、將彩券盈餘的百分之十用在文化目的。英國彩券盈餘的廿八%用來支持文化,愛爾蘭的彩券盈餘很多花在古蹟保存和藝文創作上。台灣用樂透盈餘去作社會福利,而社福預算本已佔總預算的百分之十八左右,相較於文化僅佔總預算的一.三,顯然失調。

三、全面擴大吸引人才。和鄰近國家比起來,台灣的吸引人才作法最保守,「關門心態」最重。重新檢視現存移民政策以及留學生和僑生政策,開最大的國門,創最大的誘因,納引最多的人才,尤其對大陸優異人士以及東南亞華人,要施行「金卡制度」,重點吸收。

四、成立「文化產業研發中心」及台灣電影中心,借鏡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和英國電影中心,全力推動文化產業的研發及國際行銷,並特別重視數位產業的研發。

五、成立台語公共電視台,培植一流的閩南語創作。不要把閩南語糟蹋到LP的層次,它是最優美的古漢語之一。超越族群政治層面,把閩南語看作台灣的重大文化優勢,可以做全球行銷。世界閩南語人口超過五千萬,如果誠心經營,台灣有條件成為全球最優質的閩南語文化輸出地。

六、將原住民文化復甦提升至施政優先。不必解釋,台灣每一個漢人見到原住民就該鞠躬道歉。部落的產業凋蔽、教育落後、文化斷層種種嚴重問題,不是缺少政策,而是開出的政策未能執行。只有將原住民政策提升到國家施政第一優先順位,才可能扭轉原住民文化的敗落命運。


第二問,請問候選人,您是否同意以文化來領銜外交?

在很多資源遠比台灣豐厚的國家裡,文化是外交的主體。德國的歌德學院,瑞典的瑞典之家等等,分佈全世界,主推文化外交。美國在九一一之後,開始推動「領事館藝術計畫」,以文化作為外交的最前線。中國大陸對「文化外交」一有了領悟,動作迅速靈活,零四年成立第一個孔子學院,今天已有二百一十所孔子學院,分佈在六十四個國家,還有六十一個國家排隊候補。

請問,您是否願意:

一、終止金錢外交。不再以「機密」外交預算去進行收買賄賂,「國際援助」的預算用在真實的國際人道救援上,而非以「救援」為名,政治交易為實。「國際合作」的預算用在真實的國際合作上,而非酬庸外國政要或為國內人物擺闊。

二、推動文化外交:重新定位駐外使館的任務,以文化交流作為駐外使館的核心業務。開創平台,讓台灣的藝術家、學者、作家大量與國際互動。

三、設置「文化外交基金」,結合民間捐款,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以基金設置獎學金,鼓勵國際學生來台灣學習語言,支持漢學家來台灣研究,吸引導演來台灣拍片、作者來台灣寫作等等。

四、廣設海外「台灣書院」。以中國大陸尚難以提供的品質和深度去吸引外人親近華文文化,從而認識台灣。舉一例說,台灣是整個華文世界的佛學重鎮,「台灣書院」與歐洲的社區大學合作開立佛學或禪宗的哲學入門課,就很可能開創文化市場。

第三問,請問候選人,您是否願意以文化來建立兩岸互信?

兩岸可以是分立的,但是誰說分立的個體之間不能是友善的?敵意對峙,為我們贏得的是每年增加的國防預算和不斷流失的人才與資金。別人用飛彈對著我們,難道只能以更多的飛彈去反制?您是否同意這個思路,就是說,飛彈愈多,我們反而愈是需要發揮自己的「軟實力」去教導他文明的力量與和平的意義?

以文化的眼睛來思考兩岸,請問,您是否願意:

一、承認大陸學歷,同時開放並鼓勵大陸學生來台就讀。目前不承認大陸學歷的作法,既不能解決台灣本身的高教問題,阻斷了人才的回流,更放棄了我們可能非常需要的大陸人才,最後傷害的是台灣自己。

二、以文化大膽西進,爭取摃桿地位,放開手,拆除障礙,全力推動兩岸文化交流。除了民間本來就在進行的種種藝術學術交流之外,大刀闊斧提升交流的深度與廣度,譬如:

──發起「兩岸合作編寫教科書」計畫。二戰後德國主動與前敵國如法國、俄羅斯、波蘭等,合寫歷史教科書。對峙的觀點、敵對的語言、誤會的死角,都由於歷時經年的一次又一次的辯論和協商而建立起互信互重的關係,奠定和平的基礎。中、日、韓三國,借鏡歐洲經驗,也在數年前開啟了教科書合作過程。兩岸之間雖然彼此猜疑,困難重重,但是開創新的歷史局面,本來就是人民對於領導人的期待,不是嗎?

──發起「華文大辭典」編撰。可以由民間主導,組成跨區跨國委員會,涵蓋所有華文地區,進行大辭典的編撰。兩岸分治六十年,語言及文化意涵頗有差異,加上星馬港澳印尼各地亦自有特質,「大辭典」的共同編撰,除了辭典本身的學術和實用價值之外,更大的意義在於,透過文化的平台,兩岸的政府和民間可以超越政治紛爭,深度溝通。

──鼓勵並協助民間企業成立華文世界的「諾貝爾」文學獎或文化獎。如同瑞典的自我定位,它是軍事和政治的蕞爾小鎮,卻可以成為道德、文化和學術的重鎮。和平獎予勇敢的人以力量,文學獎予智慧的人以榮耀,科學獎予認真的人以鼓舞。小鎮因為輸出他的「價值」而成為重鎮。這也是「蕞爾」台灣在華文世界裡應該全力爭取的摃桿地位。

──全面開放,積極交流。促成兩岸媒體相互駐點採訪的正常化,支持各級學校與大陸學校交換交流。鼓勵民間基金會深入大陸,在大陸設點工作,或扶貧濟弱,或講學啟蒙、或培育人才、激發創意。盡量擴大接觸面。


重要的是,台灣對於大陸,要爭取做「價值的輸出國」:人權的、文明的、理性的、法治的、公民社會的價值。我們的「價值」輸出的愈多,我們被迫花在軍火上的「價錢」就愈少。或許有一天,我們繳納出去的每一百塊錢,二十塊可以花在牡丹亭上,而不是在潛水艇上。

第四問,請問候選人,您是否同意以文化來厚植觀光產業?

和新加坡、香港的盛況比較起來,台灣的觀光成績讓人心痛:

看得仔細一點,更令人心寒。台中地區的飯店住房率從零五年的八三.五六%掉到零七年的六三.九八%,降幅驚人。桃竹苗地區和台南地區的衰退也超過一成,真的是民生困苦啊。為什麼,有山有水有文化爆發力的台灣,被經營得像一座遭人遺棄的海角荒島?

請問候選人,您是否願意:

一、立即進行三通的具體實踐,立即擴大開放大陸人來台觀光。在香港的二五○○萬人次訪客當中,一三六○萬是大陸人。把門對大陸適當地打開,是台灣自救之道。

二、全面審視台灣的觀光產業結構及生態,以「青翠島嶼」、「文化台灣」為經營定位,對內做點線面的軟體配套連結,對外細緻區分觀光客群,精磨服務品質。針對大陸客來訪,立即進行全面的配套措施準備。

最後,可不可以求求您答應:徹底翻新桃園機場第一航廈。航廈整個空間簡直就是一個顢頇落後、寒酸粗糙的大展示,外人失笑,國人難堪。民航局計畫以十四億的預算,三年半的時間,做局部「拉皮」,「拉皮」效果之哆嗦寒傖,天啊,可想而知。

我建議,將零九年「機密外交」預算的近六十億全數刪除後編入第一航廈的修繕經費──哈,告訴我,為什麼不可以?

--
我非常贊成「文化立國」這政策方向~

[經濟]2008年微型趨勢100 -科技

2008-01-01 數位時代

每天每天。微小的變化發生在週遭,在眼前閃過,被我們消費著、經驗著、苦惱著,微型趨勢100,即是發覺出這些微小的動能,找出它們蓄積能量的方向,並將之型塑成未來可
能樣貌。

家裡就是健身房 Wii推出健身遊戲

「它」尚未問世之前,坐在客廳的家人各個面無表情盯著電視,或者乾脆躲在自己的房間,客廳顯得毫無生氣;一直到「它」出現,讓客廳重新匯集人氣,大家搶著感應操控桿,歡笑聲不絕於耳。因為「它」的出現,讓客廳重新奪回家庭重鎮的寶座,使客廳成為親朋好友的競技場兼交誼聽、健身房兼運動場。「它」,是任天堂(Nintendo)家庭遊戲機Wii。

Wii上市後一路暢銷,目前全球已銷售達一千三百萬台,軟體銷售更超過六千五百萬套。去年十二月,任天堂進一步推出新一代的軟體Wii Fit,趕上耶誕商機的歲末購物潮,推出之後,立刻造成缺貨。Wii Fit的最大賣點在於,可以透過名為Balance Wii Board的平衡感應塑身板,測量體重與平衡度,控管體重且能自動記憶,將每天的體重記錄成為圖表,清楚掌握體重變化,取代一般體重計無法自動記錄每天體重變化的缺點。

使用Wii Fit一點也不用擔心為了去健身中心報到,不僅要繳交一筆為數不少的會員費,還要擔心是否會因為業者經營不善而遭殃。Wii Fit有四十種健身遊戲,而且有私人的健身教練提供關於健身的各項建議。Wii Sports讓客廳變成運動場,Wii Fit的推出,進一步讓任天堂跨界到健身產業,讓客廳不僅只是交誼聽,也是運動場、滑雪跳台、健身房、瑜珈教室,而任天堂也成為不局限於遊戲產業,而是與通訊、網路、健康有關的多角化遊戲產業。

任天堂的目標,是希望在少子高齡化的大環境中,挽救不斷下滑的遊戲人口,讓長久以來被遊戲產業忽略的銀髮族與已婚女性,以容易上手的玩法,接觸掌上型遊樂器與家庭遊戲機,讓他們也成為遊戲人口。為強化服務,去年十二月,任天堂在Wii Channel(只要連上網就能使用的Wii同好平台)新增了服務,就是讓同好間可以於購物頻道中挑選禮物,透過WiiConnect24送禮物給Wii同好。

今年春天,Wii Channel也將會推出電視節目表G-guide服務。表面看來,電視機與Wii是競爭對手,但任天堂社長岩田聰認為,兩者同樣放在客廳,因此讓習慣看電視的消費者,只要打開Wii的電源,透過G-guide看看Wii的介面,提供潛在消費者另一個接觸Wii的機會,岩田聰希望因此能讓電視與Wii都能雙贏。

任天堂的下一步,將會在今年推出Wii版的音樂相關軟體。另外,旗下另一個主流產品DS掌上型遊樂器也將擴大不同的使用場景,例如在公共設施與美術館可以使用、提升Wi-Fi傳輸功能以能上網、不用看說明書人人都能輕鬆使用。未來,DS有望與手機一樣,成為帶著走的網路平台。

IP技術進化 遙控生活大小事

你能想像未來只要打電話就可以開啟家裡的電燈嗎?透過IP技術的進化,數位家庭的美夢馬上就要實現了。

有網路門牌號碼之稱的IP位址,目前運行的是網際網路協定第四版,稱為IPv4,使用三十二個位元定址,目前未使用位址只剩一七%,預測將於二○一一年配發完畢。因此國際組織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網際網路工程小組)制定第六版協定稱為IPv6,定址數量高達二的一百二十八次方,預估地球上每個人最多可分到一百萬個IP位址,所以未來從電腦到手機,甚至隨身聽、手錶、電風扇等電子商品都將會有一個獨一無二的IP,可以透過網路取得更新資訊或進行遠端遙控等。

Amazon電子書閱讀器 顛覆你的閱讀習慣

最大網路書商亞馬遜書店(Amazon)近期推出電子書商品Kindle,這項消息公布後引起出版社廣大迴響。之前電子書推行已久,卻遲遲不見消費者接受,很多原因在於硬體設備操作不佳、使用者閱讀習慣還未改變、數位內容不足等。不過,隨著數位化與網路時代的蓬勃發展,在音樂、影片、雜誌都逐漸數位化的同時,將一本本的書變成電子書已不再是夢想。況且Kindle還具有Wi-Fi無線連網功能,使用者可以直接上網購買下載電子書,未來不用再帶著厚重的書本上學,電子書讓你要看多少就有多少。

Device 2.0網路裝置革命興起

網路誕生之始,似乎只被當作是個人電腦的附加功能,寄生在個人電腦之下。當網路勢力抬頭,網路獲得了從個人電腦中解放至其他媒體的機會,新一波網路裝置革命興起。黑莓機就是將電子郵件從個人電腦中解放的例子。另外,網路電話如Skype也開始擁有自己的硬體通話裝置,包含家用電腦和手機。蘋果推出的iTouch,讓使用者可以透過音樂播放器的Wi-Fi功能直接下載音樂。網路還能夠以什麼面貌呈現在使用者面前,就是創意與市場之所在。

開放平台勝!零合遊戲機制退場

緊抓著智財權與專利權不放的公司,都向開放平台概念靠攏了。抓盜版不遺餘力的微軟,開放了網路版辦公室軟體。將iPhone手機與門號綁在一起販售的蘋果,也宣布銷售不綁約的手機,並開放第三方開發手機平台相容程式。以資訊不對等為商業模式的企業,如今都在盤點出清,準備換個腦袋做生意。如Facebook一樣,將平台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開放,供第三方發展相容程式,是把餅做大的方法。而零合遊戲永遠只能在拔河比賽中競爭忠誠度極低的消費者,哪邊比較容易獲得市場青睞,似乎顯而易見。

無線大未來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二○○七年約有一百億台微處理器(CPU)售出,安裝在各式各樣的器材內部,包含電腦、咖啡機、慢跑鞋。這代表這些器具都具有運算能力,也就是能夠「思考」,但不一定能彼此聯繫,也就是不能夠「交談」。接下來這些具有思考能力的科技產品,開始彼此交談了,就是無線大未來的來臨。

無線科技的通訊成本、晶片尺寸以及能源需求都大幅下降,物件與物件間的聯繫門檻降低。目前的無線技術中,車用GPS逐漸普及,3G打入消費者市場,WiMAX也往應用端發展,RFID的應用更為普遍。例如RFID技術可追蹤農產品的產銷路線,監控運輸設備保持新鮮度。植入人體內的晶片是隨身醫療系統,可隨時將異常狀況回報醫院。安裝在橋樑建築體的晶片,可做安全性監測並發布警示。你的冰箱會自動通知超市(而不是你)牛奶少了,而帶著身分證的新鮮牛奶會自動宅配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