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

[經濟] 新自由主義的悲歌

2008-10-16 中國時報 【吳芳銘】

 英國動用公共資金購買本國銀行股票,向銀行注入資本實現部分國有化,預防銀行倒閉,並啟動銀行間借貸擔保機制解決流動性短缺危機。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相較美國日前通過的七千億美元收購銀行壞帳的救市方案,英國採行的部分國有化模式,顯得更為直接且有效。然而,為什麼美國財長鮑爾森的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不能穩定市場信心?為什麼英美的做法一開始如此不同,其背後的思維又是如何?

 索羅斯最近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如果七千億的國庫資金只是用來買壞帳以解決華爾街的短期流動性問題,就如同打水漂一樣沒有效果;但如果拿來購買銀行股票,根據《新巴塞爾資本適足率協定》最低八%換算,能帶來八兆四千億的安全總資產。所以他說「只有國有化,我才跟進購買問題銀行的股份」。倫敦政經學院教授、前歐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Willem Buiter甚至在英國未採取部分國有化措施之前大膽預言「二○○九年底前歐洲和美國銀行絕大部分將國有化」。

 事實上,華爾街是被自己標榜的新自由主義搞成如此的狼狽不堪,這次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就是對新自由主義和主張自由開放的全球化經濟的全力反撲。新自由主義反對貿易障礙,主張最小政府的干預以及最大程度的競爭,認為實現繁榮的最佳途徑就是放鬆對金融市場的監管,使其能自由分配資本、承擔風險、享受收益並承擔損失。但是美國監管部門放任另一個龐大的投資銀行體系在正常的商業銀行系統之外發展起來,而且既不受監管又不透明,並依賴於高槓桿操作,終究自食惡果。

 華爾街危機的爆發以及美國的救市措施,並沒有擺脫保守主義/新自由主義所主張的自由放任經濟政策的窠臼。布希和鮑爾森解決金融危機的經濟政策,是在維繫雷根主義的思想前提下,採取適當的政府干預措施。但由於缺少直接拯救危機銀行的具體對策以及方法錯誤沒有對症下藥,導致未能有效防止金融傳染病的快速傳播,已然形成全球性金融風暴。英國開了部分國有化的藥方後,歐元區十五國表示將仿效,美、德、法、葡等國尾隨跟進,這也指出不像歐洲國家,美國比較排斥政府大力干預的國有化概念。

 英國工黨是國有化政策的重要推手,英國在二次戰後到七○年代之前,長年信奉凱因斯主義,在自由市場經濟的前提下,推行公用事業國有化措施並實施福利國家制度。八○年代以後才轉向根據貨幣學派推行私有化並改革擴大福利國家制度的弊端。不過時至一九七八年時,郵政、鐵路、造船、電力、煤氣等事業完全國有化,航空、汽車和鋼鐵等工業部門四分之三國有化。

 而工黨政府財相出身的布朗,面對日益嚴重的金融危機,借鑒國有化主張,施以瀕臨危機銀行國有化措施也就顯得輕車熟路,在快、狠、準決策的背後,英國的救市模式並不是偶然,從歷史發展觀之,是有跡可循。

 剛獲獎的克魯曼和布朗後台的工黨一樣,推崇凱因斯主義,同時也是個羅斯福「新政」的迷戀者,他曾斥責雷根主義,反對保守主義的減稅政策,主張大政府的合理性。近日也嚴厲批評布希和鮑爾森購買不良債權的救市措施,並盛讚英國首相布朗解決金融危機智慧。在新著作《下一個榮景》一書中,克魯曼提出了新的藥方,他指出政府應該真正有所作為,而不是單純地提倡小政府。

 亂世需要英雄,解決危機,更是要用對方法。布朗的救市措施扭轉了工黨政府威信下降、執政難以為繼的局面,人氣大為回升,並被視為英雄;大西洋彼岸早已跛腳的美國總統布希還在修補金融颶風帶來的黑洞,為其八年執政留下難以收拾的敗筆和爛攤子。看看布朗的逆轉勝、布希的歹戲拖棚以及克魯曼的警世良言,陷入執政評價不佳的馬政府該想的和該借鏡的應該還有更多。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藝文] 俄國動畫大師亞歷山大.佩特洛夫(Aleksandr Petrov)

俄國動畫大師亞歷山大.佩特洛夫(Aleksandr Petrov)的職業生涯廿年中,只拍了五支動畫短片,全以文學名著為主題,代表作《老人與海》曾在二○○○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也是第一部獲得這個獎項的俄國作品。他將於十一月來台參加金馬影展。

佩特洛夫的特色,在於他的作品全都在玻璃上創作,用自己的指尖當作為畫筆塗抹油彩。加上他均以經典文學作為題材,個人風格強烈。佩特列夫的五部動畫,包括屠格涅夫《初戀》、海明威《老人與海》、杜思妥也夫斯基《罪與罰》,安德烈普拉托諾夫《母牛》以及安徒生的知名童話《美人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老人與海》。

代表作《老人與海》獲奧斯卡獎

一九九七年佩特洛夫與加拿大動畫團隊合作,開始創作《老人與海》,整整花了兩年半,一共繪製了兩萬九千幅玻璃畫,才完成這部廿分鐘的短片。

《老人與海》描述老漁夫在汪洋中與大魚搏鬥的故事。由於故事圍繞在老人身上,如何讓影片不顯得單調,或陷入獨幕劇的困境,就是一大挑戰。佩特洛夫的想法是,這個老人不是在釣魚,而是通過繩索要游向海與天,他要呈現這種感覺。

他擅長場景跳接與光影變化,加上浪漫畫風,把老人攀附一條繩索在海天浮沉一生的情愫完整表達。動畫開場就從海景轉為山景,山巒幻成幾隻雲端漫步的大象,引出奔騰羚羊,又定格在獅王帶領母獅群行走於瀑布頂端,最後才帶出吊床上的老人。片中除了以老人的觀點描述,也有魚兒從水中睥睨人類世界的詭異。老人與大魚的長期抗戰在書中頗為冗長,在片中卻顯得緊湊無比。

二○○○年得獎之後,佩特洛夫返回俄國構思新作,他鎖定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說《初戀》,描述十六歲少年安東遊走在家中女僕與神祕女子間的愛情故事。

受金馬影展之邀 帶來五部作品

為了表現少年情懷,他加強畫面的透明度,人物也更形甜美可人。令人驚訝的是他將十九世紀印象派畫家雷諾瓦的畫風注入動畫,讓原本就充滿愛情憧憬的情節注入更多綺想。

這部片子常見主角眼中的女子,超現實地突然隨風翩飛化為繆思女神,或彎下腰來對他狂吻,或變成衣著性感的古代女子搔首弄姿。其中有段描述安東的初吻,蜻蜓點水之後,畫面跳至飛蛾雙撲,轉換成兩人長出翅膀的纏綿,又捲成一團玫瑰花蕾,十足蒙太奇。《初戀》二○○七年在廣島國際動畫節日首映,佳評如潮。

佩特洛夫應金馬獎之邀來台,將與台灣觀眾分享他的五部作品,並與影迷近距離對談,台灣觀將有機會一窺他多變的創意。

影片介紹:

初戀(My Love)
俄Russia│2006│35mm│Color│26min
2008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2007墨爾本影展最佳動畫短片

佩特洛夫睽違七年的大作,改編自俄國文學巨擘屠格涅夫短篇著作,描述16歲的少年安東,擁抱著對愛情的浪漫憧憬,遊走在家中女僕和一個神秘女子之間的故事,佩特洛夫細膩而深刻地詮釋少年面對愛情時,甜美和酸楚交雜的滋味,將其浪漫主義精神發揮至極,以大量迷走幻想間的情節,提升技術面難度和可看性,耗時三年精心打造,讓每個畫面都蘊含著綿密情感、流露令人無法抗拒的神采,堪稱佩特洛夫至今最複雜而精緻的作品,傲人的藝術成就,再度席捲奧斯卡等國際影展。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俄Russia│1999│Betacam│Color│20min
2000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2000安錫動畫影展最佳動畫短騙、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佩特洛夫最著名的經典作品,改編自海明威同名原著,製作歷時兩年半,描述一名老漁夫在汪洋中與一條大魚搏鬥的故事。短短20分鐘的影片,佩特洛夫繪製了2萬9千幅玻璃油畫,隨著老翁回憶舊日時光的思緒,再度帶來他引以為傲的唯美場景轉換手法,海水的起伏、波紋、倒影等效果製作,更以出神入化的製作技術,讓這則蘊含濃郁懷舊氣息的簡單立志寓言,幻化為無懈可擊的影像藝術,一舉掄元奧斯卡金像獎,成為史上首部獲獎的俄國動畫。

美人魚(Mermaid)
俄Russia│1997│35mm│Color│10min
1998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1997柏林影展最佳短片提名│1998渥太華國際動畫影展最佳劇本

追隨老神父修行的男孩,意外在河畔營救一名溺水的女子。當女子神秘的消失後,為她所著迷的男孩,開始四處尋找她的蹤跡,一步步陷入危機伺服的險境…佩特洛夫自編自導【美人魚】,為其至今唯一非取材文學著作的原創作品,依舊美不勝收的玻璃油畫間,將原先的浪漫詩意,加入些許童話驚悚元素,再度橫掃各大影展獎項!

狂人之夢(The Dream of a Ridiculous Man)
俄Russia│1992│35mm│Color│20min
1992渥太華國際動畫影展最佳動畫短片│1993波蘭克拉科影展特別獎

改編自《罪與罰》俄國文豪杜思妥也夫斯基1877年短篇作品,描述一個對生活絕望而準備自殺的男子,因為與一個小女孩的意外邂逅,而重獲新生…【狂人之夢】多數時間游走在助人翁的幻想間,不僅以數十個絕美的場景變換,展現高度製作技巧,更將杜思妥也夫斯基作品詮釋出的豐富層次,更讓本片成為佩特洛夫最深沉的作品。

母牛(Cow)
俄Russia│1989│35mm│Color│10min
1990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1990柏林影展最佳短片特別獎│1990渥太華國際動畫影展最佳處女作

改編自安德烈普拉托諾夫短篇著作,描繪男童目睹以苦力和乳水維持一家口生計的母牛,在小牛被父親變賣後,逐漸失控,最終被火車輾斃。影片由童真的角度出發,散發著濃郁惆悵和夢幻感,奠定了佩特洛夫舉世無雙的影像神采,加上簡單故事中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讓這部處女作一鳴驚人,風靡奧斯卡金像獎、柏林影展等各大國際盛會。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08/10/10、金馬影展部落格

[電影] 海巡尖兵:無解而無盡的人性循環

作者:http://www.wretch.cc/blog/AsukaLee/24208531

在我於海巡署服役時,間接得知國內有個年輕導演拍了一部短片叫「海巡尖兵」,在各大影展拿了很多獎,從那時開始我就對這部片產生了高度的興趣;除了本身對影像的熱愛之外,光是看到片名,就讓身為海巡弟兄的我有無窮的衝動想看這部片了。

不幸的是,因為這部片沒有發行DVD,網路上也沒有任何管道可以看到,只有在一些影展寥寥的放過幾次而已。就算我退伍之後有了比較多的空閒時間,還是不斷的與這部片擦身而過。(要碼是放映時間跟我的空閒時間搭不上,要碼就是衝到放映會場時才發現已經客滿了。)

終於,苦等了將近三年之後,感謝「海角七號」帶起的國片熱潮,使得「海巡尖兵」與「九降風」綁在一起重新於戲院上映,讓我終於實現了在大銀幕上欣賞這部片的願望。

其實在要去看這部片之前,我就打定主意:這部片我一定要找跟我一樣同為海巡弟兄的朋友去欣賞,這樣在片中看到熟悉的橋段時,才能一邊罵髒話一邊產生共鳴。因此當天,我找了跟我一樣在新港安檢所服役的好兄弟嘴砲誠一起去看。(但他很不客氣的帶了女人來閃我 =_=)

電影一開始時,鏡頭帶到一片漆黑的海邊,突然一道手電筒的光圈照在地上,接著一個穿著藍色制服的人,氣喘呼呼的從別處跑進光圈內,然後用手撐著膝蓋、上氣不接下氣的喘氣,但是手電筒的光圈毫不留情,迅速的往它處照去。

這時,鏡頭戴到人物的特寫。雖然當時是晚上,但我們仍可以清楚的看到,穿藍色制服的人所戴的帽子上,清楚的繡著一個海龍徽章。

看到這裡,只要是曾經在海巡服役過的弟兄,馬上就可以知道,這部片就是描述我們軍旅生涯的電影「海巡尖兵」了,而剛剛這傢伙之所以追著手電筒光圈在跑,八成是被某學長搬出海巡特產「流星追月」在玩他。接著,下一幕傳來了一連串清徹響亮的「守望報告詞」,相信更是讓許多海巡弟兄回憶起在哨亭內吹海風、數漁船的日子吧。

時間是2000年三月間的總統大選之夜,在這個政黨輪替、權力更迭、許多民眾相信(當時的)陳水扁總統可以給他們更好的日子時,宜蘭竹安的海邊仍然是一片寧靜,除了漁船的點點漁火之外,漆黑的沙灘上有三道人影:二兵、一兵、上兵,這三人小組正默默的執行著他們的岸巡任務。

在這裡,導演很巧妙的用了三個角色,來代表所有人軍旅生涯都會經歷的三段歷程──菜鳥、中鳥、老鳥,這是任何人都無法躲避、也無法選擇先後順序的三個時期。

快退伍的上兵、有趴數的一兵跟剛到部的菜二兵,正好形成了一個有如金字塔的階級制度。執行無趣任務的漫漫長夜裡,中鳥一兵為了打發時間,開始叫菜鳥學弟背起守望報告詞;菜二兵當然是不敢反抗、任由學長擺佈著,而一切都看在眼裡的老鳥上兵,則因為快退伍了,而顯得什麼都事不關己,只冷冷的在一旁抽菸、看著一兵欺負學弟。

若干分鐘過去,三人走到一處小沙坡休息,一兵叫二兵負責監視海面後,便跟上兵抽起了菸閒話家常。沒想到,或許因為疲累、或許因為深夜的因素,很不長眼的二兵居然在學長問話時不小心睡著了;氣炸的一兵馬上擺出要教訓學弟的態勢,拿出手電筒把光圈照在遠處的海灘上,要二兵朝著光圈開始「流星追月」(由此可知一開始的片段是這邊的倒敘),菜二兵當然不敢反抗,開始瘋狂追著光圈跑起來。

上兵見到一兵如此欺負學弟,原本也不以為意,但在模糊間,他彷彿看到了以前剛到部的自己,也像是眼前的菜二兵一樣、被更老的學長玩弄著……突然,菜二兵跑到一半體力不支,開始吐了起來。或許是過去痛苦的經驗作祟,上兵此時突然於心不忍而叫一兵停止;看到學弟都吐了,一兵也只能悻悻然收手。

之後,三個人步巡到某處民宅(有步巡過的海巡弟兄,當然知道海邊的民宅是最好蹭的地方之一啦),一兵叫二兵去門口看守後,又自顧自的與上兵坐在椅子上看起電視來。電視上播放著民進黨陳水扁當選,國民黨連戰、親民黨宋楚瑜落選的新聞;一兵這時沒好氣的說著:當初上級調查部隊裡所有阿兵哥的政黨傾向,結果說要投宋楚瑜的,全部放假回去投票了;說要投陳水扁的,卻要留下來值勤,早知道也說自己是投宋楚瑜就好了。上兵這時也回嗆他說:「就算讓你放假回去,你也不會去投票吧!」(個人認為這段對話真的很棒,既挖苦長官也諷刺一般阿兵哥的心態。)

電視看夠了之後,一兵惡心再起,決定要把學弟丟在這裡然後偷偷跑走;上兵這時覺得一兵有點玩過頭了,但在猶豫之間還是被一兵拖著悄悄的離開。過了許久,在外頭看門的二兵轉頭往屋內一看,發現兩位學長都不見了,在以為自己出了大包、加上沒有經驗的雙重焦慮之下,菜二兵慌張了起來,開始發狂似的四處尋找兩位學長的蹤影。

海灘上,上兵及一兵躲在隱密處,默默聽著菜二兵遠處傳來的呼救聲而無視。上兵好幾次覺得夠了、要一兵住手,但已經玩上癮的一兵哪肯輕易讓學弟好過,最後上兵在良心的折磨之下,站起來打開手電筒往二兵照過去,也讓菜二兵終於找到兩位學長。

一兵此刻開始狠狠的數落學弟失職,連他們兩個離開了都不知道;這時,已經被欺負到有點火氣的二兵,居然回嗆了回去。一兵在怒上加怒的情況下,開始用更難聽的字眼來辱罵學弟,甚至把65K2步槍交給二兵、挑釁的要他朝自己開槍!上兵這時插進來想當個和事佬,但已經幾近暴怒的一兵,也反嗆上兵之前也是用殘忍的手段在惡整他,因此他現在也只是重覆上兵「以前對他做過的事」罷了!

我們看到這裡可以發現,在片子的前半段,菜鳥-中鳥-老鳥的金字塔結構仍然穩固著:位在金字塔中階的一兵不斷用各種手段欺負著底層的二兵,而位於最上層的上兵則始終從上往下冷眼旁觀著。但是從片頭一兵不斷欺負二兵開始,片中不斷的累積負面能量,一直堆積到最後,這些能量隨著二兵的情緒在這一刻爆發出來,也撼動了整個金字塔的結構。

在底層的二兵意欲打破金字塔階級、向中層的一兵挑戰,這讓曾經也被壓在底部、好不容易隨著時間過去而爬到中層的一兵,為了維護自己得來不易的地位,只好搬出更大的能量來壓制學弟的氣焰;而兩股強大的能量相互碰撞之下,把劇情帶入了最後的高潮──「兩八事件」。

緊接著,沙灘上竟傳出了女性的聲音,嫵媚的叫三位阿兵哥來吃宵夜。(我同學看到這一段時,一度以為是海邊的女鬼)上兵聽到這個女聲時,馬上知道這個海邊的神秘女子就是「兩八」。(這女人為什麼叫兩八?我們可以從他們的對話得知,大概是因為這位女子自稱年齡二十八歲的緣故。)

上兵發現是兩八後,馬上露出嫌惡的表情,但一兵卻喜吱吱的帶著二兵去吃女子帶來的宵夜;當然,菜二兵什麼都不知道,只能戰戰兢兢的小口吃著東西。沒想到,剛剛吃的宵夜只是「前菜」,現在才要來吃真正的「宵夜」───兩八及一兵這時露出了猙獰的面目,把二兵拖進海邊的一處帳篷裡,並開始脫他的衣服,要讓二兵進行所謂的「竹安成年禮」。

這一段誇張的劇情,據說是林書宇導演在海巡服役時聽來的軍中傳說:這位叫「兩八」的女子原本居住在海邊,但自從被強暴之後便開始精神異常,成為了竹安地區歷年來阿兵哥的性玩物;而服役期間血氣方剛的阿兵哥,性慾無處發洩,在得知有這麼一個瘋女人之後,當然是老鳥揪菜鳥、老兵揪新兵,一同來「吃宵夜」進行「成年禮」。

很多人看完這部「海巡尖兵」之後,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問題大概都是「兩八這段劇情,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只能說,只要是有在一線單位待過的海巡弟兄,多少都能了解海邊的複雜性:以我自己待過的台東縣新港為例,漁民有一大堆都是有槍砲彈藥前科的流氓、漁船出海遇上海盜然後船主變成屍體被載回來、港區內發生過火燒車、大陸漁工叫越南妹到港區裡來嫖……反正狀況真的很複雜,甚至有時候覺得海邊根本是無政府狀態──他們自己有自己的一套遊戲規則。因此,在這種環境待過之後,我倒是願意相信,現實生活真的有「兩八」這號人物的存在。

在「飢渴」的兩八與失去控制的一兵學長面前,二兵歇斯底里的抵抗著,因為他不願、也不想、更抗拒這種瘋狂的強制性交行為;上兵原本想要插手阻止,但一兵咆哮著:「當年,你也抓過她的奶!幹過這個女人!」讓上兵為之語塞。「竹安成年禮」對於我們社會來說,是種完全不見容於道德的荒謬行為,尤其又對講求紀律的阿兵哥而言,如果這件事被查出來,可能會成為報紙新聞的頭條,也可能會被送軍法審判!所以,要阻止洩密的唯一方法,就是把所有知情的人都拖來一起同流合污!於是竹安地區歷年來不知多少新兵在非自願與自願之間,與兩八發生了性關係,等到他們變成學長之後,再用共犯結構的概念,繼續強迫更菜的學弟去做他們當年做過的事情……。

上兵坐在帳篷外面無奈的抽著菸,而帳篷裡,不時傳來菜二兵淒厲的嘶喊聲:「不要……學長不要……不要……」老鳥一兵有如獲勝者姿態的瘋狂笑聲,以及兩八因為性交而發出的嬌喘聲。而上兵,此時內心裡正激烈的天人交戰著。

突然間,一隻手伸進帳篷裡,把一兵狠狠的抓出來摔在地上;上兵出手了,他決定要中止這種瘋狂的舉動,所有嘶喊聲、喘息聲也在瞬間靜止。

一兵正想對上兵叫囂時,上兵拿起了手電筒,緩緩的照向遠方……是「流星追月」,影片一開始一兵欺負二兵所玩的遊戲,而現在上兵為了壓下一兵的氣勢,只好搬出他一整個晚上最不願做的事情──「學長學弟制」。

「只要我還沒退伍,我就還是你的學長!」

這就是本片最無奈的地方,為了阻止已經畸形的學長學弟制,只好用更高層的學長學弟制來壓制,將三個人的金字塔結構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本片的英文片名是「The Pain of Others」,翻成中文的意思差不多是「其他人的痛苦」;學弟在菜的時候,因為受到學長欺負而感到痛苦,因此等到他們老的時候,就用同樣的手段來欺負更菜的學弟,讓他們感受到跟自己當年一樣的痛苦。這個痛苦就會由金字塔的最高層開始,一層一層的往下壓,而支撐整個金字塔重量的底層,剛好就是受到最多壓力的地方。而壓久了,你會不會憤怒?會不會想反抗?但是呢,在痛苦沒有辦法往上發洩的情況下,只能慢慢忍著,一直到他們逐漸升到中層、下面有新的底層可以讓他們釋放壓力為止。

其實我在剛開始看這部片的時候,還不太了解,為什麼導演會這麼刻意的把劇中時間訂在「2000年的總統大選之夜」?平常隨便一個日子的晚上不行嗎?後來一直看到快片尾的時候,才突然想到,那一年的總統大選剛好是台灣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的日子,而或許就是這個輪替的概念,讓導演與台灣的兵役制度做了一個呼應:新總統上,舊總統下;新政黨來,舊政黨去;新兵來,老兵去;政黨政治就跟服兵役一樣,有著固定的循環週期。但是可悲的是,有一些觀念與劣習,仍然無法從循環中抽離,而必須由進入循環裡的人繼續承擔著,直到他能跳出這個循環為止。

有些女同學在看完「海巡尖兵」這部片後,所發表的感想差不多都是「好可怕」、「好黑暗」、「希望不要再有學長學弟制了」。但是,只要是有當過兵的男生(像是我),可以很清楚的講明一件事:學長學弟制不可能會被消滅,而會永遠存在著!

儘管國防部或是海巡署近年來都不斷的明文規定「禁止學長學弟制」、「禁止老兵欺負新兵」之類的,申訴管道也比以前暢通;但是天高皇帝遠,部隊把門關起來,冠上個「軍事機密」然後在裡面做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外面的人根本看不到,更不用說片中那個玩「流星追月」的無人海灘了。

除非丟一顆原子彈把這島上的中華民國國軍全部炸光光,不然「學長學弟制」的劇情,仍舊會不斷的在台灣各地上演著;片中一兵欺負二兵的手段會很可怕嗎?我相信有更多當過兵的前輩,可以舉出一大堆比這部片更慘絕人寰的虐待行為。

而且更講明一點,美國的部隊沒有學長學弟制嗎?日本的部隊沒有學長學弟制嗎?(有看過一些外國戰爭片的,會發現阿兜仔有時候玩兵玩的比我們更凶。)甚至不要講軍隊了,有人曾經說過:軍隊是社會的小型縮影,等到退了伍,出社會工作時,才發現職場裡也是有學長學弟制的存在;而看似自由開放的大學校園,暗地裡有些地方也充滿了學長學弟制。(像我在PTT籃球板就常看到有人靠悲,說自己球技不錯,但因為系隊有學長學弟制所以讓球技很糟的學長卡住先發位置……嗯,差不多就是這種情形吧。)

在整個社會都充滿學長學弟制的情況下,像本片中的情況如果發生的話,有沒有解決的辦法?當然是兩個字:無解!感覺林書宇導演在這部片裡,並沒有想為「學長學弟制」這種現象來尋求一個解答,而只是單純的拍出了這個台灣社會裡很多人都曾經經歷過、遭遇過、痛苦過的無奈。這是一個「無解」而「無盡」的人性循環,換言之,只要人類還存在一天,這種制度就會有如月球繞地球、地球繞太陽一般,無止無盡的運轉著。

這部片很黑暗嗎?或許是的,我覺得雖然劇情有點誇張,但整體而言它是很真實的──真實的呈現了我們不願正眼承認的社會現象。

片尾,氣憤的一兵被更老的上兵搬出學長學弟制來壓制時,完全無法反駁,在滿腔怒氣之下只能轉身回去帳篷,把所有的積怨用下體發洩在兩八的肉體上。而意外被搭救的二兵,則羞怯怯的來向上兵道謝。

經歷了整夜的事件之後,天也漸漸的亮了。上兵很酷的對著海面抽著菸,要二兵唱首歌來解解悶;二兵在不知道唱什麼之下,索性唱起了「海巡尖兵」這首軍歌。

就在「我們是海巡尖兵,不怕風吹日曬雨淋……」的正氣歌詞之下,搭配逐漸升起的太陽,似乎是象徵著這部百分之九十五都在描寫人性黑暗的電影(而且時間也都是在黑夜),在最後還是看到了一點人性的希望,也與「海巡尖兵」的片名做了最好的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