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

[人生]30歲的理想工作:「累得有目標」、「煩得有方向」

Source:http://forum.30.com.tw/Board/show.aspx?go=827

年屆30,就會聽到一些以前不常聽到的感嘆。比如說:「我媽說我再不嫁就完蛋了」;「相親竟然被71年次的小女生比下去」;「現在就算餓肚子三個禮拜也沒辦法瘦1公斤」云云,以上的問題傳到我這裡,多半找不到解答,(可能我自己也很困擾),我頂多是雙手一攤,給一句「沒辦法,年紀大了!」,然後等著被大家圍勦。

不過,最近碰到一個問題,我倒是有些想法希望分享。

好友艾咪說:「現在仔細算一算我的年薪,真的賺好少喔!以前在電信公司工作時,薪水雖然不怎麼高、但每年都有發股票,我現在薪水雖然比以前多,但少了股票、工作時間又長,加一加竟然跟以前沒兩樣!」她為之氣結。

艾咪大學畢業後在電信業工作兩年,為求薪資和工作的成長,毅然決然放棄工作出國留學,回來之後因為所學加上興趣,選擇進入金融業,現在為產業研究員,是引導一般大眾投資趨勢的前驅者。她的工時很長,因為工作需要每天七點不到就得在公司研究各國金融訊息,下班時間美其名下午四點半,但她常常在公司待到晚上七、八點,有時候回家還要繼續打報告。

我問她是不是一定要這麼拼?她說,因為她所負責的產業範圍太廣,有大量的新資訊必須吸收,不拼不行!累歸累,抱怨歸抱怨,但我在她臉上看到不同於以往的自信神采。

另一個老友凱西開口了,「至少你是做你喜歡做的事啊,賺的不多,但你知道你在忙什麼。」凱西是在一家「像公家機關」的私人機構任職,她最大的抱怨居然是「沒事做」,「因為我們是協力單位啊,人家不派工,我哪有事做?」因此她雖然不能大剌剌的喝茶看報,趁主管不在家時混水摸魚,倒是常有的事。

艾咪說:「你這樣才好,閒閒的就可以賺錢,不像我累得跟狗一樣,而且還是條『老』狗。」凱西卻搖搖頭:「都已經到了30歲,還在工作上找不到成就感、歸屬感,這才是我覺得可悲的事。」

一直以來,我們以為「錢多、事少、離家近」是最理想的工作,但在職場上打滾幾年,我發現,很多人對於工作會逐漸產生積極的想法,因為在工作上產生許多抱怨、不平,因而轉化為更上層樓的動力,就算是平常胸無大志的傢伙,也會希望想辦法讓自己更好。這是生存的力量,也是工作好玩的地方。

有人因為不喜歡當小妹,所以發憤唸書,取得更好的學位、更專業的證照,因而轉行成功。有人因為不滿意自己的薪資,所以更努力工作拼業績,取得跟老闆談薪水的籌碼。有人因為討厭主管的管理方式,所以自己下定決心更努力往上爬,並且成為不讓人討厭的主管。…

因為不爽,因為認清現實,我們每個人在不知不覺中,為自己創造奮發向上的故事。只是,在此同時,我們難免還是會想起「錢多、事少、離家近」的教條,才會忘了自己在原工作所做的努力,忘了自己努力的原因,忽略自己努力的成果,還反過來問幹嘛這麼累?

還好,艾咪雖然累得像「老」狗,對薪資有所怨嘆,卻一點也不想換工作,她認為目前的工作潛力無窮,對她的人生和智慧都有幫助。凱西的工作雖然常常被我們羨慕,但我們知道她對自己沒有信心,她還沒有辛苦打拼過,還沒有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成功的果實,每天惶惶不安,擔心自己的未來。

30歲的理想工作是什麼呢?我期許自己,也鼓勵所有30世代的朋友,找到一個「打從心底喜歡的工作」,因為有心做 → 所以有熱情 → 所以能把事情做好 →就能得到希望擁有的薪資、職銜、成就感、滿足感。

我覺得,30歲的現在,如果工作能讓自己「累得有目標」、「煩得有方向」,那就是理想的好工作。至於「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夢想…,拜託,我們這種30歲的老鳥早就知道,這種工作可遇而不可求,更何況,如果真的給你碰到了,像我的朋友凱西,還不是抱怨一大堆?

至於文章一開頭的那幾個問題,有人提醒我關鍵在於有沒有「個人魅力」,問題不在年齡或體重,曾經聽過一個前輩說:「魅力來自於自信,自信來自於經驗,經驗來自於磨練,磨練來自於面對,面對來自於勇氣,勇氣來自於熱情,熱情來自於心」。如此看來,30歲的問題,都必須往「心」去摸索,才會有最好的解答。

[文學]靜 - 張惠菁

三少四壯集 (20080224)

 她就像名字裡的那個「靜」字。在人群裡獨處,在號稱「超級星期二」的大選日子裡,如常地換上了硬底的鞋子開車,駛過喬治華盛頓大橋,駛入河對岸遠離了曼哈頓燈火的、更沉的黑夜。

 靜開車前先換上了她備在車裡的一雙鞋,鞋底比較硬,這樣踩煞車踩油門才穩。然後她輕聲說妳可以睡一下,這段路大約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她說她會聽語言學習錄音帶,因為她正在上法文課和日文課。上下班的這段路,從紐澤西州到曼哈頓的路遠,有時還塞車,她習慣利用時間聽帶子。她相信聽著聽著,熟悉了語言特有的聲調,字彙與字彙間的表情,就能懂了。

 但結果我沒有睡,她也沒有聽錄音帶。我知道她的提議原也是出於善意,擔心我們在車上狹小空間裡相處的一個鐘頭,兩個人出於客套、或因不適應有他人在場的沉默,而強迫自己去談很多並不熱中的話題。那是我不擅長的事,我知道她也不擅長,我們互相理解對方的這種性格。人有時是可以直覺地了解一個不熟的人的,在所有的陌生中看見她和自己最大的共同點。所以我們更加不願意勉強對方說話,不願在對方面前使用對其他人的那種社會化行為。

 靜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工作。每次我到紐約,去博物館總會給她打個電話,然後在入口處的圓形詢問台邊看看人,一會便會聽見有人叫我。總是她先認出我的。可能我太耽於看周圍的人群,反而錯過看見這一個唯一的人,錯過她什麼時候已穿過人群而來。穿著樸素的,有時顯得寬大的衣裝,微低著頭笑著跟我打招呼。我很喜歡她的笑容,是一種我很想用「極簡」來形容的笑法,不大見動靜的,但笑意已經在臉上了。她會說中午不要在博物館昂貴又人多的餐廳花錢,她帶我去員工餐廳,那裡選擇又多,採自助式,秤重量計價,要吃什麼自己選。飯後她又陪我到博物館商店裡買書,她又拿出員工證來給我打折。

 這幾乎是我每次到紐約的固定行程。博物館,靜,館內的員工餐廳和商店,一間展廳又一間展廳的藝術或古物。下午靜回辦公室上班,我繼續在館內隨意遊走。看了克林姆的一幅白衣女子,女子的白皮膚與衣服都是白色,許多層次的白色,透明的與不透明的。也看了雷格諾爾(Henri Regnault)的莎樂美,衣服上的金,毛皮的質感。

 那天其實是美國民主黨內初選,媒體稱之為「超級星期二」的日子。我覺得這個名稱使選舉變很滑稽,好像一檔大型的綜藝節目。焦點集中在希拉蕊與奧巴馬的對決,等著看美國的下一任總統會是破天荒地由一個女人,或者一個黑人來擔任。我問過的人當中,Andrew與Alex,兩個人都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華人移民第二代,都投給奧巴馬。M則支持希拉蕊,他是移民第一代,不信任黑人,「黑人雖然有受壓迫的歷史,但他們對華人並不友善」,他說。我問靜,妳會選誰?她笑了笑,沒有回答。

 那天傍晚,從曼哈頓往紐澤西的路上,靜沒有聽語言錄音帶,我也沒有睡,我們聊了一點美國的大選。靜的表情仍是那樣,彷彿抽離地觀看著一切。但她不是不在意,她一直是有政治主張的,總統大選也總是會返鄉投票。只是她就像名字裡的那個「靜」字。在人群裡獨處,在號稱「超級星期二」的大選日子裡,如常地換上了硬底的鞋子開車,駛過喬治華盛頓大橋,駛入河對岸遠離了曼哈頓燈火的、更沉的黑夜。

--
我想我對張惠菁的文字著了迷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