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不去會死>> -- 石田裕輔 讀後感。
「謀定而後動。」是一句很好的釋義。
剛看完就等不及想把內心的澎湃全部寫出來,我也喜歡旅行,可是我目前還沒有勇 氣去放下身邊所擁有的一切,讓自己去追尋一些遙不可及的夢想,我無法擺脫現實 的羈絆、現實的權利與物慾,不過現在說都太早,畢竟我還是個喜歡旅行還有衝動派的射手座阿!看完這本書,就好像跟作者走了世界一圈一樣,自己沒有辦法做到 的事情,有時候藉由閱讀來體會又何嘗不是一種獲得呢?
先縱貫北中南美洲,飛越大西洋從極圈南下穿過歐洲和非洲,最後再橫越南歐、中東和亞洲。這是旅程的藍圖,花了比原本預計的三年多了一倍以上的時間,騎腳踏車環遊世界對我來說真的是一種miracle,我想那是因為我從來沒去想過吧!
我想我就不多說內容了,我講一些我認為讓我印象深刻的部份好了。
(1)加拿大,育空河
這是我看完這本書最想去的地方,可以看星星,可以划獨木舟,可以釣魚,還可以看極光,這不就是我心目中的樂園嗎?:P
(2)瓜地馬拉,蒂卡爾神殿
這裡是馬雅文化的遺跡,古文明總是有一股很強大的吸引力,對於一個traveler來說。從書上的照片看來,一片蓊鬱的森林中突然出現這麼巨大的建築物,也是一種奇觀啊~
(3)愛沙尼亞的美麗邂逅
一個天才少女無意間闖入自己的旅程之中,這是一種旅行帶來的興奮劑。
(4)巴基斯坦邊境的「風之谷」
相傳是風之谷取景之地,群山圍繞還有白雲圍繞的景觀,或許在台灣就可以看到,可大概還不夠達到一點,就是壯觀!
我想這本書最主要想表達的是一種人的互動,一種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惜。對於在這段旅程之中所接受到的善意援手,或是身邊夥伴的互相鼓勵支持。作者充分表現出我們應該對於這世界多抱持著正面而相信的態度,那你擁有的就是全世界給你的力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裡曾經說過:「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會幫助你。」我想就是在這個前提之下成立的吧!自己要先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情,然後你的力量在無形中就會變得很大而達成你的計畫。這好像也可以從另外一個比較理論化的觀點來看,(以下摘自轉寄郵件)
畢馬龍效應 Pygmalion Effect 心理學名詞,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伯‧羅聖索爾(Robert Rosenthal)與傑柯 布森( Jacobson)兩人於 1968年所作的研究而來。他們對學校裡一群6~12歲的兒童做智商測驗,將他們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告訴老師們實驗組的孩子們智商比較高,老師因此設計較為艱難的課程給這些智商比較高的孩子,也花比較多的時間 回答孩子們的問題,教學更為認真。一年後這些孩子的智商分數果然都增加。這說明了老師期待學生會有比較好的課堂表現,因此影響了他們的教學態度與方法,學生經由這樣教學方法的刺激,智商也真的增加,形成良性循環。
簡單的說就是期望並相信自己會做的很好,你就會完成並有很好的結果。
最後一點感想,世界就像是一塊很大很大的寶藏,每次的旅行都有不同的看法與感受,就像一些比較制式的印象(美國是流行,南美是古文明,歐洲是文化歷史的開端.... etc不同的看法),不過這應該是不適當的。畢竟角度不同,所體會到的就不同,或許綺貞老師的旅行的意義就是這種意境吧!:)
總之向大家推薦這本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