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6日 星期六

[好文]你有sense嗎?

文/盧智芳、李筑音

有些人學歷高,卻是老闆眼中的「白目」員工;有些人念的是超冷門科系,卻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大放異彩。而他們戰勝學歷限制的關鍵字,就是--Sense。3位在不同領域中的「一流教主」,創造第一流身價、擁有第一等能力:花藝設計師齊云、104人力銀行總經理阮劍安、李奧貝納廣告總經理黃國燦,他們憑著敏銳的Sense,在對生活、對人與對事等3個層面上,各有精采領悟,更因此將他們推向人生職涯的高峰。

民國104年,大學聯考招生總數將超過那一年的高中職學生總人數,錄取率將破百分之百。

當「全民大學生」的時代即將來臨,冷門學歷想出頭,你要比的是什麼?

有一種教室裡沒教的大能力,好學生不會,反而變成高學歷「白目」;而即使不具名校、名系血統,具備它,照樣能使你衝出重圍,讓人驚豔!

9月初,成立16年的晶華酒店破天荒推出一項飯店領導管理人才招募培訓計劃。通過層層考核跟長達1年的培訓歷練後,得分超過90分的候選人將直接任用為部門副主管(相當於副協理)。「這是正常速度10年的累積,」晶華酒店人力資源部協理林玉倩說,等於一舉打破過去所有升遷的慣例。

這個明星候選人需要什麼學歷資格?門檻並不高,只要國內外大學畢業,英語流利。但是第一個「必殺關」,是200個涵蓋天文地理、政經時事、歷史文化的英文考題測驗,答對半數以上才能進入面試。「飯店就像個小型社會,面對的都是人,」林玉倩解釋。要用什麼方式來初步篩選一個人的機智與應變力?他們選擇了「常識」。

「常識」,英文叫做"common sense"。似乎是每個人都應該理解的2個字,但你真的懂得它的涵義嗎?

從事的「知識」,到人的「見識」

去年日本任天堂公司針對手提遊戲機設計了一款「大人的常識力訓練DS」遊戲,一推出,馬上登上銷售排行榜冠軍。

這套遊戲裡收錄了近2,000個包羅萬象的生活常識,由「日本常識力檢定協會」監製,他們對「常識力」的定義,提出了3個面向:
1. 知識:包括「讀、寫、算」與「衣、食、住」兩大範疇。這些知識是基本的生活條件。
2. 良識:包括基本倫理與道德觀。
3. 見識:包括對人的禮儀、肢體語言及人與人相處的文化、默契,經常不靠言傳,只能意會。

看起來,「常識」似乎無所不包,然而集結每個瑣碎的問題,最終導出的是歸納生活所知後,對人、對事的本能判斷。常識理解的範疇多廣,可以作為一種指標,前亞都麗緻飯店總經理、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助理教授蘇國垚有個很好的詮釋:它是一種「對周遭的人、事、物領悟的能力。」

「很多人會跟你交往,其實是因為覺得你有內涵,而非你專業很強,」蘇國垚指出。當你在生活中「軟性」的那一面比別人更豐富,自然能展現出成熟圓融的態度,不但臨場反應因此變快,更有機會主導環境。真正讓人尊敬、喜歡的人,一定都少不了這種"alert"(敏銳)。

每個人都有感受的細胞,但學歷愈高的人,因為把時間、精力都投注在鑽研專業上,加上自信強、眼光總是追隨著目標看,反而往往容易忽略這種與環境互動的敏感度與重要性。

在愈是以人為本的行業中,這種"sense"愈關鍵,決定「人才」的比重愈高。空有漂亮的學經歷卻不能相得益彰,只會令人覺得「讀書」跟「做人」之間有落差,連專業的質感都跟著打折扣。

高學歷沒sense = 白目

農家子弟出身、員林農校畢業的齊云生活館創意總監齊云,因為替不少政商名流掌理會場花藝設計,手法出色,近年來聲名大噪,不少科班出身的高材生都來找他拜師學藝。不過,齊云毫不諱言他並不特別喜歡科班生:「他們只懂他會的那部份,」齊云說。

最近有個大學生寄履歷、寄照片、還打電話來,可是「3次都用錯方法。不要在履歷表上寫『歡迎看我的部落格』,東西要直接呈現在對方眼前;不要把信寫得像散文、心情日記,寄來的照片還是家庭生活照,」齊云一項一項分析。乍看起來很用心,其實很「自我」,完全搞不清楚他到底在跟誰對話。

所以齊云面試新人,一定要求兩件事:請對方在1樓泡咖啡,送上4樓,或是請他去買菸,從中觀察。要是對咖啡的口味、溫度自做主張,都會被齊云打回票:「那是『你認為的』,你有沒有問過我,我要什麼?」

齊云的觀點裡,「生意」不外乎兩回事,就是「發掘人的需求」與「滿足」。而同樣的邏輯早已出現在跨國企業的取才方式。作為美國唯一從1973年以來每年都賺錢的航空公司,西南航空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它的「集體面試」。每個求職者都得做5分鐘自我介紹,但西南航空看的不是台上報告人,而是台下,誰在專心聆聽,適時為別人鼓掌喝采;誰心不在焉,只顧著準備自己的講稿?後者當然絕對不會被錄用。

西南航空的理由很明確:「如果對身邊的人都漠不關心,又怎麼會真誠對待乘客?」

事實上,從對事到對人的sense,「常識力」的建立是有層次的。它的第一步,仍然必須以知識作基礎,但這知識要「廣」而不是「專」,表現在外的是「涵養」而非「技能」。

走出校門快人一步

比較起來,很多所謂「冷門科系」畢業的經理人,可能因為念的不屬於就業市場主流,卻是有助於人文素養的基礎學門;或是因為早早意識到一紙文憑不足為恃,為了在競爭中勝出,他們反而更善於從環境中汲取養分,靈活地觸類旁通。

像遠東商銀財富管理副總經理喻芝蘭,稱得上是金融界的「異類」。除了大學念的是台灣大學歷史系,她還寫下不少別人難以企及的紀錄:包括當過《八千里路雲和月》編劇,大學剛畢業就走遍大江南北;進入遠東商銀前,她是遠傳電信第一任法務暨法規處副總經理,還代表遠傳與和信簽約併購。

喻芝蘭一點都不認為讀歷史系是種「弱項」。她後來出國攻讀商科碩士,大家都很意外一個文科女生能拿下全班第1名,殊不知全得力於她大學時就對西洋經濟史、數學史、科學史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所以親愛的同學,不要再問念歷史要做什麼了)

能在35歲登上副總的位子,更大的理由源於喻芝蘭的特質。

「學校教的知識一定是過時的,可是出校門之後,我都快人一步,」喻芝蘭說。一個感興趣的新名詞出現,她會一口氣把相關書籍全掃回家,即使像「平衡計分卡」之類的術語,一開始跟工作根本不相關。喻芝蘭有個自我要求的原則:「當代流行的觀念,絕不能不知道。」

這個習慣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首先是社交場合中,不愁沒話題。「大家都喜歡碰到能請教他專業的人,」不管對方背景如何,喻芝蘭很少「霧煞煞」,總是能順勢聊開,甚至串起不同線索,幫人與人搭起橋梁。

她的嗅覺為自己的職涯創造出不少機會。由於喻芝蘭「懂得多」,她在遠傳時,4次代表參加亞太經合會電信工作小組。「當老闆只能挑一個人的時候,我就叫做『多才多藝』,」喻芝蘭笑著解釋。

她原先是電信法規的門外漢,但是私底下自掏腰包去上課、研究,等到公司要新設「法務暨法規處副總經理」,放眼望去,竟然沒人比她更適合。

一個常識豐富的人,等於腦袋中開了很多不同主題的檔案夾,可以不斷累積、整合。「當你做到最高的層級,常常要定義這個世界,碰到問題,更要有自己的完整架構,」喻芝蘭從作為主管的角度,感受尤其深刻。

台灣微軟公關副總經理張衣宜的人面極廣,每天都要跟一大堆媒體記者打交道,可是她念東海大學哲學系時,不但讀的書很「形而上」,她自己也是「非常人文又不食人間煙火。」

學習真實世界的應對進退

直到一件小事,改變張衣宜的想法。

大學畢業後,她留在學校當助教,經常要幫系上舉辦各種學術研討會。有一天來了一通電話:「省議會,我姓高。」話筒那一端顯然認為這樣已經足夠辨識出身分。偏偏張衣宜就是會不過意,還繼續追問:「你是誰?全名是什麼?」

「結果,他是當時省議會議長高育仁,」張衣宜邊回想邊笑說。這個在大人物面前的尷尬片刻,讓她從此開始注意政治動態,學習真實世界中需要什麼樣的敏感度與應對進退。

等到出國念書後決定進入企業,實務上規畫活動、外界聯繫,全都難不倒張衣宜。而善於應用、活化哲學的底子,更使她能讓老闆的眼睛為之一亮。

1年多前,張衣宜從台灣阿爾卡特轉任微軟。前前後後,她一共面試了5關。每次面試結束前,她都會問一個問題,非關福利與待遇:「台灣微軟如何定義自己在全球微軟中的位置?」

「哲學就是喜歡探索『根本』,」張衣宜笑著說。最後一關的面試官是微軟大中華區總裁黃存義,聽到她的問題後大為讚許:「難得有人會這樣問。」他甚至還反問張衣宜:那其他人怎麼回答?

常識力的第2個層次,是從對「事」的「知識」順利推進到對人的「見識」,有時候這還需要一些人生經驗的催化,才能正確解讀表象背後的意義,做出適當的反應。

專業,就是連處理人的問題也很專業

比方說,被罵要怎麼處理?怎樣讓罵你的人反過來欣賞你?

礁溪老爺大酒店總經理沈方正,踏入職場工作頭3年在來來大飯店,有次去找其他部門的主管借資料,卻毫無預期地被狗血淋頭罵了40分鐘。其實對方的目的在「指桑罵槐」,由於跟沈方正的主管有心結,檯面上不好衝突,就借題發揮,為難沈方正。

沈方正只說了兩個字:「謝謝。」回去也只是簡單敘述了一下,沒有大肆宣揚,更沒有告狀。

「就算當時出了一口氣,最後還是反彈到自己身上,」沈方正說。果然,他的反應不但讓對方自知理虧,後來也對沈方正另眼相看,態度非常客氣。

「專業,就是要連處理人的問題也很專業,」沈方正始終這麼相信。從政治大學阿拉伯語系剛畢業時,他從櫃檯接待員開始做起,當時來來飯店在應徵的3、400人中,只錄取4個人,有留美、留日、還有馬尼拉大學MBA的歸國華僑,沈方正是當中學歷最低的,頭一、兩年,他不諱言難免經常被欺負。不過,沈方正反而從裡面學到智慧。

生活是最博大精深的一門課,其中一位名師是「挫折」。很多對人情世故的通達,其實都是從自己的感受出發,把自己看小,把別人在意的事情放大。

瞻博網路台灣區總經理林蒲英大概是唯一念過「補校」的外商公司總經理。高中聯考落榜後,他只考上建國中學補校。當時念補校的都喜歡調侃自己是「第三等人」,因為在建中校園裡,「第一等人」當然是日間部,其次是夜間部,再來才是給成人進修用的補校。

有自知之明,機靈翻身

對林蒲英來說,記憶中最難堪的並不是成績不如人,而是明明穿著建中的鐵灰色外套,但是學號繡線的顏色、班級編號的方式都不同,親友每每不明就裡,發出讚嘆:「你讀建中喔!」「根本不知道要怎麼辦,只想趕快躲進房間裡,」林蒲英回憶。

念完補校,他又重考1年,才進入淡江大學輪機系。因為不想跑船,林蒲英待過貿易公司,當小弟打雜,還做過代書。直到經過同學介紹,進入一家代理網路數據機的公司,才算正式開始職場生涯。

當中有段小插曲,為了怕老闆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而直接說No,他主動減薪3,000元。「我說,試用我兩個月,不行,就把我fire,」林蒲英描述。

這份「自知之明」為他贏得工作。從工程師到業務,林蒲英在這家公司4年間,什麼任務、要求都碰過。一面回溯,他突然有感而發地做出結論:「人生早一點面對這些,也沒有什麼不好。」

等到他經營瞻博科技品牌,過往種種突然都變成資產。面對就是不友善、不喜歡品牌、不肯定產品的客戶,林蒲英可以把挫折感壓到最低,鍥而不捨地每週去拜訪,義務幫客戶上課,直到他們問:「你到底有什麼要賣給我?」同理心高,使林蒲英總是把客戶擺在前面,而非自己高人一等。他指出「優秀專才」容易陷落的思考盲點:「看事情要有『充分』認知,而不是單純用『我認為』的方式去做。」

應該不會有人再懷疑「常識力」不夠重要,它可以系統性有方法地培養嗎?答案當然是"Yes"!

時時接收資訊,也放大視野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在《工作雞湯》一書裡說,進入職場後,應該把過去在教育體系中養成的「資訊吸收型」頭腦,調整成「資訊發射型」頭腦。這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後者不隨便拿「事不關己」、「非我專長」、「跟我想法不一樣」作藉口,縮回探索的觸角。

「聰明,就是耳聰目明,」蘇國垚做下新解,因此,出發點不妨就從磨練感官開始。

教書4年多,每堂課開講前5分鐘,蘇國垚都拿來分享當週發生的「大事」。可能是新聞、也可能只是身邊好玩的吉光片羽,蘇國垚平時會用數位相機拍下來,做成簡報,圖文並茂地講給學生聽。

他講過的一個例子,是有一次帶畢業班去旅行,走到美國舊金山柏克萊大學,馬上忍不住掏出相機記錄。原來學生餐廳前的牆面上,陳列的報紙高達10份,全都是世界權威的發聲媒體。有個報紙叫《DNA》(Daily News Analysis),連他也沒見過,回來一查才知道是印度孟買第一大報。

比起來,台灣年輕人的視野就太狹隘了。

蘇國垚搭捷運時只做兩件事:看書或看人。看人時,從他的表情、穿著或動作,猜測他是什麼職業?坐到哪裡下車?做為一種擦亮心智的練習。

學歷,通常只在兩個時間點會受人注意,一是新鮮人找第一份工作時;再來就是等到功成名就那一刻。而豐厚的常識力不僅可以幫助你擺脫起點的弱勢,更可以比別人有機會捕捉到一路上意想不到的變化。

你的sense夠嗎?從此別再聽到有人嫌你「不上道」!

Sense大考驗

Q:和輩分比你高的重要人士一起進電梯,應該讓他站在哪裡才得體?
1.哪裡有空位就往哪裡站。
2.你站樓層按鍵前方,讓他站電梯裡面的角落。
3.你站電梯裡面的角落,讓他站樓層按鍵前方。
答案(2)
搭電梯也有道理!電梯裡的「上位」是在電梯裡面的角落,晚輩應該站在靠門口的按鍵盤角
落。別忘了,如果有人替你按著開門鍵,一定要跟他道謝。


1.怎麼開始都可以,高興就好。
2.把年紀輕的先介紹給年紀大的,男性先介紹給女性。
3.把年紀大的先介紹給年紀輕的,女性先介紹給男性。
答案(2)
介紹人時要注意順序。應該先把男性介紹給女性,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地位低的介紹給地位高的。

Q:如果你是業務,目前在做業績報告時,你準備資料會到什麼程度?
1.清楚提供數據,讓大家知道當前營收狀況。
2.提供數據,也進行清楚的檢討與分析(包括市場動態、競爭者分析等)。
3.除了上述兩點外,也讓大家知道接下來你的業務開發策略,並懂得爭取需要的合作與資源

分析:
(1)掌握清楚的數據,是做好業務的基本工作。
(2)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對市場或競爭者動態了解更多,代表你收集資訊的sense比別人高一點。
(3)恭喜你,你知道打仗要有方向,而且懂得借力使力,團隊的戰鬥力將因為你而大幅提升


Q:下列這些名詞,你認識幾個?
1.蔡辰威
2.安倍晉三
3.布希鞋
4.不願面對的真相
5.WiMAX
答案:
蔡辰威: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代表台灣斡旋奧運聖火來台事宜。
安倍晉三:最近宣布辭職的日本首相。
布希鞋:一種顏色鮮豔,有洞洞設計的樹脂涼鞋。因為美國總統布希也愛穿,所以俗稱布希鞋。
不願面對的真相:前美國副總統高爾為了呈現全球暖化危機而拍攝的紀錄片。
WiMAX:WiMAX是「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的英文簡稱,由英特爾主導推廣的通訊技術。WiMAX特性為傳輸距離長、網路涵蓋
範圍廣,可支援語音、影像等服務,號稱為第4代的無線通訊技術。

加分篇:常識好,Sense自然好
文/盧智芳

日本可說是最強調"sense"的社會之一,觀察指標就是「常識力」。不僅有機構舉辦「常識力檢定測驗」,市面上還有各式各樣關於常識力的參考書。檢定成績也可以作為履歷表上的個人紀錄。

常識究竟包含哪些範疇?日本常識力檢定協會列舉出6項:
1.說話方式跟禮節。
2.食衣住行育樂相關的知識。
3.在社會、組織中必知的細節。
4.生活中常見的法律問題。
5.理財、經濟切身相關的資訊。
6.教養。

「教養」做為常識力中的最後一項,事實上它也是常識轉化成態度、行為的最終呈現。關於這部份的詮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高曼在《SQ: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中提出的概念,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高曼指出,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包括兩大領域:社會覺察(social awareness)與社會能力(social facility)。前者指從當下感知他人的內心世界、理解對方的感受與思想,到掌握複雜的社會情境。進一步可以細分為4點:
1.原始同理心:與他人感同身受,察覺非語言的訊息。
2.調適呼應:虛心傾聽,調整自己,呼應對方。
3.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思想、感受與意向。
4.社會認知:瞭解人際關係世界如何運作。

但是這樣還不夠,要促成有效、融洽的人際互動,還需要社會能力配合。包括:
1.同步效應:在非語言層面與他人融洽互動。
2.自我表現:有效地表現自我。
3.造成影響:塑造社會互動的結果。
4.展現關懷:關心他人的需求,做出對應的行動。

高曼認為,當科技不斷入侵生活,這種意識更關鍵,因為很多人寧可陷溺於虛擬世界,卻對真實存在的人麻木不仁,他稱此為罹患「社會自閉症」(social autism)。若是想增強自己的常識,《常識的世界地圖》是本不錯的參考工具書,書中介紹許多國家的風土人情與文化淵源,也是一本世界公民的「生活須知」。

書名:《常識的世界地圖》 作者:21世紀研究會出版公司: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3年11月
書名:《SQ: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出版公司: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07年9月

[書評]情感的民主化—《親密關係的轉變》◎嬿芬書評

Source:http://yenfen.social.ntu.edu.tw/bookenmotional.htm

四月中安東尼紀登思(Anthony Giddens)這位英國社會學家受邀來台訪問,印象中沒有任何社會學家曾經得到此間媒體這麼大的注目與報導,這當然跟他所倡導的第三條路被認為啟發了陳水扁的新中間路線有關。

不過,不管他的第三條路和新中間路線有沒有關係,紀登思在國際社會學界享有盛名卻是建立在他豐富多樣的著書立說上,台灣最近翻譯他的《親密關係的轉變》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紀登思的專長一直是政治經濟領域,但在1992年卻寫出這一本以描寫現代人親密關係的書,知名學者換個主題寫,不一定有佳作,不過他的這本《親密關係的轉變》,再度證明名家出手,果然不同凡響。

在這本書中,他以英國坊間出版的各類感情自助或輔導書籍為資料,寫下現代人追求「純粹關係」的顛沛路途。純粹關係是一種強調性平等以及情感平等的關係,可想而知,現代親密關係轉變的最大推手來自女性的轉變。

在這轉變中有一個開始的時期,那就是浪漫愛的崛起。浪漫愛的理想是心靈的溝通,女性比男性更受浪漫愛的啟發(男性仍然比較重視激情愛),而因為處於經濟的弱勢,婚姻依然是女性的靠山,只不過,現代女性往往將愛情與婚姻連起來。正因為女性將浪漫愛視為一生的賭注,在感情與婚姻的路上,仍然脫離不了依附的關係,女性也因此受到更大的折磨,女性主義者於是開始倡導關係的自主性,親密但仍須建立個人界線,也就是紀登思所謂的關係的轉變—「純粹關係」的來臨。

但是,紀登思也警告現代人,純粹關係未必帶來「快樂」,純粹關係往往帶來許多坎坷路,正因為轉變中的親密關係只有在雙方都覺得這個關係帶來足夠滿足時才維繫,所以分手也成為必須存在的選項,分手比以前帶來更多的痛苦,這是更解放的關係必須面臨的兩難。

有趣的是,紀登思認為親密關係的轉變體現在所有的關係類型上(朋友、伴侶、配偶、親子等),而這些私領域的關係與公領域的生活轉型有著高度的相關性。紀登思曾描述他在寫作《親密關係的轉變》時,將一本《民主模式》和有關親密關係的典型自助書籍放在一起,他發現兩者之間的關聯:「民主制度的常規多麼像良好個人關係中的常規。」

現代社會中,許多傳統在一些私領域中卻是很難鬆動的,日常生活、家庭與各種親密關係仍存在許多需要「理性化」與「民主化」的地方。但是,私領域會被公領域的民主要求所影響,私領域也同樣越來越要求平等、溝通、與自主權。如果私領域的關係中沒有實際的相互交談空間,則這一關係就往往令人恐懼、抑或淪落的在一種習慣性結構之中,則就像是在威權政治中,公民與國家的關係一樣。提倡「情感的民主化」此一概念的紀登思就認為,親密是一個現代的發明,關係需要主動維繫、在平等的主體間進行協商,以對話作為基礎,也是為了擺脫情感的威權。

另一方面,紀登思認為私領域的民主化也會進一步促進公領域的民主化:「情感的民主化只要產生,就會進一步對公共生活的民主產生重大影響。充分瞭解自己情感的構成,並且能夠在人與人之間進行有效溝通,這樣的個人很可能已經為承擔範圍廣泛的任務和公民責任做好了準備。」

這本書,可以當作社會學經典來讀,也可以當作現代人親密關係的宣言來讀,更可以當作戀愛或失戀自助手冊來念。再來讀一段他在序言的話:「一個用感情圓滿來取代經濟掛帥的社會,必定會迥異於我們現在所認識的世界。」這樣的宣言有力地點出情感的民主性對一個社會的重要。紀登思這本書的重要性,或竟不亞於他的《第三條路》。


--
看來書展又多一本書要買了:P

[文學] 臘梅,與上海的雪 /張惠菁

中時人間 2008.1.20

已經好幾天了,心裡一直想著,房間裡能插上幾枝臘梅就好了。在這個季節。

雖然這樣想,卻一直忙於各種事,而沒有去買。星期天下午去了住在花市附近的凱倫家,吃了烤小麵包和紅茶,接近傍晚的時候我提議:「去花市吧。」但一出門,我立刻被室外的冷風改變了心意:「還是算了,我直接叫車回家吧」,遂一點原則也不顧地推翻了自己五分鐘前的提議,即使被凱倫譏笑為三分鐘熱度,仍不改其志。那天是上海今年入冬以來最低溫,都說夜裡可能會下雪的。
 
漸漸變成惦記的懸念,那幾枝未曾真實來到我生活裡的臘梅。晚上回到家,就著公寓門廊暗淡的光線,找門上的鑰匙孔,推門,洞開一更為漆黑的空間,便想,這時有梅花的暗香襲來多好。

──伸手開燈之前,什麼也看不見,只有一陣香氣……,如此便把回家變成了一件嗅覺性的事,不是挺好嗎?或是,早上,在意識的模糊地帶,醒來的先是嗅覺……。臘梅的香氣是隱約而堅持的,不是那種侵略性的香。但因為是木本的植物,枝椏縱橫,捧帶不易,得專程一趟車。可不像買幾朵玫瑰,手上提著超市塑膠袋還能一併解決。為這樣種種的原因,又使臘梅來到我家的日子,一再地推遲了。暫時,我還是每天回到沒有氣味表情的家。

當晚亮亮在 MSN 上對我說,下雪了。

我打開窗戶,外頭一片漆黑。連是不是下雨都看不清。亮亮說她特別跑下樓去看過了,真的有下一點雪喔,只是不多。

再過幾日,這回是在白天,MSN 上從台灣來、住在上海的朋友們,幾乎同時把暱稱換成:「飄雪哩」、「真的是雪呀」,等等,不一而足,或驚奇或感嘆的句式。我又往窗外望,我家這區還是一點動靜也沒。但他們對雪的奇妙的感受,畢竟傳達到我電腦這頭。雪是如此引誘著,在亞熱帶台灣長大的我們。無論平常各自忙於怎樣的生計,這時便有了異鄉人的共鳴了。

在愛丁堡時,有陣子我很迷麥克奧菲爾德(Mike Oldfield) 的歌。尤其是下雪的日子。他是出生於一九五○年代,十七歲開始發表作品,二十歲出了第一張專輯的天才型作曲家。他的歌有種深邃而神秘的感覺,彷彿封存了一個小宇宙在裡頭。雪天,當窗外可望見的地面與房屋頂上都覆上薄薄一層積雪的時候,外界的聲音會被吸收,那種表面的安靜,與城市內在依然存在、但此刻彷彿暫時收拾起來的悸動,總令我想到奧菲爾德的歌。它們和當代社會不大同拍,跟流行的樂曲一點都不像,其奇幻與透明感,好像它們的聽眾來自另一個世界。

MSN 被「下雪了」佔據的那天,我又好想閉戶不出,在家聽 Moonlight Shadow,To France,Poison Arrow 或是 Tricks of the Ligtht 這些歌。這時想起那些CD都裝在台北家中的某個箱子裡。從愛丁堡回到台北後,我很久沒聽這些歌了。它們被我那幾年的生活封印了,像雪封印聲音。

聽說,在宇宙的某處,有一顆小行星是以奧菲爾德命名的。發現這顆行星的天文物理學家,本身也是個奧菲爾德迷。我想他一定常在用望遠鏡觀測夜空時,想起奧菲爾德的歌吧,就像我看到雪景時總想聽他一樣。有些作品就是屬於宇宙,或是雪,這些雖非以現實緊貼你,但卻隱藏著通往一些廣闊、一些真實的蹊徑,在適當的時機打開封印,完整說明了一切。這麼寫著,我又想念起一株不存在的、未被實現的臘梅。

[經濟] 各國首都的房租

http://big5.rusnews.cn/eguoxinwen/eluosi_shehui/20080122/42021511.html

01:33 | 2008-01-22

日本的房屋租金長期穩定。在東京,類似于大學生宿舍的小型住宅:一個小房間,位于走廊的小廚房,帶有衛生間要花掉租房者400美元。帶有一個大會客廳的兩居室的房租每月1000美元起,價格各有不同。一般需要每月再加100美元到200美元的住宅公用事業費用。

在美國主要城市居住的費用要更高一些。Forbes.com的報道說,在紐約租一居室每月平均要花2922美元。紐約住房市場的供應量很少,在這里不僅持續著高額房租,而且根據預測,還在以6.6%的速度上漲。

而在華盛頓,一居室的房租約為每月1302美元。

如果來看一看獨聯體國家,那麼房租要便宜得多,但是要考慮到當地居民較低的收入水平。

基輔的房租明顯比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首都要貴,甚至接近莫斯科。一居室的租金為700美元,兩居室為1000美元,三居室為2000美元。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市中心的一居室非常少,租金約為每月500美元。明斯克一居室的平均租金為每月200美元起,兩居室為250美元起,三居室為300美元起。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還需要交納住宅公用事業費用。

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相當不錯的地區的一居室價格從200美元起。租三居室至少需要350美元。外交官們喜歡租私人住宅,但這需要花掉4000至5000美元。

阿塞拜疆的巴庫要比第比利斯貴一些。市中心的一居室每月需要400至500美元,市中心周邊需要250至300美元,而城市周邊需要150至200美元。市中心的兩居室一般要650至800美元,市中心周邊要450至500美元,再往外需要300至400美元。

巴庫高檔住宅和私人住宅的租金要5000美元。和第比利亞一樣,租用這些住宅的一般是高級外交官和國外石油公司在該地區代表處的高級經理。

[市場]家具市場的宜家現象

Source:http://0rz.tw/303AV

  國際家具博覽會日前正在科隆舉行,這是全球家具行業的一件盛事。儘管近年來質量精良、設計新穎的高端家具正在引導國際市場,但其不菲的價格定位 令不少人望而生畏。因此,世界最大的家具零售商──瑞典宜家集團在創業30年後依然能夠興盛不衰。公司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以280億美元的身價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四,被稱作是家具界的比爾?蓋茨。他發起了一場行業革命,並且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它總是很有創意,新點子層出不窮。”一位宜家顧客如此表述。沒有哪個家具公司能夠像宜家那樣擁有如此廣大的忠實客戶群。很多德國人是伴著畢利書櫃出生長大的。宜家的成功是在于它非常對路的市場策略。

  德國維滕-海爾代克大學的貿易法教授Knut Lange認為:“宜家開創了一個統一的品牌,這在家具行業是前所未有的。單件的高端家具當然是有自己的商標品牌,但是對於一家如此龐大的家具公司來說, 將所有的產品──包括一些非常廉價的商品冠以同樣的一個標誌,而且還能獲得顧客的好感,這顯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不僅如此,來自瑞典的家具商還引入了一個自己動手的概念。一名顧客說:“人們不必擔心做錯什麼,就能獨自完成一件作品。”

  這實在是非常巧妙的一招。宜家其實是把一部分生產步驟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他們必須花時費力完成全部程序,但同時又能獲得一種成就感。

  貿易法教授Lange表示:“宜家是靠價格優勢取勝。買方必須自己取貨,自己安裝,但是這些競爭劣勢被宜家非常聰明、非常藝術地轉化成了一個可愛的特點。這在德國非常受人歡迎。德國也是宜家在全世界做的最成功的一塊市場。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宜家早餐也不錯宜家也因此而改變了整個家具行業,被很多競爭者看作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對此,Lange分析道:“宜家的企業形象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很多人 批評宜家得了便宜還賣乖,靠打廣告欺騙消費者。另一方面,業界同行又不得不對宜家的廉價政策做出反應,適當調低自己的價位。”

  不僅是市場價格受到影響,宜家還改變了廣大顧客對家具商品的消費觀念。家具從一次性投資、耐用消費品轉化成了時買時新的時尚物品,這將對家具行業的未來發展產生持續性滲透力。

  Lange認為:“家具行業日漸兩極化,宜家當然起到了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我們一方面擁有高端名牌家具,另一方面也有像宜家這樣的大眾消費品。比較困難的是那種兩頭都不靠的中間產品。價格不算太貴,服務不算優良。這塊市場會越來越小。”

--
念大學的時候常常去IKEA環亞店找表姐,感覺跟B&Q差很多....

[閱讀]讀書的藝術 - 林語堂

※ [本文轉錄自 AAAAAAAA 看板] ※ [本文轉錄自 lo1 看板]

  讀書或書籍的享受素來被視為有修養的生活上的一種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機會享受這種權利的人們看來,這是一種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當我們把一個不讀書者和一個讀書者的生活上的差異比較一下,這一點便很容易明白。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只看見他周遭所發生的事情。他在這個監獄裏是逃不出去的。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書,他便立刻接觸到世界上一個最健談的人。這個談話者引導他前進,帶他到一個不同的國度或不同的時代,或者對他發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討論一些他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一個古代的作家使讀者隨一個久遠的死者交通;當他讀下去的時候,他開始想象那個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類的人。孟子和中國最偉大的歷史家司馬遷都表現過同樣的觀念。一個人在十二小時之中,能夠在一個不同的世界裏生活二小時,完全忘懷眼前的現實環境:這當然是那些禁錮在他們的身體監獄裏的人所妒羨的權利。這麼一種環境的改變,由心理上的影響說來,是和旅行一樣的。

  不但如此,讀者往往被書籍帶進一個思想和反省的境界裏去。縱使那是一本關于現實事情的書,親眼看見那些事情或親歷其境,和在書中讀到那些事情,其間也有不同的地方,因為在書本裏所敘述的事情往往變成一片景象,而讀者也變成一個冷眼旁觀的人。所以,最好的讀物是那種能夠帶我們到這種沉思的心境裏去的讀物,而不是那種僅在報告事情的始末的讀物。我認為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報紙,並不是讀書,因為一般閱報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發生或經過的情形的報告,完全沒有沉思默想的價值。

  據我看來,關于讀書的目的,宋代的詩人和蘇東坡的朋友黃山谷所說的話最妙。他說:“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當然是說,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一人讀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凈盡了。他對自己說:“我非讀莎士比亞的作品不可,我非讀索福客儷(Sophocles)的作品不可,我非讀伊裏奧特博士(Dr‧Eliot)的《哈佛世界傑作集》不可,使我能夠成為有教育的人。”我敢說那個人永遠不能成為有教育的人。他有一天晚上會強迫自己去讀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Hamlet),讀畢好象由一個噩夢中醒轉來,除了可以說他已經“讀”過《哈姆雷特》之外,並沒有得到什麼益處。一個人如果抱著義務的意識去讀書,便不了解讀書的藝術。這種具有義務目的的讀書法,和一個參議員在演講之前閱讀文件和報告是相同的。這不是讀書,而是尋求業務上的報告和消息。

  所以,依黃山谷氏的說話,那種以修養個人外表的優雅和談吐的風味為目的的讀書,才是唯一值得嘉許的讀書法。這種外表的優雅顯然不是指身體上之美。黃氏所說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體上的醜陋。醜陋的臉孔有時也會有動人之美,而美麗的臉孔有時也會令人看來討厭。我有一個中國朋友,頭顱的形狀像一顆炸彈,可是看到他卻使人歡喜。據我在圖畫上所看見的西洋作家,臉孔最漂亮的當推吉斯透頓。他的髭須,眼鏡,又粗又厚的眉毛,和兩眉間的皺紋,合組而成一個惡魔似的容貌。我們只覺得那個頭額中有許許多多的思念在轉動著,隨時會由那對古怪而銳利的眼睛裏迸發出來。那就是黃氏所謂美麗的臉孔,一個不是脂粉裝扮起來的臉孔,而是純然由思想的力量創造起來的臉孔。講到談吐的風味,那完全要看一個人讀書的方法如何。一個人的談吐有沒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讀書方法。如果讀者獲得書中的“味”,他便會在談吐中把這種風味表現出來;如果他的談吐中有風味,他在寫作中也免不了會表現出風味來。

  所以,我認為風味或嗜好是閱讀一切書籍的關鍵。這種嗜好跟對食物的嗜好一樣,必然是有選擇性的,屬于個人的。吃一個人所喜歡吃的東西終究是最合衛生的吃法,因為他知道吃這些東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順利。讀書跟吃東西一樣,“在一人吃來是補品,在他人吃來是毒質。”教師不能以其所好強迫學生去讀,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們一樣。如果讀者對他所讀的東西感不到趣味,那麼所有的時間全都浪費了。袁中郎曰:“所不好之書,可讓他人讀之。”

  所以,世間沒有什麼一個人必讀之書。因為我們智能上的趣味象一棵樹那樣地生長著,或象河水那樣地流著。只要有適當的樹液,樹便會生長起來,只要泉中有新鮮的泉水涌出來,水便會流著。當水流碰到一個花崗岩石時,它便由岩石的旁邊繞過去;當水流涌到一片低洼的溪谷時,它便在那邊曲曲折折地流著一會兒;當水流涌到一個深山的池塘時,它便恬然停駐在那邊;當水流衝下急流時,它便趕快向前涌去。這麼一來,雖則它沒有費什麼氣力,也沒有一定的目標,可是它終究有一天會到達大海。世上無人人必讀的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種環境,和生命中的某個時期必讀的書。我認為讀書和婚姻一樣,是命運注定的或陰陽注定的。縱使某一本書,如《聖經》之類,是人人必讀的,讀這種書也有一定的時候。當一個人的思想和經驗還沒有達到閱讀一本傑作的程度時,那本傑作只會留下不好的滋味。孔子曰:“五十以學《易》。”便是說,四十五歲時候尚不可讀《易經》。孔子在《論語》中的訓言的衝淡溫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讀者自己成熟的時候是不能欣賞的。

  且同一本書,同一讀者,一時可讀出一時之味道來。其景況適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讀名人文章,未見面時,是一種味道,見了面交談之後,再看其相片,或讀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層深切的理會。或是與其人絕交以後,看其照片,讀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學《易》是一種味道,到五十歲看過更多的人世變故的時候再去學《易》,又是一種味道。所以,一切好書重讀起來都可以獲得益處和新樂趣。我在大學的時代被學校強迫去讀《西行記》(“WestwardHo!”)和《亨利埃士蒙》(“HenryEsmond”),可是我在十余歲時候雖能欣賞《西行記》的好處,《亨利埃士蒙》的真滋味卻完全體會不到,後來漸漸回想起來,才疑心該書中的風味一定比我當時所能欣賞的還要豐富得多。

  由是可知讀書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讀者。對于所得的實益,讀者由他自己的見識和經驗所貢獻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樣多的。宋儒程伊川先生談到孔子的《論語》時說:“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我認為一個人發現他最愛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識發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間確有一些人的心靈是類似的,一個人必須在古今的作家中,尋找一個心靈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讀書的真益處。一個人必須獨立自主去尋出他的老師來,沒有人知道誰是你最愛好的作家,也許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這跟一見傾心一樣。人家不能叫讀者去愛這個作家或那個作家,可是當讀者找到了他所愛好的作家時,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關于這種發現作家的事情,我們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證。有許多學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時代裏,相距多年,然而他們思想的方法和他們的情感卻那麼相似,使人在一本書裏讀到他們的文字時,好象看見自己的肖像一樣。以中國人的語法說來,我們說這些相似的心靈是同一條靈魂的化身,例如有人說蘇東坡是莊子或陶淵明轉世的?,袁中郎是蘇東坡轉世的。蘇東坡說,當他第一次讀莊子的文章時,他覺得他自從幼年時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著同樣的事情,抱著同樣的觀念。當袁中郎有一晚在一本小詩集裏,發見一個名叫徐文長的同代無名作家時,他由床上跳起,向他的朋友呼叫起來,他的朋友開始拿那本詩集來讀,也叫起來,于是兩人叫復讀,讀復叫,弄得他們的仆人疑惑不解。伊裏奧特(GeorgeEliot)說她第一次讀到盧騷的作品時,好象受了電流的震擊一樣。尼採(Nietzsche)對于叔本華(Schopenhauer)也有同樣的感覺,可是叔本華是一個乖張易怒的老師,而尼採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弟子,所以這個弟子後來反叛老師,是很自然的事情。

  只有這種讀書方法,只有這種發見自己所愛好的作家的讀書方法,才有益處可言。象一個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見傾心一樣,什麼都沒有問題了。她的高度,她的臉孔,她的頭發的顏色,她的聲調,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處的。一個青年認識這個作家,是不必經他的教師的指導的。這個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風格,他的趣味,他的觀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處的。于是讀者開始把這個作家所寫的東西全都拿來讀了,因為他們之間有一種心靈上的聯係,所以他把什麼東西都吸收進去,毫不費力地消化了。這個作家自會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樂自為所吸;過了相當的時候,他自己的聲音相貌,一顰一笑,便漸與那個作家相似。這麼一來,他真的浸潤在他的文學情人的懷抱中,而由這些書籍中獲得他的靈魂的食糧。過了幾年之後,這種魔力消失了,他對這個情人有點感到厭倦,開始尋找一些新的文學情人;到他已經有過三四個情人,而把他們吃掉之後,他自己也成為一個作家了。有許多讀者永不曾墮入情網,正如許多青年男女只會賣弄風情,而不能鐘情于一個人。隨便那個作家的作品,他們都可以讀,一切作家的作品,他們都可以讀,他們是不會有甚麼成就的。

  這麼一種讀書藝術的觀念,把那種視讀書為責任或義務的見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國,常常有人鼓勵學生“苦學”。有一個實行苦學的著名學者,有一次在夜間讀書的時候打盹,便拿錐子在股上一刺。又有一個學者在夜間讀書的時候,叫一個丫頭站在他的旁邊,看見他打盹便喚醒他。這真是荒謬的事情。如果一個人把書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說話的時候打盹,那麼,他應該幹脆地上床去睡覺。把大針刺進小腿或叫丫頭推醒他,對他都沒有一點好處。這麼一種人已經失掉一切讀書的趣味了。有價值的學者不知道什麼叫做“磨練”,也不知道什麼叫做“苦學”。他們只是愛好書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讀下去。

  這個問題解決之後,讀書的時間和地點的問題也可以找到答案。讀書沒有合宜的時間和地點。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讀書。如果他知道讀書的樂趣,他無論在學校內或學校外,都會讀書,無論世界有沒有學校,也都會讀書。他甚至在最優良的學校裏也可以讀書。曾國藩在一封家書中,談到他的四弟擬入京讀較好的學校時說:“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有些人在要讀書的時候,在書臺前裝腔作勢,埋怨說他們讀不下去,因為房間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線太強。也有些作家埋怨說他們寫不出東西來,因為蚊子太多,稿紙發光,或馬路上的聲響太嘈雜。宋代大學者歐陽修說他的好文章都在“三上”得之,即枕上,馬上,和廁上。有一個清代的著名學者顧千裏據說在夏天有“裸體讀經”的習慣。在另一方面,一個人不好讀書,那麼,一年四季都有不讀書的正當理由: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最好眠;
等到秋來冬又至,不如等待到來年。

  那麼,什麼是讀書的真藝術呢?簡單的答案就是有那種心情的時候便拿起書來讀。一個人讀書必須出其自然,才能夠徹底享受讀書的樂趣。他可以拿一本《離騷》或奧瑪開儼(OmarKhayyam,波斯詩人)的作品,牽著他的愛人的手到河邊去讀。如果天上有可愛的白雲,那麼,讓他們讀白雲而忘掉書本吧,或同時讀書本和白雲吧。在休憩的時候,吸一筒煙或喝一杯好茶則更妙不過。或許在一個雪夜,坐在爐前,爐上的水壺鏗鏗作響,身邊放一盒淡巴菰,一個人拿了十數本哲學,經濟學,詩歌,傳記的書,堆在長椅上,然後閒逸地拿起幾本來翻一翻,找到一本愛讀的書時,便輕輕點起煙來吸著。金聖嘆認為雪夜閉戶讀禁書,是人生最大的樂趣。陳繼儒(眉公)描寫讀書的情調,最為美妙:“古人稱書畫為叢箋軟卷,故讀書開卷以閒適為尚。”在這種心境中,一個人對什麼東西都能夠容忍了。此位作家又曰:“真學士不以魯魚亥豕為意,好旅客登山不以路惡難行為意,看雪景者不以橋不固為意,卜居鄉間者不以俗人為意,愛看花者不以酒劣為意。”

  關于讀書的樂趣,我在中國最偉大的女詩人李清照(易安,1081—1141年)的自傳裏,找到一段最佳的描寫。她的丈夫在太學作學生,每月領到生活費的時候,他們夫妻總立刻跑到相國寺去買碑文水果,回來夫妻相對展玩咀嚼,一面剝水果,一面賞碑帖,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勘各種不同的板本。他在《金石錄後序》這篇自傳小記裏寫道:

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外憂患困窮而志不屈。……于是幾案羅列,枕席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這篇小記是她晚年丈夫已死的時候寫的。當時她是個孤獨的女人,因金兵侵入華北,只好避亂南方,到處漂泊。

[Job] 財富雜誌評出美國25大高薪公司

作者: newline 站內: Gossiping

  美國《財富》雜誌今天公布了美國25大高薪公司,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律師事務所Bingham McCutchen,員工的平均年薪為21.1017萬美元。入選這一榜單的知名科技公司包括Adobe、思科、eBay、德州儀器、雅虎和google等等。

  在所有上榜公司中,思科排在第12位,員工的平均年薪為13.2004萬美元;eBay排在第15位,員工平均年薪為12.5889萬美元;德州儀器排在第17位,員工的平均年薪為11.6636萬美元;雅虎排在第19位,員工平均年薪為11.6250萬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盡管

google的員工平均年薪尚未披露﹐但《財富》仍將其排在第25位。因為google員工可以獲得很好的福利﹐而且依據個人和公司的表現﹐所有員工都有權獲得浮動獎金、股票和期權


附﹕美國25大高薪公司﹕(製圖 by lanc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