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

[光韻] 移動中的音樂 - 雷光夏

中時人間  2008.6.24

南半球
  
在飛機降落的那一刻,未料想到地,心情忽然激動起來。
  
說是遊者的痴愚也好,或憶起過去的確曾夢想以野生動物觀察為職志的一生──此刻初臨非洲大地,竟能和野生的獅子、大象與長頸鹿如此近……。
  
透過國家公園網站,加入三天園方安排的「薩伐旅」。
  
「Safari」這個字,來自白人殖民時期獵捕野生動物的活動。如今,獵殺已被禁止,這個詞也就成泛指觀光客經由嚮導解說,坐在車上純粹欣賞野生動物的旅行。
  
約堡機場前往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的車程六小時,把iPod充好電,塞上耳機──這會是一項有趣的實驗:配合眼前從未見過的風景,現在旅人的我,該聽哪一首音樂?
  
法國雙人電子樂團「Air」的第一張專輯「moon safari」(可能是來自標題的暗示)第一時間就貼合著眼前景緻──從城市郊區,來到房舍逐漸稀疏的野地,雲層堆疊在越來越開闊的草原上空,非洲樹特有的姿態,和那似乎沒有盡頭的公路、驀然出現之黑色深谷、蘊含水氣的綠色樹叢、河流……。電子音樂裡持續的低調節奏、如夢似幻的飄渺音色,如此穩妥且沒有重量,恰合初抵的旅人。
  
哲學家班雅明在他重要的論述中提及,機械複製時代來臨,已改變藝術的呈現方式──身在二十世紀初葉,他觀察照相術、電影、唱片透過機械技術發明,粉碎了過去繪畫、音樂與劇場所呈現特有的氛圍──人們不再需要到特定的地點去欣賞、膜拜、讚嘆、討論,它們將事物帶進人們的私生活,甚至像是一把解剖刀,把每個細節放大、強調、重組給觀者看。
  
現在看來,哲學家完全可以將他的論述,繼續推演到下一個世紀的此刻──因為,音樂的發生場景,不再必然是音樂廳、不再是窗口的吟遊詩人,不再是巨大的鋼琴前面、或寂靜中那支渴望的歌。
  
香港機場
  
上個月,和友人一起赴北京做小劇場演出,一行人中,有熟稔影像創作的男孩,名校資工系出身的手風琴手、擅長在各種異質場合架置器材的錄音師、操木偶的劇團團員、爽朗時如傑尼斯男孩的製作人(但神經質時可住進精神病院)……。這一群古怪又可愛的組合,見了面像是高中生要去郊遊一樣開心。
  
但樂極生悲,C航延遲飛行約一小時,以致於趕不上香港起飛的接駁班機,又因前一天的香港颱風,補位幾乎全滿,C航幫我們安排了另一班K航(──但是那飛機是從前一天就因零件損壞滯留在北京機場的,它最後搭載我們的起飛時間,將會延遲至半夜兩點半鐘──當時我們對這一切仍毫無知悉……)
  
香港機場無線上網是旅人福音,幾乎每個人都擺起電腦。錄音師問我想不想學新的音樂軟體「Live」,「非常好用。」他說,於是他便利用電腦內建的麥克風,收錄了一段機場的環境音:如腳步聲、交談人聲、機場廣播聲等,經過處理、拼貼,這些現實環境音立刻變成一段抽象的「噪音藝術」。
  
「原來噪音藝術就是這麼來的,」我讚嘆。
  
接著將這段聲響加上軟體裡的鼓點節奏,瞬間又化身成電子舞曲的模樣。此時手風琴手靠過來,問可不可以加一點樂器上去?他拿出演出時要用的直笛,吹奏了一段如非洲音樂的旋律,錄音師問:或許可以再搭一軌歌聲?手風琴手扮演老黑人的音色開始吟唱……。於是,音樂的樣子,又幻化為新潮的民族電音。
  
錄音師說:「妳可以將它設為手機鈴聲,」接著開啟我的手機藍芽,對準電腦,以訊號接收了剛才在機場地板上的這段創作。
  
有音樂,等待時就不無聊,特別是跟一群音樂家、創作者在一起(我高度懷疑,音樂家就是人類社會為了打發時間而產生的!)接下來同行的影像設計者用電腦內建的鏡頭,開始拍攝這群人在香港機場演奏、跳舞的畫面……。成了一支「音樂錄影帶」。
  
最後,我將大夥兒用電腦魚眼鏡頭合照的照片,透過網路傳送寄給在台灣與北京的朋友,各地的朋友們也紛紛有了回應……(事後,有位不熟識的藝術家問起我們在香港機場的遭遇,才知道已經有友人將那張「苦中作樂」的合照貼上了部落格。)

班雅明論文「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發表後七十餘年,人們已非常愉悅地感受到「傳輸速度」與影音媒介一體成形,徹底翻轉音樂、各類創作的形式與內容。
  
但同時,卻令人不免思索:在未來,當所有的人都已經習慣如此快速傳輸與數位媒介操作的時刻,經過電子訊號刷洗後,留下來的作品會是什麼?
  
它可仍醇厚?仍漫長到激發更多「一時無法說清楚」的感情?
  
非洲
  
回想起那次非洲薩伐旅,在回程中,電子音樂不再吸引我,耳邊選出的曲子,是電影「新天堂樂園」配樂──如果你像當時的我一樣,看過在國家公園保育下完全可以免去人類補殺危機的非洲大象,它們在野地裡行走時那活潑的步伐,或眺望遠方森林樹海中,兩隻悠悠抬頭嚼食的長頸鹿,與一閃而逝的神秘花豹身影、在清晨露水中曬著暖暖太陽的幾頭母獅……你也會同意,這正是屬於它們的音樂。
  
車子搖搖晃晃,我昏沈睡去,隨身聽的電力耗盡,耳塞中的音樂漸漸消失。
  
夏季暴雨落下,打在車箱,猛烈搖撼,車速並未減緩……。
  
在夢中,或在清醒的片刻,似乎看到草原上的雲層落下明亮的閃電,雷聲隆隆,雨水開始覆蓋平原──就像是一部描寫失落原始世界電影的最後一幕。

--
我很喜歡雷光夏老師的音樂,沒想到文字也是另一個層次的優雅!

[好文] 給新鮮人的十封信》陳美伶:做個清廉的人 讓子孫走路有風

2008.06.28 04:18 am【聯合報╱記者李順德記錄】

各位準公僕:

即將進入公務部門的「公僕」,或許是一顆忐忑的心,或許是一股熱情,但都要有「我準備好了」的信心。不必高調地「以天下為己任」,卻要有迎接挑戰與奉獻國家的預備。

像海綿一樣吸收學習

做為一個過來人,近卅年的公務生涯正是我生命最精華的時光,一路走來,頗有感觸,也滿心歡喜。我有幾個建議給有心為國家服務的社會新鮮人。

首先,擔任公職,你得像海綿一樣吸收學習。

剛畢業是專業知識最飽滿的時刻,公務部門是個經驗傳承的大機器,新人要謙虛學習,把自己當做吸水的海綿,不斷吸取同事、主管的經驗。在「做中學」一定可以讓自己進步神速,厚植功力,你學到的都是自己無形的財富。

進修專業 充實新知

其次,是你必須敬業,隨時充實新知。

專業固然是文官的核心內涵,卻也未必足夠。敬業的新人一定比頂著高學歷、自恃甚高的同仁更能獲得主管的青睞。

公務員一向被認為是鐵飯碗,因為只要你循規蹈矩,就不會被免職或撤職,但是消極、被動的態度,絕不是年輕人應有的作為。有些主管鄉愿的心態更加深這種因循的習氣,比如打考績是輪流甲等、凡是生產、升官一律列乙等,這些都應該破除,才能讓年輕人對公僕這行有榮譽感,對未來有希望。

還有,專業的增長是無止境的。以我自己為例,大學必修課是傳統法律,包括民刑法及訴訟法,但台灣這廿餘年來法制變遷、社會發展,公法領域一日千里,大學課堂上學的,早已不足以應付了。

常聽到很多政治人物自詡是法律人,可是他們所認知的法律還停在大學時代,跟不上社會的改變。

廉潔自持 有榮譽感

再來,我想談談「使命感與待遇的平衡」。公務員的廉潔是基本要求,原本不待提醒,但過去幾年有許多熟悉的長官、同事,明明昨天才一起開會,他還發表很多意見,第二天就被檢調單位約談、接著被起訴、判刑,這真是令人覺得沉重。

記得我在法務部服務時,曾有一位部長與同仁座談,同仁爭取額外津貼。不料部長答覆說,如果嫌待遇少,就去考司法官或當律師,薪水自然增加。我很驚訝,年輕的我多麼期待部長告訴我工作的價值何在、作為公僕的榮譽感,而不是鼓勵我去考試、跳槽追求高薪,不是要我「坐這山看那山高」!

公務員要讓人尊敬,當然要先看重自己,待遇好壞絕不是貪汙的藉口。做個清廉的人,讓子孫走路有風,不是很好嗎?

心細如絲 化繁為簡

至於工作的方法,我也有些心得:你必須能夠「心細如絲、抽絲剝繭、化繁為簡」。你得一分鐘要當兩分鐘用,才有競爭力,才有效率。但光有效率,欠缺效能是不被允許的。你得找對方法,細心、有效地解決問題。

像馬總統的當選證書,我曾投書指出它的行文忽直忽橫,顯示部分文官的不用心,對品質的要求不夠,當然就做不出好成績。

政府是為了「最大的顧客」酖人民,而服務,永遠有檢討的機會,永遠有成長的空間。民眾的需求一直在變,你必須跟著提升,才能滿足民眾對政府的期待。

堅持專業 展現自信

文官有時會被稱為「技術官僚」,我以為這個名詞是中性的,肯定公務員有專業做後盾。所以在混亂的政治環境中,文官應有勇氣適時展現權威與自信,提供建設性的專業意見,才會得到信賴。

如果只是攀附權貴,或許可以得到一時的榮寵,如果沒有專業實力作為基礎,在人事更迭時,就容易因為攀附的勢力失勢而失去一切。

祝珍惜機會

行政院副秘書長陳美伶

http://udn.com/NEWS/LIFE/LIF6/4403597.shtml

[好文] 給新鮮人的十封信》柯文哲:追求生活品質 這行不適合你

2008/06/27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記錄】

親愛的準醫師們:

過去十年,台灣社會呈現兩極化,不僅貧富懸殊、南北懸殊、藍綠對立,從我服務的醫院來看,年輕醫師的價值觀,也有「M型」趨勢:一種是很在乎自己賺了多少錢,另一種是很在乎自己的生活品質,一點兒不想多做。

有人說,醫師是高所得的一群,現在大醫院外科醫師一個月約廿八萬元,內科醫師廿五萬元,小兒科和精神科各約十五萬元。收入是比一般行業高,但現在的住院醫師愈來愈不認真。

年輕醫師 有M型趨勢

我觀察,年輕住院醫師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勢利,凡事向錢看,受訓、選科都在「算計」:「哪個對我最有利?哪個以後可以賺很多錢?」卅年前成績第一名的,才能選外科;廿年前換成內科、婦產科。現在卻是第一名才能選皮膚科、家醫科!即使選整形外科,也是學整形美容,少有人要選傷殘重建。

另一種住院醫師,則是凡事不在乎,想要多訓練他們,他們都不要,因為不想太累!最重要的事是維持自己的生活品質。廿年前,在台大醫院受訓的住院醫師,有時七成會留下來;現在受訓一年就跑掉,大有人在。

救人行業 工作不輕鬆

我們醫界前輩、國泰醫院副董事長陳楷模以前訓練醫師時,常把沒處理好的病歷丟地上,醫師都是小跑步去撿;現在陳楷模卻笑說:「不敢丟病歷了,怕沒有醫師願意撿。」你可以知道現在新醫師的態度和以前很不一樣。

但是,我要說:醫師確實不是輕鬆的行業,因為這是救人的行業,你得要有使命感。我在台大廿多年,除了出國參加醫學會,沒有休過假;即使回家,也是手機不斷訊,好讓醫院隨時找得到我。可以說,每一秒都在值班。

這一行的實情是:我兒子小時候很少看到我,早上起床看到我時,我大多在睡覺,所以他不知道我叫「爸爸」,以為我叫「睡覺」。 

追求自己的生活品質,無可厚非;但是若把這項放第一,或許,醫師就不是適合你的行業。

前總統女婿趙建銘也曾在台大醫院當醫師,後來被迫離開台大醫院,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他的境遇可讓有心從醫的你們借鏡。

書讀得好 誘惑也不少

趙建銘書讀得好,進醫學院;可惜,後來被社會黑暗面誘惑。在我來看,趙建銘只是個迷失的孩子;問題在於,台大醫院為什麼會出現趙建銘?

我常跟其他的年輕醫師說,如果廠商平白給你卅萬元,你覺得廠商會希望你做什麼?你若拿人家的卅萬元,問題是後面的代價,你付得起嗎?

現在年輕人價值觀不同,職場流動率高,企業淘汰員工的速度也很快。你選老闆,老闆也選你。我常跟每一屆即將完成訓練的總住院醫師說,醫院一個月給你卅萬元,你能替醫院賺多少錢?職場上是You get what you do。

期待報酬 和付出正比

當然對老闆來說,人才有人才的用法,奴才有奴才的用法。年輕人期望的,和願意做的常有落差,如果你期望獲得的報酬,和你付出的成正比就好;就怕你想得這麼多,卻做不了這麼多。

要有耐心,對人、對事,都是。我常說,絕大多數醫療過失,沒有醫療糾紛;絕大多數醫療糾紛,沒有醫療過失。意思就是,醫師和病人的溝通很重要,很多怨懟其實是不會發生的。

最後,建議有心行醫的年輕人先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不要做不切實際的期望。

祝你做多少、得多少

台大醫院外科部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33336

[好文] 給新鮮人的十封信》宣明智:誰是你的老闆? 你自己

2008/06/25【聯合報╱記者李青霖記錄】

諸位科技新手:

卅三年前,我退伍後六天就開始上班。很多人驚訝:找工作這麼快?因為退伍前半年,我已經開始想:我到底要做什麼?

求職 設計信函寄五百份

當時沒有網路,只能從報紙徵人廣告欄去挑,密密麻麻像大海撈針。多數人用坊間現成的履歷表,但我用A3紙設計了求職信,內容分三部分:首先是自我推薦;第二部分是學經歷、性向、專長、希望的工作和待遇;第三部分是回函。

我印了五百份寄出去,收到超過百封的回函。從裡面挑了五家公司去面試,很快就選定一家小公司上班去。

學習 進小公司看到全貌

我為什麼選擇小公司?因為可以看到企業的全貌,學很多東西。待了三個月,就被台灣半導體業先驅張俊彥挖角到集成電晶體公司,我還到救國團上「電視修護」、「國際貿易」,買高工和高商的書來讀。大學程度的人看高職的書很容易,概念清楚,很好練「武功」。

後來跟朋友集資卅萬元做消費性電子產品,很快上手,旺季時營業額每月可以到三百萬元。但是後來遇到騙子下大訂單,對方只給訂金,出了兩批貨就找不到人,被倒了兩百七十三萬元。

當時年輕,我們不逃避,選擇一邊還錢、一邊生產,心中盤算:第二年旺季出貨,就可以把錢賺回來!誰知道,八月貨品差不多了,九月卻遇到颱風,大水淹沒工廠。四個人坐在馬路邊討論如何善後。最後抽籤,抽到的人善後,其他人解散。

定位 心態開放不要計較

創業失利了,我去找在工研院電子所當所長的大學導師胡定華。他說電子所缺人。負責應徵的就是曹興誠(現為聯電榮譽董事長)。同是交大畢業,老曹說「不用考試」,問我有沒有辦法買到示範工廠的備分零件,這對我來說很簡單,打個電話就行。老曹問我待遇多少?我說,講了會不會給?他說:不會。「那就不問了。」我說。

在電子所五年,我換過十一間辦公室、九個職位,凡有新任務或出狀況的部門,長官都要我去。我學會很多事情,後來就到聯電。

我發現多數人花很多時間應付考試,卻缺乏就業能力。我常問新進同仁:「誰是你的老闆?」答案是:你自己。一個人表現不好,影響團隊也許百分之廿,卻百分之百影響自己。

新人在職場上,專業能力之外,要學習如何在組織中定位自己,而且要快速學習。如果人家學三年,你要學五年,不久同學當上你的老闆,再一段時間,下屬也成你的老闆了。

年輕人不要斤斤計較老闆給多少,我做多少,要open-minded(心態開放),虛心受教。一個人成不成材,最大的責任是自己。

創業 一定要創新的事業

社會新鮮人求職,要選擇有未來性、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一個職缺幾百人應徵,表示滿街都是替代品;其次,要選擇有制度、有願景、有規模的企業。同時,考慮自己的興趣與能力,是否能樂在其中?別對自己設限,也別老是換工作。「滾石不生苔」的最大意涵,是少了「積能量的累平台」。

有人說,這時代創業愈來愈難,其實不然。知識經濟時代,處處是機會。我認為,創業一定要是「創新的事業」,「創新」包括:新技術帶來的應用價值、創新組合(例如碳纖維自行車、網路線上卡拉OK「iKala」)、新的商業模式。

想創業,要評估自己的優勢在那裡?客戶在那裡?人家為什麼用我的產品?還得有成本概念,一廂情願或心存僥倖,都不容易成功。

祝福你

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32972

[好文] 給新鮮人的十封信》嚴長壽:熱忱激發能量 你快樂他感動

2008/06/24【聯合報╱記者吳雨潔記錄】

隨著驪歌唱起,一批社會新鮮人將步出校園成為職場生力軍。你,準備好了嗎?本報邀請十位不同工作領域的領導者,提供各行業的工作要求與甘苦,供面臨工作選擇的社會新鮮人認識自己,提升課堂學不到的「就業力」。

親愛的社會新鮮人:

不管你想從事什麼行業,我都希望你能保持足夠的「熱忱」。現在我已很少親自面試員工,但如果今天由我面試,我挑人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熱忱」。至於學、經歷,那只是個參考。

面試挑人 最重熱忱

我面試時,會一直丟出不同的問題,再從他的回答中,了解他做事的判斷方法與過去的經驗。我覺得面試只是第一階段,挑選到適合者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卅。大部分的人面試,都會想辦法讓你看到他最好的一面,如果連表現優點都做不到,我想他應該也不適合服務業。

比較重要的是第二階段:試用期,看他耐心到了一定程度後的態度。服務業很辛苦,直接考驗是體力上的勞累。你可能必須站一整天,或遇到每個人都問你相同的問題。如果你只看到光鮮亮麗的外表,以為在大飯店上班,可以每天穿著漂亮的制服,我想,你應該在這行業待不久。

耐心體力 還要敏銳

這些年來,我發現有些看起來很漂亮、外貌理想的人,進入服務業後,隱藏的嬌貴面就跑出來了。接待第一個、第二個客人時一切OK,但等到第兩百個客人,他就沒耐心了。你要知道,服務業需要「耐力」:「耐」心與體「力」。

餐飲服務業分內、外場。外場人員重視第一眼讓人看到的形象,一種說服的能力、主動接觸的能力。

如果你想進入服務業,我覺得你必須要擁有「觀察細微、體貼、主動了解客人的需求」等條件。而內場的廚師則需要「感官敏銳」,包括味覺、聽覺、嗅覺等,讓自己像個藝術家般敏銳。

服務業最大的魅力是與人接觸,你能夠立即感受到對方的回應。當你做對了,馬上就讓客人感動;當然,也包括做錯事,馬上被罵的回應啦。

缺點是從業人員的待遇不夠理想,假設大家對飲食、住宿環境願意付更合理的價錢,就能讓這行的待遇更好。

認識自己 發揮優勢

話說回來,對正要找工作的你,我最大的建議是:你必須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個性傾向與技術上的優勢,再去找工作。個性很重要,若勉強自己逆勢操作,會很辛苦。假設你是個挑剔的人,就去做品管、監察官;要是做管理,相信員工都受不了。

我想與你分享一個自己的小故事。高中時,我功課不好,但我辦很多活動,又是樂隊的指揮。樂團沒有教官帶領,我就當起同學的老闆,帶他們排練、比賽。這件事讓我有很大的成就感。我對朋友說:「以後誰用到我,就是誰的福氣。」因為我知道,我那無可救藥的熱忱與責任心,會幫助我踏上成功之路。即使現在,體力衰退了一點,但熱忱始終沒有消退。

小節用心 成敗關鍵

所以,工作的動力與價值就是你的熱忱。當你對細小的工作環節,能抱持著用心的態度;當你對一再重複的工作內容,能找到快樂與成就感,你的熱忱就能激發出超越心智與體力的巨大能量。記住,全心全意投入的熱忱,才是決定你成敗的關鍵。

祝你永保熱忱

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32822

[好文] 給新鮮人的十封信》彭宗平:用心 學生永遠記得你

2008/06/26【聯合報╱記者張錦弘、林嘉琪記錄】

各位準教師:

我讀新竹中學二年級時,歷史老師史作檉,也是個哲學家,上到第二節課,就帶全班到後山,聽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給我很大啟發。他寫過「三月的哲思」等書,至今我還記得他書中的名言:「假如你很久沒有哭泣,就代表你的心靈很久沒洗滌」。 

老師 年輕人和你做夥

在大學教書廿三年,我深深覺得,老師這門行業,最迷人處在於你永遠和年輕人在一起;只要你有熱情,肯用心,把老師當成終生志業,而非只是個賺錢的鐵飯碗,學生將一輩子記得你。

不管是否要當老師,我給社會新鮮人四個建議:要有好的工作態度與人際關係、不斷閱讀
與學習、多到國外增廣見聞、增強外語能力。

工作 當成生活一部分

所謂好的工作態度,就是能從工作中學習、成長,找到成就感。把工作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學習應對進退,對上對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體現論語所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的精神,為未來的三、四十年職場生活打樁、布局。

教書 因材施教當志業

為人師者,更應把教書當成「志業」,而非「職業」。要當個教育家,而非只為賺錢、只會餵學生題目、衝升學率的教書匠。要有熱情與理想,尤其對資質特別好、特別差、想法特別奇怪或行為有偏差的特殊學生,要能特別關懷、因材施教。

例如學生對經濟學特別有天分,不想只念教科書,老師要惜才,上課時間讓學生到圖書館讀經濟學著作也沒關係,因為很可能造就出一個未來的經濟學家。

進修 不斷學習多閱讀

教書雖然要深入淺出,但要持續進修、追求學問;否則教久了,程度會降到和學生一樣。很多人工作後就不再讀書,其實不管從事哪一行,都要不斷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但不是亂讀一通。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提出讀書三大要領: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地閱讀,最有效率。

即使是當老師,我也建議趁年輕時到國外走一走,不管旅遊、工作或進修,愈早看見台灣以外的世界,會愈早知道,台灣的競爭對象來自全球,不能當井底之蛙。

成長 加強外語國際化

老師也應國際化,要增強外語能力,關心各國的教學方式與教育改革,主動參加各類研討會或發表文章,開發新的教材教法,與時俱進。

最後,我要送一份畢業禮物給所有社會新鮮人,但要先從一則寓言說起:有一位阿拉伯國王在夢中遇見先知,送給他終生受用的七個字,但他夢醒後忘記了,於是廣徵智者求這七字箴言,終於某天有個智者現身,請求國王脫下戒指,刻上箴言後飄然而去,戒環上的七個字是「一切都會過去的」。

受挫 一切都會過去的

「一切都會過去的」,就是我要送給大家的畢業禮物。不管將來走哪一行,要懂得適時放下。面對各種壓力、挫折與痛苦時,只要記得「一切都會過去的」,就會雨過天青,海闊天空。

祝教學相長、樂在其中

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3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