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9日 星期三

[偽食記]Starbucks台中櫻花門市

久負盛名,只是每次都沒有時間好好坐下來看個好幾個小時的書,就像大四下考完研究所後的那般悠閒。今天的台中人很怪,就不冷啊,每個人都穿的跟米其林輪胎人(見圖)一樣!應該有人猜到了吧,就是每個人身上都穿著一件羽絨衣,我只是覺得有點誇張而已。XD

櫻花門市不像一般的starbucks都是內嵌的店面,而是一間獨立的L型屋子,綠化做的還不錯,看起來真的很有國外的感覺...great!走進去就被明亮的燈光給吸引了,去過台北不少的門市,還沒看過這麼吸引人的擺設與燈光造景。

點了新商品:經典紅茶latte&紐約乳酪。點紅茶latte的時候被告知它並不含caffeine,有點嚇了一跳,有點想打滾:這不是starbucks!!這不是starbucks!!(笑倒),選了個靠近落地窗的沙發坐下,拆開新買的「橘子」的小說,很久沒有碰比較偏向「網路小說」這類的書,也不知道是什麼驅使我甘願地拿錢付帳~anyhow,那不重要。紅茶latte喝起來很像一種英式奶茶,偏甜但也不會膩,我覺得還不差,女生會很喜歡吧我想...紐約乳酪真的很棒,綿密而且乳酪很濃。

































[日記]這次放假的簡記。

終於結訓又放了五天的長假,即使提著大包小包也要賣力向前走,在火車上跟同梯聊的昏天暗地,紀念著我們曾經走過的這段「天堂路」,我們都有同感,真的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心理層面的抗壓性特別明顯。或許這就是我爸所謂男人一定要當「苦」兵的理論吧!(我說爸啊,聽說你以前是做政戰的耶,那根本一點也不操好嗎...嘖嘖)

到新竹,他下車,我用「安心上路」跟他道別,他回我一個中指。

回台中的路程,一直在想著「投名狀」的劇情,其實心情很複雜。事實上是沮喪。很多以前的朋友(特別是Alex)都覺得當兵之後的我變得很內斂,過於隱藏自己的情緒與感覺。會有這樣的改變其實沒有很意外,坦白地說,我喜歡現在的自己。昨天剛從starbucks滿足地回家就接到Helen姐的電話,聊到一半她突然問我:「你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我說沒有,但事實上我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我開始選擇沉默來逃避這個問題,她也急著轉移話題,因為我的沉默...

好吧,這個話題到此結束,因為我又想逃避了...不過我沒有不快樂,因為我不想對這方面的事情有太多情緒,因為我知道情緒對我影響很大。

這禮拜放五天。在家宅了三天,看完租來的「冥王星早餐」,沒有時間寫心得了,下次吧!赴了兩個約,Helen姐的三人行還有JoJo這個色胚的「偽」配對團(你真的很蝦...),沒有想看的電影,所以這禮拜的時間特別多,逛了兩次誠品,又買了很多書,真糟糕。

終於親睹Starbucks「櫻花門市」的風采,我想,以後回家會常常來吧,我喜歡這裡明亮的燈光還有室外咖啡座的氣氛,點了最近新上市的「經典紅茶」latte&紐約乳酪,都很喜歡。還被可愛的女店員大大的微笑迷倒,沒辦法,男人本色。

[好文]台灣未來,一塊三毛? - 龍應台

中時電子報
2008.01.02

終於,是二○○八了;一開門,守在我們門口撲面而來的,是什麼?真的是一塊三

四處是政治「械鬥」的煙硝,煙硝中,二○○八年的政府總預算,在十二月底,「咻」一下就通過了,除了象徵性地刪了○.八%之外,議事廳內沒有攻防,議事廳外沒有討論,二○○八年的施政方向和執行項目,一個蘿蔔一個坑,已經定下。新總統,只不過去執行他的前任所指定的工作而已。

期待二○○八新台灣嗎? 我的選民同胞啊,請沈靜下來,深深看一下:

○五到○八年之間的明顯趨勢是:社會福利、經濟發展、教育、科學、文化的預算或持平或萎縮,而外交和國防的預算在增加中。最突出的是國防預算:在二○○八年,我們交給政府的每一百塊錢裡面有二十塊是拿去買武器、擴軍備的,只有不到十二塊用來發展經濟,十一塊半放在教育,五塊多錢發展科學,一塊三毛錢分給文化發展。真的,就是一塊三。

二○○八,台灣的軍備投資是教育投資的兩倍,是科學投資的四倍,是文化投資的二十倍。這樣的藍圖,是你我對台灣未來的想像嗎?這樣的發展,符合候選人的治國願景嗎?

因為兩岸敵對而直接衍生的預算,最明顯的,除了國防的四三一一億元之外,還有三一八億的外交預算,其中列為「機密」的就接近五十八億,加上「國際合作」就是一百七十七億。二十四個邦交國之中,有十一個國家人口不到三十萬,「機密預算」和「國際合作」的錢,用到哪裡去了呢?又有多少錢進入了外國濫權者的貼身口袋?我想問,究竟是誰在說,金錢外交非做不可?

四七.六的意義

用軍備和金錢外交去和中國做國際上的競爭,是不是如同矮子比高、才女競美?在華人世界中,台灣最大宗的優勢,是人民的素質。二○○七|○八世界經濟論壇的國家競爭力排名中,台灣在一百三十一個國家中名列十四,這個高名次是怎麼來的呢?察看細節,台灣在機構部門、基礎建設、效率和市場、勞力各方面成績都輸,但是在教育的指標上,卻是亞洲第一名。是教育,撐起了台灣的全球競爭力。


同時,當我們把把華文地區幾個首善之都的教育指標攤開來比較時,看見的是這樣的數字。容或統計數字可以有計算方法的出入以及解讀的差異,但是無論如何,四七.六%是一個驚人的指數,無可置疑地代表了台灣過去六十年來對教育的投入和重視,累積與厚植,培育了人民的高素質,成為台灣競爭力的關鍵元素。這些高教育水平的人民, 轉而創造了華人世界最蓬勃的公民社會。台灣是華文世界中第三部門最發達的地方,三萬多個民間社團,六千多個基金會,能量之大,是華人其他地區難以望其項背的。

因為公民社會成形,這些高教育水平的人民,也開啟了華人世界的新文化風景。雲門舞集把楚辭的美學帶到紐約;優劇場把禪宗的境界傳到馬德里;朱銘把「太極」的力感和美感帶到巴黎。鄧麗君的歌、席慕容的詩,蔡琴的唱,在八十、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初春風似地吹進大陸。侯孝賢的電影是無數華人青年的藝術啟蒙。白先勇力挽狂瀾,造成了崑曲的復甦。

是因為有這樣的環境,才會出現像鄧有立這樣的人,把媽祖做成動畫光碟,送到美國的大賣場去銷售。是因為有這樣的環境,才會出現誠品書店,心靈燈塔般地召喚成千上萬華文世界的讀書人流連台北。是因為有這樣的環境,才會出現聖嚴、證嚴這樣的人物,把傳統佛家的信仰轉化為現代的、全球的、既草根又企業的行動。

教育水準、人民素質、公民社會、藝文創新,綜合起來,就是文化。是的,文化才是台灣的關鍵實力。

文化立國,說到沒做到啦

據說,陳水扁在兩度競選時都曾經許諾:第一,提升文建會為文化部,而且使之成為政府首席部。第二,文化部的年度預算要從○.三八%提高到百分之二。這個競選承諾,算是徹底落空了。文化部的組織草案,還在某個抽屜裡。文建會的預算比例,則不進反退:(見下表)

「文化立國」,韓國的金大中在一九九六年競選總統時就拿來作主軸訴求,他說:「二十一世紀,文化就是國力,文化不僅有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而且正成為創造巨大附加價值的產業。」所舉的例子就是,「侏儸紀公園」一部影片賣八億五千萬美元,韓國必須出口一百五十萬輛汽車才能達到,意思是,賣文化比賣汽車「好賺」。金大中承諾韓國文化部預算要從總預算的○.六二%提升到百分之一。這個承諾,不但實現,而且超過。

二○○八的兩位候選人,至今不談「文化立國」,也許「說到沒做到」的前任之鑑使他們乾脆不說;也許他們把最好的留到最後要給我們一個驚喜。但是我願意充分地以小人來度君子,害怕,如果不公開挑戰,文化的議題會不會就在政治煙硝中消失,而四年後,軍備的預算仍然是文化的二十倍,文化還是一塊三!因此選民在此恭敬地以「文化四大問」就教於將來的領袖。第一問,請問候選人,您是否同意,在您的任內應該把文化提升為國家的發展戰略?

如果韓國將文化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地位,那麼台灣有一百倍的理由要把文化放在施政的核心。除了文化力本來就是台灣的「國力」之外,更因為,台灣被武力威脅、被政治孤立,文化是「乘著歌聲的翅膀」,唯一可以化解威脅、穿透孤立的「軟力量」。而一旦文化定位為國家戰略,所有的政策──從國防外交到弱勢族群政策,勢必都要跟著動。僅略舉其大者,請問候選人,您是否願意:

一、儘速成立文化觀光部,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民進黨政府為此兩大工程努力多年,不能再拖延。

二、將彩券盈餘的百分之十用在文化目的。英國彩券盈餘的廿八%用來支持文化,愛爾蘭的彩券盈餘很多花在古蹟保存和藝文創作上。台灣用樂透盈餘去作社會福利,而社福預算本已佔總預算的百分之十八左右,相較於文化僅佔總預算的一.三,顯然失調。

三、全面擴大吸引人才。和鄰近國家比起來,台灣的吸引人才作法最保守,「關門心態」最重。重新檢視現存移民政策以及留學生和僑生政策,開最大的國門,創最大的誘因,納引最多的人才,尤其對大陸優異人士以及東南亞華人,要施行「金卡制度」,重點吸收。

四、成立「文化產業研發中心」及台灣電影中心,借鏡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和英國電影中心,全力推動文化產業的研發及國際行銷,並特別重視數位產業的研發。

五、成立台語公共電視台,培植一流的閩南語創作。不要把閩南語糟蹋到LP的層次,它是最優美的古漢語之一。超越族群政治層面,把閩南語看作台灣的重大文化優勢,可以做全球行銷。世界閩南語人口超過五千萬,如果誠心經營,台灣有條件成為全球最優質的閩南語文化輸出地。

六、將原住民文化復甦提升至施政優先。不必解釋,台灣每一個漢人見到原住民就該鞠躬道歉。部落的產業凋蔽、教育落後、文化斷層種種嚴重問題,不是缺少政策,而是開出的政策未能執行。只有將原住民政策提升到國家施政第一優先順位,才可能扭轉原住民文化的敗落命運。


第二問,請問候選人,您是否同意以文化來領銜外交?

在很多資源遠比台灣豐厚的國家裡,文化是外交的主體。德國的歌德學院,瑞典的瑞典之家等等,分佈全世界,主推文化外交。美國在九一一之後,開始推動「領事館藝術計畫」,以文化作為外交的最前線。中國大陸對「文化外交」一有了領悟,動作迅速靈活,零四年成立第一個孔子學院,今天已有二百一十所孔子學院,分佈在六十四個國家,還有六十一個國家排隊候補。

請問,您是否願意:

一、終止金錢外交。不再以「機密」外交預算去進行收買賄賂,「國際援助」的預算用在真實的國際人道救援上,而非以「救援」為名,政治交易為實。「國際合作」的預算用在真實的國際合作上,而非酬庸外國政要或為國內人物擺闊。

二、推動文化外交:重新定位駐外使館的任務,以文化交流作為駐外使館的核心業務。開創平台,讓台灣的藝術家、學者、作家大量與國際互動。

三、設置「文化外交基金」,結合民間捐款,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以基金設置獎學金,鼓勵國際學生來台灣學習語言,支持漢學家來台灣研究,吸引導演來台灣拍片、作者來台灣寫作等等。

四、廣設海外「台灣書院」。以中國大陸尚難以提供的品質和深度去吸引外人親近華文文化,從而認識台灣。舉一例說,台灣是整個華文世界的佛學重鎮,「台灣書院」與歐洲的社區大學合作開立佛學或禪宗的哲學入門課,就很可能開創文化市場。

第三問,請問候選人,您是否願意以文化來建立兩岸互信?

兩岸可以是分立的,但是誰說分立的個體之間不能是友善的?敵意對峙,為我們贏得的是每年增加的國防預算和不斷流失的人才與資金。別人用飛彈對著我們,難道只能以更多的飛彈去反制?您是否同意這個思路,就是說,飛彈愈多,我們反而愈是需要發揮自己的「軟實力」去教導他文明的力量與和平的意義?

以文化的眼睛來思考兩岸,請問,您是否願意:

一、承認大陸學歷,同時開放並鼓勵大陸學生來台就讀。目前不承認大陸學歷的作法,既不能解決台灣本身的高教問題,阻斷了人才的回流,更放棄了我們可能非常需要的大陸人才,最後傷害的是台灣自己。

二、以文化大膽西進,爭取摃桿地位,放開手,拆除障礙,全力推動兩岸文化交流。除了民間本來就在進行的種種藝術學術交流之外,大刀闊斧提升交流的深度與廣度,譬如:

──發起「兩岸合作編寫教科書」計畫。二戰後德國主動與前敵國如法國、俄羅斯、波蘭等,合寫歷史教科書。對峙的觀點、敵對的語言、誤會的死角,都由於歷時經年的一次又一次的辯論和協商而建立起互信互重的關係,奠定和平的基礎。中、日、韓三國,借鏡歐洲經驗,也在數年前開啟了教科書合作過程。兩岸之間雖然彼此猜疑,困難重重,但是開創新的歷史局面,本來就是人民對於領導人的期待,不是嗎?

──發起「華文大辭典」編撰。可以由民間主導,組成跨區跨國委員會,涵蓋所有華文地區,進行大辭典的編撰。兩岸分治六十年,語言及文化意涵頗有差異,加上星馬港澳印尼各地亦自有特質,「大辭典」的共同編撰,除了辭典本身的學術和實用價值之外,更大的意義在於,透過文化的平台,兩岸的政府和民間可以超越政治紛爭,深度溝通。

──鼓勵並協助民間企業成立華文世界的「諾貝爾」文學獎或文化獎。如同瑞典的自我定位,它是軍事和政治的蕞爾小鎮,卻可以成為道德、文化和學術的重鎮。和平獎予勇敢的人以力量,文學獎予智慧的人以榮耀,科學獎予認真的人以鼓舞。小鎮因為輸出他的「價值」而成為重鎮。這也是「蕞爾」台灣在華文世界裡應該全力爭取的摃桿地位。

──全面開放,積極交流。促成兩岸媒體相互駐點採訪的正常化,支持各級學校與大陸學校交換交流。鼓勵民間基金會深入大陸,在大陸設點工作,或扶貧濟弱,或講學啟蒙、或培育人才、激發創意。盡量擴大接觸面。


重要的是,台灣對於大陸,要爭取做「價值的輸出國」:人權的、文明的、理性的、法治的、公民社會的價值。我們的「價值」輸出的愈多,我們被迫花在軍火上的「價錢」就愈少。或許有一天,我們繳納出去的每一百塊錢,二十塊可以花在牡丹亭上,而不是在潛水艇上。

第四問,請問候選人,您是否同意以文化來厚植觀光產業?

和新加坡、香港的盛況比較起來,台灣的觀光成績讓人心痛:

看得仔細一點,更令人心寒。台中地區的飯店住房率從零五年的八三.五六%掉到零七年的六三.九八%,降幅驚人。桃竹苗地區和台南地區的衰退也超過一成,真的是民生困苦啊。為什麼,有山有水有文化爆發力的台灣,被經營得像一座遭人遺棄的海角荒島?

請問候選人,您是否願意:

一、立即進行三通的具體實踐,立即擴大開放大陸人來台觀光。在香港的二五○○萬人次訪客當中,一三六○萬是大陸人。把門對大陸適當地打開,是台灣自救之道。

二、全面審視台灣的觀光產業結構及生態,以「青翠島嶼」、「文化台灣」為經營定位,對內做點線面的軟體配套連結,對外細緻區分觀光客群,精磨服務品質。針對大陸客來訪,立即進行全面的配套措施準備。

最後,可不可以求求您答應:徹底翻新桃園機場第一航廈。航廈整個空間簡直就是一個顢頇落後、寒酸粗糙的大展示,外人失笑,國人難堪。民航局計畫以十四億的預算,三年半的時間,做局部「拉皮」,「拉皮」效果之哆嗦寒傖,天啊,可想而知。

我建議,將零九年「機密外交」預算的近六十億全數刪除後編入第一航廈的修繕經費──哈,告訴我,為什麼不可以?

--
我非常贊成「文化立國」這政策方向~

[經濟]2008年微型趨勢100 -科技

2008-01-01 數位時代

每天每天。微小的變化發生在週遭,在眼前閃過,被我們消費著、經驗著、苦惱著,微型趨勢100,即是發覺出這些微小的動能,找出它們蓄積能量的方向,並將之型塑成未來可
能樣貌。

家裡就是健身房 Wii推出健身遊戲

「它」尚未問世之前,坐在客廳的家人各個面無表情盯著電視,或者乾脆躲在自己的房間,客廳顯得毫無生氣;一直到「它」出現,讓客廳重新匯集人氣,大家搶著感應操控桿,歡笑聲不絕於耳。因為「它」的出現,讓客廳重新奪回家庭重鎮的寶座,使客廳成為親朋好友的競技場兼交誼聽、健身房兼運動場。「它」,是任天堂(Nintendo)家庭遊戲機Wii。

Wii上市後一路暢銷,目前全球已銷售達一千三百萬台,軟體銷售更超過六千五百萬套。去年十二月,任天堂進一步推出新一代的軟體Wii Fit,趕上耶誕商機的歲末購物潮,推出之後,立刻造成缺貨。Wii Fit的最大賣點在於,可以透過名為Balance Wii Board的平衡感應塑身板,測量體重與平衡度,控管體重且能自動記憶,將每天的體重記錄成為圖表,清楚掌握體重變化,取代一般體重計無法自動記錄每天體重變化的缺點。

使用Wii Fit一點也不用擔心為了去健身中心報到,不僅要繳交一筆為數不少的會員費,還要擔心是否會因為業者經營不善而遭殃。Wii Fit有四十種健身遊戲,而且有私人的健身教練提供關於健身的各項建議。Wii Sports讓客廳變成運動場,Wii Fit的推出,進一步讓任天堂跨界到健身產業,讓客廳不僅只是交誼聽,也是運動場、滑雪跳台、健身房、瑜珈教室,而任天堂也成為不局限於遊戲產業,而是與通訊、網路、健康有關的多角化遊戲產業。

任天堂的目標,是希望在少子高齡化的大環境中,挽救不斷下滑的遊戲人口,讓長久以來被遊戲產業忽略的銀髮族與已婚女性,以容易上手的玩法,接觸掌上型遊樂器與家庭遊戲機,讓他們也成為遊戲人口。為強化服務,去年十二月,任天堂在Wii Channel(只要連上網就能使用的Wii同好平台)新增了服務,就是讓同好間可以於購物頻道中挑選禮物,透過WiiConnect24送禮物給Wii同好。

今年春天,Wii Channel也將會推出電視節目表G-guide服務。表面看來,電視機與Wii是競爭對手,但任天堂社長岩田聰認為,兩者同樣放在客廳,因此讓習慣看電視的消費者,只要打開Wii的電源,透過G-guide看看Wii的介面,提供潛在消費者另一個接觸Wii的機會,岩田聰希望因此能讓電視與Wii都能雙贏。

任天堂的下一步,將會在今年推出Wii版的音樂相關軟體。另外,旗下另一個主流產品DS掌上型遊樂器也將擴大不同的使用場景,例如在公共設施與美術館可以使用、提升Wi-Fi傳輸功能以能上網、不用看說明書人人都能輕鬆使用。未來,DS有望與手機一樣,成為帶著走的網路平台。

IP技術進化 遙控生活大小事

你能想像未來只要打電話就可以開啟家裡的電燈嗎?透過IP技術的進化,數位家庭的美夢馬上就要實現了。

有網路門牌號碼之稱的IP位址,目前運行的是網際網路協定第四版,稱為IPv4,使用三十二個位元定址,目前未使用位址只剩一七%,預測將於二○一一年配發完畢。因此國際組織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網際網路工程小組)制定第六版協定稱為IPv6,定址數量高達二的一百二十八次方,預估地球上每個人最多可分到一百萬個IP位址,所以未來從電腦到手機,甚至隨身聽、手錶、電風扇等電子商品都將會有一個獨一無二的IP,可以透過網路取得更新資訊或進行遠端遙控等。

Amazon電子書閱讀器 顛覆你的閱讀習慣

最大網路書商亞馬遜書店(Amazon)近期推出電子書商品Kindle,這項消息公布後引起出版社廣大迴響。之前電子書推行已久,卻遲遲不見消費者接受,很多原因在於硬體設備操作不佳、使用者閱讀習慣還未改變、數位內容不足等。不過,隨著數位化與網路時代的蓬勃發展,在音樂、影片、雜誌都逐漸數位化的同時,將一本本的書變成電子書已不再是夢想。況且Kindle還具有Wi-Fi無線連網功能,使用者可以直接上網購買下載電子書,未來不用再帶著厚重的書本上學,電子書讓你要看多少就有多少。

Device 2.0網路裝置革命興起

網路誕生之始,似乎只被當作是個人電腦的附加功能,寄生在個人電腦之下。當網路勢力抬頭,網路獲得了從個人電腦中解放至其他媒體的機會,新一波網路裝置革命興起。黑莓機就是將電子郵件從個人電腦中解放的例子。另外,網路電話如Skype也開始擁有自己的硬體通話裝置,包含家用電腦和手機。蘋果推出的iTouch,讓使用者可以透過音樂播放器的Wi-Fi功能直接下載音樂。網路還能夠以什麼面貌呈現在使用者面前,就是創意與市場之所在。

開放平台勝!零合遊戲機制退場

緊抓著智財權與專利權不放的公司,都向開放平台概念靠攏了。抓盜版不遺餘力的微軟,開放了網路版辦公室軟體。將iPhone手機與門號綁在一起販售的蘋果,也宣布銷售不綁約的手機,並開放第三方開發手機平台相容程式。以資訊不對等為商業模式的企業,如今都在盤點出清,準備換個腦袋做生意。如Facebook一樣,將平台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開放,供第三方發展相容程式,是把餅做大的方法。而零合遊戲永遠只能在拔河比賽中競爭忠誠度極低的消費者,哪邊比較容易獲得市場青睞,似乎顯而易見。

無線大未來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二○○七年約有一百億台微處理器(CPU)售出,安裝在各式各樣的器材內部,包含電腦、咖啡機、慢跑鞋。這代表這些器具都具有運算能力,也就是能夠「思考」,但不一定能彼此聯繫,也就是不能夠「交談」。接下來這些具有思考能力的科技產品,開始彼此交談了,就是無線大未來的來臨。

無線科技的通訊成本、晶片尺寸以及能源需求都大幅下降,物件與物件間的聯繫門檻降低。目前的無線技術中,車用GPS逐漸普及,3G打入消費者市場,WiMAX也往應用端發展,RFID的應用更為普遍。例如RFID技術可追蹤農產品的產銷路線,監控運輸設備保持新鮮度。植入人體內的晶片是隨身醫療系統,可隨時將異常狀況回報醫院。安裝在橋樑建築體的晶片,可做安全性監測並發布警示。你的冰箱會自動通知超市(而不是你)牛奶少了,而帶著身分證的新鮮牛奶會自動宅配到府。

[社會學]最全球化的全球化

Source:http://0rz.tw/af3wY

推薦序 1

最全球化的全球化

◎文/ 孫中興

您如果是書店的常客,看到這本書時,您心中覺得:噢!又來了一本「全球化」!不錯!又一本「全球化」!不過,這是一本最「全球化」的「全球化」。

首先是研究對象十分「全球」化。本書每章都以一個國家為研究的對象,依序來說,包括台灣、中國、日本、印度、德國、匈牙利、南非、智利、土耳其和美國。若是從洲際分類來看,四個亞洲國家、三個歐洲國家、一個非洲國家、一個南美國家,以及一個北美國家,從南北半球的分類來看,八個北半球國家,兩個南半球國家。雖然沒有系統性地代表「全世界國家」,但是涵蓋如此廣泛的討論,堪稱同類書中的翹楚。

其次,這本書雖然是集眾人研究大成之作,可是卻有著統一的指導原則為背景。這個指導原則就是編者之一的柏格(Peter Berger)一九九七年秋季在《國家利益》雜誌(National Interest)上所發表的〈全球化的四個面向〉(Four Faces of Global Culture)。在這篇文章中,柏格的所謂「四個面向」指的是:「達佛斯」(Davos)、「國際教授俱樂部」(Faculty Club International)、「麥當勞世界文化」(The McWorld Culture),以及「福音基督教」(Evangelical Protestantism)。這些帶有典故的名詞,很難讓本地讀者望文生義,不過,這在本書的引言中都有詳細的說明。不過,如果換成我們比較熟悉的「產官學教」四位一體∣∣「達佛斯」是「官」、「國際教授俱樂部」是「學」、「麥當勞世界文化」是「產」,「福音基督教」是「教」,恐怕就可以獲得讀者的會心一笑。本
書的文章都是在這四個主題之下,根據各國不同的情況,或詳或略地討論當地「文化全球化」的現象。

另外、還有特色之處是這本書談論的是「文化全球化」,而不是其他書中會多所著墨的「經濟全球化」或是「政治全球化」。在內容的鋪陳上,這本書也不像大多數書籍專事於理論的探討,抽象概念滿書飛,讓讀者迷失在術語連連的迷宮之中。這本書最有價值之處在於對於各國所做的調查結果。這些第一手的調查資料,是各國的研究者在基金會的支持之下才得以完成,本身就體現著「國際教授俱樂部」的文化全球化現象。在這些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至少麥當勞的現象不是在「全球」都一樣風行的。這和我們一般人的刻版印象是不一樣的,是嚴謹學術研究可以彌補常識的不足之處。對於當前台灣社會對於全球化現象的無常識或只有常識,應該具有針貶效果。

對於文化全球化現象,這本書也不是沒有另外一種「反全球化」的觀點。除了本書某些章節的作者已經有過反省,最後一章還有專門反省的討論。這本書所提供的資訊十分豐富,讓我再閱讀時收穫不少,擴展了我更全球的視野。特別也在此推薦給喜歡閱讀而且關心全球的您。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男女]好男人都死到哪去了? ◎王文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身旁的女性朋友最常問我的問題是:「好男人都死到哪去了?」

做為她們心中的愛情專家,我會扶扶眼鏡、故做智者地說:「唉呀,別氣餒嘛,好男人很多啊!你看東區那麼多甜蜜的情侶,難道那些女生都將就了壞男人嗎?」「所以好男人都被搶光了嘛!」「誰說的,我就認識很多個!」「那你替我介紹!」我打開PDA,卻不知道可以介紹誰。嗯……這樣說吧,我都把這些女性朋友當做妹妹,而我不會把妹妹介紹給王八烏龜。

我關上PDA,自然要問她:「那你心目中的好男人是什麼樣子?」「外表不重要……」我鬆了一口氣,我認識的都是好學生,而會唸書的通常長得不像 Mel Gibson,「但要175以上,有正當工作,不能太土,最好要有留學經驗。成熟,所以要三十二、三歲左右。自己住,不能到現在還是讓媽媽幫他洗衣服。喜歡旅行,不能每次約會都看電影。錢賺得比我多,這是為他著想,免得他跟我在一起時有自卑感。當然,忠誠是最基本的,我最討厭花心的男人…… 」

我的心往下沉,邊聽邊想:我幫不了你,你需要獵人頭公司。

因為根據她第一個條件,我就不是好男人。這也就罷了,如果要175,連湯姆克魯斯都不是好男人!「為什麼要175?臺灣有多少男人175 ?」「總要比我高一個頭,我們照相才會好看啊!」「你找男朋友是要談戀愛,還是開照相館!」

我的PDA中的確有符合以上所有條件的朋友,可惜他們都已經結婚。但就算是這些比較進化的品種,也是在婚後好幾年,在老婆慢慢調教之下,才慢慢進入上述的境界。比如說旅行,大部分的男人都討厭旅行。追對方時,當然可以陪她去中橫,一旦追到手,我們只想在家看 ESPN。再說花心,哈囉,你住在地球嗎?男人當然都是花心的!只是敢不敢表現出來而已。就像癌細胞,每個人都有,只是有些人不會發病。

 「嗯……有趣的條件,我幫你注意一下。」通常我會在這裏掛電話,騙她說我要去開會。以後她打電話來故意不接,免得再聽一次同樣的怨言。我躲她,並不是因為她是壞人。這些朋友都是好女人,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一定立刻跟她們結婚。但她們有某種個性、某種標準,讓愛情很難發生。

你身旁一定也有這樣的「好女人」:二十五到三十五不等,保養做得滿分。沒有男朋友不是因為不漂亮,稍微打扮不會輸給蕭薔。她們有不錯的學歷,美伊戰爭講得出一番道理。在有頭有臉的公司上班,上班時間在Messenger但還是有責任感。過去也愛過幾個男孩子,不過講起前男友都只有「幼稚」。現在在學弗朗明哥舞,沒課的晚上都在公司加班。她們有一群同病相憐的同性朋友,星期四的晚上一起看「慾望城市」。交換新認識的男人的資訊,最後才發現講的是同一個花花公子。她們都算過命、傷過心、相過親,被老媽逼得很緊。她們都喜歡唱林憶蓮的「至少還有你」,但現實中就是沒人能讓她們滿意!

 「誰叫你這麼挑!」

 「哪有?我只是寧缺勿濫而已!」

我搖搖頭,「就說『不能太土』好了。上次給你介紹的那個男的是留美的碩士,怎麼會太土呢?」「可是他講英文有一個怪怪的口音。」「我們是中國人,講英文當然有怪怪的口音!」「可是……他太local了!」「怎麼說?」「我聽過他和他媽媽講話,他媽媽叫他『阿明』!」「那又怎樣?」「他至少要叫Benjamin !」「萬一他就是叫『阿明』,但符合你所有其他的條件呢?」好女人知道這樣很傻,但仍然堅定地搖頭。

 男人比女人幸福的原因

感謝上帝,這就是男人比女人幸福的原因。對男人來說,「寧缺勿濫」像回教徒的仇美情緒,為此天下大亂,但我們還是搞不懂是什麼道理。對男人來說,只要女生外型不差,我們都願意跟她出去。她可以叫阿珠,可以把「kiss」念成「key su」,我們完全不介意。Yeah ,我們也許不會跟她結婚生子,但只要燈光對了,還是可以做愛做的事。女人不一樣,她們絕對要對這男生有某種程度的好感,才願意考慮共進晚餐。女人要有「化學作用」,男人只要豐胸。所以女人會有美麗與哀愁,男人只忙著上下其手。

不過好女人單身,男人的確要反省。我們看到好女人,頂多讚歎一番,嫉妒一下將來那個幸運的混蛋。很少人有下場追的勇氣,因為追好女人真的很麻煩。我不管你在電影中看過多少厚臉皮的男人,但實情是:男人和女人一樣害怕被拒絕!或是,讓我修正一下,符合上述條件、有自尊心和有餘地去選擇其他女人的好男人,也害怕「喂……請問有什麼事……對不起這禮拜六晚上我不行」這種回答。很多男人認識了這些好女人,魂縈夢牽了幾天,禮拜四晚上準備打電話約她時,心裏會突然出現這樣的旁白:她漂亮、學歷高、工作好,一定有男朋友。好,就算沒有,也有一大堆人追。追他的人之中,有人臉皮厚,有人開BMW,有人長得像張學友,有人的爸爸跟李登輝打球。我真得要加入這場混戰嗎?這麼多競爭者,我再好有什麼用?

(真了解男人~)

這就是很多男人要了女生的電話卻從來沒打的原因,不因為他們都是混蛋,只是因為自卑感。「你會主動打電話給男生嗎?」「No way !」好女人露出嫌惡的表情。「如果你真的很喜歡他呢?」她們略為思考,還是搖頭,「女生就是要被追的,女生主動,男生就不會珍惜!」

 好女人品味高,好男人喜歡逃

喔....所以好女人雖然看《慾望城市》,對愛情的觀念還停留在十九世紀。她們雖然都想當Carrie,但枕頭旁放的還是珍‧奧斯汀。身為男人的我捫心自問:如果今天有一個好女人主動打電話給我,我會覺得缺乏挑戰而不加以珍惜嗎?嘿,你都已經看到這裡了,我就不跟你bull shit。答案是:「如果她在外表上是我喜歡的那一型,我絕不會只因為是她打給我的就對她失去敬意。反而會因為這一點小小鼓勵而奮勇殺敵。不過如果她在外表上不是我喜歡的那一型,那麼不管她打不打電話我都不會約她,所以她打來也不會對她有什麼損害。」好,我把很多男人的心意告訴你了。你可以罵我們是豬,只看外型。但你不能說我們賤,只喜歡欲迎還拒。有些男人可能是那樣,不過符合上述條件的多半不是如此。好男人沒有死,但他們有時候的確看起來像屍體,需要你給他一點人工呼吸。

  「女人不能主動」是一個迷思,好女人對男人的另一個迷思是:他們都喜歡年輕美眉!我的女性朋友才二十六歲,已經覺得她從人肉市場的生鮮區掉到冷凍區。嘿,我第一個承認,我看電視關心美伊戰爭,都是為了侯佩岑。碰到男主播,我立刻去廚房下餛飩。在街上看到辣妹,我會多看一眼。有機會跟辣妹去看影,我不會猶豫。但看完電影後呢?嗯……也許可以再看一次。但看完兩次之後呢,大概就沒話題了。我問:「你大學畢業後想做什麼?」她說:「我想去紐約留學!」我心想:「God,紐約,我才剛從那邊回來!」嘿,男人也許膚淺,但也有大腦。兩個人處於如此不同的人生階段,縱使用下半身思考也知道不可能。如果有合適的對象,我們當然更喜歡三十歲以上的女人。她們不會動不動就說我們的笑話好冷,我們不用費心解釋木蘭飛彈或太空超人。Sure ,她們不久後就要面臨更年期。唉,反正到時候我們也欲振乏力。只不過三十歲以上的單身女性在外面混的不多,我們自然就會做世代交替。跟年紀只有我們二分之一的小女生出去,我們會不會羞恥?當然會!會不會覺得自己是狗?在餐廳我們甚至想點狗食!但當同齡的單身女子很少,而小女生又對你有某種「成熟男人」的錯誤幻想時,我們是要顧及廉恥,還是將計就計?Well,你說呢?但相信我:好男人很少把年齡擺第一。林青霞幾歲了?張艾嘉幾歲了?今天讓任何男人選,她們仍是第一號夢中情人。

 不過很多好男人,卻把工作擺第一。男人不像女人,感情不順的時候會迷惑、矛盾、寫日記、練瑜珈,去尼泊爾旅行、找朋友談心、參加心靈成長營(神經病!)。男人不迷惑,男人一生中唯一迷惑的兩件事是:為什麼女人永遠要想這些有的沒有的,以及,「Pitera」到底是什麼東西?男人失戀了不會去海邊坐一天,他們找出公司的磁卡,禮拜六在辦公室過夜。他們沒有興趣或能力對感情做形而上的分析,感情真空時,他們就用工作來麻痺自己。「至少我可以百分之百控制我的工作!」男人說。此時一名有靈性的好女人會反駁:「但有時候活著,就是要嘗試一下失控的滋味──」話沒說完,男人已經呼呼大睡。

 好女人品味高,好男人喜歡逃,於是這城市充滿了單身男女,「蛋白質女孩」賣得這麼好。「我已經放棄了愛!」一名好女人告訴我。她滄桑的口氣好像包法利夫人,原來前任男友去把了大學女生。絕望誇大了,志向就清楚了。「我很享受單身的生活,」她說,「我上班、健身、吃素、學日文、做SPA、修指甲。我有兩隻貓和一棟二十坪的公寓。我是外商銀行的 VP,每年有一個月的假。」她的表情安詳地像觀世音,但我其實蠻擔心有一天她會懸樑自盡。「那性呢?」「女性是情慾自主的,不需要男人來定義。」當「情慾自主」出現在一段對話中時,通常都有悲劇。

  這些好女人就這樣活著,偶爾碰到順眼的男人,只要他主動來約而她又不忙,她也願意跟他們去看電影。不過看完後就各自回家,平安到家後甚至不給對方一個電話。她們似乎再也遇不到一個人,會令她們在會議中頻頻檢查手機,忘掉「女人不能主動」的邏輯。是好男人都死了?還是她們已經失去了為愛瘋狂的心境?不管是男人或女人,會不會到了一個年紀,或經歷過某些挫敗後,就再也不能興高采烈地去愛?衝動沒有了,只剩下揣測、計算、評估、旁敲側擊。愛情本來是工藝課,現在變成數學題。好女人像是一名文科學生,不是戰戰兢兢、就是完全放棄,她跳過的那最難的一題,搞不好問的只是一加一等於幾。還是說她們連一加一都不再相信?

───────────────────────────────
(本文作者王文華,臺大外文系畢業,史丹佛大學企管碩士,目前除專事寫作,亦任職於電影公司。晚近以《蛋白質女孩》一書受到海峽兩岸讀者喜愛,之後描寫都會男女的愛情小說《6157》也同樣獲得矚目。)


--
這篇文章表現出了大部份男人的心境,但跟我還是有點差異,我喜歡旅行,喜歡到starbucks喝咖啡看流行網路小說,失戀的時候,我喜歡騎快車,速度可以冷卻心痛的感覺。

[轉錄]孫維新:給台大同學的幾句話

2008.1.8

認識星空最後一堂課,最後一張投影片,
孫老師勉勵在座同學,語重心長。


四不一沒有:

不要拖
--聰明的鳥,仍然需要先飛,因為你不知道路上會出什麼狀況。

不要貪
--每個人一生命定的份是一樣的,不要因為是台大的學生就認為自己應該得的比別人多。

不要急
--許多事情需要時間和功夫,不要老想著「一夕成名、一朝致富、一步登天」,打好基本功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怕
--無懼地迎向挑戰,會讓你更堅強。

天底下沒有真正的傻瓜,只有很多自以為聰明的人。
 (別人只是不說,其實心裡清楚得很。)

[好文]戴立忍:邊緣,是我保持姿態的方式

文/盧智芳
2007年12月 Cheers雜誌


太多不同角色的詮釋,每種都一樣深刻動人。那,什麼才是屬於41歲的戴立忍真實人生的表情?

他騎著DUCATI重型機車,穿著鮮黃色同牌夾克,準時抵達採訪地點時,距離今年金鐘獎影帝揭曉,與他擦身而過那一刻,還不到48小時。當天報紙影劇版的頭條寫著:「戴立忍缺席《白色巨塔》金鐘慶功宴」。

但脫下安全帽後,戴立忍的臉上看不到太多情緒。他點了一罐薑汁汽水,燃起菸,談起自己的故事。用的是既細膩又粗獷的語言,在深思的想法中帶著幾分不羈,於是明明是一張成熟男人的臉,卻在眼神裡還可以找到20歲青春的叛逆。

這麼多複雜的元素,組成戴立忍獨特的氣質,或許也說明為什麼他能創作、編劇、導演、演出,樣樣都來,幕前幕後毫無障礙的切換。

什麼是邊緣?什麼是主流?一個堅持本色,始終相信「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表演工作者,如何在競爭最赤裸的影劇圈走出自己的路?向來面對媒體低調的戴立忍,難得地在一個對他並不容易的時刻,打開銀幕下的人生,分享他對自我與表演的諸多思考……

電影是我最早認識世界的開始。

我父親是老師,小時候他從台東調到高雄,我們在高雄大概搬了4次家,所以我10歲以前的環境一直變動,學校一直變,朋友也一直變,唯一不變的,就是每個地方都有電影院。我自己回想起來,那個地方對我來講反而是比較安全的,比較熟悉與共同的空間。

一個黑盒子裡面,世界在眼前開展,當時對電影的感覺就是這樣。直到當兵前,我幾乎把所有錢都花在這上面,相較於後來有的「電視兒童」名詞,我是個「電影兒童」。愛作夢吧!

很早,心靈就被戲劇震動

除了電影,從小我也喜歡看書。國小六年級,家裡左邊的登文書局,是高雄市數一數二大;另外一邊牆的右手邊,是小說漫畫出租店。我父親對我們是斯巴達教育,只有學習跟勞動,沒有遊戲,所以能做的叛逆,就是跑到隔壁去看書。我從國小就開始看何索、李敖 ,還有柏陽的書。

當 兵前,我談了一次很深刻的戀愛。當時我們想著退伍後一起上台北,我去念電影,她去念政治,因為她想當外交官。但就在我去金門當兵第3個月,她在台灣不幸因 為意外過世了。後來的一年半,是我人生最困惑的時候,我這輩子大概只有那時候覺得生命失去方向。後面就再也沒有了。因為我很早就接觸到一個能跟我心靈互相 震動的事情,就是戲劇,一直到現在,震盪力都沒有減弱。

退伍後考大學,唯一只對電影覺得熟悉。另外也因為拉著死黨看電影看多了,大家開始哈啦,以後我們拍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每個年輕人都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屌嘛,想把它轉化成電影,這也是原因之一。

不 過,我還是搞錯了,因為我沒看過舞台劇,所以自己妄加詮釋:以為戲劇系就是電影系(笑)。家人並不支持,我爸一直拿影劇版的花花草草來告訴我,你想要從事 這種行業嗎?可是我相信電影可以不要那樣。後來我跟媒體的關係比較疏離,原因可能也來自這邊:我喜歡電影,但電影的世界跟影劇版,在我想像中沒有直接關 聯。

以前只知道電影是個整體,等我真正開始學習戲劇,看到當中這麼多脈絡,我對所有脈絡都很有興趣。像我這一年來主要做的事是剪接,但是都脫不出戲劇這個範疇

我寫的第一部劇本叫《年少輕狂》,一種我告別青春期的憤怒跟無奈吧。沒想到它一直延續到今天(笑)。

會寫那個劇本,是因為當時我抗議學校規定學生的畢業製作只能用比較陽春的表演場地,老師的作品才可以用學校正規的大劇場。我對這件事覺得很不以為然。結果我的主修一開學就被當掉,還禁止我重修。對我來講,那是個閹割式的判決,當時很氣憤。

延畢第6年時,我就想做一齣戲當做我的畢業作品。這齣戲裡我自己寫劇本、自己導、自己演,畢業證書給不給,那是你學校的事情。

在學校演出後,大家反應很好,有人就提議到外面的劇場去演出,因為需要錢,有個學姊跟我說文建會有個獎,你可以去試試看。拿到獎金吃喝玩樂,我也第一次感覺到:我摸對方向了。當然,即便沒得獎,我還是會覺得我自己做的很屌(笑)。

一直到畢業10幾年後,我需要辦證件,才回學校問他們要畢業證書。

對我來說,角色沒有所謂的幕前幕後,只有整體戲劇這件事。因為學校給我的教育是一起的,我接觸表演跟導演的時間差不多,一直到現在,都還在不斷轉換。

表演是非常嚴肅的事

但我自己定義,演員這個工作,我是很邊緣的。邊緣是我一種保持自己姿態跟方向的方式。當大家都覺得做演員應該要怎樣怎樣時……我全部都是逆向操作。

如果真要講,我最舒服的工作狀態應該是剪接,或是寫劇本,因為那是一個人做。我一直覺得我是人際殘廢的那一型,到現在跟人互動的方式還不太像我這個年齡應有的成熟跟世故。所以我常給人家不近情理的印象吧,我猜。

不 過,很多著名的外國演員,好比安東尼霍普金斯,都不是長袖善舞的,是因為台灣的環境,導致演員必須有什麼3秒鐘就掉淚的刻板印象。表演之於我是一件非常 嚴肅的事。我非常不會、也很避諱別人叫我「當場演給我看」。對我而言,表演只存在於camera跟action,一直到cut之間;只存在於排練場跟舞台 上,跟演員自己本身的特質,反而沒有太大關係。

我是個很懶散的人,沒有太長程的計劃。我會做的工作,大部份都是我很enjoy當下,或是當下需要。需要,我指的是金錢。如果我做的這些事必須要有個透視點,我會說它像我在探索、描述這個世界。這個方向沒有盡頭,能做到一點點就不錯了。

你問我人生分幾個階段,其實內在的我始終處在20多歲,包括我現在的生活都還像個大學生,生活空間完全跟大學生的宿舍一樣。直到前兩年,我才慢慢覺得不行,應該試著往中產階級走一點,不能再那麼不負責任地任意生活。

如果回到10年前,我可能會認為做了某些妥協,但就現在來看,是我更理解這個世界怎麼運行。我對這樣的轉變,自我感覺還滿良好的(笑)。

我現在最想追求的就是市場。

理想的人生就是自在

所謂主流就是這個世界大部份的樣貌,獨特的姿態能讓你保持清醒,當你跟主流保持一定距離的時候,你知道自己希望改變、希望引導的是主流。

好導演不一定要賺很多錢,但一定要跟主流觀眾互動。就像我小時候從商業電影開始看,也希望自己回到喜愛的群眾。

這 兩者間,我認為是可以取得平衡的,大部份時間我沒有辦法同意市場的現況,我可以選擇不參與,而且保持距離。但當我認為有空間可以做的時候,就像《白色巨 塔》,八點檔的表演難道只有之前存在的空間嗎?當我看到這個團隊的可能性與他們願意給我的空間時,就很接近我的平衡點的實現。

什麼是理想的人生?我的描述是兩個字:「自在」。從10幾歲開始到人生結束,大多數人都一直為外物所牽,好比說我的同學有些沒有從事戲劇業,都是因為家庭、經濟等各方面因素。

但我覺得你有能力自在的話,就可以做喜歡做的事,可以用你最想要的方式生活在世界上,那並不一定是有錢的方式。自在,是人生最好的境界了。

戴立忍1966年7月27日生(獅子座)

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
1995年以舞台劇《年少輕狂》獲文建會優良劇本獎,
1999年以電影《想死趁現在》獲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2000、2002年分別以電視電影《濁水溪的契約》、《月光》
兩度奪下金鐘獎最佳男主角獎。
2000年執導的電影《兩個夏天》獲百萬短片輔導金。
2007年以連續劇《白色巨塔》中醫師邱慶成一角,
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

--

我們都該有保持最原始自己的方式,Right?

[文學]過於遙遠的煙花 - 柯裕棻

Source:http://blog.chinatimes.com/yufen/archive/2008/01/06/233147.html

好幾年的跨年都在煙花燦爛中過去。

如此揮霍地將巨額的火藥和紙片在瞬間炸成火樹銀花的奇觀,什麼也不留,確實是一種再貼切不過的時光儀式了,它像個光陰的寓言,因為它是這樣如露亦如電,是一場目眩神迷的空,在當下十分出神,清醒後萬分悵惘,可是那霎時的感動又這樣恆久--視覺的,身體的,眾人共同經驗的一瞬。這正是時光,及其消逝。

如今也只有這短暫的狂歡可以讓這個城的人興高采烈地以非政治的理由聚在一起。而且還循規蹈矩一團和氣的。

那晚我和妹妹以及朋友們在家裡看煙火轉播。其實我們出門走一段路就可以看見煙火了,但是我們覺得電視轉播的視角應該更完全,而且又怕冷,所以情願留在屋子裡看電視轉播。這真是非常布希亞式的決定。沒料到電視的轉播畫面令人十分失望,因為爆破的火光太強而造成殘影,畫面糊成一團,每一台都差不多。

我們啼笑皆非地看完煙火轉播,想到那與我們無關的燃燒的金錢,眼睜睜地化為過眼雲煙。。。。索性轉台去看看購物頻道在跨年的這一刻賣些什麼。結果卻不是特別精采深具時間意義的商品,而是一些我現在完全想不起來的不重要的東西,俗常的家用品,彷彿這是尋常日子的某一天,應該考慮是買一把拖把呢,或是一件衛生衣。這是我第一次感到購物頻道比現實世界更冷靜更理智。

在煙火現場的朋友打簡訊來說:「在現場也好像在看電視。只是結束之後不能轉台看別的。」(這個說法比我更布希亞了。)她們擠在疏散人潮中排隊等著進捷運站,因無聊而狂發簡訊。真是涼冷的、既無限逼近又無限遙遠的、影像中介的人際社會關係與夜晚,在喧囂群眾的亮光中,在高樓奇觀的影子下。在視覺的極度震驚與狂喜之後,日常生活顯得格外冷靜而空闊,有點多餘,有點不知如何是好。

我們瑣瑣碎碎聊著這一切。然後我們把電視關了,喝掉兩瓶廉價紅酒,吃掉一小盒燻雞,一邊咀嚼科學麵,一邊安然迎接新年。


--
非常喜歡柯裕棻的文章,最近出新書了,有空你們可以去翻翻喔~

[文學]你是手機的什麼人? - 郝明義

Source:http://tinyurl.com/3a6ddm

 在這個幾乎人手一「機」的時代,你有沒有想過,你到底愛不愛手機?跟手機的關係是超「麻吉」(match)呢?還是有點「代溝」?老實填完這份評量卷,你就會知道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手機客!

 我厭恨手機的出現。

 手機沒有出現之前,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因而種種感嘆,文人好下筆,電影也好看。手機出現之後,月亮固然仍舊陰晴圓缺,但是人的悲歡離合情節,卻少了些變化。《魂斷藍橋》裡女主角誤認男主角在前線陣亡,因而衍生出的凄美劇情,換到今天是怎麼也拍不出來了。男女主角只要用衛星手機確認一下,哪會產生這種誤會與故事。

  手機扼殺了詩人

  還破壞了「等待」的痛苦及樂趣

 手機的出現,也扼殺了多少李白、蘇東坡這種才情縱橫的詩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種名句是不必也不會出現了。再遙遠的距離,都不需要那麼纏綿的相思文字,發幾封Orz+XDXD的簡訊,具象又熱情。何況3G手機連影像問題都解決了。

 手機出現,還破壞了「等待」的痛苦,以及其中的樂趣。我記得年輕時候在一家西餐廳裡等一個女孩子赴約,等到以為她就是失約不會出現,失魂落魄準備離去時,回頭看到她在昏黃的燈光中走了過來,剎那間當真體會到如夢似幻是怎麼回事。有了手機,隨時問一句「你到了哪裡?」、「還要多久?」,哪能把一件小事也留下這麼深的記憶?

 最厭煩的,應該是配著手機出現的那些不上道的電影橋段。只要看到什麼兇殺驚險的場面中,女主角躡手躡腳地躲在一個角落,以為可以逃過這一關的時候,你就會告訴自己:「等一下她的手機就會響起來。」果然如此,不知情的第三方打電話進來,我們的女主角藏身之處曝光,接著她就又要被追殺。

 有什麼比手機

 更呼應人性需求的?

 但是我也真的喜歡手機。真心歡迎它的出現。

 手機,手機,手中之機。科技產品裡,有什麼比它更呼應人性需求的?

 首先,它滿足人性中喜新厭舊的基本需求。再怎麼新奇的事情,都有變膩的時候,這是男女朋友之更換事屬必需的原因。但是換伴侶像換衣裳的成本太高,劈腿的風險又太大,內心卻總有一種去舊迎新渴望的時候,換換手機不是最便宜又最切實的替代滿足嗎?

 再來,它滿足人性中總不免想出點軌的需求。開個無聊的會,聽老闆說些言不及義的辭令,自己可以偷發幾則簡訊,不亦樂乎。開個無聊的會,聽屬下說些荒腔走板的報告,自己可以假裝拿出手機做筆記,實際上畫他個笨豬頭,不亦爽乎。更何況聽說日本的家庭主婦有所謂「姆指族」,進廚房的時候,可以一手做菜,一手持機用大姆指發簡訊與戀人挑情,真是不亦快乎。

 最後,世界上有什麼比它更貼身又貼心的東西?

  PDA是並肩的夥伴

  也是最傾心的朋友

 兩年前,我的家人遭遇一場詭異的疾病襲擊,我的人生也幾陷於不測。那段時間支持住我的,除了我的宗教信仰和醫護人員的照料之外,其實我還深得一支PDA手機之助。

 陪我進加護病房的,是它(雖然要關掉手機功能);醫生的檢驗結果與自己的觀察心得出現,第一手承載的,是它;記著我隨身需要閱讀,安定自己心神的文字,是它;需要和外界聯絡的時候,也是它──不論是打電話還是發簡訊。所以,我去哪裡都一定帶著手機的充電線,唯恐它的電力不足失去作用。

 在一個你的痛苦與驚恐,不便也無從對任何人說起的時刻,那支一天二十四小時在你口袋中靜靜等待的PDA手機,是你最並肩的夥伴,也是你最傾心的朋友。

 深夜裡的病房,你一下子驚醒過來,就著房門口照過來的一點燈光,看看沉睡在病床上的家人,你睡不著了,可也什麼都不能做。不能開電視,甚至也不方便看書(怕紙張翻動的聲音吵到她),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打開你的手機,使用螢幕本身的光源,記你的日記,整理你的帳目,整理你的心情與思緒。

 擁護手機,更別有理由乎?

 人機關係測驗

 1.你的手機何時買的?

 A.沒買過,都是別人用舊的送 的。

 B.一年(多)以前。

 C.兩隻不同時間。

 D.你問我櫃子裡的哪一支啊?

 2.iphone上市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A.沒注意。

 B.買了一支台灣的阿福機來替 代感受一下。

 C.請朋友從美國帶一支回來。

 D.天啊,你沒看到我專程飛去 紐約那家店門口排隊的畫面?

 3.想得到一支新手機卻又感到手頭拮据的時候……

 A.忍一忍,就是不買。

 B.願意多加一些班來多賺錢。

 C.願意把帳戶裡最後一分錢都 花掉。

 D.不惜援交。

 4.和朋友喝下午茶時,你的手機放在哪裡?

 A.放在包裡。

 B.放在衣服口袋裡。

 C.放在桌面上。

 D.隨時拿在手裡把握。

 5.晚上睡覺時,你的手機放在哪裡?

 A.常常忘在包裡。

 B.一定在書桌上充電。

 C.常泡完浴缸後忘在浴室裡。

 D.枕頭底下或床頭上。

 6.有了一支新手機,你會如何裝扮它?

 A.沒什麼裝扮。

 B.換一個手機墬飾。

 C.新買一套衣服。

 D.為了搭配造型,去整容。

 7.你認為手機最特別的功用是……

 A.可以只打電話,不接電話。

 B.轉發朋友傳來的精采(黃色 )笑話+聽音樂。

 C.上網。

 D.拍照(包括偷拍別人裙底風 光)。

 8.你的手機鈴聲是……

 A.搞不清楚,所以經常以為是 別人的手機在響。

 B.信奉「無聲勝有聲」,永遠 震動狀態。

 C.下載的流行音樂。

 D.不同來電對象有特別錄製的 聲效。

 9.你認為使用手機的倫理是……

 A.回到家裡,絕不使用。

 B.和別人會面(+開會)時, 絕不使用。

 C.捷運或公共交通工具上,絕 不使用。

 D.只要不用來劈腿約會,一切 好說。

 10.如果半個小時沒有電話或簡訊發給你,你會?

 A.沒有感覺。

 B.看看手錶。

 C.打電話給朋友:「剛才是不 是打電話給我沒有接到啊?」

 D.心跳加速,耳鳴不已,地球 似乎要停止轉動。

 11.如電信公司推出每月付一萬元而可以讓你手機無限使用的業務,你會?

 A.罵他們不切實際。

 B.歡呼德政。

 計分法:

 1至10題

 A.1分,B.2分,C.3分,D.4分

 11題是加權題

 A.0分,B.10分

 人機關係分析

 ●35分以上:你是「手機大人」

 你在手機上的花費手筆大,使用的勇氣大,堅持的決心大,所以手機製造商、電信公司,以及你的朋友,都該稱呼你一聲「大人」。

 ●34~25:你是「手機達人」

 雖然「達人」的價值一直在貶低,不過你透過手機達成的事情已經是達人之未達與不達,可以說是人機一體,足以顧盼自雄了。

 ●24~15分:你是「手機答人」

 你很懂得享受手機可讓你隨時隨地有人對話──不管是通話還是簡訊。總之,你很會使用手機對答如流。故可稱之為「答人」。

 ●14分以下:你只是「手機他人」

 對你而言,手機只是身外之物,只是他人為之狂熱,於你卻絲毫無涉。是為「他人」。

--
我20分~


你很懂得享受手機可讓你隨時隨地有人對話──不管是通話還是簡訊。總之,你很會使用手機對答如流。故可稱之為「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