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9日 星期六

[未來]大學生的尼采式蛻變 - 傅佩榮教授

作者: sandc

編按:96學年度新生入學指導會上,哲學系傅佩榮教授為大學部新生演講:大學生的尼采式蛻變,傅教授指出,人生的第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就是從被動變成主動,人的一生大部分都是被動的、通常都是被約束、被規範,如果一個人的限制不能由內而發,不能由被動變成主動,他的生命根本毫無價值可言,這個人也就無法面對自己。因此第一個勉勵,「從駱駝變成獅子」,同學能否學習在這四年內化被動為主動,這一生就會有不同的發展….(以下致詞全文經傅教授同意刊載如下):

我走上台時還在想要送各位什麼禮物,我想到的是尼采的觀念。尼采是德國的哲學家,生平是1844~1900,死後超過一百年,還能夠讓人類感到震撼的哲學家實在很少,尼采則是其中之ㄧ。他在代表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用很短的篇幅提到一個觀念,人的精神有三種變化。第一,變成駱駝、第二,變成獅子、第三,變成嬰兒。簡單的三個詞,當然是種比喻。駱駝就是沙漠之舟,有著沉重的包袱,可以忍耐各種考驗跟挑戰。

我在台北街頭經常看到學生背著書包,有人背兩個書包,我立刻想到單峰及雙峰駱駝。在各位中學時代,也就是駱駝階段,進大學的時候也不要忘記你必須先接受各種考驗。

什麼是駱駝?依尼采的說法是,聽別人對你說:「你應該如何。」從小到大同學們都是聽父母跟老師對你說「應該如何」,校長剛剛還在說四不,應該怎麼做,這就代表你還是駱駝。

什麼是獅子?獅子就是跟自己說:「我要如何」,希望同學們從臺大畢業時可以成為尼采所謂的獅子,從別人告訴你「應該如何」轉變成跟自己說「我要如何」。獅子所謂的「我要如何」代表什麼?是主動。人生的第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就是從被動變成主動,我們的一生大部分都是被動的、被要求的,到成年也是一樣………

我有個朋友半夜開車,遠遠看到紅燈亮了,他想半夜,沒有人,連隻貓都沒有,就直接開過去了。開過去之後,後面警車追過來,因為警察藏在樹後他沒發現。警察將他攔下之後問:「你剛才沒有看到紅燈嗎?」他說:「我看到啦….」再問,「你不知道紅燈要停車嗎?」他說:「我知道啊!」警察:「那你為什麼沒有停呢?」他說:「因為我沒有看到你啊!」

通常我們都是被約束、規範著,看到警察才要停車。可是為什麼你不能主動來遵守規範?不要以為只有我們如此,美國也一樣。有一次我看到一篇報導,看得心驚膽顫。美國做了一個調查,問很多老百姓一個問題,如果可以隱形的話,那麼你要做什麼?現在的醫藥非常發達,有一天一顆藥吃下去,忽然隱形不見,沒人看得見自己,這時你要做什麼事呢?接受訪問的美國民眾,高達百分之八十,都說要搶銀行。這說明了到時滿街都是強盜,那為什麼現在不敢去搶呢?因為銀行裡有警察、保全、還有針孔攝影,鐵定被抓。那麼,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要靠外在規範,被動的去守規矩,這個世界恐怕不容易讓我們樂觀。但是,這種情況是只有現代才有的嗎?古代也是一樣。在柏拉圖的對話錄裡,理想國的第二書,特別談到一個故事。

里底亞的國王Gyges,怎麼會變成國王?Gyges原是個牧羊人。有天忽然一個地震,山崩了,牧羊的地方因此塌陷。他走到底下,找到一個棺木,裡面有個骷髏,手上帶著一個戒指,魔界的緣由就是這裡。他把戒指取下,帶在手上。無意中把戒面轉向自己,他就隱形了,別人也看不到他。而後,他再把戒面轉回去,他又出現了。後來他就把國王謀殺,自己成為國王。

古代也一樣,只要給了你完全的自由,你就可以不負責任,為所欲為,且無所限制。如果,一個人的限制不能由內而發,不能從被動變成主動,他的生命根本毫無價值可言,就只是一個生物而已。但他終究是一個人,那麼,這個人該怎麼肯定自己的人性呢?就在於能夠主動面對自己。

我們從小唸論語,現在兩岸都開始國學熱。論語裡有一段話,兩千年以來爭議不休,但是需要重新理解。論語‧顏淵篇的第一章,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這句話如何解釋?兩千多年了,不要說是現在,就連朱熹也這樣解釋。把克己復禮分兩半,克制自己的慾望,來實踐你的規範。各個說法有問題,為什麼?因為孔子因材施教,顏淵是孔子學生當中最沒欲望的。別說只有孔子知道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莊子也知道的。  莊子裡有一篇,談起顏淵想要去幫助別的國家,孔子說:「你準備還不夠。」顏淵說:「怎麼樣做才夠呢?」孔子就說:「好好修練。」到最後,還是不夠。顏淵說:「老師你認為我怎麼樣才夠,才能畢業?」孔子說:「你要守齋。」顏淵說:「老師,我家很窮,三個月沒有吃肉、喝酒,你還叫我守齋?」孔子說:「我叫你守的不是這個齋,是守心齋,內心要守齋。」這就是道家。從莊子的話也知道,天下沒有人不知道顏淵很窮,毫無欲望,還短命死掉。所以孔子回答顏淵時,絕不可能跟他說你要克制欲望,這樣說跟因材施教是對不上的。那麼,這句話到底如何解釋?「克己復禮」只能解釋為,能夠自己做主去實踐禮的規範,就是人生的正路。為什麼我這樣解釋?因為孔子講的整段話,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很簡單。為什麼我不把後面唸完?因為要走上人生的正路是靠自己,不可能靠別人。從後面可知,前面所講的「克己復禮」,意思是要能自己做主,去實踐禮的規範。我們這一生不就希望達到這個目的?能夠自己做主去過這一生,去實踐該做的事。

我們常會說孔子偉大,他到底哪一點偉大?我當老師就知道孔子的偉大。因為孔子說了八個字:「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們把他講成:「學不厭,?不倦。」雖然,我在臺大三度被選為優良教師,還沒有當過傑出教師,但我實在慚愧。因為我「學就厭,?就倦。」,我們老師私下說話也常是「唉,又開學了。」,聽到颱風的消息,比學生還興奮。所以,我崇拜孔子。因為他做到我們所做不到的,他把這種壓力變成主動的力量。所以,人生就在於化被動為主動。各位上了臺大就要記得,能否在四年之內做到這一點,化被動為主動,這一生就會有不一樣的發展。

第一個跟各位共勉的觀念,從駱駝變成獅子。那什麼叫做嬰兒?我們前面說過兩句話。駱駝是聽別人告訴你「你應該如何」,獅子則是跟自己說「我要如何」。那什麼是嬰兒?嬰兒更簡單,就說「我是」,I am。很多人說尼采是德國人,怎麼講英文?講德文也可以,「Ich bin」。我是,代表什麼?我接受我的現狀,從頭開始,生命要準備重新出發。簡單說,就是肯定現在的生命。對各位同學來說,我念臺大這四年叫做現在。

現在,並不是當下這一剎那,講當下這一剎那就沒有現在,你才剛講完就過去了。你要活在現在,活在當下,珍惜你現在所有的一切。

我在美國唸書時,有件事印象深刻。我在耶魯大學有位同學,唸電機系。整天揹個書包,上面寫著四個大字「建國中學」。我很好奇,就問他說:「你到耶魯念博士了,為什麼還揹個中學的書包呢?」他說:「你不知道阿!我這一生最得意的就是在建中那三年,揹這樣的書包。一到街上所有的人都看你,連過馬路都可以橫著走。」我聽了當然感慨,因為我中學唸的不是建中,而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有一天,在校園裡看到他倉皇失措,滿頭大汗。我就問他:「怎麼回事?」他說:「他的書包掉了。」人都已經到了美國去念博士班,還緊抱著中學的書包不放。好像各位上了臺大,還拿著小學的獎狀不放一樣。過往的就讓他過去,人生不能重來,只能把握現在。這說明,你面對現在的挑戰,可以把過去的經驗跟將來的憧憬合在一起,增強你現在的力量。

如今我看到年輕的學生,難免想到自己在美國唸書的經驗。我在美國四年,每天讀書12小時以上,因為不這樣唸就不能畢業。每天12小時的生活,是非人的。但心裡想,再怎麼痛苦、努力,最後還是會畢業,不能畢業就崩潰,沒有第三條路。年輕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一種企圖,往前努力奮鬥。

在美國唸書,壓力真的很大,我們母語是中文,英文則是學來的。我們學哲學照樣寫報告,都用英文,怎麼可能寫得過同學?並且美國上課一定要講話,不講話就代表沒唸書,或者聽不懂。但講話誰不會?講中文誰怕誰,講英文誰都怕!一講就覺得怪,這個字好像不太是我的意思。這個字重複好幾遍,是不是換一個詞比較好?我在美國用的最多的字典不是一般的字典,是Thesaurus,就是同義字字典。你這個字總要換個意思來講,老講這個字代表你字彙不夠。所以我在美國唸書一開始很委屈,上課三個星期一句話都沒說,「是不能也,非不為也。」。15個同學每人都搶著表現給老師看,哪有我們說話的機會?我們想說的時候,別人就搶過去,絕對沒有人讓步、客氣的,情況非常危急。到第四個星期,才遇到轉機,出現奇蹟!什麼叫奇蹟?當你準備好時所出現的機會,就是奇蹟。第四個星期上課,教授進來坐下,第一句話就問:「今天要討論的材料有本書叫什麼名字?這本書有誰看過?」我想這是很簡單的問題,我立刻舉手。這時,我發現全班只有我一人舉手。同學們立刻張大眼睛瞪著我,好像很生氣。我心想,幹嘛生氣?我唸書有錯嗎?後來才知同學們為什麼生氣,因為這本書在圖書館只有一本,就是被我給借走了。這不是僥倖,也不是一種非法的手段,1980年代電腦還不是很普遍,圖書館的書都要去書架上查,而這本書放錯位置,差了三格,全校沒有人找得到,連教授也找不到,剛好被我找到。我就合法借出來唸了幾個星期。萬萬沒想到上課時,機會就這樣到來,我舉手,就連老師也不敢相信,他說:「你上課沒講過話,怎麼可能看過這本書呢?」我說:「我真的看過。」他說:「好,那我給你十分鐘,把這本書的內容介紹一遍。」我的機會來了。

同學們英文比我好,好到什麼程度?舉個例子你就知道,千萬不要跟別人比母語。有個同學從愛爾蘭來,英文特好。他平常對我很照顧,有時我不知道老師要召見學生或是開會,他就會來提醒我。有天他對我說:「我最近寫了首詩,你要看嗎?」我心想,我哪有時間看你的詩?書都看不完了。但我想他對我這麼照顧,我不能無禮,他好意借你看個詩,就拿來看吧。我心想大概是Sonnet的詩,最多十四行,大概兩頁而已。結果他拿來一疊,說:「這首詩兩千行。」我立刻道歉,說我沒有時間看。這怎麼跟他比英文?他從愛爾蘭到美國唸書,一個週末想家,拿起筆來就寫兩千行英文詩,我連哭都來不及。

但我在美國唸書很奇怪,就是沒有自卑感。為什麼沒有自卑?我想就靠用功和勤能補拙,沒有其他的辦法,每天12小時。就靠著這次,向教授報告我唸書的心得。聽完我的說法,教授只說了一句話,他說:「我教書十幾年,沒見過這麼用功的學生。」我們是外國人,到美國唸書,能讓美國老師肯定你是用功的學生,實在是非常愉快的一件事。但我並沒有鬆懈,在宿舍裡還是每天讀書12小時以上,到後來宿舍裡每位同學見到我都問「你什麼時候崩潰?」,唸書會崩潰的!我們沒有槍也會拿刀子,實在太可怕了。別人看你這樣唸,他睡覺的時候你還在唸,他起床的時候你已經在唸,他不知道你什麼時候睡覺。他問:「你從哪裡來的?怎麼那麼用功?」我說:「我來自一個偉大的國家,叫做台灣。」他說:「台灣有什麼特別?」我說:「台灣有一個偉大的制度,叫聯考。在聯考的壓力下,我們中學時代都養成堅忍不拔的毅力。」

各位同學,記得中學六年嗎?你這麼辛苦只是為了上臺大而已嗎?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目標。你這麼辛苦是為了造就你自己,臺大畢竟只是個過程,你將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你要上臺大一定代表著在中學六年你曾約束自己,曾下定決心,努力奮鬥,放棄了許許多多的娛樂。但是千萬不要忘記,上臺大絕對不是由你玩四年,唸臺大是不同的開始,讓你獲得不同的快樂,那是學習的快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學習的經驗。

我既然是耶魯畢業的,常會提到我在耶魯的心得。有一年,耶魯大學的校長在學生入學的時候只說了三句話。他說:「各位到學校來要做三件事,第一個來學習,第二個要理解你所學的,第三個要品味你所理解的,to learn, tounderstand, and to enjoy. 」要學習,要理解,還要享受。學習是種快樂,你要能夠從裡面得到快樂,就叫做活在當下。這四年內希望你少打工,少分心,記得四年內有個目標,脫胎換骨。四年後你才能跟自己說,我準備好了。在台灣唸臺大,如果還沒有一流大學生的自信,那還有什麼希望?不要管別人唸什麼學校,世界排名前一百大,前十大又如何?重要的是你在臺大唸書,臺大對你來說就是一切。

我自己中學唸一個私立學校,恆毅中學,在新莊。很多人問我,台灣最好的中學是哪個?我說:「你問我嗎?我只唸過一個,一個就是最好的,沒有比較,就是恆毅中學。」所有人都笑了,我說:「你問我,我只能這樣回答。我絕不會告訴你某一個明星學校是最好的,因為升學率並不代表學校是好,還是不好。學校好不好還有很多其他的指標,重要的是你在唸什麼學校,而不是這個學校好不好。重要的不是你今天入學時有什麼表現,而是你畢業時有什麼樣的準備。」

臺大之所以為臺大,絕不只是招收到最好的學生,而是經過四年學生畢業後,在世界上可以做第一流的競爭者。如果你們不能做到這一步,臺大又有什麼意義可言?這是我們談到的第二點,要能肯定當下的生活。

第三點,就是設法在唸大學時增加通識的素養。我認為要以人文為主,沒什麼好考慮的。哈佛、耶魯大學,都有核心課程,內容全是以人文為主。

我在美國唸書時,有個同學是化學系博士班學生,跟我抱怨說他在耶魯唸書不快樂,我就問他為什麼唸得不快樂?他說:「我唸化學系,我的指導教授有十幾個研究生,星期三下午是小週末,小週末時,教授就帶著十幾個研究生喝下午茶,喝咖啡,什麼都可以談,就是不能談化學。」但是台灣去的學生就糟糕了,因為他唸化學系,除了化學什麼都不懂,所以一到星期三下午就沒話說,別人問他:「你不是台灣來的嗎?」那時大家都認為台灣是自由中國,不就是五千年文化嗎?可是看你的樣子好像沒什麼文化。外國人最喜歡問:「欸,你們華人以前有什麼觀念?怎麼看待男女關係?怎麼看待家庭關係?怎麼看待各種古代的東西?」但是唸化學系的,什麼時候想過這些問題?對於文學的東西,根本也毫不在乎,直到去了美國才發現,別人對你有興趣並不是因為你唸化學,而是因為你後面的文化。你後面沒有文化,誰會在乎你?這個世界上跟你一樣優秀的人比比皆是,但如果你有文化做支援的話,力量絕對是幾千年的傳統。我聽到這樣的抱怨,基於友誼,就幫他忙。我拿了張紙,畫了個八卦,先天八卦圖。就開始跟他解釋,中國老祖先就用八個符號,代表八種自然界的現象,再延伸出去,有無窮的象徵意義。哪八個?乾、坤、震、艮、離、坎、兌、巽。代表,天、地、雷、山、火、水、澤、風,就這八個。然後跟他講解這八個各自的位置,有什麼作用,八卦太重要了!這幾年台灣流行韓國的電影、電視。各位知道韓國的國旗嗎?韓國的國旗就是我們的八卦選四個卦。上有天,下有地,左邊太陽,右邊月亮,叫做天地日月。但是韓國為什麼要分為南北韓?就因為他國旗只有四個卦。我畫八卦向這位同學解釋後,他聽懂了。隔一個星期三喝下午茶時,他就影印好幾份,發給老師跟每個同學。每個人都看不懂,都對他非常尊敬。光靠這個八卦圖,就可以讓外國人佩服。而後他開始講解,講了約三十分鐘,大家都覺得實在是太了不起,真是令人羨慕,就問他說:「這是多久以前的事情呢?」他說:「大概五千多年以前吧!」外國人更是佩服,因為五千多年前,他們的祖先還在玩泰山的遊戲。我們擁有優越的文化,身為一流大學的學生,跟世界各國的學生來往,能夠有點自信,別人也是一樣。

我在美國唸書第一年,宿舍來了位希臘人,從雅典來,唸數學系。各位可以想像,我們學哲學的,聽到「雅典」兩字,眼睛就發亮。因為雅典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我看到雅典來的同學跟我同寢室,很興奮的想跟他聊天,因為他確實長得很像希臘的許多雕像。我跟他說:「我們來談談柏拉圖吧。」他嚇了一跳問說:「柏拉圖?我聽過,他是做什麼的?」我聽了很失望,我才了解,並不是從雅典來,就會懂柏拉圖。但是全世界的人聽到雅典,就會想到柏拉圖。同學們將來出國,到世界各地,別人知道你從台灣來的也一樣會問你:「你從台灣來的是什麼文化?中華文化?那跟你請教老子,你知道老子是誰嗎?」

我有個朋友叫做楊照,主持電台節目。有一天訪問我,在休息時間跟我講一段故事。大陸有一家跨國公司,從台灣找了位女性工作人員到大陸去,那家公司裡面招聘的人,也都是留美回來,大陸本地的人才。台灣去的就只有這位小姐,個子小小的,別人也不太在乎她。直到有一天,美國總公司傳來一份電報,請你們趕快收集一下李耳的資料。這些大陸的幹部們面面相覷說:「李耳是誰?怎麼總公司突然叫我們查這個人的生平背景?」台灣去的小姐就說:「李耳就是老子啊。」所有人才對他刮目相看,問他:「你怎麼知道的?」他說:「中學都唸過啊。」

同學們,千萬不要以為以前唸過了就沒有用,你們所唸過的是很有用的。我上星期才從大陸回來,在大陸講學40天,他們正在國學熱,但是所熱的程度只是表面而已,幾個人寫寫心得,就全國瘋狂。我去的時候,跟他們談儒家、道家。他們聽了都覺得有道理。我去年在大陸六所大學巡迴演講,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都是大陸前十名的學校。演講的時候,他們同學年齡跟各位差不多,非常的專注,這是為什麼?我談的是孔孟老莊的思想,他們開始對自己老祖先的思想有興趣,有一種文化的鄉愁。對國學的狂熱,是因為中間經歷文革這個大斷層。很多人問我,那麼台灣有沒有國學熱?我說:「台灣沒有國學熱,因為台灣的國學從來沒有斷層。同學們中學都在唸文化基本教材,並且要考試,有誰會喜歡考試的東西?當然畢業之後就將它放在一邊。」。我女兒唸高一時,開學頭一個星期就回家抱怨「孟子怎麼那麼喜歡講話?他一講話我們就要背。」但是各位同學,當時有人是辛苦,有人是壓力,現在回想起,才知是福氣,能夠有機會學習自己的傳統。

很多人到臺大來都不暸解一件事,臺大有傅鐘,有傅園,為什麼那麼大一個大學,要用傅斯年校長的姓來做為鐘、園的名字?他當校長只當了一年多,後面有多少校長當了八年、十年,為什麼就以傅校長一人來做為象徵?主要還是因為時代特色,但有一點不能忘,那時沒有校務會議,校長說了算。他規定全校學生必修兩門課,第一孟子,第二史記,學生們只好唸。那時候學生很窮,冬天的時候很多(流亡)學生,冷的要命,就起來唸,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唸了之後就不冷了,從內在可以發電,對於外在的生活就不太在意,知道人生有更高的目標值得奮鬥,你沒有經過奮鬥,你沒有經過掙扎、煎熬,怎麼可能成長?所以他後來受到很多人懷念,他有特色。

當時臺大的升等還沒有上軌道,很不合理。傅校長就到各個班上在後面偷聽。有一次,他到一個化學系教授班上去聽,別人說:「你又不懂化學,你是學歷史的,你聽什麼?」他說:「我聽不懂,但是我看老師的樣子是不是很認真回答學生的問題。我不懂化學,但我至少知道老師的表現吧!他是心不在焉、毫不在乎、還是如何?」所以傅校長到很多班上去聽,到了升等的時候,有人反對,他就說:「我聽過這個教授上課,很認真,應該讓他升等。」這是當時的校風不一樣,現在,通通上了軌道,大家按規矩來。但是,你們的責任就是把書唸好,設法能夠在四年之內變化氣質,建立自己的風格。

大學生活的內容很豐富,分做三方面,第一是課業,第二是社團,第三是交友,同學們要妥善分配。我把西方出的一本書,叫做《如何唸大學》裡面的觀念跟各位分享。

哈佛大學有個教授,費了好多年的時間,研究哈佛大學為什麼成為哈佛大學?他說哈佛大學的學生,每上課一小時回家唸書複習、預習、準備2.5小時。我在臺大教書到今年已經超過30年,我跟學生的約定是你上課1小時,回家複習1小時。我不敢讓你們做哈佛大學的學生,因為你們選的課,幾乎都是17、18小時,哈佛大學選課很少超過12小時,因為要讓他們充分消化,充分理解,所以他上課1小時回家唸書2.5小時,上課12小時回家唸書30小時,每週上課12小時唸書30個小時,一共42小時唸書,所以成為哈佛大學。我常問我的學生們,你上完課之後有沒有複習?他們說:「很少。」下星期上課的時候,原封不動,筆記帶來像張白紙一樣,到考試時再拼命的準備。

兩三年前美國有一所學校做過實驗,我建議臺大將來也可以仿效。暑假開始一個月後,學校緊急通知各班第一名同學回學校,這些學生以為有什麼好事,連忙趕回學校,結果是要他們把上次期末考的題目重考一遍,結果沒有一個人及格,因為暑假一個月已經玩瘋了,全部忘光了。實在太誇張,不過這就是年輕。

我自己也是,年輕時不用功,參與很多社團活動,去美國唸書那時才赫然發現,人的生命如果錯過任何一個階段,都不能補救也不能挽回。當然,你可以說我學到很多教訓,以後設法好好加倍的努力。但你可曾想過,你加倍的努力,恐怕身體也吃不消。

所以唸書要有計畫,不要每一科都想拿第一,這裡是大學,已經不再是中學。大學裡每一科都拿第一,會被人嘲笑說這個人還在唸中學嗎?你有社團活動,發展自己的興趣,跟別的同學志同道合,在裡面培養領導能力,培養合群的方法和交朋友。大學時代是交朋友重要的階段,這時候沒有社會上複雜的利害關係,大家興趣比較接近,所以你們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但絕不要忘記四年轉瞬即逝。

今年2007年,我們在這邊談話,很快四年就過了。2011年的時候,各位同學畢業,進入社會,你準備好了嗎?你有足夠的價值觀嗎?你知道人生的方向何在嗎?人生有什麼意義嗎?這些問題你在大學時代如果沒有想清楚的話,可能永遠都不容易想清楚。大學時代思考這些問題,可以整夜不睡跟同學整討論。有問題的時候,圖書館很多書,學校很多老師。

我在耶魯大學唸書最感動的是,當一個老教授下課想從教室走回研究室,至少要半小時,學生們圍住他要求他把問題解答,不然就不讓他回研究室,這是我親眼所見的。美國大學的研究室時間,是要排隊登記的。冬天下著大雪,學生們帶著雪帽,有人撐著傘等著自己跟老師見面,排隊排不下就排到教授的研究室外面,就這樣等了幾個小時,只為了見面十分鐘。看到排隊等候的那種場面,就感覺到學問的莊嚴與神聖,但我們在臺大當教授的幾乎很少被學生包圍,研究室也是空的,學生跟老師約好要來卻又不見了,見到最多的是當學生有各種問題出現時才來找老師,為時已晚。

兩年前我碰到一個學生選我的課,必修西洋哲學史,他期中考沒有來,怎麼可能及格?我就問助教為什麼這位學生沒來考試?助教說:「他有憂鬱症。」此時我一句話都沒說。我們老師們在學校聽到有人有憂鬱症,都不太敢說話。因為誰說話的話,他出了事,就叫做駱駝背上最後一根稻草。我們不去問他以前發生了什麼事,只會問是誰說了最後一句話?是你說的,你就要負責。所以當我聽到學生有憂鬱症,我一句話都不敢講,只能想著算了,不要管他。結果,第二個星期上課前有人敲門,一個女學生進來,神容憔悴。我問他什麼事?他說:「老師,我要給你看假條。」我一看,重度憂鬱症。我問他叫什麼名字?他先是嚇一跳,原以為我要罵他,後來看我很友善,就跟我講名字,接著我送了他一本書並且在上面簽名,結果他喜出望外的跑掉了,我平常不送書給學生的,因為學生太多了。隔一個星期上完課,一位學生跑到我前面,他說:「老師,我要補考。」我說:「為什麼要補考呢?」他就說:「我就是上次請假的人啊。」我一看,果然是他。我就說:「好吧,去補考。」也就不另外扣分。一年下來,我因為寫過他的名字,當助教改完分數時我都會稍微看一下,我看到他的分數平均90分。我對臺大的學生有憂鬱症只能用這種方式。

基本上,我們在一個學校,叫做一個團體。你要讓他親密,可以很親密。你要讓他疏遠,可以幾年之內沒見過這個老師,沒聽過這個老師,就看你自己怎麼做。你們是過客,我們老師是歸人。從臺大離開了,就準備接受生命最後一關。你們要把握機會,如果四年之內不能好好利用臺大的老師們,臺大的圖書館和各種資源,就代表你已經浪費且錯過這些機會。所以我今天代表老師們跟各位同學談這些話,給你們的觀念就是尼采的精神有三種變化。第一、變成駱駝,代表你們要有駱駝的精神,忍耐、用功、奮鬥,把傳統的包袱接過來,繼續傳承下去,當然還要承先啟後、溫故知新。第二、變成獅子,希望你們畢業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可以說:「我要做什麼。」是我自己要的,這是我主動的生命,我自己負責。再進一步就是要能夠活在當下,我就是我現在的生命,如果我今天不能快樂,將來怎麼可能快樂?我的生命就是當下,這四年好好把握住,然後利用在臺灣大學的機會,尤其是文法、藝術方面的學院,從裡面得到各種人文的資源。

[好文]旅行的意義◎女王

Source:http://www.wretch.cc/blog/illyqueen&article_id=4953262

有個男人和我一樣,我們都喜歡旅行。

他總說我像男人一樣,可以搞定機票、住宿、行程,照顧一起旅遊的朋友,一手扛起
30公斤的行李,甚至永遠不會迷路。

我們都有某種偏執狂,無法接受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要往哪裡、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我們總是第一個幫大家點好菜、到好酒、買好票、收好錢、帶好路,直到確定朋友都沒有問題、大家都開心盡興,我們才真正覺得安心快樂。

男人的偏執狂是來自於他的男性本能,而我的偏執狂是來自於無法忍受不去照顧別人。他說,因為我不是男人,我才會寵壞了男人。我說,因為我不是男人,我才不能當被寵壞的女人。

他總是遇到任性可愛驕縱依賴不成熟的女人,我總是遇到幼稚倔強不夠勇敢不夠成熟的男人。他欣賞我,但他喜歡跟需要他的女人在一起,我欣賞他,但我不喜歡跟 不需要我的男人在一起。他喜歡公主,他的公主只要美麗、微笑、對他說謝謝就好,我不是公主,我只要他開心、方便,不對我說謝謝都好。

他有很多公主,我卻沒有王子。他說我笨,為什麼我不想當公主,那麼就一定會有許多王子願意搏命拯救沈睡的公主。

在他第一百次跟公主分手,獨自踏上柏林療傷之旅的時候,我接到他的越洋電話,他開玩笑說:「或許有機會,我們可以一起旅行。」

「你去過那麼多地方,對你來說,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那你說?」

「有人說,旅行是為了回家,因為旅行,你才體認到回家的意義。」

「或許對我來說,我根本不想回家,所以我愛旅行,哪裡都是我的家。」

「錯,真正的家只有一個。」

「好吧,我還沒有找到我最後的家。那妳呢?」

「我想,旅行的時候,我的心裡有一個家。」

「可是家裡只有妳一個人,因為妳寂寞。」

「那,人為什麼要在寂寞的時候去旅行?」

「那,人為什麼在有伴的時候還會覺得寂寞?」

「因為你找不到家。」

「所以我只好繼續旅行。」

掛上電話,我想起了我很喜歡的一首歌「旅行的意義」,記得第一句是這樣唱著:「你看過了許多美景,你看過了許多美女,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

以前我總想不透歌詞的最後一句:「你離開我,就是旅行的意義。」

或許,旅行的意義就是離開,那麼,離開之後呢?如果旅行是為了回家,那麼最後,你的
Final Home會在哪裡?還是你總覺得這個世界太大,美景太多,有太多你想去而還沒有去的國家,有太多你想看而看不完的景色,你不想回家,因為你還不知道哪裡才能當你真正的Final Home

所以離開,才是旅行。

**

從柏林回來的那一天,我們碰了面,你告訴我,真正的寂寞不是旅行就能解決的,寂寞而去旅行,只會越來越寂寞。

「那為什麼,你總是愛旅行?」

「因為不旅行的時候,我會寂寞。沒有伴,我會寂寞,沒有人打給我,我也會寂寞。旅行能證明我的存在,我很忙碌、我可以把行程塞的很滿,我可以約會很多女生,於是我一直在感情裡旅行,因為我害怕寂寞。」

「但是你越害怕,就越不會寂寞嗎?」

「我知道,旅行不能解決寂寞,但是,有一個家就能讓你不寂寞嗎?我記得妳說過,兩個人的寂寞,比一個人還要寂寞。」

「那是你的心還在旅行,我相信那些愛你的、你愛的女人,都可以給你一個家,但你總是離開。因為你害怕,你再也不能旅行。」

「所以,旅行是為了回家?」

「我想是的。」

「那,你要不要跟我回家?」他一說完,我們哈哈大笑。

我用力拍了他一把:「當然不可能。」

我們都是同一種人,主導著自己生活的周遭,勇敢的向任何未知的領域前進。我們喜歡身旁的人開心,我們習慣用快樂服務每一個好友,我們笑得最大聲、活的最用力,我們樂於隱藏悲傷、忽視不安,我們太聰明、太體貼、太辛苦,我們連說寂寞與悲傷都覺得心虛。

每次他們問起我,我會告訴他們我現在好開心,可是終究我心裡的房子只有我一個人住。我羨慕那些有家的人,我看著朋友蜜月旅行的照片一個人傻笑。我不敢說空 虛,我知道一個人很好,我真的很好,可是我回到家、睡覺前,連有個讓我可以講一通電話的男人都沒有。你說我可以打給你,但你不是,他們也不是,就算我想打 給誰,但我們之間什麼也不是。

你說我太熱情,太喜歡擁抱每一個好朋友。那是因為擁抱讓我感受存在,如果什麼都不具存在感,至少,我還可以擁抱那實實在在的友誼。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一個愛我的、我愛的男人,認認真真的擁抱我。即使擁有美好的親吻,也不記得上一次是多少年以前什麼時候。

你和我都喜歡孤獨,因為只有孤獨,我們才能自在。我們喜歡旅行中短暫孤獨的片刻,寂寞的美好,我們奉獻了太多給身邊的人,於是自私的希望孤獨是留給自己回家最後的禮物。

你隨時可以放下一切去旅行,但你從不說回家是什麼時候。我從無法隨時去旅行,但我一定先確定回家是什麼時候

你看過了太多美景,你看過了太多美女,每一次旅行結束你總說你好累,然後你手機不斷響起,你又預約了太多下一站風景。

「妳要回家了嗎?」你疲憊的轉了頭問我。

「我想回家了。」我笑了笑,拍拍你的肩膀。

即使我還不知道家在哪裡,即使我們將不斷的旅行,即使我們會永遠孤單,我希望有一天,我們將不再只是旅客。

因為,

美好的旅行,不是離開,而是回家。

[好文]不再勇敢◎女王

Source:http://www.wretch.cc/blog/illyqueen&article_id=4887595

「妳是我的女神。」他靠近我的耳朵,輕聲對我說。

「可是,我不能愛妳。」

「為什麼?」

「我發現,我越喜歡妳,我就越痛苦,我怕我會受傷。」

「我會傷害你?」

「不是,是我會傷害我自己。」他摸了摸我的臉頰:「妳不是說過,愛從來就是傷害?」

「是啊,所以你害怕傷害,害怕去愛?」

「嗯。」他苦笑著:「所以,妳是我的女神。」他突然靠近我,我推開他的擁抱。

我突然,很憐憫他。

我想起這一些日子,我所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以及我自以為堅信的真理。我以為,我們都受過傷、跌過跤,我們一定會更勇敢、更堅強,但為什麼,我漸漸發現那些隨著年紀越成長的人們,卻越往回頭路走?

年輕的時候,他們有著滿腦的衝動、無畏的精神,去奮力追求,用燃燒自己的方式去愛一個人。然後他們慢慢成長,體驗失敗、習慣受傷,到最後他們談感情的方式變成以保護自己為前提去愛一個人。勇氣越磨越少,熱情越減越少,最後,他們說:「因為我害怕受傷。」

如果成長的歷程必須讓人茁壯,我不懂的是,為什麼那些看來越堅強、越勇敢、越世故的人,最後卻選擇最懦弱、最逃避的方式去面對自己真實的感情。

難道,成長的代價是:「我們都會變的膽小?」

「女王,我不懂,為什麼只要我真心的告訴男人我多在乎他、多需要他,他就會
越來越不需要我?我知道『壞女人有人愛』,但是,難道我不能用好女人的方式去喜歡一個男人,去談一段感情?為什麼感情一定要用心機,我明明很想見到他,卻又要故意拒絕他的約會,這樣他才會越想跟我見面?我不懂,難道沒有不用耍心機的、坦誠的愛情嗎?」

「我真的很喜歡她,但是我還是寧可跟我的女友繼續下去,妳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賭不起,她對我來說是一場賭博,她太美好了,所以我寧願選擇那個安全牌,至 少我不會輸。妳可以說我不勇敢,我沒有膽量追求夢想,我或許不夠愛我的女友,至少她很愛我、很需要我,我頂多做做夢,感嘆怨恨自己沒有種,但我害怕改 變。」

「我真的很想跟她分手,可是我不知道跟她分手後,我會不會找到更適合我的人。我真的不愛她,但是我需要有人陪我,即使再沒有感覺,至少我不會孤單。」

「我愛上了一個花心的男人,我知道他很喜歡我,但是他也可以同時喜歡很多女人。我知道那些女人纏著他,所以我不能像她們一樣。我要假裝我也跟他一樣可以遊戲人間,我要假裝我不在乎他,我要假裝我不是非他不可。」

「我不敢把我的真心掏出來給他,即使我多麼的喜歡他,因為這樣,我就出局了。我不懂,為什麼我要那麼辛苦的扮演不是我真心喜歡的角色,只是為了害怕讓他知 道我有多愛他,我就可能全盤皆輸。我也好想要簡單的愛情,但為什麼,我們總要戴上盔甲、面具的去保護自己,才能去愛人?」


「如果我們沒有盔甲、沒有面具、沒有武器、沒有退路,我們是不是就無法勇敢的去愛一個人?」

「是啊,妳連打一通電話、回一封簡訊、約他出來都要考慮半天這樣是不是不妥當。我們拿到了太多教戰手冊,太多人告訴你作戰的方法,然後我們勇敢的走上戰場才突然疑惑『為什麼我們要打仗?』,對啊,為什麼我們要打仗?」

「是誰告訴我們,我們要用這麼多戰略才能追到一個女人、談好一段感情?」

「我們努力的想讓自己看起來有自信、不在乎、讓自己看起來像贏家,可是,其實我們自卑又膽小,因為這樣,我們才需要這些包裝讓我們有安全感。有時候,真的 好累,我也好想直接的告訴一個女人:『我很想妳,我很喜歡妳,不管妳願不願意跟我在一起,我只是想告訴妳。』但是我不敢,我害怕我太快的掏出了真心,最後 受傷的是我。」

「所以成長的代價是,我們學會了過度保護、自我防衛,還沒遇到問題就先逃避面對。」

「我不認為是這樣,為什麼我們不能勇敢的去愛,即使愛會受傷,至少妳不會後悔妳曾經努力過,不是嗎?」

「我也不懂,我們為什麼會越來越失去勇氣?」

「因為害怕傷害。」

「難道因為害怕,就不會有傷害嗎?」

於是,我常在想,到底是害怕傷害的人比較懦弱,還是勇敢去愛的人比較愚蠢?如果有一種比較勇敢、比較聰明的方式,那會是什麼?

如果我們都給自己過多的保護、過多的包裝,我們還能怎樣大聲的說,我們是如此勇敢、無畏、真心的去愛一個人?

如果我們真的變得比較聰明了,我們還會是從前那個可愛的自己嗎?

於是我懷念起
18歲的自己。

不需要心機、不需要保護、不需要面具、不需要盔甲、不需要任何人的教戰手冊、不需要誰告訴你怎樣才是最聰明的方法,勇敢的愛,勇敢的可愛。

愛或許一定會受傷害,在傷害中,我們才能越懂愛。

如果你問我,我只能說,我不是比較勇敢,我只是比較天真、比較莽撞。

與其當一個聰明的弱者,我希望當一位可愛的莽夫。大聲的說愛、大聲的去愛,勇敢的愛、勇敢的受傷害。

或許有一天,我們將不再勇敢,

我們也要記得,那個曾經年輕的心。

--
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看到這篇時那個誠實的自己...

[商周]李紀珠》賣光手中持股 才踏進立法院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49 期
作者:劉佩修

2004年底,當她確認自己即將進入立院後,第一個動作,就是賣掉手頭所有的股票。立委投資台股並不犯法,不涉及內線交易即可,但她卻把利益迴避這件事,做得徹底。近日,身兼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的立委李紀珠,做了一項人生重大決定:同意成為下一屆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這意味著,一旦她順利成為下屆立委,將超過國立大學教師連續借調不得超過四年的規定,必須放棄政大二十多年的教授年資。只差三年半,她在政大的年資便滿二十五年,退休後可領取月退俸約十萬元。但是立委卸任後,什麼退休金也沒有。

(台灣有誰願意這樣犧牲,我自己目前都做不到了....)

這項放棄,只有少數幾人知道。我們向李紀珠查證,她不願多談。「我不想被外界解讀成我拿這個來邀功,」她淡淡的說。

放棄優渥退休金,是否意味當立委更「有利可圖」?但,就連身處敵對政黨的民進黨財委會立委郭正亮也說:「我從來沒有聽說李紀珠有關賺錢的事!她沒有利益迴避的問題,這很難得,尤其在財政委員會。」他強調:「雖然她是不分區立委,不必靠選票,但五、六十個不分區立委中,能做到沒有利益迴避問題的,不超過三個!」一位任職財經部會超過三十年的官員,斬釘截鐵的評論:「我從沒聽過她有任何關說。」

● 免費火車票,連一張都不拿


翻開李紀珠的財產申報書,除了住宅外,只有定存、活儲、以及一檔一九八九年她赴美國哈佛大學擔任訪問教授期間購買的美國基金,沒有國內外任何股票,這對財經出身的學者是相當稀奇的。


二○○四年底,當她確認自己即將進入立院後,第一個動作,就是賣掉手頭所有的股票。立委投資台股並不犯法,不涉及內線交易即可,但她卻把利益迴避這件事,做得徹底。就連被立委視為合法福利,用來大舉餽贈助理、親友的台鐵免費火車票,她也分文不取。有立委私下稱她為:「道德潔癖小姐」。但她不喜歡把道德掛在嘴上:「道德是要求自己,不是用來炫耀。法律才是要求所有人。」

李紀珠是二○○八年商周〈好立委榜〉財委會立委第一名。一位評審說:「她出線有兩個原因,一是專業,尤其對金融監理,多年來鍥而不捨、追根究柢。另一個原因是利益迴避,多年來,從沒看過她為特定利益團體護航。」另一位評審則提醒:「許多專業立委與業者掛鉤很深,專業立委若不利益迴避,比不專業的立委更可怕。因為不專業的立委,吃相拙劣,容易被察覺,專業的立委,卻懂得掩飾。」

● 為修一條法,向80位立委一一叩門

李紀珠擁有漂亮的學經歷。她是台灣大學經濟系第一位大學畢業後跳過碩士、直升博士班的學生,二十六歲就到政大經濟系授課。二十九歲、三十七歲她先後赴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擔任訪問教授。三十八歲入閣擔任青輔會主委,當時創下中華民國開國以來最年輕政務官的紀錄。四十一歲,她成為艾森豪獎學金台灣第一位女性得主,赴美訪問金融監理機構,並拜會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主席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

當教授的她,習慣找答案,而不只是丟問題。早在二○○三年還沒進入立法院前,就以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召集人的身分,建議修正金融重建基金(RTC)條例,應將非存款債務(例如金融債券、可轉讓定存單、同業拆借)排除在賠付範圍外。李紀珠的理由是,非存款債務與存款債務性質不同,若理賠可能加速不肖業者掏空,這筆錢更不應讓全民埋單。

但這項建議牽涉到太多人的利益,遲遲推展不開。於是,當李紀珠二○○五年初就職立委後,第一件事就是提案修法。不過,她在立院會場上尋求連署時,多數立委卻怕得罪人,紛紛走避。於是她花了四個月,敲了七、八十位立委辦公室的門,苦口婆心解說修法的意義與影響,終於在當年六月的金融重建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修正案中,將非存款債務列入不賠付範圍,替全體納稅人看緊國庫荷包。

● 為查證資料,派助理飛到華盛頓

「一般官員的心態是,只要不在我任內出事就好。因為納稅人很多,是分散的,意見不會彙總,但享受好處的人是集中的、意見彙總的,因此官員很自然會拿納稅人的錢,去做有錢人的聖誕老公公。」她強調:「做民意代表,就是要挑戰官員這種基本人性。」相較於許多立委「蜻蜓點水式」的問政方式,李紀珠質詢資料之完整是有名的。她清楚自己的挑戰——官員有資訊優勢,唯有比官員更認真,更懂得抓資料,更懂得問問題,才不會被隨便敷衍,也才能解決問題,「我的個性就是是非、真假、因果要很清楚,做什麼事都要一○一分。」

就算內幕資料送到她頭上,她都得再三查證,才會在國會殿堂提出,「我只信事實,不靠內幕問政。」例如去年五月她對交通部提出高鐵苗栗段填土不實的質詢,事實上,她接獲爆料資料後花了三週,確認無誤後才在立法院提出。去年十月,她質詢政府運用美國公關公司的經費有漏洞,更是李紀珠要求助理飛至美國首府華盛頓,一筆筆查出的資料。

●童年喪父,從小學會對自己負責

高專業、高道德標準,讓她在辦公室待的時間比一般立委都長。早上七點多,就現身辦公室,晚上七、八點,還在埋首查資料。以九月開議的本會期為例,財委會質詢官員共八次,其中七次,第一個簽到,因為她最早到立院。

童年喪父的她,從小成績單自己簽名蓋章,養成對自己負責的性格。「我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
每個過程,都充實、愉快,死的時候,無愧任何跟我互動過的人。」李紀珠說。 「人在公門好修行,」李紀珠告訴自己,也鼓勵有意進入公部門的學生:「公權力,是可以救人、可以造福別人的。不要輕忽自己的力量。」

--
台灣有妳真好:)

[文學]芥川獎:《奶與蛋》直木獎:《我的男人》

Source:http://tinyurl.com/28c5ny

黃菁菁/東京十六日電  (20080117)

 日本文學振興會主辦的第一三八屆芥川獎和直木獎於十六日發表得獎名單。川上未映子以《奶與蛋》奪得芥川獎,櫻庭一樹則以《我的男人》一作獲得直木獎,首位入圍芥川獎的中國作家楊逸則落選。

 卅一歲、擁有歌手身分的川上未映常發表詩和小說,她的出道小說也曾獲得第一屆早稻田大學坪內逍遙大獎獎勵獎。繼去年之後這是她第二次被提名芥川獎。

 得獎作品《奶與蛋》描述一個卅九歲的酒家女,為了做豐胸手術帶著女兒從大阪到東京生活的故事,文中探討母女生理上的對比差異。評審委員表示,川上未映的文章寫得很好,尤其是用大阪口語描寫寫,讀起來好像聽得到聲音一樣流暢,同時也很有技巧地刻劃了女性的生理。

 獲得直木獎的櫻庭一樹則是在大學畢業後,邊打工邊寫作,二○○五年起開始寫小說。二○○七年曾以《赤朽葉家的傳說》獲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這次的獲獎作品《我的男人》則大膽的描述父女近親相姦的聳動主題。櫻庭一樹表示,她提及這個主題雖然違反道德,但也是無論誰都會意識到血緣親情。

 評審委員指出,櫻庭一樹的作品具有神話性,感覺到她已具備小說家的才華。

 芥川和直木獎的頒獎典禮將於二月廿二日在東京會館舉行,得獎人將各獲頒一百萬日圓(約台幣卅萬元)的獎金及獎品。

--
情慾至上? o_O

Source:http://www.clicktaiwan.com.tw/tour/promote/pro2/p_6.jsp

城市漫遊,雕刻時光

巴黎是法國現代派詩人波特萊爾的寫詩題材,德籍文化學者班雅明研究他的作品時,又將之定義為「漫遊者」;漫遊,並非沒有目的,也不是鬆散而任精神飄搖而所感,一個人時,可投身於一座大城市用時光來經驗稠密家戶裡的探險與發現,於是旅行就變成了另一種慢遊。

台中不是巴黎,高低錯亂的天際線與建築景觀,特殊的只有放射性小河道潺流的小京都氣息,然而,如果您有閒暇來到這個城市進行一、二天的漫/慢遊,仍可不虛此行,浪漫而歸。

■午後的藝術電影窩

原本在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舊店而今已遷徙到七期惠文路花市附近,這個午後才開始營業的電影窩全名「八又二分之一非觀點劇場」,取自義大利電影大師費里尼的名作《八又二分之一》,如同這個名字所蘊含的意義,劇場裡收藏的藝術性影像作品高達五、六千片。

劇場主人王明煌於十六年前( 1991 )從台北回歸島嶼中部小城,這裡距離他成長的家鄉彰化非常靠近,店租遠比台北便宜甚多,因此他實現了他的夢想——創造出一家濃富文化色彩的藝術電影院暨小咖啡廳。

八 又二分之一非觀點劇場是我時常在城市裡漫遊的第一站,不管是百年前的黑白舊片,還是歐洲影展的得獎新片,只需將「片子內容的大概樣子」稍作描述,個性寡言 的王明煌就會立刻源源不絕的為妳介紹這部電影誕生於這個星球的過程與細節,也因為這種台灣全國獨一而二的特殊本領,使他變成了二千多個會員查詢藝術電影時 的人腦資料庫。

我常常對王明煌笑說,你的會員居留國外,在部落格裡提到你的店,總是引起回應的熱潮,那是一串串驚嘆號:「真厲害,還沒有倒?」

真的還沒有倒,相信未來也不會結束,坐在大大的玻璃窗前望著寬闊的馬路與對門豪華的獨院大別墅,耳畔總不經意想起為生計奔波的老闆娘所說的話:「這裡住的都是有錢人,除了我家之外!」

但我相信他們是小城最昂貴的地段裡,在心靈與精神層面最富足的住民。在慘澹經營的歲月中—它是台中人的「明星咖啡館」,也是全國影痴的補給站。

■沈思者的默契之所

在 台中市所謂「找現實的麻煩」、「跟錢過不去」的傻子,還有「東海書苑」這家文化書店。也許,從非觀點看電影出來,吃個飯,再散步去附近的圓滿戶外劇場,運 氣好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免費聆賞一場公部門的音樂會或現場演唱會。然後,隔天就可以前往台中港路上綠蔭下位在金錢豹酒店旁的「東海書苑&默契咖啡」。

當你撞見了書店店長廖英良,可不要以為他是從巴黎來的「頹廢漫遊者」。 1995 年五年級中段班的他在東海研究所畢業前夕頂下了一間連鎖書店的東海分部,並沿用舊名,「大膽、不怕死的」開始供應社會性、文化性這種非常小眾的書籍,

長久經營下來就變了東海社研所以及中部文化界悅讀者的讀書窩。

2007 年東海書苑從大度山上搬進了城市,有人笑他此舉是帶走了大度山的紅玫瑰,但瞭解廖英良的人就會知道,他其實是在滾滾紅塵裡重新栽種了野百合。

於 是,這朵野百合更加潔淨與芳香了,五層樓舊建築的一樓右半邊常見的景象是書、書架與看書人,左半邊則是約有三十個座位的默契咖啡館,點一杯卡布奇諾,或沒 咖啡因的焦糖可可亞、水果茶,都只要一百元,肚子餓了還有六十元的鮪魚三明治可以愉悅悠閒的裹腹。如果意願多瞭解台灣這塊土地,還可以轉移陣地到一樓的後 半部聆聽演講、參加討論會或欣賞獨立製片的本土紀錄片,或者,找到網路查詢「讀書人工會」與版主交流心得,或者藉此獲知假日農民市集的概況

轉型的獨立書店,廖英良命名為「讀書人的工會」,目前已招募到一百五十多名會員,共同承擔養活書店的責任。

這個沈思者的默契之所真誠的面對了現實,同時也讓理想與夢想復活在素有文化沙漠的小城裡,秉著「合作與共享」的價值,「獨立選書的獨立書店」讓這個小城更添個性,也讓我們生存的島國更有尊嚴。

■音樂文化,活力無限

算一算認識活力咖啡館老闆高嵩明也超過十年了,當時,畢業於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系的他正在晶華書店(與誠品書店同性質)當店長,晶華書店結束營業之後,他輾轉各地,飄盪了幾年,也嘗試了一些異質的工作,最後終於在 2004 年初開設了活力咖啡館。

聽到朋友講述他的近況,一點也不感到驚訝與意外,因為他的心田原本就種下了好多的種籽,而今只是讓那些種籽萌芽、茁壯而已。

一 走進位於市府路的活力咖啡館,高嵩明就會熱情地走出店門口迎接你,人如店名般擁有尋常人所沒有的一股活力,在已經瀕臨枯竭與衰退的台中舊市區,誠屬不易。 一般而言,開設咖啡館總是砸下鉅資,希望藉此吸引咖啡客而獲取商業利益,然而活力咖啡館卻反其道而行,沒有華麗的裝潢,喝咖啡的座椅更談不上多麼舒適,然 而它的確是一家已經有了溫度與生命的文化空間。

如 果你熱愛古典音樂,對於版本的優劣無法判別,那麼你到活力咖啡館就對了。當然,它不僅推廣古典音樂,擁有開放與開闊的國際視野的高嵩明同時也非常具有本土 意識,在他跟你談論史麥塔納時,總是免不了提到台灣的蕭泰然; 他鍾情於歐洲的音樂家,卻也張開雙臂、熱情擁抱台灣這塊土地的音樂工作者,如檳榔兄弟、生祥他們都曾經在此駐足或舉行活動。在活力咖啡館,除了品茗、賞 樂、閱讀各種書籍之外,還可以參加每週的《活力講堂》,或租借讀書會、研討會、發表會所需的場地。

在現實與理想的夾縫中,活力咖啡館正像從水泥牆壁裡長出、綻放的一朵小花,漫遊小京都時,身疲、腳痠之餘,不妨進去走走。

■原汁原味的胡同藝術樂園

胡同位於素有台中小天母的五期菁華區—精誠九街裡的巷弄內。這一區有很多美軍宿舍時期的舊建築,這個藝文私空間就是使用這樣的老洋房改裝而成,走到巷底,就會被這幢藍綠色牆面、屋前種著一棵綠意盎然的大樹所吸引。

全名「台中胡同飲集劇場」的胡同並非只是販賣咖啡或料理的餐飲店,也不是只銷售空間設計與展置氛圍的咖啡館,來到台中小城漫遊,它提供的其實是一個「發表」的場域,一個各種藝術符碼創作者與閱聽者交流和激盪的地方。

譬如今年( 2007 )六月到八月,胡同就推出了中南美洲、非洲與太平洋產區各莊園的咖啡品嚐會;七月推出「高至閑——『女人畫展』」,除此,還有閱讀的交流,或原創歌曲 live 秀或紀錄片賞析等等。

所以,當你來到胡同裡,是用不著擔心沒有節目的。走一遭,總之你會發現台中居然還有這樣的異數/藝術樂園,尤其是在這個愈夜愈靜的島國小城,就算你獨自前來,點一杯咖啡,抽一根煙,你也不會孤單寂寞。

在城市裡漫遊,從非觀點到東海書苑,到活力咖啡,再往胡同裡走去,沿路雕刻時光,賦歸時你將滿載而歸……。




[遠見]2008誰最創新

作者:高宜凡 攝影:陳宗怡 出處:2008年遠見1月號

現在是大眾創新時代,產品要以群眾角度思考,價值由民意決定。1789年法國大革命,法國人民合力推翻了君主制度,不久後,他們把法王路易十六送上斷頭臺。1990年,東、西德人民一起推倒了柏林圍牆,讓分裂近半世紀的德國,再度回歸統一。政治上的民主運動,在過去200多年來改變了整個世界。現在,全世界還興起了另一股民主思潮,正席捲整個商業世界,準備推倒守舊的企業圍牆


現在是大眾創新時代

產品要以群眾角度思考,價值由民意決定


1789年法國大革命,法國人民合力推翻了君主制度,不久後,他們把法王路易十六送上斷頭臺。


1990年,東、西德人民一起推倒了柏林圍牆,讓分裂近半世紀的德國,再度回歸統一。


政治上的民主運動,在過去200多年來改變了整個世界。


現在,全世界還興起了另一股民主思潮,正席捲整個商業世界,準備推倒守舊的企業圍牆。


隨著全球化與網路科技的普及,世界變化愈來愈快速,創新早已成為唯一的生存之道。而創新的動能,也愈來愈明顯,不再由上而下,而是由外而內、由下而上,一股民主化的全民創新潮流,正在席捲全世界各個領域。


生意伙伴+顧客,成就企業70%創新

去年底英國《經濟學人》創新專題即宣告:「大眾創新年代,已悄悄來臨!」 未來,創新不再只是企業、政府、財團的專利,社會裡的每個成員,都足以擁有獨特創意,可引爆創新。


製藥業就是一個例子。1998年,全球製藥業一共投入270億美元研發新藥,最後有24種新藥獲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通過。但到了2006年,製藥整整砸下640億美元,卻只有13項藥物通過,創新績效每下愈況。

IBM「2006年CEO大調查」發現,企業最有效率的創新點子,來自「生意伙伴」及「顧客」,加起來超過70%,已超過內部員工。

愈來愈多企業已體會到,創新的決策,不再只是少數幾位高層、經理人或研發專家的責任,必須仰賴基層員工、產業伙伴、甚至消費大眾等外部單位,一起合力。

這無疑也將是2008年從世界到台灣最主流的創新大趨勢。無疑地,誰能讓社會大眾與消費者為你的產品與服務貢獻點子,誰就是贏家。

現象1〉全民參與創作,每個人都是明星

大眾創新會呈現哪些現象呢?第一個便是全民參與、全民創作的風氣會愈來愈普及,每個人都會變成天生的「生產性消費者(Prosumer)」!

這幾年,許多當紅的產品、節目,很多創意就是來自大眾。專業明星不再吃香,從各地冒出來的素人表演者,統統跑來搶飯碗了。

如2007年轟動台灣的節目《超級星光大道》,便藉由一個個名不見經傳的素人歌手,以及大批粉絲的熱情支持,把傳統的歌唱競賽節目捧到爆紅。

手上有《超級星光大道》《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來了》等當紅節目的製作人詹仁雄觀察,「對這群看著螢幕長大的小孩來說,上電視對他們而言,已經是人生的必經旅程之一了。」

網路時代孕育出來的新生代,已經把雙向溝通、主動創作、互相分享等觀念,視為天經地義。他們不再畏懼鏡頭,而且擅於創作、敢於發表,喜歡向全世界秀自己。

2001年問世的維基百科(Wikipedia),近兩年快速普及全球,更是最好的全民創作範例。六年多來,維基雖然僅有五名員工,但憑著數十萬名網友免費提供知識,已累積近8000萬筆知識,推出200多種語言版本,知識藏量早已遠超過權威的《大英百科全書》。

許多遊戲玩家,也開始上網集結,以群體智慧合力征服各種關卡。2007年11月底,專攻網路娛樂的Catch Play推出「攻略Wiki」知識平台,廣邀請玩家上傳破關祕訣。

業餘作品商品化,典型素人創新典範

30歲、一身運動套裝及籃球鞋的Catch Play總經理張心望,平常也是個重度玩家,常花時間上網尋找各種密技。「以前想早點破關,都要去買攻略本看,但有些密技根本是裡面沒有的,完全是玩家發現的,」張心望說,再怎麼厲害的高手,也無法精通每種遊戲,大家非得互通有無,才能儘速闖關。


而以古怪造型著稱的洞洞鞋「卡駱馳(Crocs)」,更把外行人想出來的業餘作品成功商品化,典型素人創新的典範。2002年問世時,卡駱馳只是三位戶外玩家的玩票作品,想做出一雙適合在沙灘上運動的鞋,還曾被媒體譏為「地球上最醜的東西之一」。想不到,第一批推出的3000雙鞋立刻售鑿,並在同好圈引起熱烈反應,不少名人、影星、甚至連美國總統布希,都曾被拍到穿卡駱馳出門的畫面。也因為布希熱愛穿此鞋,因此它還有個外號叫「布希鞋」。截至2006年,卡駱馳已有逾3億美元年營收,比2003年成長近30倍,更衍生出近百款商品,跨足服飾、配件等領域,成為當紅的創意鞋款。

卡駱馳台灣暨香港區總經理陳志立分析,卡駱馳沒有傳統鞋廠的包袱,因此可大膽設計一種「不只是鞋」(more than shoes)的產品。「追求自己心裡的夢,讓夢想成真,這就是創新來源!」陳志立說明卡駱馳的創新祕訣。

現象2〉企業向大眾取經,彎腰向顧客學創意

大眾創新的第二個現象,就是企業開始放低身段,彎下腰來與大眾互動,不斷地尋找外部來的創意能量。

「企業請準備好,把顧客當成同儕;而非待宰的肥羊,」《維基經濟學》(Wikinomics)書中說道。

面對人多勢眾、且個個身具特異功能的創意大眾,企業必須開始學習與他們溝通、做朋友、並活用群眾的專長。

2007年4月,已鮮少對外露臉的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特地花了一個多小時,和來自全球各地的2000多名技術社群MVP(最有價值專家)對談,向這群「科技宅男」們討教。

儘管身為全球軟體業龍頭,但微軟向外吸收創意的動作,其實已默默進行了14年。除建立社群互動平台,微軟每年還會固定邀請MVP到西雅圖總部。

「不然你永遠只聽到自己員工的聲音,而不知道外面的客戶想要什麼,」台灣微軟資深MVP專案經理張嘉容解釋這個活動的重要性。多年來,經微軟認證的MVP,全球已超過4000人。目前在台灣,微軟官方論壇TechNet、MSDN、非官方的藍色小舖、程式人俱樂部等社群,便聚集了數十萬名技術玩家,在美國甚至有上百萬名會員的超大社群。

群眾提供意見,等於是不支薪的志願役員工

透過這些人在線上互通有無,無形中,等於幫微軟解決許多麻煩的售後服務及諮詢問題。甚至於,微軟還請這些技術玩家幫忙測產品、抓bug、提供改善建議等,如同公司的不支薪「志願役」工程師。

去年中,一向被譽為「天才集中營」的Google,也開始向大眾借創意,舉辦「Google小工具設計甄試大賽」。其中台灣網友便投稿近200件,是全球參與狀況最踴躍的國家。獲選第一名的25歲軟體工程師胡智寶,創出43樣小工具,從火車時刻表、線上地圖、線上拜拜到農曆查詢等,無所不包。還受邀到矽谷Google總部,提供意見給小工具的開發團隊。

群眾不只提供創意,大眾創新還強調必須從「群眾角度」來思考,甚至連產品價值的高低,也得由大眾民意決定。

Google台灣工程研究所所長簡立峰舉例,像是Google的關鍵字廣告,價位便由網友的搜尋熱門度決定,大家愈常點選的關鍵字,廣告價位就愈高。

員工就是創意總監

企業的創意來源,開始由下而上,由外而內的引爆


創新1〉Google、豐田汽車善用員工智慧

迎接大眾創新時代,企業該如何自處呢?首先,要先激發員工的力量。過去,企業習慣先由行銷端探測市場狀況,再指派研發部門開發相關產品。但現在,情況慢慢有了轉變。

來到台北101大樓的Google台灣辦公室,對這家奇蹟式竄起的網路搜尋引擎龍頭,外界對它的創新力敬畏感,就如同抬頭仰望101大樓一樣。Google台灣工程研究所所長簡立峰緩緩地說道,「在過去那種架構底下,工程師的角色比較像是工人。」

Google最大的創新利器,便是那極度混亂、分散的扁平式組織。《管理大未來》一書形容,「傳統經理人如果來到Google,可能會覺得到了一個上下左右顛倒的星球。」

Google把公司拆成數百個2~3人的專案小團體,形成一個個創新實驗團隊,更允許員工利用20%的上班時間,從事自己想做的研究方向。

以不到30人的Google台北研發團隊為例,每個月便可產出兩樣產品。簡立峰笑著說,「當你讓工程師去做他想做的事,他的效率就特別地快。」

他進一步說明,現在許多網路現象及新商機,都無法單靠過去的行銷或調查方法找出來,必須有突破性的科技來引導、創造。因此,每個具有原創性的個人idea,都變得非常重要,員工不論職位高低,都可能是引爆創新的關鍵。

簡立峰強調,「一個人一輩子,可能就只有那麼一次革命性idea,」公司千萬要好好把握。而且未來只要是知識型產業,就要懂得運用由下而上的群體智慧。去年剛登上全球汽車業龍頭的日本豐田,也是善用員工力量的例子。

以追求完美品質聞名的豐田,鼓勵第一線的員工不斷思考、提出改善方案,光2005年,豐田的日本員工就貢獻了54萬個改善建議,讓豐田打造出業界首屈一指的高毛利率,不斷拉開與競爭者差距。

創新2〉IBM、P&G向上下游伙伴和異業討教

再來,是要敞開企業大門,走出去向每個供應鏈伙伴及異業請教。素有「藍色巨人」之稱的IBM,也是近年來大量運用外部創意的成功典範。過去的IBM,猶如一座封閉的創意「少林寺」。雖然每年拿下3000多項專利,多年蟬聯企業專利排行榜冠軍,但所有研發案都是為了本身而做,並不對外開放、交流。後來,IBM慢慢敞開大門,將公司轉向市場化與客戶服務導向,一步步走出象牙塔。2006年終於成立GES(Global Engineering Solutions)事業群,為全球3000位研發人員及1500位設計師的創意尋找應用機會,也開放其他公司活用IBM專利,與異業共創價值。

台灣IBM工程服務事業群協理黃耀崑解釋,「把專利抓在手上不放,還不如分享出去
、讓它被創造價值。」黃耀崑觀察,市場競爭速度加快,業者都有馬上推出商品、盡快獲利的壓力。「但開發時,一定會發現有某方面技術的gap(鴻溝),」這時就得立刻對外求援,不能再原地打轉。

幾年前,台灣某家晶片設計大廠,曾經組了一個跨部門團隊,希望解決晶片訊號處理過慢的障礙,但過了一年半依舊徒勞無功。

不久,他們向IBM借調兩位專家,不到一個月問題便迎刃而解。「因為那個問題,IBM在十年前就碰過了,」黃耀崑笑著說。

讓少林寺的老師父出門打天下,不但活用了IBM庫藏專利,也大為提升公司創新能量。目前,每年來自GES部門申請的專利數,已占公司半數以上。

而民生消費品龍頭寶僑(P&G),除了在內部養成強大的研發部門,更透過獨特的「CD(Connect & Development)策略」,與供應鏈上下游共同創新。今日,寶僑超過1∕3的上市新品,都是來由外部創意催生,比2000年的15%大幅增加。讓公司在過去六年裡,得以保持6%以上的營收成長幅度。

2007年7月新上任的寶僑亞洲區總裁漢瑞塔(Deb Henretta),自從上任後,還有一個創新作為就是,每個月造訪兩個陌生人的家,研究他們的餐具櫃、洗衣間和浴室裡,放了哪些產品,好做為改善與開發產品的依據。「我總想知道他們為何願意或不願意選擇寶僑,」漢瑞塔接受《富比士》(Forbes)專訪時,分享自己如何與消費者交換想法。

創新3〉樂高、無印良品把顧客拉進創新流程

再來,是與消費者保持互動,甚至把他們拉進自己的創新流程。「Web2.0的精神,就是由消費者決定自己想要的東西!」創市際市場研究公司行銷總監游婷喻發現,這幾年,創新的自主權已經跳出舊框架,轉移到大眾手中。

擁有75年歷史的丹麥品牌「樂高(LEGO)」積木,便是與消費者共舞的最佳示範。只生產一個個簡單小元件的樂高,任由它在玩家手上拼湊、組裝,變成一座座有趣模型。2005年,樂高鼓勵大家動手設計,只要上「樂高工廠(legofactory.com)」下載軟體(Lego Digital Designer),便可設計自己想要的虛擬模型,並在網上接受全球樂高迷的評論。

這些素人創作一旦被看中,便會由公司量產問世,成為樂高的新產品。即便沒被選用,用戶也可向樂高訂製,買回客製化的自創模型。如此一來,樂高等於把每個顧客變成公司的設計團隊。截至去年,樂高工廠已發表過三萬多套用戶自創模型。這幾年,樂高還發展出「電腦樂高(Lego Mindstorm)」,讓用戶用「可以寫程式」的積木,組合出各種各樣的機器人,甚至每年舉辦競賽吸引玩家投入。

日本的生活雜貨品牌「無印良品」,也是善用大眾創意的高手。他們在網上公布「商品開發」網站,開放消費者提案心中的理想商品,只要公司評估通過,這些點子有朝一日就會出現在無印良品的店面中。無印良品甚至還開放網友投票,獲得一定票數的人氣商品,也有問世量產的可能。


全民都是諸葛亮

創意世界裡,沒有臭皮匠,每個人都會是諸葛亮


蠟燭原理〉台明將用TTG接80%IKEA訂單

在傳統產業界,大眾創新的力量也慢慢發酵。

來到靠海的彰濱地區,很多人對這裡的印象,大概只有海風、烈日、以及鹿港老街,但卻不知道,世界知名家具品牌IKEA有80%的玻璃類產品,是從這裡生產出去的。IKEA背後的供應大戶,是成立65年的老字號玻璃經銷商「台明將企業」。但只有130位員工的台明將,如此吃下這麼龐大的訂單?因為,它背後還有數十家台灣玻璃同業撐腰。多年前,看到同業紛紛外移,台明將總經理林肇睢便號召同業策略聯盟,一起搬到彰濱工業區成立聚落,朝共同生產、聯合行
性的合作之路邁進。

2006年中,占地超過千坪的「台灣玻璃館」開幕,到目前為止,已經有66家廠商在此聯合展示,以共同品牌「TTG」(Team Taiwan Glass)一起接單、協調產能。「這樣一來,我們不但能降低成本,交貨速度也變快了,」林肇睢舉例,如每年供應IKEA上百萬件的玻璃展示櫃,就必須靠15家廠商分工,才能順利出貨。一旦有人出問題,背後也有人可立即補上、支援。

至今,玻璃園區已聚集28家業者,每年的IKEA接單金額,由十年前的100萬美元,暴增到去年的5000萬美元。IKEA還計畫2013年時,要將訂單量倍增到2億美元。過去不相往來的同業,要如何卸下心防、互相交流?對此,台明將先公開自己的技術,並主動派員到協力廠幫忙,累積彼此的合作默契。林肇睢妙喻,「我們先把自己的衣服脫光,久了,其他人就會覺得有穿衣服很奇怪。」

兩個月前,向來以玻璃藝術聞名的日本北海道小樽市,也派媒體來採訪台灣這片玻璃園區。林肇睢解釋,「這是一種『蠟燭原理』,當你把自己的蠟燭點亮,再把它傳下去給下一個人,這樣大家手上的蠟燭都會被點亮。」

草船借箭〉阿瘦皮鞋,徵召創意紅衛兵

企業運用「群力」的另一證明,便是近年從不間斷的設計及創意競賽。許多關在象牙塔內抓破頭皮的企業,都開始學2000年前的孔明,以「草船借箭」的方式向大眾借點子、求創意。55歲的台灣皮鞋龍頭「阿瘦皮鞋」,去年底舉辦第一屆「金履獎」創意大賽,不到兩個月,便收到近千件作品。

介紹入圍作品時,阿瘦實業行銷部經理方興國興奮地說,「你看,這雙是可拆解的鞋子,把上面拆掉,就是一雙涼鞋,往上一拉,就變成了靴子。」還有人想出在鞋上種有機植物的環保鞋、時尚藍白拖等,各種好笑又顛覆的設計創意,讓阿瘦的員工大開眼界。

阿瘦實業總經理羅榮岳打趣地說,雖然這些學生的DNA跟阿瘦完全不一樣,「但我們就是要這種『匪類』的創意!」未來,公司還打算在網站開放投稿,繼續吸納大眾創意。

阿瘦會如此渴望外部創意,其實也有它的壓力與急迫性。


儘管營收在過去五年成長近五倍,但阿瘦還計畫在五年後、60周年時,再成長三倍、達到百億規模。但羅榮岳的心理很清楚,「如果沒有人才跟創意的話,這一切都是空思夢想。」對此,這兩年阿瘦開始深入校園,直接徵召新鮮人進公司,並且鼓勵這些新血提出改善意見與經營創意。羅榮岳笑著說,「你看,我們現在裡面多了很多『紅衛兵』。」


螞蟻雄兵創新,掀起創意民主運動

知名作家、最近舉辦台灣首次社會企業創業大賽的「若水國際」董事長王文華認為,「政治上的民主都幾百年了,但企業的民主運動卻剛開始而已。」過去台灣締造的經濟奇蹟,靠的是人民的勤勞、企業的積極努力以及政策的適時輔導。但面對未來的全球化競爭環境,面對全民螞蟻雄兵的創新時代,若只懂得默默打拚的製造思惟,將很難跟上時代潮流。此時,企業經營者必須更謙卑,主動向外取經、向異業學習、甚至向業餘的社會大眾擷取創意,善用「the power of the masses」的群眾創新能量。

而小國寡民的台灣,更沒有自我封閉、拒絕創新的理由,反而要不斷地開放、向外
吸納全世界的創新能量
這股草莽的素人創新力,不但正衝擊著昔日企業的封閉城牆,也即將慢慢改變你我熟悉的商業運作思惟。要駕馭大眾創新的能量,就得先學習與混亂共舞!這正是大眾創新的精髓。

而2008誰將最創新?沒錯,就是每一個人。沒錯,可能就是你。

[文學]泡麵 - 李明璁

三少四壯集 (20080119)

 有一次,我端著泡麵,通過研究室走廊,遇到了學生,他們很驚訝地說:「老師你好可憐怎麼吃速食麵?」我笑著回答:「只是偶爾就會想來一碗。呼嚕呼嚕吸著熱麵,在冬天夜裡還滿幸福的,一點都不可憐啊」。

 毫無疑問,媽媽在老家看到以上這段文字,肯定會來電關切,叨唸我幾句。畢竟和許多人一樣,我從小也被恐嚇,這種垃圾食物「會讓你變成木乃伊」。儘管並不常吃,但泡麵總有一種神奇魔力,讓我在某些時刻就會熱切慾望。

 每次打開碗蓋,那些以健康為名的叮囑,就被香濃的熱氣驅散。我只想跟這第N碗泡麵,告白「斷背山」裡的經典台詞:「真希望自己知道該如何戒掉你」。

 我想這輩子都不會忘記,九年前剛抵達倫敦那天,走進超市就被一個要價近兩百台幣的陽春三明治,驚嚇不知該如何覓食維生。倘若行李箱內沒有塞進那一碗肉骨茶麵,在宿舍的第一夜只能又冷又餓地熬過。泡麵的味覺記憶如此鮮明,竟比回台前指導教授請我吃的那頓法國料理,還要強烈。

 這類異鄉遊子的泡麵經驗,其實是老生常談了。甚至我還聽過,有人選擇搭長榮航空,只是因為機上供應的道地台產泡麵,熱呼呼地比一般供餐更能撫慰長途飛行的疲累或焦躁。而在日本最經典的庶民系列電影「男人真命苦」中,有一次男主角寅次郎去了維也納,也幸虧有泡麵,得以填飽因語言隔閡而空蕩的胃。

 速食麵之於日本人,就如同漢堡之於美國人,是一種帶有國族情感和鮮明象徵的「全民垃圾食物」,且能跨越國界地進入各色人種的口中。2000年時曾有一個「本世紀日本最重要發明」的全國票選,泡麵獨占鼇頭;而當年所有地球人共吃掉了五百五十億包泡麵。這個驚人數據,足令同樣全球化的卡拉OK只能區居第二。

 然而,也像漢堡其實是由德國人引介至美國發揚光大,泡麵的發明者亦來自海外-無論是「日清泡麵之父」吳百福、或傳言中被吳買奪專利的張國文-他們都是入籍日本的台灣人。泡麵誕生於1950年代,發想自大阪台灣留學生的窮苦求生術。當時他們會請母親寄來風乾的雞絲麵,加熱水沖軟食用以解鄉愁之饞。

 考察泡麵從日本輸出擴散的路徑,宛如帝國大夢「東亞共榮圈」的另類實踐。先是登陸韓國台灣、而後南進香港泰國和馬來西亞。日清泡麵與各國食品業者聯結起生產鍊,而消費者自己則創造了差異的食用方式。比如說,把泡麵當零食乾吃,可說是兒童在校突破「家裡禁食泡麵」的反叛小樂趣。而在泰國,知名的「媽媽麵」,其價格波動甚至被當成重要的消費指標(就像所謂的「大麥克指數」)。

 前陣子去香港演講,中環蘭芳園的「蔥油雞扒撈丁」,堪稱那趟旅程的飲食之冠,比被宴請的高檔飯局還更讓我驚豔。「撈丁」是「乾撈出前一丁牌速食麵」的簡稱,這類生猛簡潔的港式用語,十足庶民趣味。即使到現在,我打下這幾個字時,混雜著油雞、蔥香與泡麵的、既獨特又協調完美的氣味,彷若飄然於鼻頭。

 寒流來襲的深夜裡,這樣的書寫其實有點自我折磨。而對透過中時電子報閱讀此專欄的異鄉遊子來說,則似乎又更加「殘忍」了(真不好意思,請各位有麵就泡來吃、無麵趕緊去亞洲雜貨店補貨吧)。我想自己無論身在何處,大概都戒不掉這一碗簡單的滿足吧。況且,我們都很清楚,要靠吃麵變成木乃伊,談何容易


--
維力炸醬麵~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