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副刊] 抱抱 - 劉墉

Source:20080624 中時人間副刊

打球扭傷了背,去復健。

 醫生先為我電療熱敷了半個鐘頭,又要我躺平,為我指壓。最後叫我坐起來,從後面把我緊緊抱住大約五秒鐘,然後氣喘咻咻地說:「好了!覺得如何?」

 我轉轉身子,說「不錯!尤其最後那緊緊一抱,第一次碰到這種治療法,居然有放鬆的效果。」

 醫生笑了:「可見你太少被抱。你不知道擁抱能治百病嗎?回去叫你老婆多抱抱你,像我一樣用力、狠狠地抱!一抱解千愁!」又聳聳肩說:「現代人哪!太忙、太少抱,錯失了最原始又最有效的身心治療。」

 怪不得兩年前,「免費擁抱(Free Hugs)」活動由澳洲發起之後,一下子就感染了全世界。只見有人站在街頭,舉著「Free Hugs」的牌子,願意被擁抱的人只要走過去,就能接受一個大大的擁抱。

 有人說那些舉著牌子的人,才是渴望被擁抱的人,他們希望從陌生路人的身上得到慰藉。也有人說他們是願意無條件獻出擁抱的,每個希望被擁抱的人都可以向他們索取。我覺得兩邊都有理,但說得最棒的應該是美國著名漫畫家比爾.肯恩(Bill Keane):「擁抱就像丟回力標,能夠得到立即的回抱。」

 關鍵的一抱

 在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SQ(社會智能)」(時報出版.2007)書裡讀到個感人的故事──

 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心情不好,對來看她的叔叔發脾氣。

 小女孩說:「我討厭你!」

 叔叔微笑著回應:「可是我愛妳。」

 小女孩又說:「我討厭你!」聲音變大,而且斬釘截鐵。

 叔叔卻更溫柔地回答:「我還是愛妳。」

 小女孩大喊:「我討厭你!」

 叔叔說:「沒關係,我還是愛妳。」並張開雙臂,把小女孩摟住。

 小女孩終於軟化:「我也愛你。」整個人投入叔叔的懷抱。

 多生動的描述啊!幾乎可以看見那小女孩由嬌嗔的小魔鬼,變成溫柔的小綿羊。

 真正打開她心房的,則是那雙伸出的臂膀和緊緊的擁抱。

 人天生喜歡擁抱。小娃娃哭,除了餓,要吃;就是沒有安全感,要擁抱。幾曾見過不要大人抱抱的娃娃?

 那擁抱除了是娃娃對愛的渴望,也表現了他自己的愛。所以當朋友初次把小奶娃交到你懷裡,娃娃居然能不哭的時候,你一定會很得意。因為那娃娃顯示了對你的親愛,甚至暗示了你和他父母的交情。老人家碰上了這場面,更少不得要高興地說:「瞧!連陌生的娃娃都願意讓我抱,可見我有喜氣,還能多活幾年。」

 「抱抱」對孩子真是太重要了,據心理學家研究:常被抱的孩子就像常被母獸舔舐的小動物,因為總覺得媽媽在身邊,有安全感,吃得多也長得快。

 連放在保溫箱裡照顧的早產兒,雖然不能總被帶出來擁抱,也需要護理人員伸手進去撫摸。最新的研究甚至發現,在襁褓期間總被擁抱的娃娃,腦神經的發育不同。長大之後,常表現得更樂觀親和。

 只是別以為孩子常要你抱抱,就一定表示你成功。因為當大人情緒不穩定,小娃娃也會受到感染而不安,於是動不動就要你抱。

 你抱他,他才能確定你還愛他。

 何只孩子如此,其實成人也要抱抱,而且非但可以擁抱表示親密,還能宣示友好。君不見古裝電影中,兩隊人馬相遇,在敵我不明的情況下,戰鬥一觸即發,突然雙方首領跳下馬來,兩臂張開,還把雙手攤得大大的,迎向前去,來個重重的擁抱,接著兩隊部屬一片歡呼。直到今天,有些民族的男人在擁抱之前,還得作出這麼個誇張的「打開雙手」的動作,意思是「我沒帶武器!」

 可不是嗎?人最重要的器官都在前面,有什麼比「推心置腹」的擁抱,更能顯示肝膽相照?連拳擊比賽都如此,當兩邊筋疲力竭,既打不動,又不希望被打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擁抱。

 自然的一抱

 大概因為國內不流行擁抱的禮儀,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很不適應。老友重逢,甚至師生隔一段時間相遇,心裡先得估算著要不要抱?有時候對方張開雙臂,我卻伸出一隻手,只見「他」先怔一下,接著收回一隻手臂,改為握手,十分尷尬。偏偏下一回,我先張開雙臂,他又因為有了上次的教訓,改成伸一隻手。

 尤其難忘的是我羅馬尼亞裔的房東太太,每次與我擁抱都親親左頰又親親右頰,還親得奇響。但是當我對她丈夫作同樣的動作時,那老先生卻露出奇怪的表情,後來才知道男人和男人可以貼臉,卻不必親出聲音。

 更糟糕的是在英國式的酒會,男人間握手、女人間擁抱,男人女人可抱可不抱,這些規矩已經極費思量,偏偏還得一手握著酒杯,一手擁抱。而且貼女士的臉,不能「貼掉」她的粉;讓女士親臉,又不能染上她的脣膏。那哪裡是擁抱?簡直就是特技表演!

 反而覺得中國朋友間,這幾年逐漸發展出的擁抱更自然。不必張手表示沒帶武器,也不必親頰咂嘴。酒會裡碰到,只要有那分交情,甚至可以找個地方,先把杯子放好,再來個緊緊的擁抱。

 最記得有一次我赴台,兩個多月之後回到紐約,一對老球友夫婦立刻跑來看我。才進門,那太太就與我來了個擁抱,丈夫跟在後面急著大喊:「我也要抱抱」,接著與我緊緊一抱。

 他特別大喊「要抱抱」,可見很想念我,有好多話要對我說。那一抱,令我十分感動。

 久違的一抱

 擁抱是無聲的語言。久別重逢、惜別傷離,四目相對,不知說什麼,最好的方法就是張開雙臂、迎向前去,來個深深的擁抱。

 近幾年,我每次離開家,除了跟太太、女兒擁抱,也會跟岳父岳母抱抱。起初幾回,保守的老人家還乾乾地笑,好像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漸漸地,他們預期我會抱抱,連站立的姿勢都不同,而且我才動,老人家已經張開雙臂。

 我發現,平常在一個屋簷下生活,竟不如臨行時那一抱,能知道老人家瘦了、胖了,還是又弱了些。我也發現一秒鐘的擁抱不等於五秒鐘。前面一秒鐘是禮貌,但是如果能多抱幾秒,抱緊一點,那裡面就傳達了更多說不出、不必說又不能說的情意。

 想起我逝去的老母親。有一天,她坐在窗前沙發上,那是她固定的位子,常泛著一股尿騷味。我四處找一隻筆,找到她的沙發,她要站起來,我說不必,伸手繞過她身子,在沙發墊子下面掏,左手掏、右手掏,順便摟摟她。

 老人家,九十了,還挺有肉,我特別用力,緊緊抱了她幾秒鍾,笑道:「不錯!還有本錢,活一百歲沒問題。」

 她啐了我一聲,笑了,拍拍我的頭說「連兒子都老了!」

 我站起來,轉身走開,繼續到別的沙發找筆,卻聽見背後咚咚咚咚的聲音。回頭看,老人家一邊望著窗外,一邊用她的柺杖發抖似的敲著地板。

 「怎麼啦?」我過去問她。

 「沒什麼!」老人家還看著窗外,隔了好幾秒,才帶點沙啞地說:「娘好久沒抱過你,你也好久沒抱過娘了……。」說著,兩行老淚滴在沙發的扶手上……。

--
抱抱,:P。

[立報] 教授爸爸週記:David Harvey來台灣

■賴鼎銘

人生有時真是充滿驚奇,6月19日從網路上看到David Harvey的《資本論》導讀網頁,第二天就在台北碰到了他本人。

6月19日當天,Lucie(編按:世新大學教授成露茜)打電話給我,說David Harvey來台灣,在台大短期停留,並進行演講,問我有沒有空與他見個面聊一聊?

內心裡,我當然很願意。他到世新演講後,匆匆已過了好幾年。對他這個人,我是充滿好奇心。加上剛與學生讀完他的《後現代狀況》(Postmodern condition)及《希望的空間》(Space of hope),我倒有不少話想問他。

20日晚上,Lucie請他到皇城滇緬料理吃飯,正好離我住的地方很近,於是下班回家稍作休息後,我直接到皇城找他們。

幾年不見,Harvey頭髮更加蒼白,但精神仍然相當好。充滿智慧的臉,笑容仍然可掬。當天晚上,我與他對談了一些《希望的空間》裡觸及的不平等(Inequality)議題,還有他書後建構的烏托邦。我還問他如何能夠一本《資本論》,一教就近40年?難道他不膩嗎?

看來,對於《資本論》這堂課一教40年,他反而有點得意!他也沒想到修的人還真不少,而且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各種職業都有。他說能教這麼久而不膩,是因為每讀一次,他都能從書中發現新的意義。而且,與當代流行的理論對讀,竟然有些也可以在《資本論》中,找到蛛絲馬跡,這也是最令他興奮的地方。

其實,當天我最想了解的一個問題,反而是怎麼樣的歷程及訓練,造就了今天的DavidHarvey?他起初無法了解我的問題,也許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也許從沒有人如此問過他。但慢慢掌握我的好奇心後,他的回答卻令我驚訝!

他說,他並沒有受過什麼「訓練」!他也非常不喜歡這樣的過程。他坦白地告訴我,他非常喜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因為這所大學根本不在意他們學到什麼!換句話說,他認為自己是自學而成,學校給他的只是一個讓學習自我完成的優良環境!

聽到這裡,讓我沉思良久!這樣一個獨特的人,竟然是靠自己跌跌撞撞闖出名堂。對於老師,對於課程,他沒有說什麼!這樣的話語,對照於當前急於量測短期效果的高等教育者,不知該如何自處?

David Harvey並不是唯一說這樣話的人。日前與王曉波教授在台大的鹿鳴宴碰面,席中他也說出心中的感觸。他坦白地指出,他的台灣史及中國思想史,都是靠自己摸索出來,與學校的課程訓練並沒有多大的關聯。

David Harvey與王曉波老師的話,讓我震盪了好幾天!但一方面,我也有點感嘆,像David Harvey及王曉波這樣的學生,台灣還剩下多少?

他們代表的是對智識探究(Intellectual digging)非常執著的一代,也是服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那一代。對文字的著迷,是這一代的主要特色,苦讀及寫作,更是他們的重心所在。

可惜,這樣的精神,在新的一代裡,已經慢慢失去了蹤影。這也是,如果嚴肅一點來說,我們一直找不到可以慢慢撕咬、一遍再一遍閱讀的作品的原因。

是不是要求太多了?縱浪大化中,和光同塵不是挺好?可是,愈讀愈多後,那種追求品味、追求深刻的習慣,慢慢就變成習癖,一直操弄著我們不斷尋找耐讀的好書。

只是,在後現代,如何在台灣找到這樣的作品?

(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

[光韻] 移動中的音樂 - 雷光夏

中時人間  2008.6.24

南半球
  
在飛機降落的那一刻,未料想到地,心情忽然激動起來。
  
說是遊者的痴愚也好,或憶起過去的確曾夢想以野生動物觀察為職志的一生──此刻初臨非洲大地,竟能和野生的獅子、大象與長頸鹿如此近……。
  
透過國家公園網站,加入三天園方安排的「薩伐旅」。
  
「Safari」這個字,來自白人殖民時期獵捕野生動物的活動。如今,獵殺已被禁止,這個詞也就成泛指觀光客經由嚮導解說,坐在車上純粹欣賞野生動物的旅行。
  
約堡機場前往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的車程六小時,把iPod充好電,塞上耳機──這會是一項有趣的實驗:配合眼前從未見過的風景,現在旅人的我,該聽哪一首音樂?
  
法國雙人電子樂團「Air」的第一張專輯「moon safari」(可能是來自標題的暗示)第一時間就貼合著眼前景緻──從城市郊區,來到房舍逐漸稀疏的野地,雲層堆疊在越來越開闊的草原上空,非洲樹特有的姿態,和那似乎沒有盡頭的公路、驀然出現之黑色深谷、蘊含水氣的綠色樹叢、河流……。電子音樂裡持續的低調節奏、如夢似幻的飄渺音色,如此穩妥且沒有重量,恰合初抵的旅人。
  
哲學家班雅明在他重要的論述中提及,機械複製時代來臨,已改變藝術的呈現方式──身在二十世紀初葉,他觀察照相術、電影、唱片透過機械技術發明,粉碎了過去繪畫、音樂與劇場所呈現特有的氛圍──人們不再需要到特定的地點去欣賞、膜拜、讚嘆、討論,它們將事物帶進人們的私生活,甚至像是一把解剖刀,把每個細節放大、強調、重組給觀者看。
  
現在看來,哲學家完全可以將他的論述,繼續推演到下一個世紀的此刻──因為,音樂的發生場景,不再必然是音樂廳、不再是窗口的吟遊詩人,不再是巨大的鋼琴前面、或寂靜中那支渴望的歌。
  
香港機場
  
上個月,和友人一起赴北京做小劇場演出,一行人中,有熟稔影像創作的男孩,名校資工系出身的手風琴手、擅長在各種異質場合架置器材的錄音師、操木偶的劇團團員、爽朗時如傑尼斯男孩的製作人(但神經質時可住進精神病院)……。這一群古怪又可愛的組合,見了面像是高中生要去郊遊一樣開心。
  
但樂極生悲,C航延遲飛行約一小時,以致於趕不上香港起飛的接駁班機,又因前一天的香港颱風,補位幾乎全滿,C航幫我們安排了另一班K航(──但是那飛機是從前一天就因零件損壞滯留在北京機場的,它最後搭載我們的起飛時間,將會延遲至半夜兩點半鐘──當時我們對這一切仍毫無知悉……)
  
香港機場無線上網是旅人福音,幾乎每個人都擺起電腦。錄音師問我想不想學新的音樂軟體「Live」,「非常好用。」他說,於是他便利用電腦內建的麥克風,收錄了一段機場的環境音:如腳步聲、交談人聲、機場廣播聲等,經過處理、拼貼,這些現實環境音立刻變成一段抽象的「噪音藝術」。
  
「原來噪音藝術就是這麼來的,」我讚嘆。
  
接著將這段聲響加上軟體裡的鼓點節奏,瞬間又化身成電子舞曲的模樣。此時手風琴手靠過來,問可不可以加一點樂器上去?他拿出演出時要用的直笛,吹奏了一段如非洲音樂的旋律,錄音師問:或許可以再搭一軌歌聲?手風琴手扮演老黑人的音色開始吟唱……。於是,音樂的樣子,又幻化為新潮的民族電音。
  
錄音師說:「妳可以將它設為手機鈴聲,」接著開啟我的手機藍芽,對準電腦,以訊號接收了剛才在機場地板上的這段創作。
  
有音樂,等待時就不無聊,特別是跟一群音樂家、創作者在一起(我高度懷疑,音樂家就是人類社會為了打發時間而產生的!)接下來同行的影像設計者用電腦內建的鏡頭,開始拍攝這群人在香港機場演奏、跳舞的畫面……。成了一支「音樂錄影帶」。
  
最後,我將大夥兒用電腦魚眼鏡頭合照的照片,透過網路傳送寄給在台灣與北京的朋友,各地的朋友們也紛紛有了回應……(事後,有位不熟識的藝術家問起我們在香港機場的遭遇,才知道已經有友人將那張「苦中作樂」的合照貼上了部落格。)

班雅明論文「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發表後七十餘年,人們已非常愉悅地感受到「傳輸速度」與影音媒介一體成形,徹底翻轉音樂、各類創作的形式與內容。
  
但同時,卻令人不免思索:在未來,當所有的人都已經習慣如此快速傳輸與數位媒介操作的時刻,經過電子訊號刷洗後,留下來的作品會是什麼?
  
它可仍醇厚?仍漫長到激發更多「一時無法說清楚」的感情?
  
非洲
  
回想起那次非洲薩伐旅,在回程中,電子音樂不再吸引我,耳邊選出的曲子,是電影「新天堂樂園」配樂──如果你像當時的我一樣,看過在國家公園保育下完全可以免去人類補殺危機的非洲大象,它們在野地裡行走時那活潑的步伐,或眺望遠方森林樹海中,兩隻悠悠抬頭嚼食的長頸鹿,與一閃而逝的神秘花豹身影、在清晨露水中曬著暖暖太陽的幾頭母獅……你也會同意,這正是屬於它們的音樂。
  
車子搖搖晃晃,我昏沈睡去,隨身聽的電力耗盡,耳塞中的音樂漸漸消失。
  
夏季暴雨落下,打在車箱,猛烈搖撼,車速並未減緩……。
  
在夢中,或在清醒的片刻,似乎看到草原上的雲層落下明亮的閃電,雷聲隆隆,雨水開始覆蓋平原──就像是一部描寫失落原始世界電影的最後一幕。

--
我很喜歡雷光夏老師的音樂,沒想到文字也是另一個層次的優雅!

[好文] 給新鮮人的十封信》陳美伶:做個清廉的人 讓子孫走路有風

2008.06.28 04:18 am【聯合報╱記者李順德記錄】

各位準公僕:

即將進入公務部門的「公僕」,或許是一顆忐忑的心,或許是一股熱情,但都要有「我準備好了」的信心。不必高調地「以天下為己任」,卻要有迎接挑戰與奉獻國家的預備。

像海綿一樣吸收學習

做為一個過來人,近卅年的公務生涯正是我生命最精華的時光,一路走來,頗有感觸,也滿心歡喜。我有幾個建議給有心為國家服務的社會新鮮人。

首先,擔任公職,你得像海綿一樣吸收學習。

剛畢業是專業知識最飽滿的時刻,公務部門是個經驗傳承的大機器,新人要謙虛學習,把自己當做吸水的海綿,不斷吸取同事、主管的經驗。在「做中學」一定可以讓自己進步神速,厚植功力,你學到的都是自己無形的財富。

進修專業 充實新知

其次,是你必須敬業,隨時充實新知。

專業固然是文官的核心內涵,卻也未必足夠。敬業的新人一定比頂著高學歷、自恃甚高的同仁更能獲得主管的青睞。

公務員一向被認為是鐵飯碗,因為只要你循規蹈矩,就不會被免職或撤職,但是消極、被動的態度,絕不是年輕人應有的作為。有些主管鄉愿的心態更加深這種因循的習氣,比如打考績是輪流甲等、凡是生產、升官一律列乙等,這些都應該破除,才能讓年輕人對公僕這行有榮譽感,對未來有希望。

還有,專業的增長是無止境的。以我自己為例,大學必修課是傳統法律,包括民刑法及訴訟法,但台灣這廿餘年來法制變遷、社會發展,公法領域一日千里,大學課堂上學的,早已不足以應付了。

常聽到很多政治人物自詡是法律人,可是他們所認知的法律還停在大學時代,跟不上社會的改變。

廉潔自持 有榮譽感

再來,我想談談「使命感與待遇的平衡」。公務員的廉潔是基本要求,原本不待提醒,但過去幾年有許多熟悉的長官、同事,明明昨天才一起開會,他還發表很多意見,第二天就被檢調單位約談、接著被起訴、判刑,這真是令人覺得沉重。

記得我在法務部服務時,曾有一位部長與同仁座談,同仁爭取額外津貼。不料部長答覆說,如果嫌待遇少,就去考司法官或當律師,薪水自然增加。我很驚訝,年輕的我多麼期待部長告訴我工作的價值何在、作為公僕的榮譽感,而不是鼓勵我去考試、跳槽追求高薪,不是要我「坐這山看那山高」!

公務員要讓人尊敬,當然要先看重自己,待遇好壞絕不是貪汙的藉口。做個清廉的人,讓子孫走路有風,不是很好嗎?

心細如絲 化繁為簡

至於工作的方法,我也有些心得:你必須能夠「心細如絲、抽絲剝繭、化繁為簡」。你得一分鐘要當兩分鐘用,才有競爭力,才有效率。但光有效率,欠缺效能是不被允許的。你得找對方法,細心、有效地解決問題。

像馬總統的當選證書,我曾投書指出它的行文忽直忽橫,顯示部分文官的不用心,對品質的要求不夠,當然就做不出好成績。

政府是為了「最大的顧客」酖人民,而服務,永遠有檢討的機會,永遠有成長的空間。民眾的需求一直在變,你必須跟著提升,才能滿足民眾對政府的期待。

堅持專業 展現自信

文官有時會被稱為「技術官僚」,我以為這個名詞是中性的,肯定公務員有專業做後盾。所以在混亂的政治環境中,文官應有勇氣適時展現權威與自信,提供建設性的專業意見,才會得到信賴。

如果只是攀附權貴,或許可以得到一時的榮寵,如果沒有專業實力作為基礎,在人事更迭時,就容易因為攀附的勢力失勢而失去一切。

祝珍惜機會

行政院副秘書長陳美伶

http://udn.com/NEWS/LIFE/LIF6/4403597.shtml

[好文] 給新鮮人的十封信》柯文哲:追求生活品質 這行不適合你

2008/06/27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記錄】

親愛的準醫師們:

過去十年,台灣社會呈現兩極化,不僅貧富懸殊、南北懸殊、藍綠對立,從我服務的醫院來看,年輕醫師的價值觀,也有「M型」趨勢:一種是很在乎自己賺了多少錢,另一種是很在乎自己的生活品質,一點兒不想多做。

有人說,醫師是高所得的一群,現在大醫院外科醫師一個月約廿八萬元,內科醫師廿五萬元,小兒科和精神科各約十五萬元。收入是比一般行業高,但現在的住院醫師愈來愈不認真。

年輕醫師 有M型趨勢

我觀察,年輕住院醫師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勢利,凡事向錢看,受訓、選科都在「算計」:「哪個對我最有利?哪個以後可以賺很多錢?」卅年前成績第一名的,才能選外科;廿年前換成內科、婦產科。現在卻是第一名才能選皮膚科、家醫科!即使選整形外科,也是學整形美容,少有人要選傷殘重建。

另一種住院醫師,則是凡事不在乎,想要多訓練他們,他們都不要,因為不想太累!最重要的事是維持自己的生活品質。廿年前,在台大醫院受訓的住院醫師,有時七成會留下來;現在受訓一年就跑掉,大有人在。

救人行業 工作不輕鬆

我們醫界前輩、國泰醫院副董事長陳楷模以前訓練醫師時,常把沒處理好的病歷丟地上,醫師都是小跑步去撿;現在陳楷模卻笑說:「不敢丟病歷了,怕沒有醫師願意撿。」你可以知道現在新醫師的態度和以前很不一樣。

但是,我要說:醫師確實不是輕鬆的行業,因為這是救人的行業,你得要有使命感。我在台大廿多年,除了出國參加醫學會,沒有休過假;即使回家,也是手機不斷訊,好讓醫院隨時找得到我。可以說,每一秒都在值班。

這一行的實情是:我兒子小時候很少看到我,早上起床看到我時,我大多在睡覺,所以他不知道我叫「爸爸」,以為我叫「睡覺」。 

追求自己的生活品質,無可厚非;但是若把這項放第一,或許,醫師就不是適合你的行業。

前總統女婿趙建銘也曾在台大醫院當醫師,後來被迫離開台大醫院,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他的境遇可讓有心從醫的你們借鏡。

書讀得好 誘惑也不少

趙建銘書讀得好,進醫學院;可惜,後來被社會黑暗面誘惑。在我來看,趙建銘只是個迷失的孩子;問題在於,台大醫院為什麼會出現趙建銘?

我常跟其他的年輕醫師說,如果廠商平白給你卅萬元,你覺得廠商會希望你做什麼?你若拿人家的卅萬元,問題是後面的代價,你付得起嗎?

現在年輕人價值觀不同,職場流動率高,企業淘汰員工的速度也很快。你選老闆,老闆也選你。我常跟每一屆即將完成訓練的總住院醫師說,醫院一個月給你卅萬元,你能替醫院賺多少錢?職場上是You get what you do。

期待報酬 和付出正比

當然對老闆來說,人才有人才的用法,奴才有奴才的用法。年輕人期望的,和願意做的常有落差,如果你期望獲得的報酬,和你付出的成正比就好;就怕你想得這麼多,卻做不了這麼多。

要有耐心,對人、對事,都是。我常說,絕大多數醫療過失,沒有醫療糾紛;絕大多數醫療糾紛,沒有醫療過失。意思就是,醫師和病人的溝通很重要,很多怨懟其實是不會發生的。

最後,建議有心行醫的年輕人先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不要做不切實際的期望。

祝你做多少、得多少

台大醫院外科部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33336

[好文] 給新鮮人的十封信》宣明智:誰是你的老闆? 你自己

2008/06/25【聯合報╱記者李青霖記錄】

諸位科技新手:

卅三年前,我退伍後六天就開始上班。很多人驚訝:找工作這麼快?因為退伍前半年,我已經開始想:我到底要做什麼?

求職 設計信函寄五百份

當時沒有網路,只能從報紙徵人廣告欄去挑,密密麻麻像大海撈針。多數人用坊間現成的履歷表,但我用A3紙設計了求職信,內容分三部分:首先是自我推薦;第二部分是學經歷、性向、專長、希望的工作和待遇;第三部分是回函。

我印了五百份寄出去,收到超過百封的回函。從裡面挑了五家公司去面試,很快就選定一家小公司上班去。

學習 進小公司看到全貌

我為什麼選擇小公司?因為可以看到企業的全貌,學很多東西。待了三個月,就被台灣半導體業先驅張俊彥挖角到集成電晶體公司,我還到救國團上「電視修護」、「國際貿易」,買高工和高商的書來讀。大學程度的人看高職的書很容易,概念清楚,很好練「武功」。

後來跟朋友集資卅萬元做消費性電子產品,很快上手,旺季時營業額每月可以到三百萬元。但是後來遇到騙子下大訂單,對方只給訂金,出了兩批貨就找不到人,被倒了兩百七十三萬元。

當時年輕,我們不逃避,選擇一邊還錢、一邊生產,心中盤算:第二年旺季出貨,就可以把錢賺回來!誰知道,八月貨品差不多了,九月卻遇到颱風,大水淹沒工廠。四個人坐在馬路邊討論如何善後。最後抽籤,抽到的人善後,其他人解散。

定位 心態開放不要計較

創業失利了,我去找在工研院電子所當所長的大學導師胡定華。他說電子所缺人。負責應徵的就是曹興誠(現為聯電榮譽董事長)。同是交大畢業,老曹說「不用考試」,問我有沒有辦法買到示範工廠的備分零件,這對我來說很簡單,打個電話就行。老曹問我待遇多少?我說,講了會不會給?他說:不會。「那就不問了。」我說。

在電子所五年,我換過十一間辦公室、九個職位,凡有新任務或出狀況的部門,長官都要我去。我學會很多事情,後來就到聯電。

我發現多數人花很多時間應付考試,卻缺乏就業能力。我常問新進同仁:「誰是你的老闆?」答案是:你自己。一個人表現不好,影響團隊也許百分之廿,卻百分之百影響自己。

新人在職場上,專業能力之外,要學習如何在組織中定位自己,而且要快速學習。如果人家學三年,你要學五年,不久同學當上你的老闆,再一段時間,下屬也成你的老闆了。

年輕人不要斤斤計較老闆給多少,我做多少,要open-minded(心態開放),虛心受教。一個人成不成材,最大的責任是自己。

創業 一定要創新的事業

社會新鮮人求職,要選擇有未來性、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一個職缺幾百人應徵,表示滿街都是替代品;其次,要選擇有制度、有願景、有規模的企業。同時,考慮自己的興趣與能力,是否能樂在其中?別對自己設限,也別老是換工作。「滾石不生苔」的最大意涵,是少了「積能量的累平台」。

有人說,這時代創業愈來愈難,其實不然。知識經濟時代,處處是機會。我認為,創業一定要是「創新的事業」,「創新」包括:新技術帶來的應用價值、創新組合(例如碳纖維自行車、網路線上卡拉OK「iKala」)、新的商業模式。

想創業,要評估自己的優勢在那裡?客戶在那裡?人家為什麼用我的產品?還得有成本概念,一廂情願或心存僥倖,都不容易成功。

祝福你

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32972

[好文] 給新鮮人的十封信》嚴長壽:熱忱激發能量 你快樂他感動

2008/06/24【聯合報╱記者吳雨潔記錄】

隨著驪歌唱起,一批社會新鮮人將步出校園成為職場生力軍。你,準備好了嗎?本報邀請十位不同工作領域的領導者,提供各行業的工作要求與甘苦,供面臨工作選擇的社會新鮮人認識自己,提升課堂學不到的「就業力」。

親愛的社會新鮮人:

不管你想從事什麼行業,我都希望你能保持足夠的「熱忱」。現在我已很少親自面試員工,但如果今天由我面試,我挑人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熱忱」。至於學、經歷,那只是個參考。

面試挑人 最重熱忱

我面試時,會一直丟出不同的問題,再從他的回答中,了解他做事的判斷方法與過去的經驗。我覺得面試只是第一階段,挑選到適合者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卅。大部分的人面試,都會想辦法讓你看到他最好的一面,如果連表現優點都做不到,我想他應該也不適合服務業。

比較重要的是第二階段:試用期,看他耐心到了一定程度後的態度。服務業很辛苦,直接考驗是體力上的勞累。你可能必須站一整天,或遇到每個人都問你相同的問題。如果你只看到光鮮亮麗的外表,以為在大飯店上班,可以每天穿著漂亮的制服,我想,你應該在這行業待不久。

耐心體力 還要敏銳

這些年來,我發現有些看起來很漂亮、外貌理想的人,進入服務業後,隱藏的嬌貴面就跑出來了。接待第一個、第二個客人時一切OK,但等到第兩百個客人,他就沒耐心了。你要知道,服務業需要「耐力」:「耐」心與體「力」。

餐飲服務業分內、外場。外場人員重視第一眼讓人看到的形象,一種說服的能力、主動接觸的能力。

如果你想進入服務業,我覺得你必須要擁有「觀察細微、體貼、主動了解客人的需求」等條件。而內場的廚師則需要「感官敏銳」,包括味覺、聽覺、嗅覺等,讓自己像個藝術家般敏銳。

服務業最大的魅力是與人接觸,你能夠立即感受到對方的回應。當你做對了,馬上就讓客人感動;當然,也包括做錯事,馬上被罵的回應啦。

缺點是從業人員的待遇不夠理想,假設大家對飲食、住宿環境願意付更合理的價錢,就能讓這行的待遇更好。

認識自己 發揮優勢

話說回來,對正要找工作的你,我最大的建議是:你必須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個性傾向與技術上的優勢,再去找工作。個性很重要,若勉強自己逆勢操作,會很辛苦。假設你是個挑剔的人,就去做品管、監察官;要是做管理,相信員工都受不了。

我想與你分享一個自己的小故事。高中時,我功課不好,但我辦很多活動,又是樂隊的指揮。樂團沒有教官帶領,我就當起同學的老闆,帶他們排練、比賽。這件事讓我有很大的成就感。我對朋友說:「以後誰用到我,就是誰的福氣。」因為我知道,我那無可救藥的熱忱與責任心,會幫助我踏上成功之路。即使現在,體力衰退了一點,但熱忱始終沒有消退。

小節用心 成敗關鍵

所以,工作的動力與價值就是你的熱忱。當你對細小的工作環節,能抱持著用心的態度;當你對一再重複的工作內容,能找到快樂與成就感,你的熱忱就能激發出超越心智與體力的巨大能量。記住,全心全意投入的熱忱,才是決定你成敗的關鍵。

祝你永保熱忱

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32822

[好文] 給新鮮人的十封信》彭宗平:用心 學生永遠記得你

2008/06/26【聯合報╱記者張錦弘、林嘉琪記錄】

各位準教師:

我讀新竹中學二年級時,歷史老師史作檉,也是個哲學家,上到第二節課,就帶全班到後山,聽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給我很大啟發。他寫過「三月的哲思」等書,至今我還記得他書中的名言:「假如你很久沒有哭泣,就代表你的心靈很久沒洗滌」。 

老師 年輕人和你做夥

在大學教書廿三年,我深深覺得,老師這門行業,最迷人處在於你永遠和年輕人在一起;只要你有熱情,肯用心,把老師當成終生志業,而非只是個賺錢的鐵飯碗,學生將一輩子記得你。

不管是否要當老師,我給社會新鮮人四個建議:要有好的工作態度與人際關係、不斷閱讀
與學習、多到國外增廣見聞、增強外語能力。

工作 當成生活一部分

所謂好的工作態度,就是能從工作中學習、成長,找到成就感。把工作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學習應對進退,對上對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體現論語所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的精神,為未來的三、四十年職場生活打樁、布局。

教書 因材施教當志業

為人師者,更應把教書當成「志業」,而非「職業」。要當個教育家,而非只為賺錢、只會餵學生題目、衝升學率的教書匠。要有熱情與理想,尤其對資質特別好、特別差、想法特別奇怪或行為有偏差的特殊學生,要能特別關懷、因材施教。

例如學生對經濟學特別有天分,不想只念教科書,老師要惜才,上課時間讓學生到圖書館讀經濟學著作也沒關係,因為很可能造就出一個未來的經濟學家。

進修 不斷學習多閱讀

教書雖然要深入淺出,但要持續進修、追求學問;否則教久了,程度會降到和學生一樣。很多人工作後就不再讀書,其實不管從事哪一行,都要不斷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但不是亂讀一通。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提出讀書三大要領: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地閱讀,最有效率。

即使是當老師,我也建議趁年輕時到國外走一走,不管旅遊、工作或進修,愈早看見台灣以外的世界,會愈早知道,台灣的競爭對象來自全球,不能當井底之蛙。

成長 加強外語國際化

老師也應國際化,要增強外語能力,關心各國的教學方式與教育改革,主動參加各類研討會或發表文章,開發新的教材教法,與時俱進。

最後,我要送一份畢業禮物給所有社會新鮮人,但要先從一則寓言說起:有一位阿拉伯國王在夢中遇見先知,送給他終生受用的七個字,但他夢醒後忘記了,於是廣徵智者求這七字箴言,終於某天有個智者現身,請求國王脫下戒指,刻上箴言後飄然而去,戒環上的七個字是「一切都會過去的」。

受挫 一切都會過去的

「一切都會過去的」,就是我要送給大家的畢業禮物。不管將來走哪一行,要懂得適時放下。面對各種壓力、挫折與痛苦時,只要記得「一切都會過去的」,就會雨過天青,海闊天空。

祝教學相長、樂在其中

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33156

2008年6月21日 星期六

[氣象] 風神凌晨轉中度颱風!侵台與否?明後天是關鍵!

Source: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620/17/11m45.html

風神真如其名,來勢洶洶?原為輕度颱風的風神,不到一天的時間已經增強為中度颱風,目前距離台灣1000公里,以每小時14公里的速度持續向西北移動,若行徑方向持續不變,預計下週二、三兩天,會是最接近台灣的時候,民眾應隨時留意最新動態。

今年編號第6號風神颱風,未來仍有持續增強的趨勢,速度會減慢到每小時11公里,根據颱風行徑動向研判,下週二、三將是最接近台灣的時候,受到外圍環流影響,台灣各地又會降雨。氣象局指出,明、後兩天太平洋高壓是否轉向,將是影響台灣的關鍵。

氣象局觀測,太平洋高壓未來這兩天的動態,將會是風神對台灣的影響程度,如果太平洋高壓強度不變,對台灣影響偏大;若太平洋高壓減弱或偏北往東北方向移動,則影響台灣程度則會降低。

氣象局指出,今明兩天都是高溫炎熱的天氣,各地午後雷陣雨的機率已大大降低,這個周末假日出遊,應該嚴防紫外線及小心中暑。

--
別來~我們隊上要站警衛耶!!!>"<

[獲得] 放慢腳步,走對路 - 吳若權

Source:吳若權《明天永遠值得盼望》

時間管理的真諦,並不是要您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而是要您選擇對的事情來做,甚至,要您少做一點不必或不該做的事情,把人生的每一分鐘過得輕輕鬆鬆。

廣告大師奧格威說︰『勤奮工作,不會致人於死。慵懶過活,才會教人斃命。』朋友反駁說︰『日本有很多人因過勞而猝死。』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我以為,日本上班族的猝死原因,並不是過勞,而是死於工作壓力太大,沒有適當抒發。

一般人看到身兼數職的我,聊起我的工作量,總以為我是一個標準的工作狂。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個小時,上床前還要花一個半小時閱讀及寫作。既要擔任行銷企劃顧問提供客戶服務,又要參加廣播及電視節目演出…

由於工作如此忙碌,幾乎一個人要做三個人的工作,難怪剛認識我的人都十分好奇,想知道究竟有什麼祕訣。其實,祕訣無它,只有三個重點,作好時間管理、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以及經常旅行。

時間管理,是一門重大的學問。認真講起來,三天三夜也講不完。五年來,我定期受邀為一家企管顧問公司講授『時間管理』的課程,時間只有兩個鐘頭。每次上完課,學員填寫課程滿意度的問卷時,都還算十分給面子,看起來效果不錯。把三天三夜要交代的話,用兩個鐘頭講完,這也算是時間管理的成果吧!但是,時間管理的真諦,並不是要你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而是要你選擇對的事情來做,甚至,要你少做一點不必或不該做的事情,把人生的每一分鐘過得輕輕鬆鬆。

做對的事情(Do Right Thing!),遠比妳把事情作對(Do Thing Right!),來得重要。前者,是指先選擇重要的事情來做。後者,是指做事情的時候要用正確的效率及方法。

當然,要先選擇重要的事情來做,然後才來講求正確的效率及方法。否則,埋頭苦幹的結果,很可能到最後白忙一場,快要接近完成的階段時,才發現眼前的目標,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就像有人一旦陷入愛情,就千方百計研究談戀愛的方法,一心一意想要和對方天長地久,開始注重穿著打扮,蒐集報章雜誌上刊登最佳約會地點的資料,甚至鑽研一些小奸小詐的偷心技巧。可是,到頭來卻仍失去這段愛情。原來,他一開始就找錯對象、愛錯人了。

人生,雖然應該珍惜『過程』,但『結果』並非真的那麼不重要。畢竟,歲月匆匆,年華有限,欲回頭時已是百年身,我們能浪費多少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又能夠承受多少次的悔恨?出發之前,要先想好目的地。著手努力之前,也要先看清楚目標。這就是為什麼要『選擇重要的事來做』的道理。

至於,什麼是重要的事?

我想,這個答案完全視個人狀況而定,因人而異。只要是對您達成人生目標與幸福有幫助的,都可以算是重要的事。把大部分的精神,投入在重要的事情上,盡量不要浪費時間做無意義的事情,這就是做好時間管理的起步。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不但對健康有益,對工作更有十分顯著的幫助。運動會讓您放鬆緊繃的肌肉,並且直接紓解精神上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它會幫助您提振士氣,產生正面的思考。

從小到大,我都不是一個頂愛運動的人,直到當兵以後,才有重大的改觀。無論太陽酷熱、寒風刺骨,我們穿著紅短褲、白短衫,每天跑著五千公尺。起跑前,真是痛苦萬分,但是跑完後,卻覺得全身筋骨舒暢,痛快得很。兩年下來,我的體質改變,連多年醫不好的鼻竇炎都奇蹟似的不藥而癒。出社會工作後,我仍保持運動的習慣,對工作及生活都有明顯的幫助。

當時,為了保持體力,紓解壓力,我加入晨泳的行列。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為了一個難纏的客戶,我十分惱怒,一夜輾轉反側、不能成眠,清晨到辦公室時,決定要跟他終止合作關係。很衝動的做完這個決定後,我就去晨泳。

我將整個身體投入冰冷的池水中,以悲絕得心情,去感受世態的炎涼。半個鐘頭之後,我從水中起來,整個人突然改觀了,那個客戶,沒有那麼罪大惡極吧!我如此告訴我自己︰『我們彼此的觀念差異很大,需要再次好好的溝通一下,交換立場為對方想一想,也許相互之間都能再找到新的解決方法。』到現在我還很清楚的記得,那個很難纏的客戶,在誠懇的溝通之後,也變得沒有那麼討厭了。後來,我們還陸陸續續合作了好幾個案子。

從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定期保持運動的一項好處,除了健康及紓解壓力之外,運動絕對有助於正面思考。

旅行,又是另一種增進工作效能的祕方。知名的作家曹又方小姐、吳淡如小姐及褚士瑩先生,都是酷愛旅行的人。

知己朋友都知道,『旅行』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帖兼具紓解壓力與快速充電的特效藥。不論工作多忙,一年我總要出去旅行幾趟。每當心力快要被搾乾前,我就知道該去旅行了。每次旅行回來,我就像一塊吸水後的海綿,濕潤而飽滿,回到生命最豐盈的狀態。

在旅行中,可以釋放心中的許多負擔,並且接收到許多外來的新訊息,讓視野和心胸都變得更加開朗、豁達。旅行,不但能增廣見聞,同時也可以適當調劑工作與生活的壓力。但是,旅行品質有好有壞,端看你怎麼計畫、用什麼角度看待、與什麼個性的人伴遊,這些都會影響休閒效果。

很多人說,一次好的旅行是要靠機運。例如運氣不好就會遇到壞天氣、碰到扒手小偷、飛機誤點、行程不順利…幸運的話,一路上都會玩得非常愉快。但是,我覺得運氣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很多事情並不是操之在我。比運氣更重要的是,面對運氣的態度。無論是好運與壞運,把它當作是旅行中的驚喜,就算是令人很挫折的事,也把它當作寶貴的學習經驗。你會發現,事情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

其實旅行不一定要出國,目的地也不一定是風景名勝,只要是離開家門、離開平常的生活空間,都可算是一次旅行。只要妳打開心靈的眼睛,放鬆情緒的神經,認真去感受、去體會,就算是從家裡慢慢散步到附近的小公園,都可以是處處有驚喜的旅程。

人生,本來就是一次旅行。只不過這趟旅行,只有起點,沒有回程。

[觀點] 不要再說我幼稚 - 鄧惠文醫師

女友說,想要一個音樂盒。為了看一次她燦爛的笑容,他願意做任何事。他花了一個月的下班時間削木頭,刨光表面、彩繪、上漆,做成一個可愛的外殼,還鑲上她的名字。但是他沒辦法手工作出那種會發出音樂的轉軸,於是他買了一個現成音樂盒,大費周章地把它拆掉,終於取下機芯,裝進自己的音樂盒裡。送給她的那天,他非常興奮。捧著音樂盒的雙手忍不住微微顫抖。女友只是淡淡地說了謝謝。他覺得有點失望,不過女友看起來比他更失望,於是誰都沒再多說什麼。

過了一年,女友說想分手。他不明白細心呵護的愛情為什麼不能綻開花朵。女友說他是個好人,但她對他沒有感覺。她說年紀不小了,需要一個成熟的男人。發生了這種事,不願接受也得接受。他只好繼續過著日子,工作滿滿的,心裏空空的。

多年之後,他在東區的一家精品店看見她。他在櫥窗外,她在店裡,身旁的男士低頭簽著帳單。她比以前老了一些,不過還是很漂亮。她們離開之後,他好奇地走進店鋪,發現裡面陳列著一個個閃亮精緻的音樂盒,售貨小姐親切地招呼著,為他介紹「頂級的瑞士Reuge音樂盒」,每個定價都在一萬元以上。他隨意指著一個打開後有芭蕾舞者旋轉的,店員說他眼光很好:「這是限量款,定價三萬五千元」。他問身旁的現任女友喜歡嗎,她甜甜地微笑,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買下了,女友非常地開心。看著女友的笑容,他卻覺得疏離。幾年前,他多麼期待這樣的笑容。那時他很天真,許多事物求之不得,如今他經過歷練而成熟,彷彿什麼都輕而易舉。可是,得到的感覺卻不像當年那樣強烈。

他不再是職場菜鳥,他懂得老闆和客戶的心理,知道攻守之間的份際。他不再是月光一族,他知道如何規劃最好的理財,獲得最高的利潤。他不再是癡情男子,他瞭解女人想聽什麼話,更熟悉交替使用冷淡與熱情的魅力。然而,這種成長與社會化的過程也讓他學會習慣性地隱藏想法,有時必須為了保護自己而對別人冷漠,或是忽略自己對別人的歉咎。

沒有人再說他幼稚,但他付出的代價是親密感,成熟而深沈的他,不會再被人們輕易看透,於是也很少有人能真正瞭解他。

有時候他會懷念傻傻的青春,懷念那顆容易被敲開或者敲壞的心。

年輕的女孩把玩著音樂盒,問他若有所思地想什麼?他只能說:「等妳老一點就會懂吧。」

人們不斷鞭策自己成長,從年紀還很小的時候就想擺脫「幼稚」的評語。但成熟是什麼?學會依循別人的道理?還是拋棄內心的熱情?年輕時擁有一份以為用心就會幸福的傻勁,但終究不敵各種挫折的磨蝕,每次失敗,就趕緊在心裏重繪一個更加成熟完美的自己,調整方向,拼命地前進。宿命般地,埋首於人際與職場無情的競爭之後,突然在某一天驚覺心態竟已蒼老,又開始緬懷天真,期望能拾回一份童心。

我常在淡水線捷運車上遇見一位玩木球的老伯。懷舊的童玩在老先生手上呈現著微妙的衝突與諧和,他耍弄著十字形的木棒,交替地用木棒左右兩頭拍打一個棉線連繫的木球,最後還要巧妙地把球甩到木棒頂端,不偏不倚地卡在錐形突起上。

因為老伯的舉動與行色匆匆的捷運族實在太不搭調,他總是吸引所有乘客的目光。但大家似乎都帶著幾分防備,偷偷忖度他的目的。老伯常邀請其他乘客試玩,但許多人猜測他想兜售童玩,無意購買的人都立即搖頭拒絕。起初我也這麼認為,但到現在已經遇過他十來次,卻從未見他兜售。或許他真是童心未泯?把熟諳的木球童玩當成一種表演藝術,或是想挑戰行駛中的捷運帶給木球遊戲的難度?

端坐在列車上的我們,這些所謂成熟世故的人們,早已失去在眾人面前嘗試新遊戲的勇氣,我們懂得避免出糗、避免讓自己陷入無謂的麻煩,即使最後只需要拒絕一個老伯的兜售,我們還是選擇防衛。

還記得第一次出糗的時候?還記得第一次被騙的時候?那些記憶怎麼永遠鮮明,早就已經學會不讓它發生了,卻還是習慣性地提防著?我想著親手做音樂盒的男孩如何在愛情的戲謔中失落最初的心情,心痛為他開啟了成長的大門,但成熟的他已不是原來的他。

成長始於對原我的懷疑,繼而開展成一條無法回歸的路途。至於純真,看似失落的故鄉,卻也可能是成熟的極致。

不在乎眾人眼光的老伯繼續拍打著木球。忙得像陀螺般的人們繼續追求財富與經驗。一次次的愛情讓人消費著音樂盒,人們始終想不通最初的幼稚為什麼最美。

能不能跳過這個彆扭的成熟階段?

回到最初那種不知道受傷是什麼、不懂得顧慮而能坦率的時候,或是跳進最後那種,知道不管如何受傷、其實都無所謂而又能坦率的時候,任何一種似乎都比這個小心翼翼的階段好。

純真的幼稚並不需要羞愧,看透人生之後的童心更加可貴。

別再說我幼稚!

--
我真的看著看著就哭了~自己都嚇到了...

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音樂] 聊Britpop

當兵放假,可以回家聽我最愛的brit-pop。很開心,當兵讓我變得很容易滿足欸,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提昇?

「聽著Brett Anderson的聲音著大概會靈魂出竅吧!」睡醒但身上還黏著被子的我突然閃過這樣的想法。又或著說聽Travis的"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在雨天應該很容易入睡吧。我習慣用音樂去模擬一個情境讓自己掉進去音樂的節奏,And enjoy it!

桌子上躺著Travis台北演唱會的票,光用想的就很讓人熱血沸騰了,如果全場一起唱著Turn然後一起轉圈圈不知道會不會上蘋果頭條。「白痴!」心裡面另一個我這麼咒罵著,那個是比我年長十歲的我。

Mur了這麼久大概有人會覺得很fretted!(.____.a)

Anyway,就當作brit-pop的傳教文,噢不,傳「樂」文吧。如果你們想讓心情平靜點,又不想要音樂沒人唱歌覺得想睡覺(誤很大)的話,可以聽聽看囉!

從Wiki上摘錄了一些資料:(http://0rz.tw/9a45z

英倫流行樂(Britpop)當油漬搖滾,後油漬搖滾以及嘻哈樂成為美國的主流音樂形式時,許許多多的英國樂團在90年代中期開始了復興60年代音樂傳統的運動,這個運動經常被稱作Britpop.

推薦專輯:
推薦專輯:

Travis - The Man Who
12 Memories

Suede - Coming Up

Radiohead - Ok Computer
The Bends

MUSE - Showbiz
Origin of Symmetry

--
And 最近去看了無敵浩客,比想像中好很多耶。或許我們可以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
多少不快樂是因為自己把固有的價值觀套在別人身上所造成的。有時候把渾沌的頭腦
用思考篩一篩會讓自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maybe。

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星座] 瑪法達一週星座運勢 06/18~06/24

占星預言

退行三週多的「水星退行」終於在6月19日恢復正行;金星和太陽在6月18日和6月20日先後轉入巨蟹座,正式揭開「巨蟹座之月」序幕;一級星座警訊出現頻率和強度都很高的本週期,從星座角度解讀,意味著這段期間的星座調性在結束雙子座充滿不確定變數與驚奇和水星退行期間的荒唐烏龍、恐慌失序、災變危機後,接之而來的氛圍將轉而被「巨蟹座」的反覆不定、過敏反應或墨守成規等調性籠罩。

值得注意的是6月19日水星恢復正行對應的全球財經表現,一般認為股市通常可望波動幅度減小,價格反應也會漸漸擺脫謠言、恐慌等非理性因素干擾,回歸基本面。由於財星和若干吉星在本週期密集出現不利角度,理財占星師認為,未來一週歐美股前景並不樂觀,下修的股價似乎尚未觸底,投資人宜注意防禦佈局、拉高現金水位。

就個別星座而言,情勢持續向下滑落,混亂稍減,但若干負面事件帶來痛苦程度不減反增的大環境,迎接各式逆境、打擊或失望的挫折星竟佔絕大多數,鴻圖大展、如日中天的幸運星反屬少數例外。其中,運勢逆轉幅度最大、運勢排名第一的幸運獎星當推,從長期低潮畢業的巨蟹座;射手座和魔羯座可以較無顧忌地放手一搏任性自為,運勢也不錯;上週運勢也在低檔徘徊的水瓶座,際遇也頗被看好。最傷心的星座當屬:在人生戰局中暫時落敗的蠍子座。




星座幸運排行


1. 巨蟹座:大功抵定、喜獲知音、業績長紅(好運最多)

2. 射手座:破土興工、開疆有成、挖得寶藏(衝刺最快)

3. 魔羯座:神采飛揚、風流人物、左右逢源(人氣最旺)

4. 水瓶座:盡忠職守、腳踏實地、得道多助(效率最高)




星座運勢


牡羊座

志在千里,活在當下。運勢由紅翻黑、滿意指數快速下滑的這段日子,雖然生活一些不確定和煩惱干擾明顯變少,但卻遇上另一種現實和理想無法兼顧的頭痛問題。某事業情勢塵埃落定已成定局,在變與不變、追尋和留步間猶豫不決,白日夢一度被中斷澆熄,事業包袱主要來自內部,宜穩住眼前最有把握的。財運不濟。愛情是只想舒適地依靠。


金牛座

強敵環伺,且戰且走。即將面對某重大考驗的這段日子,天將降大任,得加倍承擔,才能維持現狀,勉強應付。事業不只得暫時忍受默默耕耘、無人聞問的窘況,還得處理狀況不斷的大小危機,其中包括人事糾紛、告密抹黑或爭議曝光。角逐某職缺或獎項更是競爭激烈,強中更有強中手。利小考或短途旅行。有意外破財。愛情是淺嚐即止。


雙子座

優渥從容,瑕不掩瑜。守護星恢復正行的這段日子,生活回歸平順充實,價值觀也在人生際遇啟發下而有茅塞頓開的讚嘆。熟悉的領域換個角度,竟出現全新事業可能。人氣轉強,不只在工作上成功化解敵意、瓦解反對,還順利合縱連橫、攜手一舉得勝,表現獲得肯定。法律爭議、誤會僵局解套有望。暴發戶潛力驟增。愛情是幸福得有些重量。


巨蟹座

撥雲見日,低調奢華。吉星金星和太陽先後轉入蟹座本命宮的這段日子,運勢從谷底一躍而上,有行情、自信快速飆升,有不少好事值得慶祝一番。事業看好度雖高,卻低調隨和、隱身幕後,不過度強調自我或造勢包裝。短期內可靠著穩健執行力、良好合作關係和高明謀略佈局站穩基礎。偏財運佳,有禮物上門。愛情能量變大,也有承諾。


獅子座

山窮水盡,柳暗花明。運勢先蹲後跳、有驚無險的這段日子,轉入為期近月的年度充電準備期,沉澱、補強、調整、預習是重要課題。事業遭逢瓶頸,暫無突破。身肩領導重責或位居第一線者行事頗有分寸,不強人所難,權威、霸氣旅展得恰到好處,頗受高層信賴,在情緒鬱悶下仍能完成若干小規模案子。有遲來的進帳。愛情是被情緒綁架。


處女座

正義遲來,捨近求遠。守護星恢復正行的這段期間,先前溝通不良、錯稱心結、臨時生變或誤導眾人大費周章的糊塗災難即將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沉冤昭雪、誤會冰釋或還回公道之類的轉折。耽擱許久的計畫突然復活,且快馬加鞭、超前進度。事業經營略嫌保守,有更好高昇機會,卻選擇較安全的落點。財運欠佳。愛情是在人群中卻孤寂。


天秤座

短空長多,運勢詭譎。仍未脫上週以來星座警訊隱憂的這段期間,雖然堪稱暗潮洶湧,稍有不慎即可能誤觸地雷、引發災情,但在諸多險境後,卻又跌跌撞撞轉入年度事業高峰,不少人甚至可能有飛黃騰達、名利雙收的機會。提防賭癮、犯罪、惡慾或詐騙等災難是非。親友是重要支柱。有喬遷、增添成員之類喜事。愛情是陰雨綿綿。


天蠍座

能屈能伸,識時務者為俊傑。運勢警訊頻率高居諸星之冠的這段日子,除了要與人為善、不堅持己見、放低身段以趨吉避凶之外,還要記得善用幽默、正向思考化解問題,人生風水才有希望轉危為安。事業競爭慘烈,來者不善,生意更是岌岌可危。人際關係自我防禦心重、好辯抬槓、包容度略低,常招來不對的人。漏財。愛情是情意惱人。


射手座

開張大吉,出奇制勝。對挑戰極限躍躍欲試的這段期間,若干生活、工作大計幾乎同時解凍,忙得喘不過氣來。農曆年前提過但因故擱置的案子,可望再被拿來熱烈討論;策畫已久的某計畫,也到了緊鑼密鼓的推出時刻。事業排除阻力,達陣成功,策略、口才、文字功力是關鍵祕密武器。財運旺,利不動產買賣。愛情是一種傾慕和渴望。


魔羯座

開低走高,後勢看俏。烏煙瘴氣消退,生活注入不少清新愉快元素的這段日子,再度找回熟悉的操盤感覺和贏家自信,鬱悶已久的人生也因此再度呈現明媚光景。事業打破孤軍奮鬥的局面,能在團隊夥伴相互支應下,打場漂亮勝仗。跨業合作、多角經營,資源利用率效能提升,工作產量大增。注意健康與休息。財運轉強。愛情是行星,不是衛星。


水瓶座

福至心靈,成竹在胸。行事出現難得的理智和冷靜的這段日子,原本現實落差不小的若干事業或人生瘋狂構想進入行動階段,反而意外變得務實和謹慎。事業借力使力,重要計畫紛紛啟動,雖仍有零星異想天開、天翻地覆的大手筆變動,但都總算經過應有成本效益評估或審核精算,某計畫如願獲准。預算開支相抵。愛情是種淡而有味的幸福。


雙魚座

成王敗寇,福禍相伴。即將迎接某個生涯大事或人生關卡的這段日子,勝負成敗、在此一役,宜主動出招,避免被動因應。衝突指數大增,面對言語挑釁、挑撥行動容易無法自拔,宜注意自我情緒管理。本月中起到11月下旬再啟另一波事業機會,可望宣佈或談成某重大計畫、議案,成為不可輕忽的一股惡勢力。破財。愛情令人增生智慧。

[星座] 你的骨子裡還蘊藏著哪些星座?

Source:http://tw.starq.com/newstar2/okstarq.php



整體性格

有理想有抱負,慷慨體貼;熱情如火,直爽乾脆,努力向上也享受生活;也有不受約束,追求完美,刻苦耐勞的一面。

待人性格

合情合理;喜歡熱鬧;勇於表現不會怯場;不分親疏一視同仁;作風比較開放。

處世性格

不會強迫別人;有為有守;有立場也能協調;不鑽牛角尖;不喜歡太現實;妥善計劃有序行事。

性格缺點

拘泥計劃不懂隨性的樂趣;有時候容易自得意滿;偶爾會讓人感覺不夠熱情。

價值觀

自由自在;傳播真理;善用時間;較不擅長:親暱黏膩;微枝末節;節儉守財。

愛情性格

在愛情上喜歡講究效率快速進展,不很重視浪漫,沒什麼忌妒心;較常表現:熱情主動,講究排場,明理變通,樸實淡泊。

金錢性格

花錢很得體不浪費也不小氣,用錢會有妥善的計劃;容易把錢用於:追求新奇,不凡品味的商品,標新立異,精益求精。

-- O__o" 好像沒有很準!

[好文] 發現了90/10的定律 - Stephen Covey

它將改變你的一生,最低限度,它將改變你對不同情況的反應。

90/10的定律是什麼?生命的10%是由我們的際遇所組成,餘下的90%則由我們的反應而決定。這意味著什麼?我們無法掌握那10%的際遇,我們無法阻止行程,因汽車拋錨、航班誤點,受到延誤。我們無法控制那10%的際遇,但餘下90%則不然;你可以決定餘下的90%,為何呢?憑你的反應。

你不能控制交通標誌,紅綠燈轉紅,但你能夠控制你的反應,別讓他人愚弄你,你能夠控制你的反應。

『舉個例子』

你與家人吃早餐,女兒不小心,把咖啡潑倒在你的襯衫上,這是你無法控制的情況,下一步將如何?則由你的反應而決定。你狠很的臭罵女兒一頓,令她陷於痛苦之中,然後你又把怨氣發洩在太太身上,責難她把咖啡杯放在桌邊,接踵而來的是一場短暫的罵戰!你生氣的上樓更換你的襯衫,你下樓;發現你的女兒~~正在哭著吃早餐,並趕著去學校,結果,她錯過了巴士。你的太太趕著上班,你匆忙的開車,送女兒去學校。抵達學校時,已經遲到十五分鐘,你的女兒並沒有跟你道別;便已跑進學校。因為你上班已經快遲到了;你以時速四十英里的車速,在一條限速三十英里的道路上前進。你付了六十元道路罰款,你到達公司時已是九點二十分了,這時你竟然發現,你忘了帶公事包。這是非常糟糕的一天,而你感到每況愈下,你開始渴望回家。

當你下班回家之後感到,你與太太女兒的關係上,出現微小的裂痕,為什麼?一切皆由你早上的反應而起。為何你會有如此糟糕的一天?

(A)是咖啡所造成的嗎?

(B)是你的女兒所造成的嗎?

(C)是你的太太所造成的嗎?

(D)是你所造成的嗎?

答案是︰(D)

你無法控制女兒打翻咖啡一事,但你在緊接那五秒內的…反應,讓霉運開始發生,是你改寫命運的結局。咖啡翻倒在你身上,你的女兒幾乎要哭了,但你溫柔的說︰「親愛的,這並算什麼,但你下次得小心一點了。」

你拿起毛巾便上樓去…在你更衣完畢,並拿起你的公事包後,你下樓去,望出窗外的你看到你的孩子正在巴士上,她回頭向你揮手。你早了五分鐘到達公司,並親切的與你的同事打招呼,你的上司,亦對你新的一天給予正面的評價。

看到兩者的分別嗎?

兩個不同的情景,由同樣一個開頭所引起;但結局完全兩樣,為什麼?皆因你的反應而造成。你或許真的無法掌控10%的際遇,但剩下的90%則可以由你的反應而定。

﹝實踐90%定律的方法﹞如有人說起你的是非,千萬別當那一塊「海綿」讓那攻擊性的說話,全部吸收~~成為自己的壓力,別讓那負面的評價纏繞著你﹗適當的回應,能夠使你的生活免受破壞,一個錯誤的“反應”會使你失去朋友,甚或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

車子拋錨了,你如何感想?

你會生氣嗎?會怒罵嗎?

你的血壓?是否急速上升?

你會否嘗試著去?踢撞它們?

誰會在意你?偶爾的遲到?

記著90/10的定律別在意。

例如;你的工作被辭退了,你為何要失眠與憤怒?事情總是發生了,不如用你憂心的力量,及徒增煩惱的時間,去找尋找新工作吧。

例如;航班延誤了,它將影響你一整天的行程,為何要將怒氣發洩在服務員的身上?她並不能阻止事情的發生,不如利用你的時間學習或認識旁邊的乘客。

不要憤怒!否則它將只因為突發的小意外而令你的一整天變得更糟。

你懂得了90/10的定律去實踐它,你將會發現驚人的效果,嘗試實行它,你將不會有任何損失,90/10的定律非常神奇,只是很少數的人會運用它。

建議你勿沉溺在痛苦中,嘗試離開心傷與問題,理解並去實踐90/10的定律,它將改變你的一生。

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投資] 期貨大師Stanley Kroll來台演講內容導讀

Source:http://blog.xuite.net/nelson.sue/future/4769802

數年前,屬於趨勢型作手的期貨著名交易員史丹利.克洛爾(Stanley Kroll)在來台的演講會中,講述了他在期貨市場上操作的基本法則。克洛爾認為,期貨市場交易宛如非洲叢林,當投資人進入這個叢林中,最重要的是學會生存,而良好的"風險控管"就是最好的生存之道;另外,簡化操作策略,避免複雜的策略技巧,乃是致勝的訣竅,惟有具備這幾點基本要件才可能成為期貨市場上的常勝軍。

(著有<<期貨交易策略>>,寰宇財經12,強烈建議重覆展讀,沾染大師氣質。)---擷錄「經歷這些年,我仍關心從市場獲利---獲取暴利。但在衡量巨大的財務風險、緊張情緒、寂寞、孤立、自我懷疑,甚至莫名的恐懼,自然這全是期貨操作者的經常伴侶,你不應該只以獲利為滿足,暴利必須成為你的目標。」-- Stanley Kroll。(這本書House也強力推薦,值得一讀再讀)

以下是幾個演講重點整理:

●不願認賠出場兵家大忌

克洛爾指出,在他的眼裡全球最好的交易員是亞洲的交易員,因為亞洲交易員不但眼明手快,而且非常積極。不過,亞洲交易員的最大致命傷卻是不肯承認錯誤,不願認賠出場,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沒面子的事情:其實不然,克洛爾認為,這種不願認賠出場的情形,便是沒有風險控管觀念的最佳例子,也是期貨交易的兵家大忌。事實上,在千萬次的交易當中並不需要每筆交易都要正確,這根本是無法做到的事情,不要在追求”勝率”上浪費過多的精力。因此,在大多數的交易中只要有35%到40%正確,便是非常成功而且有利可圖。

如何作好風險控制的工作呢?克格爾指出,不管是散戶或是基金、法人大戶,在進行期貨交易時,最多的進場資金絕對不可超過所有資金的25%(純屬個人見解),隨時保有解套和反向操作資金是風險控制的基本重要觀念。舉例來說,當你利用25%的資金進場作多時,一旦行情反時,此時剩下的資金不但可以幫助你解套,還可以趁勝追擊反手作空。

以此標準,十萬根本就不能買賣一口臺指期,而只能操作小臺指,但卻是筆者深信的基本交易法則。我們在交易時壓力隨時有,不管是不想輸的壓力、資金壓力乃至諸多莫名其妙的壓力,士官長的經驗是,絕大部份朋友的倉位都超過能承受的範圍,只是事情還沒發生感覺不到而已。下十成多(空)單,只是顯露經驗淺薄,"那一次"你一定會遇到!只要一次就足以打掛,躺在地上爬也爬不起來。市場的不確定是唯一的確定,行情的鄰居是無情。

更有甚者,把市場當做八仙樂園,當沖、波浪、沖沖樂、漲跌基本多單、短線避險空單…等等諸如此類,往往都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超人能耐!來市場不是為了讓人崇拜的,只要把基本功老老實實做好。請記得,風險一定擺在第一位,然後再來談獲利。波段單子做不好,在這個市場是很難有明天的,需知波段沉穩能力是短線的基礎,但是培養短線能力卻會掏空波段能力,希望你能體會。

再來有個問題經常出現在士官長的身上,身旁的朋友老是認為行情看得那麼準,但是部位為何不再做大一點,這幾趟下來不就”噱爆了!等你在市場活久一點,答案自然會浮現。

對於作多或是作空,不應有偏好或是先入為主的觀念這是另一項致勝的條件。克洛爾認為,進入市場交易所求的是獲利,對於多頭或空頭不需要有任何的偏見,只要那方有利可圖,隨時改變自己的部位,隨著趨勢趁勝追擊。對股價指數而言,量的規模越大,價的級數就會越大,交易者就要修正原本的工具時間參數,尤其是擺盪型指標,否則以現在的行情,也許很多人逐漸不敢放空了,但是心理上只有一路看空上去。

另一項風險控制要件是限制損失幅度,在單一的市場交易中,把每一個部位的損失限度設在15至20%(非每一口保證金的百分比,而是總體可操作的資金),如果是較大資金帳戶,則損失限度的幅度可略再縮小。如此一來,可以避免損失過分擴張,造成追繳保證金(MARGIN CALL)或過度損失(OVER LOSS)的情形。克洛爾強調:一旦發生追繳保證金的情形,將對投資人的心理造成負擔和信心衝擊,這對往後的交易都有負面的影響。在他的幾十年的交易生涯中,從未發生追繳保證金的情形,他希望所有投資人都不要成為MC俱樂部的成員。

不要存有每筆交易都要作到最高或最低價的想法。士官長也常被短套,但這是對應"不敢買"或是"規劃到沒買到"等等的對應法。譬如,在空頭版圖已經來到負兩百,之前「留空買點」、「負向末衝」也都已經出現時,開始利用分時線下殺分批進場(請記得,沉穩地殺低接永遠比追強、高具有相對戰略地位),這樣既不會有到時候錯失機會的遺憾,也會讓自己更敢在低檔出手,很諷刺的是,在低檔買進儘然需要極大的膽量。…明知不可能買在最低賣在最高,但是一般人都想做到最好的價格,雖然有時是如你所願,但那只不過是幸運而已,克洛爾認為,一筆成功的交易最重要的是讓獲利持續擴大,讓損失立即縮小,換句話說,投資人在部位獲利時,作一個長線投資人,當部位損失時,立即變為短線的交易人。

●反轉訊號出現立即砍倉

談到短線或長線投資,台灣的期貨投資人大部分應屬短線操作。事實上,這並不重要也沒區分的必要。因為,正如同上述所說,當趨勢明顯時,有獲利,就該緊抱著部位不放,作個長線投資人,一直到反轉訊號出現為止,反之,立即砍倉出場,減少損失,作個眼明手快的短線進出者。

另外,當行情的趨勢明顯時,切記勿貪小便宜,逆勢作短線進出;因為這常會造成偷雞不著蝕把米的窘狀,得不償失。換句話說,當行情屬多頭時,寧可等待機會進場作多,千萬不要逆勢放空,反之,行情為空頭走勢時,逢高放空,不可逆勢作多。原理簡單明瞭扼要,但是要付諸實行卻可能要花上交易者幾年的磨功。士官長常論及,檢驗個人心法的真理,永遠只在市場裡而不在收盤後的背誦裡,實踐才是檢驗真理之路。

另外,學會利用停損技巧(ST0P)不但可降低風險,減少損失,有時還可以免除到手的鴨子飛了的不好感覺。克洛爾認為,在每筆交易上都需設停損。停損點的設置也可以用在獲利方面,克洛爾建議,當部位獲利時你可以用每週40%的停損點設置方法來防止獲利消失。舉例來說,當黃金行情為400美元,你的獲利已是1000美金(390買進到400獲利為1000美金),而"獲利400元"便是獲利出場點的停損幅度,也就是在394美元設置停損。假設在一週之內,黃金都沒跌至394美元,反而上升至410美元,此時就把停損的位置調高到398美元的位置(黃金漲到410時你的獲利為2000美元,每週獲利40%的位置,就在2000×60%=1200,410-12=398;黃金報價每跳動一美元價值為一百美元)。切記只要價格沒點到你的停損點,不要改變停損點價位。此一方法不但可保有獲利,而且也可使獲利擴增至最大。

●損失逾40%須退場觀戰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進場交易常有每戰皆敗北的情形出現,這或許是所謂的墨非定律吧,克洛爾認為,當原有進場資金損失超過40%時,投資人就必須先退場觀戰。因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切記學會生存是進入期貨叢林的第一要件。"適者"生存而不是"準者"生存。當然,暫時離場並不是對行情或相關消息不聞不問,反而應該加倍努力,專心研究,在每日的看盤時,可以模擬進場,以測試自己的行情判斷力。

克洛爾自述說:「知道何時"不要"操作---很有耐性地等候在一邊,直到正確的時候才一躍而進----是操作者所面對最艱難的挑戰之一。但是如果你要抬頭梃胸站在贏的陣營裡面,這一點絕對不可或缺。曾經有無數的日子,我內心的衝動強烈到要逼我多做一點,使我不得不耍些點子好讓自己不要下單,我的辦法有下列幾種」:

* 把李佛摩的金言掛在下單專用的電話上:「錢是坐著賺來的,不是靠操作賺來的。」

* 放一本航海雜誌在我桌子上面(通常這就足夠引開我的注意力,不再去想一些不必要的操作。)

* 真的沒辦法忍耐時,只好暫時離開辦公室到外面走一走,或者跟曼哈塞灣的藍魚或其他東西較量一下。

作好風險控制之後,在操作策略的制定方面應予簡化,克洛爾認為操作策略要保持所謂的KISS原則,也就是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通常最笨最簡單的操作技巧就是最好最會獲利的策略。除此之外,當投資人在期貨市場上不知所措時,總是記得強者恒強,弱者恆弱的道理,進場購買最強的商品,賣掉最弱的商品(個股)。如此一來,就算沒有為投資人賺進一筆可觀的財富,至少可以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而生存在期貨叢林之中。

大師話語總是簡易雋永的,簡單是因為經過複雜粹鍊過,沒有粹鍊其實也無以簡單起。交易本就是一場不間斷的學習,學習方法,也學習如何學習方法。交易動作無它「低買高賣」四字而已,然而串起這四個字卻是千斤萬擔重。總的來說,我們必需戒掉「零售獲利,批發虧損」。最後希望短短的一篇文章,能引領出屬於你我獨特的個人操作哲學,祝您平安如意。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現象] 《後現代狀況導讀》

文/台大地理系二年級 賴彥甫
※ 特別感謝黃宗儀老師、姚耀婷、劉建承、陳建佑、賴彥呈給予寶貴的意見:)

【後現代,根基於新的資本主義與科技發展】

後現代一詞,最早來自建築,約出現在西方世界的1960年代之後 。而後現代開始被用來描述新時代的社會狀況、經濟、文化現象等,首推李歐塔 於1979年所出版的《後現代狀況》。然而,一開始便讓人感到好奇的,後現代所指涉的現象是如何誕生的呢?我想,David Harvey的貢獻就在於此:他認為後現代文化與當代資本主義中的時空壓縮是相關的。人們生活中經歷跨越空間所需的時間越來越短,而空間距離對人們所造成的阻隔也越來越少,世界已收縮成一個地球村,使我們在經濟、生態上相互依賴。

詹明信與David Harvey抱有相近的論點,他在《後現代主義文化》所描述的,後現代文化出現在後工業化的資本主義階段。此時的工業社會已進入一個變化期,這些巨變包括:產品生產轉變為服務生產、人與自然間的管理轉換成人與人之間、理論知識居中心地位等(詹明信,後現代主義文化,頁157-61)。由此可知,後現代文化處於資本主義極為發達的階段,也由於交通運輸革新與資訊科技的進步,時空壓縮的感受比以往更為強烈,使得資本可以快速地周轉。而生產周轉時間的加速,也需要快速的交換與消費來配合,因此就消費層面而言,調動大眾(相對於菁英)市場的時尚,是提高消費速度的一個重要手段;而在商品生產面向來說,由於資訊發達,供給端更能體認民眾的需求,便突出了即時性與一次性物品的優點,而屬於短暫性的服務消費也日益重要。
  
就後現代涵義來說,隨著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由福特主義轉向靈活積累、小規模的、有彈性的生產方式,空間的障礙越來越不重要,資本對空間內部場所的多樣性就越敏感,對各個場所以不同的方式吸引資本的刺激就越大,結果就造成了在高度一體化的全球資本流動的空間經濟內部的斷裂、不穩定、短暫和不平衡的發展。由此而來,在整個社會範圍內造成的影響主要有兩個:第一,強調時尚、產品(工業產品和文化產品)、技術、勞動過程、觀念、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實踐活動的易變性和短暫性。第二,與短暫性相適應的、著眼於建構新的符號系統與意象的「形象生產工業」,它們致力於製造各種「幻象」,以至於出現了以這種行當為業的各種社會角色(David Harvey,後現代狀況,頁355-85)。

總的來說,時空壓縮是後現代主義的重要特徵,它根基於不同的技術(如通訊技術、信息媒介、交通運輸的進步)、不同的政治環境還有多國化的資本主義,而這些便是馬克思主義中指稱的下層結構,它們不僅支撐了、影響了,甚至可能顛覆了身為上層結構的文化範式。

【後現代,界線消融的過程】

後現代是一個極為複雜的語彙,也是一個混亂的狀況。或者,你也可以說它是眾聲喧嘩。而後現代最讓人感到困惑的最大理由,通常是因為「後」擺放在「現代」前面而顯得突兀。由此可知,後現代以它所不是的東西來標明自身──它不再是現代。它是現代的反思、結果、餘波、發展也是遺腹子,它也是全部或部分這些意義的混搭。

關於後現代的論述是眾說紛紜的,在這裡,我依循John Urry 的洞見,將「後現代」視為一種「文化範式」。用這種方式來思考後現代,擺明了不當它是某個活動領域的專有名詞(如建築、文學)。後現代主義的根本結構特徵是『去差異化』 (de-differentiation)(Lash, 1990: 11)。這個觀點,可以用社會學常用的語言來說明。現代主義(modernism)涉及結構性分化,美學自成一個範疇,而經濟、家庭、政府、科學、倫理道德等許多制度或規範性領域也分道揚鑣各走各路。這種現象,John Urry稱之為「水平分化」(John Urry,觀光客的凝視,頁137-51)。

隨著各個領域呈水平狀獨自分開,非常重要的「垂直分化」也同時進行:高尚文化與低俗文化之間、學院派藝術與大眾娛樂之間、菁英消費模式與大眾消費模式之間。像是以前只有貴族能享受的音樂或者繪畫展覽,現在透過CD還有影像複製,藝術欣賞早已普及至一般大眾,並且藝術以更豐富的形態現身。而在建築方面,現代主義的建築風格(當然有很多種類)則有別於形形色色的通俗樣式,強調建築的功能性,以及烏托邦幻想的實現。

正如同以上所見,現代主義必須理解為一個分化的過程,特別是各種不同文化領域的水平和垂直分化。但後現代主義正好相反,它意味著「去差異化」,而且進行的方式有很多。換句話說,我們也許可以將後現代理解為一種界線消融的過程 。我想,這樣是比較好理解的。

貼身的例子,出現在百貨公司裡。陳列在櫥窗裡的商品,你會發現,美觀、功能、廣告、包裝,已經巧妙地,又或者說是有意無意地混合在一起,而成了資本主義最成熟的商品形式,一種完美的商品。這些商品是後現代狀況的最佳表現,美學和商品之間的藩籬消失了。所謂的「名牌」就是這麼一回事情,時尚的設計,將服裝「遮蔽身體,保持溫暖」的實用性進行包裝,並用廣告來誘惑那些「有品味」的人們,讓他們覺得,穿上這些衣服或者拿著這些包包,可以讓自己美得像伸展台的那些模特兒一樣。換句話說,實用價值似乎不如往昔,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象徵價值」。

手機,也是很好的例子。除了通話之外,還將攝影、上網、GPS等功能合於一身;而台大的學生證本身也帶有一點後現代狀況──它是學生證,同時也是悠遊卡。功能的結合帶來了更便捷的生活,活絡了甚至是打破了原本存有的限制。

藝術品與商品的分野正在瓦解,有關於這一類的發展,還包括了:在廣告中首播的流行歌曲、用來促銷唱片的藝術流行錄影帶(MTV);而廠商也以贊助的方式使用「藝術」來推銷產品。商業文化在後現代裡,是交織錯綜,密不可分的。


【後現代,讓真相成了問題】

後現代文化並不宣揚獨立性,也反對美學遺世獨立,這種文化打動觀眾的方式,靠的是挑動個人感官所帶來的立即震撼。原本所存在的高尚文化與普羅大眾所擁有的「大眾」和「低俗」文化之間的強烈差別,在後現代裡頭也消失殆盡。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後現代主義讓「再現」與「真相」之間變得更模糊難分。表意的方式越來越視覺化,使得再現與真相之間的關係變得更接近、更密切。
  
布希亞提出來的著名詞彙「擬象」正好為此做了相當好的解釋。擬象(simulacra),也就是擬仿物的再複製。所謂的「擬仿物」與「複製品」的最大差異是,擬仿物本身也是複製的過程,但卻找不到其創作源頭。舉一個我覺得很好的例子:COSPLAY。COSPLAY本身就是一種擬象:漫畫家畫出可愛的小蘿莉,並不是完全按照志玲姊姊或是哪位絕世美女而複製、刻畫下來的,那是一種美好的女性想像,閃爍的大眼、櫻桃小嘴、白皙的肌膚還有微紅的雙頰。漫畫家所創造出來的,是不存在現實世界的人物,那是比真實還真實的女性角色。而時下年輕人們可能是喜愛漫畫中的人物,也可能為了表現另一個自我,藉由裝扮這些漫畫人物,便有意無意地再一次複製了擬仿物,而使得自身成為一種擬象。
  
近年來,許多觀光景點的發展都是很好的地方「擬象」的例子。如清境農場,山坡上,滿是歐風民宿、草地與羊隻。可能是瑞士的風景明信片在作祟,或者是電視、網路媒體塑造的瑞士風采讓人迷戀,於是「想像中的瑞士」便再現於清境農場,創造出一個「比瑞士還瑞士」的地方。由此可以得到一個簡單結論,擬象所要喚起的,是眾人已經擁有的──原本對瑞士樣貌的意象。簡而言之,擬象創造了一種超真實感,假造的比原版還要真實,反而使得「原初」的地方讓人失望(Eco, 1987)。

【後現代,時間與空間的拼貼】

百貨公司的美食街是後現代拼貼式空間 的最佳典範。在資本主義結構下的飲食體系,運作的方式著重連鎖繁殖,量大可見,規格均質,空間被解離成單一的專業角色,但分工到某個階段,同樣的口味走單一化、逢迎化、集體化的行為模式也會踢到鐵板,不變不行(鄧景衡,2002)。為了求變,空間便找回失落已久的平民和鄉土化的東西,用拼貼的手法,把過去、現在、未來套疊在一起,或者把異國料理、中國料理、臺灣地方小吃供列並存。彰化肉圓旁邊佇立著台南擔仔麵,歐式自助餐與中國餐廳形影不離,麥當勞的對面可能是日式拉麵攤,你找了個位置,點了印度咖哩,看到位於對角的星巴克,於是你買了一杯焦糖瑪奇朵,用熟練的口氣說著:「我要少冰,牛奶加滿,Grande,謝謝。」

除了美食街的拼湊風格,上閤屋、十二廚、饗食天堂等「大總匯」餐廳,將臺灣南北料理整合;與壽司、天婦羅並列的,是牛小排與紅酒;法式生蠔還躺在冰盤上,海峽兩岸便迫不及待地在餐桌上統一了!這些餐廳還有美食街,將各式各樣的料理來個總匯大拼盤,讓消費者徜徉在這集中的空間──遇見全世界,沒了台北。如同鄧景衡描述的:「空間的世界風格拼貼、時空跳躍、雜異的口味,不連續的攤位也造成消費者彷彿穿梭在世界不同角落的食市內咀嚼的感覺。」

百貨公司的美食街所展現的,是透過食物再現原鄉的印象,美食街除了空間上的拼貼之外,也是時間感的錯置,地方小吃總是大打懷舊招牌。而民眾所消費的,是時空拼貼下作為符號意涵的小吃與地方的想像。而在這拼貼的時空裡,你可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這是歷史感也是地方感的喪失。


【後現代,理論之後】

綜觀後現代文化研究至今,這些理論給了世界一種爆炸性的訊息,並積極拓展新的理論,使人們把眼光從真理、普遍、基礎、本質上,傳向差異、相對、去中心的面向上。同時也讓人們轉而注意日常生活,而不是鄙棄周遭甚至是自身,並開始懷疑鉅型敘述 。後現代文化理論的獨到之處,便是將重點轉移到自身,所關懷的是由眾多「差異」所架構出來的世界。

但正如泰瑞伊格頓在《理論之後》所告訴我們的,許多文化理論在逐漸成熟的同時,卻慢慢走向瑣碎、極端和沉溺,使得它們喪失了原本的反動力量。旁觀四周時,卻遺忘了許多範疇,如對政治、道德論述的遺忘,只在相對的微型敘述裡小眼睛小鼻子地打轉,為了反規範,對規範抱持著敵對態度,甚至走火入魔地僅關心枝微末節的事物,忽略了原本應該有的關懷,喪失了實踐的力量。他認為,文化理論最後得抽身於微型敘述的窠臼──在地思考是個優點,但也遮蔽了更宏觀的視野。面對與資本主義全球化論述風雨交加之時,泰瑞伊格頓認為得提出一套與時並進的鉅型敘述,對此,《理論之後》並沒有給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但卻為之後的文化理論找了一個新的出口。

【後現代,文章來到最後】

事實上,在這一個到處充斥著廣告的世界,商品化與生活中每一個環節已經緊緊相扣。後現代所表現的,除了是一種文化狀況,也同時是心理感知。現在,由我們所接觸的、所觀看的一切總總,所有的奇觀、意象和符號,早已內化在日常習慣裡──我們生活在後現代之中,卻渾然不自覺。



參考資料

1.劉建承《李歐塔-後現代狀況》,文學理論與文學研究方法學期報告,2007
2.鄧景衡《符號、意象、奇觀-台灣飲食文化系譜》,台北;田園城市,2002
3.孫全文《當代建築思潮與評論》,台北;田園城市,2004
4.泰瑞‧伊格頓《理論之後》,台北;商周,2005
5.安德魯‧基恩《你在看誰的部落格?》,尤傳莉譯,台北;早安財經,2008
6.John Urry《觀光客的凝視》,葉浩譯,台北;書林,2007
7.Richard Appignanesi,Chris Garratt《後現代主義》,台北;立緒,1996
8.Mike Crang《文化地理》,台北;巨流,2004
9.Robert Venturi等《向拉斯維加斯學習》,賀承軍譯,台北;田園城市,1997
10.David Harvey《後現代的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中國大陸;商務印書館,2003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社會] 大學的理想像星星 - 張瑞雄

Source:2008/06/11 蘋果日報

每次社會發生不公不義的事件時,我總希望有大學或大學校長能站出來講話,每次我都失望了。可是每次大學要調整學雜費時,我就見大學出來講話了。

擔負引導社會使命

最近《洛杉磯時報》報導,為了換取內幕資訊,美國聯邦調查局協助4名日本黑幫老大於2000年至2004年間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中心接受換肝手術,洛杉磯加大事後並接受其中2名黑道分子各10萬美元的捐贈。此事再度引起大學功利化,為了經費而喪失大學理想的批評。

大學以維護、傳播、捍衛真理為己任,並探索新的知識,它擔負著引導社會價值取向,規範社會行為的使命,是社會的道德良心,對人類具有巨大的社會公共影響力。如果連大學都唯利是圖,那國家社會的風氣危矣。

1986年哈佛大學350年校慶,邀請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參加,雷根希望獲得哈佛大學的名譽博士。當時的哈佛大學校長德瑞克·伯克予以拒絕,說:「雷根可以成為美國總統,但他難以獲得哈佛的博士學位,因為這是學術的稱號。」雷根因此拒絕參加校慶,人們稱之為「兩個president之爭。」

1996年牛津大學的教授代表以259票對214票否決了沙烏地阿拉伯億萬富翁賽義德捐贈340萬美元在牛津建立世界級工商管理學院的動議。其理由是:「有著古老傳統的牛津大學應當遠離沾滿銅臭的富商,不受金錢的擺布。」

大學的理想性、精神和文化品味其實是一個大學最重要的內涵,是大學與職業訓練學校的分水嶺,也是一所卓越大學與平庸大學的分野。

應該以理想性自許

哈佛大學前任校長桑默斯曾說:「大學不僅是產生思想的地方,更是激發理想的所在。」所以大學應該以其理想性自許,希望能提升整個社會的思想和知識水準。

美國內戰時代的政治家卡爾舒茲說過:「理想像星星,我們永遠到達不了,但航海者還是要靠它指引方向。」沒有一個理想的社會環境,台大就很難拒絕150億的捐款,大學就會頒發名譽博士給有錢的人。但是只要還有一大批滿懷大學理想的師生,在大學裡固守大學精神,並薪火相傳,崇真、向善、求美,那麼理想的大學就有希望,大學的理想就有可能實現。


作者為東華大學副校長 張瑞雄

[好文] 知的代價 - 曾志朗

‧科學人 2005/04/07 【撰文╱曾志朗】

知識讓我們自以為是,聰明人反被聰明誤。

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開車去拜訪一位距離頗遠的朋友,去的時候因為路線不熟,所以感到路途遙遠。按圖索驥,好不容易到了朋友家,大家說說聊聊,言歡意盡,好不痛快,就告辭回家了,按著原路開回去,雖然玩得有點累,但回家的路好像近了很多。這種感覺其實非常強烈,而且相當有普遍性,每次來回一個地方,都產生同樣的觀察。雖然從純物理的條件而言,來回的路是一樣長的,但走過一次後,有了路況的認知,整個心理狀態卻有了巨大的變化,即便去和回是一樣長的時間,個人的感覺還是充滿了回來的路好像近多了。這並不是反映所謂歸心似箭的心情,而是因為由「無知」變成「知」所產生的心理現象。

因為見證了一件事的發生所產生的「知」,有時候不一定全是正面的,很多需要即時做決定的場合裡,常常反而是要付出代價的。經濟學家很早就了解這種現象,稱之為「知識的詛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因為後見之明,常常會引起對事件原始狀態的錯誤判斷。這種決策謬誤的現象,在很小的小孩身上可以表現得很徹底。例如,讓一個四歲的小孩觀看舞台上放著甲、乙兩個盒子,小明走進 來,把糖果藏在甲盒子裡,然後走開了;接著小華走進來,把糖果偷偷的移到乙盒子中,也跑開了。這時候,小明回來了,我們就問這位四歲的小孩,小明會到哪個盒子去找糖果?結果是,大多數四歲以下的小孩都會指向乙盒。但是假如他們沒有看到小華把糖果移到乙盒,則大多數會指向甲盒子。因為知道一個事件的經過與結果,就無法抽離這個知識體,而產生將心比心,認為他人也會共享這些知識的謬誤看法,在人的一生當中,是很普遍的。

也許你會說上述的現象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四歲小孩不懂事,年紀大一點就不會了。其實,也不盡然。如果我們把事情稍微弄複雜一些,但事件的本質不變,大人也一樣會受到知識的詛咒。例如,邀請大學生去觀賞表演,舞台上同時切割出幾個場景,一邊是小英在拉小提琴,另一邊的房間裡有A、B、C、D四個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盒子。小英練習完畢後,收起小提琴,走進房間,把小提琴放進四個盒子中的A盒子,然後出去玩了。頑皮的小花走進來,把小提琴從A盒子中拿出來放到C盒子,再把四個盒子放置的地點都改變了,也跑開了。當小英再回到這個房間,想取出她的小提琴時,我們不問大學生小英可能會翻開哪一個盒子(這樣直接了當的問法太簡單了),而是要觀看的大學生寫下他們認為小英去翻開A盒子的機率、翻開B盒子的機率、翻開C盒子的機率,以及翻開D盒子的機率各有多少。把程序弄得越複雜,就可以看到大學生認為小英翻開C盒的機率竟然也會隨之增加,而翻開A盒的機率則隨之減低。但是如果有些大學生沒有看到小花移動小提琴的動作,則不論程序變得多複雜,認為小英可能會翻開C盒的人幾乎等於零。也就是說,見證了小花移開小提琴那一幕的人,知識變成了負擔,而在較複雜的決策程序中,就會付出錯誤的代價了。

因為對某事件結果的知,造成對該事件的解釋被這個知所誤導,就不容易恢復自己原來的初始狀態,而常常忽略當時的無知,總是以「後見之明」,去推論自己根本不存在的「先知灼見」。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紐約911災難之後,所產生越來越多「早就告訴過你們了」的事後諸葛亮。他們之所以變「聰明」了,是因為看到了911災難的實際情況,這個後知之明,使他們對911之前所有的小道消息另有更高明的解釋了。他們忘了,在911之前,他們根本對那些蛛絲馬跡毫無敏感度,也不認為真的會有人挾持大型客機,以自殺的方式撞毀世貿大樓。情報人員過濾萬千的小道消息,對一些略含威脅的情報也不以為意。那時候的無知是正常的。但911之後,目睹整個慘劇的經過,那些原來不甚突出的訊息,忽然一個又一個被放大了好幾倍,而且由今鑑古,就高估了自己當時的見識了!

後見之明,產生了許多事後諸葛亮,但他們發發牢騷也就罷了。最怕的是,因為自己所見,就會以自己之知,去度他人之意,認為別人「必然」和我有一樣的想法。上面所舉的兩個實驗例子,無論小孩大人都患了同樣的毛病,只要我親眼所見,必然是真的,而既然是真的,則不管他人有沒有和我一樣親眼目睹,他也必然和我有一樣的信仰系統。這時候,我們對他人就會有一定的期待,因為既然我們有一致的信仰系統,則我們的理念就一定會相互吻合,若發現他人竟然在想法上有絲毫偏離,則一定是別有用心,非我族類也!這種謬誤的道德判斷才是可怕呢!但社會上的人際關係,卻常常反映了這種知識的傲慢!

知識讓我們得以釐清虛幻與真實,讓我們對世界上的各項事物能夠建立系統化的理解。但知識有時也會讓我們自以為是,有意無意的把事情複雜化,看不到最簡單的解決方案。聰明人反被聰明誤,這就是知的代價,了解這些原委,就可以不要做知識的奴隸。對知識的詛咒,我們是可以避免的!


【本文出自科學人2005年4月號】

[思維] 新生活運動 還缺什麼? - 李丁讚

中國時報 2008.06.03

 面對油價飆漲,台灣社會正掀起一股新生活運動,從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個面向,台灣人開始努力要節能減碳,過儉樸的生活。儘管這主要是因應物價上漲的策略,但對地球來說,這也是一個喘息的機會。只是,這種策略能維持多久呢?對環境生態又能產生多大的效益呢?我們應該如何來定位這個新生活運動呢?

 根據環保署所公布的資料,台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工業部門佔五二%,住商部門佔十八%,交通運輸站十四%,能源部門佔七%等。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產業部門才是台灣能源的最大消耗者。從消費與生活方式節約,固然有其意義,也應該要持續進行。但是,生產面向的配合與調節,乃至整個發展迷思的揚棄,可能才更是問題的關鍵。

 可是,沒有發展產業,國家可以有競爭力嗎?國民黨「六三三」政策,追求六%的年經濟成長率,是一種發展掛帥的思惟。在經濟衰微的處境下,「拼經濟」固然有其正當性與吸引力。但長期來說,這種發展迷思並不能給人民的生活帶來幸福,其所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廢氣,更是環境生態問題的元凶。

 我們都知道,北歐是當今世界最具競爭力地區。但是這些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都很低。經濟發展或成長,都不是這些國家的主要目標。高品質的生活方式,才是全國上下所戮力追求的。但是,北歐國家並沒有因為不高舉發展而降低了國家競爭力,她們當然也是世界上節能減碳最成功的國家。這是怎麼辦到的呢?

 其實,嚴格來說,北歐諸國並不是在跟其他國家競爭,而只是在發展自己的特色而已。所有北歐的重要產業,像芬蘭的NOKIA,瑞典的IKEA等,都和應社會的自然與人文特色相結合,也因此能創造出獨特的產品。她們的競爭力來自於本土特色的極致發揮,才能創造出高額的附加價值。這是一種「質」的競爭力,與發展掛帥國家用「量」來取勝是不一樣的。而且,也因為這些產業與自然人文結合,更能呼應節能減碳的生態原則。

 其實,從個人開始,北歐的中小學教育就聚焦在個人的自我探索。她們的中小學生都在找尋自己的興趣與方向,而不是在與其他學生競爭名次。其實,學校從來不排名次的。但是,學生並不會因為沒有名次競爭而不努力。相反地,因為她的所從事的工作都是自己喜歡的,所以都很認真愉快地工作,也表現出驚人的創造力。整個北歐的步調都很慢,因為她們內心篤定,不隨風起舞。只有清楚認識自己的人,才會有這種從容。

 在國際舞台上,我們看到北歐也表現出同樣的從容,同樣的創造力,同樣的競爭力。這與東亞以發展掛帥的國家是截然不同的。這些東亞國家都沒有充分掌握自己的特色與資產,只是拼命地追趕。量的競爭,不只浪費資源人力,更犧牲人民的生活品質。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生活無味,當然也缺少創造力。社會更沒有主體與方向,而陷入一片忙亂之中。自然與人文資源都大量耗損。

 本土化,是社會主體性的建立過程。它不是意識型態,更不應該與外界的割裂與斷絕。相反地,它需要全球化,或是說,它與全球化是互補的。只有在與全球的互動中,才能找出本土的特殊性,以及這種特殊性所代表的意義,進而才有可能深化這種特殊性,並把它變成這個社會的資產與特色。這才是這個社會的國際利基或競爭力所在。國民黨高喊三通或全球化是對的,但背後必須有「本土」的觀點,才不會讓台灣在全球的流轉中消逝。主體如果不能建立,先不談政治,縱使在經濟面向上也是致命的。

 因此,在我們從事新生活運動時,除了把它當成一種省錢策略外,也要開始靜心審視自己的生活目標,慢慢體會,原來生活可以如此地簡單就可以快樂。只有內心清澈篤定之後,生活才有真正的趣味與方向,也才有創造力。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有能力觀看全球化,並且從台灣的位置來找尋與全球的接榫點。我們會慢慢發現,競爭力原來可以不用競爭的方式來生產。這時,不只個人可以更從容生活,社會也不必陷入發展迷思中而失去方向。當然,自然生態也可以在這些改變中逐漸恢復生機。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
大推到數第二段
,中肯切要。

[瘋狂] Travis要來了!!!!

[英倫侵略]Travis台北演唱會















Travis是一支蘇格蘭四人搖滾樂隊,被全球樂迷認為是1990年代英國最為優秀的樂隊之一。他們的曲風以英式搖滾(Britpop)、傳統搖滾 (British Trad Rock)和成人另類流行/搖滾(Alternative Pop/ Rock)為主。樂團的蘇格蘭背景、出色的旋律以及主唱Fran讓人難以忘懷的嗓音使Travis與Radiohead、Oasis、Blur及 Coldplay一起成為了英倫搖滾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幾支樂隊。

90年代初期成軍於英國北部蘇格蘭格拉斯哥的Travis,清新的抒情搖滾與充滿傳統民謠風味的作品,一直是他們帶給世人最鮮明的印象,從97年發行首張 專輯「Good Feeling」開始展露其融合搖滾、民謠、流行的寫意抒情風格,恣意揮灑陽光般的神清氣爽,產生五首Top 40單曲、專輯也得到Top 10的肯定。99年「The Man Who」成為該年全英最暢銷的專輯,其中"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被《Q》雜誌評為99年最佳單曲,Travis以深入人心的詞曲意境見長,因此在2000年的全英音樂獎上一口氣拿下最佳樂團、最佳專輯等大獎。

接下來01年「The Invisible Band」到2003「12 Memories」連續兩張錄音室作品,他們用正統的英式搖滾風格,以及在逐行逐句的歌詞中,浮現出高度情感的濃厚人文氣息,讓Travis受到不僅僅是 全球廣大樂迷的喜愛,連Oasis首腦Noel Gallagher以及Coldplay核心Chris Martin都曾經欽點「Travis」是他們最喜愛的樂團,而屢次榮獲全英音樂獎(Brit Awards)「最佳團體」「最佳專輯」以及各雜誌「年度最佳單曲」的殊榮,加上全球累計超過千萬張的銷售量,更證明了感動人心的音樂是可以橫越語言的隔 閡,而這也讓全球千萬樂迷對新作品的問世始終充滿高度的期待與期盼

成軍12年以來首次來台,千萬不可錯過台灣音樂史上首支英倫搖滾勁旅的絕佳饗宴,不僅帶給樂迷們聆聽後的滿足及喜悅,還讓人感動到想大哭一場。讓你在享受完這趟充滿情感的音樂旅程之後,還能慢慢回味自己人生旅程上的酸甜苦辣!

Source: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08710

--
偷偷訂了$2400的票了
,本來想衝搖滾區的,可是當兵時間不是自己的,還是乖乖訂對位的好惹!可惡~我好想去搖滾區~~我想當一個Rocker!!!!(握拳)

[歌詞] 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

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 -- Travis

I can't sleep tonight
Everybody saying everything's alright
Still I can't close my eyes
I'm seeing a tunnel at the end of all these lights

Sunny days
Where have you gone?
I get the strangest feeling you belong
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
Is it because I lied when I was seventeen?
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
Even when the sun is shining
I can't avoid the lightning

I can't stand myself
I'm being held up by an invisible man
Still life on a shelf when
I got my mind on something else

Sunny days
Where have you gone?
I get the strangest feeling you belong
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
Is it because I lied when I was seventeen?
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
Even when the sun is shining
I can't avoid the lightning

Oh, where did the blue skies go?
And why is it raining so?
It's so cold
I can't sleep tonight
Everybody's saying everything's all right
Still I can't close my eyes
I'm seeing a tunnel at the end of the lights

Sunny days
Where have you gone?
I get the strangest feeling you belong
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
Is it because I lied when I was seventeen?
Even when the sun is shining
I can't avoid the lightning
Oh, where did the blue skies go?
And why is it raining so?
It's so cold
I can't sleep tonight
Everybody's saying everything's all right
Still I can't close my eyes
I'm seeing a tunnel at the end of the lights

Sunny days
Where have you gone?
I get the strangest feeling you belong
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
Is it because I lied when I was seventeen?
Even when the sun is shining
I can't avoid the lightning
Oh, where did the blue skies go?
And why is it raining so?
It's so cold
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
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祝賀] 陳綺貞,お誕生日おめでとう。

謝謝你的歌聲輕柔地包覆著我的各種感受。

有種無以名狀的感動。

加油~我等著你年底的new album!

haha...

在生活態度的精神範疇裡,你是我的信仰。

祝你生日快樂!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藝術] 果陀20周年鉅獻《針鋒對決》

台灣當代最傑出的演員組合,

詮釋莎士比亞最傑出的作品。

一條輕盈的手帕,撩撥一場無法承受的風暴。
--

看金士傑如何心機算盡?看李立群如何身陷耳語風暴?國寶級大師舞台上針鋒相向、演技對決,一來一往絕無冷場。繼《ART》之後,雙雄再掀舞台劇熱潮!!台灣當代最傑出的演員金士傑及李立群,繼掀起《ART》舞台劇狂潮後再度攜手同台,詮釋莎士比亞錐心泣血的經典劇作:看金士傑的伊阿茍如何心機算盡?看李立群的奧賽羅如何妒火中燒?國寶級大師舞台上針鋒相向、演技對決,一來一往毫無冷場。

劇情簡介


一個官宦之家年輕貌美的女子夢娜,仰慕年紀大他許多的將軍奧賽羅,進而私下以身相許。兩人的婚姻才要開始,就不幸遇上致命的危機。罪魁禍首是奧賽羅手下的旗官伊阿苟。他因為自己沒有被拔擢為副將而懷恨在心,不僅從旁煽風點火,更設下陷阱誘使奧賽羅相信新婚夫人夢娜與副將卡西歐有姦情。奧賽羅放任心中妒嫉的意念漫延,一個原本該當幸福美滿的人生,眼看著就要因為他性格的怯懦,走向令人扼腕的地步…。

宣傳DM:http://0rz.tw/b945S

購票網址:http://0rz.tw/8e4aR or http://0rz.tw/b945S 或電:02-33939888

表演場次:8/30-31高雄| 9/6-7新竹| 9/13 台南| 9/27-28 台北| 10/8-9 台中

--
訂了9/22的票了~費了一番工夫。:p

[經典] 陳綺貞語錄

整理:soshy

1.花苞很多都不開就要剪掉一些,讓它專注開一朵花,很像人,一定要放棄掉一些,讓 自己唯一的東西可以綻放。

2.我有太多的方向,以致於總是習慣回頭看,看我只有一個出發的地方,這就是我去哪裡都不怕錯的理由了。

3.我的夢想,是恐懼開出來的花朵。

4.在人生中最悲哀的事情是,給了你翅膀,卻不讓你飛。

5.雨過天青即是自由處。

6.只要心自由,到哪裡都是自由的。

7.一年之中能有十個月相互擁有,我已經感到非常的滿足,反應出我和身邊人的關係,有些空白和距離也未嘗不好。

8.人生無處不是轉彎的地方,只要我們還能走,幸運的是,我們能。

9.用最輕盈的腳步跨過生命中最沉重的事情。

10.很多事情還沒有做之前總是充滿各種我們假想出來的恐懼。

11.誰的演唱會那麼危險要帶安全帽啊!

12.你對別人的背叛總是嚴苛,卻對自己的貪婪展現寬容。

13.不能接受一個快樂的人生,就是我不快樂的理由。

14.請別怕,讓我們最低限地互相需要著。

15.改變之所以美麗,因為那是我們活著的證明。

16.因為你們的喜歡,讓我更喜歡我自己。

17.別忘了今年夏天的熱情,接著要相互取暖。

18.你在演唱會的時候,為什麼要拍手?為什麼要站起來跳舞?是因為自己真正受到感動,還是因為跟著別人這樣做?回家之後你習慣打開音響,是因為真正喜歡音樂,還是害怕寂寞?

20.三十歲是更好的二十歲。

21.從現在出發,勇敢把自己交給未知的未來,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22.墜落,是我唯一努力過的想像。

23.若我們真的熱愛著我們的生活,我們願意信任我們自己感受的,我們能飛到更高的地方看著我們自己,也許會更接近我們想要的,我們想要的不過就是一種純粹的氣息,想看一場喜歡的表演、想隨性歌唱,如此簡單而已。

24.你是重要的,我的世界從此曲折變輕盈。

25.有時候距離是一種力量,讓等候證明值得你努力的那樣東西。

26.每天都是一種新的練習。

27.你聽了最流行的音樂,看了最賣座的電影,你敢不敢做和別人不一樣的事?

28.好,不是生活追求的目的,是生活本該有的樣子。

29.在紛亂的世界裡,選擇安靜而不被遺忘。

30.還能怎麼做,才能在恐懼之中,也不會失去愛的能力?

31.簡單的生活,何嘗不是一場華麗的冒險?

32.自由的姿態:做自己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

33.我愛你,與你有關。我們就算不是一起的,也會是一起活在這個時代的人,見證這個時代送給我們這樣,可以穿梭千萬人心的禮物。

34.記住青春時候的勇氣,然後也更不在乎別人的否定。

35.我希望你們愛著對方,就像我默默愛你們一樣。

36.因為我知道,生活的難度,遠遠超過任何一場演出。因為,我多麼希望在沒人看到的角落,我也能舉止漂亮地讓自己欣賞。

37.演唱會就是一連串的遺憾啊!

38.最遠的旅行,是從自己的身體到自己的心,是從一個人的心到另一個人的心。我們常夢想追尋傳說中的美麗景色,看得獎的電影、學會最流行的歌、模仿別人的穿著,我們對相對於我們自己顯得遙遠的事情聊若指掌,卻對自己真正的渴望選擇逃離,也許追尋的過程、放棄的勇氣,迷戀著永遠無法完成的旅行,走在一段沒有盡頭,了解自己的路上,就是旅行的意義。

39.我們都是ROCKER啊!你們很喜歡看台上的人掙扎吼?人生只有一次,如果可以,我真的很想從頭再唱一次,可是人生只有一次,我也想,就像沒有明天般的唱下去。

40.沒有人知道怎麼做才叫作把握。有想說的話,就說吧!

41.生命的光輝,通常在最脆弱的時候向你展現。讓它照耀你吧,今天。

42.總有人會用某種沒有邏輯可循的方式讓你知道你還是被瞭解著。

43.我沒辦法把每一場表演當成第一場表演,但是我會把每次表演視為是最後一場這樣珍惜與盡力的表演。

44.我們愛著我們在一首歌的時間,其實是很浪漫的。

45.你擁有每一天。

46.只是你要有耐心,在擁擠當中,還能聽到你要的聲音。

47.那麼,就要去遠方了嗎?

48.再微弱的自己,也是人一般的柔軟,也有負荷不起的負擔。把現在的快樂保留起來給未來我也曾這麼做過,但那快樂的滋味卻走樣了。

49.青春的意義一是勇於尖叫也勇於沉默的自由,就是對所有一切都可以說要或不要的自由。另一種是漠視一切的意義,包括青春的意義,因為那就是青春的本質。

50.對的事情何其多,謝謝你們成全我選擇了想要燃燒殆盡的渴望。

51.有時候,唯有掏空自己,才有再度盈滿的可能。

52.無法符合所有人的期待,完成對所有人的討好。

53.當我想憤世嫉俗的時候,我都會問我自己,我有沒有做得很好或以後有沒有可能犯同樣的錯,可是想那麼多,就懶得憤世嫉俗了。

--
陳綺貞,她真的很棒欸。

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

[男女] 情人,相似好還是互補好?

Source:http://blog.pixnet.net/yeswedo/post/17994020

在尋覓愛戀的對象時,有個經典問題是:情人跟自己相似比較好?還是互補比較好?

有 些人喜歡跟「同一國」的人在一起,凡事不必多說就有共識,一起享受兩人都有興趣的嗜好、一起痛罵彼此都看不順眼的東西,相處起來輕鬆容易;相反的,有些人 卻總被「另一邊」的人吸引,另一邊的人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思維、他們的生活圈可能宛如異國般陌生神秘,總能帶來多元的刺激,相處起來新鮮有趣。

和犬剛交往不久時,原本以為我和他是相似型的情侶,因為我們都喜歡整天黏在一起、都很少運動但是喝很多寶礦力、都很愛開玩笑而且不介意成為笑柄、都認為每隔幾個月就該來趟旅行、還都對同一個產業的工作特別有熱情。

我們吃飯時都覺得甜點比主菜誘人、看影集時都喜歡
Friends勝過Sex and the City、轉電視頻道時都會停在跟考古或天文有關的節目,也都相信宇宙間有外星人搭著飛碟跑來跑去,我們甚至會同時想起同一件事或是哼起同一首歌,彷彿有著心電感應般的默契。在相戀初期,經常驚嘆怎會遇到跟自己如此合拍的人,真是沒道理的好運氣!

直到相處久了,才發現好運氣的真相沒這麼單純,我們之間雖然有著類似的興趣與特質,卻也存在著既細微又巨大的差異,就像兩顆看起來差不多的種子,不過一顆會長成茶
、另一顆卻會長成棕櫚,那樣貌似細微實則巨大的差異。怎麼說呢?因為我發現自己習慣用減法過日子,「沒關係,那就算了」這個念頭常常一閃而過;而犬卻偏愛用加法過生活,「再多一點什麼,就更好了」是他的生活哲學。

這種差異起初不太顯著,但久了就會發現它的威力滲透在各種生活情境裡,很難假裝沒事。以去超市買火鍋料為例,當我覺得已經買得差不多時
…..
我:「走吧!要不要去結帳了?」
犬:「等一下!還沒有買蛋,火鍋裡要加蛋、沙茶醬裡也要加蛋。」
我:「其實也不一定要加蛋……呃,好吧!(快快走去拿了一盒蛋)那現在可以走了吧?」
犬:「欸,還要買番茄,火鍋湯一定要加番茄去煮才好喝!」
我:「沒有也沒關係啊……一邊碎碎念一邊拐去拿番茄)這樣齊全了吧?」
犬:「還沒還沒!還要買豆腐,沒有豆腐就不像火鍋囉!」
我:「哪會?豆腐在很遠的地方,沒有就算了咩!」(試圖把購物車偷偷推往結帳櫃檯
犬:「豆腐是一定要的啊!不然妳站在這裡等我,我去拿好了~~」
話還沒講完,犬就在「好了~~」的尾音中掉頭跑走,回來時手裡還多了三罐不同口味的調味醬。

決定晚餐要吃什麼時,也會上演類似的戲碼。
犬:「晚餐想吃什麼?」
我:「後面巷子的排骨麵?」
犬:「可是那家很油
我:「是喔……那隔壁的拉麵?」
犬:「那家很難吃,叉燒吃起來像塑膠
我:「怎麼會?我覺得還可以啊…..算了,不然吃捷運站附近那家義大利麵……
犬:「可是前兩天才剛吃過義大利麵,想換換口味耶~」
我:「那有什麼關係%$^%$.....不然吃飯好了,過馬路那家泰國菜?」
犬:「可是那家容易弄得湯湯水水的,餐桌會弄得很髒我們買比較容易外帶的啦!」
我:「喔,那吃自助餐好了。」
犬:「可是現在去有點晚,菜應該都被點光了,會不會沒有想吃的菜了?」
我:「厚,那你決定好了啦,反正我都可以。」
犬:「怎麼可以什麼都可以?!」
啊為什麼不可以?

我 對生活的要求不多,忙起來一兩餐不吃或是吃剩菜剩飯,沒關係;趕著出門就顧不了形象,亂髮素顏衣服隨便搭,沒關係;承租的套房沒有窗戶也沒有床,照樣住了 兩年多,沒關係;日常用品能用就好,不管有聽過或沒聽過的牌子,沒關係;喜歡旅行,但覺得渡假的心情最重要,怎麼玩、去哪玩,都沒關係!總之我認為凡事簡 單乾脆最好,對大部分的事物抱持隨遇而安的態度,對許多細節都不在意。

但 犬不一樣,他對生活裡的大小瑣事都興致盎然,食衣住行各有堅持,吃什麼菜就要配什麼酒、擦什麼地板就要用什麼清潔劑、出門前照鏡子整理儀容的時間比我還 久、逛街購物更是認真得不得了。外帶買到不夠入味的餐點,他會為食物進行二度加工才吃得下口;逛街前當然要先擬定採購清單,品牌顏色尺寸想得清清楚楚;旅 行前會針對天氣好壞進行不同路線的景點規劃,還會花一整晚打包巨型行李箱,小至餅乾大至電腦全部包進去;另外關於四百織和七百織的床單觸感有何不同、哥倫 比亞和蘇門答臘的咖啡味道差在哪裡,他也都能充滿熱情的分享個人心得報告。

心 血來潮時,犬更會發揮實驗家的精神,點幾種不同的精油,要我聞出其中成份的不同;開幾罐不同牌子的礦泉水,要我試喝哪種水的口感比較「軟」,然後再興致勃 勃的為我上一堂「所以買這種精油和那種水比較好」的家庭主婦必修課,天知道我是打從心裡覺得買哪樣都好,反正我也無意分辨其中的差別。

他的凡事講究,對照我的凡事無所謂,真是天壤之別。

所以有一陣子我們常為了小事爭吵,他覺得我漫不經心,破壞了生活的品質,因為我的凡事無所謂「減掉」了太多他在乎的細節;而我覺得他要求過多,降低了生活的效率,因為他的凡事有堅持「增加」了做決定的難度。

直 到磨合過一段不短的時間之後,我才慢慢了解:犬覺得生活品質就架構在許許多多的細節之上,而他覺得品味生活很重要,所以他有他的堅持,選擇用「加法」提昇 生活滿意指數;然後犬也漸漸接受:我喜歡專注在自己在乎的少數幾件事物上,所以我有我的標準,選擇用「減法」過濾造成干擾的枝節,比如說晚餐的菜色或是礦 泉水的品牌。

不管是加法或減法,我們試著跟對方溝通自己的想法、學著不要求別人用自己的算式過生活,但在適當的時候,我們也會「邀請」對方換個方式體驗看看,因此後來我還是很甘願的承認了犬煮的火鍋的確比我煮的美味太多,而犬也認同了用我的方式打包行李絕對比他的方式省時許多。

我們從對方身上看到另一種可能性,我開始去欣賞生活裡的細緻、他做事變得比較有效率,本來總是造成衝突的差異,卻因為雙方都轉了念頭,而變成一種互補、而平衡了彼此的生活。我們現在還是會吵,但吵架的時候縮短了、笑開的結局變多了。

當 然,兩個人要能找出相處之道,我覺得有個重要前提是:雙方要有相近的價值觀和感情觀。價值觀和感情觀很難改變,卻是一切的基礎,虛榮小姐和踏實先生要一輩 子相安無事?專情女子和情場浪子要長久廝守?難度總是高了點。硬要誰為了誰改變?大可不必,有些人可以是一輩子的朋友,卻真的不適合做自己的另一半。

我 和犬有相似的感情價值觀,讓我們之間的差異衝突有了轉圜的基礎。很多歧見並非無解,只是過去雙方都太堅持既有的想法,我們用「獨立自主」的大帽子來掩飾自 己的「自我中心」、我們用「如果你愛我,為什麼不能為我改變?」的詭辯來跟對方嗆聲,卻忘了愛的展現應該是雙向的,就算要「改變」,也不能只期待別人的改 變,何不把自己的腳放進對方的鞋子裡踩踩地、走走路?或許就會知道扎腳的地方在哪了。

生 活,不一定要用加法過或是減法過才好;情人,也沒有絕對是相似好或是互補好。我想,如果王子和公主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應該也不是因為他們找到了完 美契合或完全互補的對象,而是因為他們彼此懂得:在相同的部份,去體會和珍惜共鳴的美好;在不同的部份,去尊重和欣賞差異的豐富。

而我也期待自己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衝突與接納之後,成為這樣的,理想情人。


--
我跟那男的有點像...

[好文] 蔣勳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摘錄自《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主辦之演講,許立佳整理)

過去常和美術系的學生討論到,四年以後要到哪裡去、要做什麼、要在這個社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有些學生會說我要做畫家,如果買了房子和車子有剩的錢,覺得家裡有面牆很空白,會去買一張畫掛在那裡。

但是,到底畫家是不是等到社會溫飽之後的餘裕,才去照顧那片空白的牆,以及那幅畫?

不僅是對美術系學生,我想要談的是,如果社會沒有美、不重視美,它會出現什麼問題?個人的生命沒有美的認知,它殘缺了什麼?

如果他整個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不平衡,會影響到他長大以後,情感的部份無法處理。我覺得美是各個學科做為人的一個單元,而感覺是很重要的一個部份。

人類的味覺很早就在生存的感覺慢慢定位︰酸的、甜的、辣的、苦的、鹹的。可是慢慢地在人類整個文明當中,味覺不再是味覺。

我們說某個人講話老是要刺激別人,講話酸酸的,這時候不是講味覺,而是他心理的狀況–有一點嫉妒,有一點得不到的不舒服。我們說這個人嘴巴好甜喔,是說一種幸福感,甜是一種幸福感。

「辣」在口腔上是非常強的一種刺激。我們說一個人「潑辣」,或是「辣妹」,都是把「辣」變成精神文化的狀態,訴諸於動物最原始本能的感官。它不做理性的提高、不做人文的修飾,是很過癮、是「爽了再說」、是當下刺激感官,而比較不是回憶性的。

談到「鹹」,我們讀《聖經》讀到耶穌在佈道時說,如果鹽失去了鹹味,還應該叫它做鹽嗎?台灣每年辦鹽分地帶的文藝營。為什麼要到鹽分地帶?因為布袋這個海邊是早期晒鹽的地方,他們希望這些作家能將鹽分地帶的勞苦與流汗的記憶,變成文學精神。

「苦」是被排斥的味覺,跟人生搭在一起,最後變成生命的一個記憶。從不愛吃苦瓜,變成愛吃苦瓜,從不知道父母會離開我,到父母都離開我,那個人生的滋味是非常不一樣的。

我們不知道也許有一天在母親臨終的床前,要用什麼樣的生命去擔待這個難堪的時刻?如果沒有準備好、沒有庫存過,要怎麼過這一關?

過去的東西會幫助一個人度過這些難關。親人的身體受苦,而你卻幫不上忙時,也許所有的味覺的記憶會出來。它是一個庫存的過程,因為庫存過,所以沒有被打敗、沒有慌張、沒有呼天搶地、沒有嚎啕頓足、沒有變成崩潰的狀態,因為生命幾千年來走下來、上萬年來都度過這個時刻,而它變成一個文化的力量。

這時候味覺會有好多的感嘆,然後變成所有的味覺都有很多的記憶在裡面。

甜太簡單,回甘才有味

我小時候完全不吃苦瓜,我不知道為什麼到這個年紀,愈來愈愛吃苦瓜?而且是那種客家醃苦瓜,還帶著臭味,然後摻些小魚豆豉。

我忽然發覺,我現在不愛吃甜的,我覺得甜對我來說,太簡單了。

還有一種味覺叫「回甘」。我們會說這個茶好好喝,用「回甘」。回甘的意思是,一開始有點澀、有點苦,可是慢慢地從口腔起起來一種淡淡的甜味。

人生是經過這些澀味以後,才有所謂的甜,而那個「甜」不等於糖的甜,它不是單純甜味,而是人生經驗很多的複雜的變化。

有一次去紹興,朋友請我去吃飯。他說:「你沒有聽過那個『三霉三臭』,你不配來紹興。」這個很狠喔,等於說人家要來作客,你還要通過那個三霉三臭。就是那個發霉的酸菜干,真的很臭,聞到以後會想吐的。

我們在紹興被他們灌得醺醺大醉,吃了三霉三臭之後,晚上我一個人在街上走。我走過魯迅紀念館、蔡元培紀念館、秋瑾紀念館,走過她被砍頭的那個廣場。我不曉得這個小鎮記載多少近代歷史的記憶,好像人被壓抑、發霉的記憶,最後在味覺上出來。

通過霉和臭之後,還要存在、還要活著、還要有生存下去的力量。我們現在再去讀《阿Q正傳》這樣的書,感覺那種生命好像真的發霉的感覺。可是在那樣的環境,我們還要存在、還要活著,而且還要自己想辦法,去通過那個臭、那個腐爛,重新生長出來。

也許因為我們在這麼幸福、安逸的環境中長大,對甜味的感覺很多,所以對苦味和臭味不太能感受到。在台灣因為環境很好,有很多苦味和臭味被降低了。

有一個法國朋友跟我說,其實古老的文化最精的品嚐是臭味,臭的品嚐。我們會發現苦也好、臭也好,都是生命裡的卑微、生命裡的哀傷,都是生命裡痛的記憶。

蘇東坡從甜到甘的人生

蘇東坡在最落難的時候,在岸邊寫下「大江東去,浪淘盡」,寫出最好的詩句出來。受到皇帝賞識時,他的書法好漂亮、工整、華麗,而且得意。因為他是一個才子,才子總是很得意的。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他讓很多人受過傷。他得意的時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別人沒有他的才氣,當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難寫的書法,這麼笨、這麼拙,歪歪倒倒無所謂,卻變成中國書法的極品。

此時苦味出來了,他開始知道生命的苦味,並不是你年輕時得意忘形的樣子,而是在這麼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見你的時候,在河邊寫出最美的詩句。

他原來是一個翰林大學士,但因為政治,朋友都避得遠遠的。當時他的朋友馬夢得,不怕政治上受連累,就關說把那個地方的軍營靠東邊的地,撥給蘇軾夫婦使用,所以蘇軾就改名叫蘇東坡。

蘇東坡開始在那裡種田、寫詩,他忽然覺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裡爭這些東西?為什麼不在歷史上建立一個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

所以他那時候寫出最好的詩。他有米可吃了,還跟他太太說,讓我釀點酒喝好不好?他還是要喝酒!「夜飲東坡醒復醉」是說,晚上就在這個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歸來彷彿三更」則是,回來已經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鳴」是說,當地還有一個小孩幫他管管家務,但是他睡著了,鼻子打呼。「敲門都不應」是指,蘇東坡敲門都不應。我們看到他之前的詩,敲門都不應,就要發脾氣了,可是現在就算了,他就走去聽江水的聲音,「倚仗聽江聲。」

蘇軾變成了蘇東坡後,他覺得醜都可以是美。他開始欣賞不同的東西,他那時候跑到黃州的夜市喝點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壯漢,那個人就把他打在地上說:「什麼東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這裡混得怎樣?」他不知道這個人是蘇東坡,然後倒在地上的蘇東坡,忽然就笑起來,回家寫了封信給馬夢得說:「自喜漸不為人知。」我覺得是了不起生命的過程,他過去為什麼這麼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認識他,然後他常常不給人好臉色,可是落難之後,他的生命開始有另外一種包容,有另外一種力量。

所以我覺得,蘇東坡酸甜苦辣鹹百味雜陳最後出來的一個味覺是「淡」,所有的味覺都過了,你才知道淡的精采,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飯、一塊豆腐好像沒有味道,可是這個味覺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覺。

「無目的」的人生清涼

你會發現他在做官的時候,從來沒有感覺到清風徐來,但是從他的詩中看到,因為他不做官,才感覺到清風。

我覺得蘇東坡應該感謝的是:他不斷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點。因為整個生命被現實的目的性綁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時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寫出這麼美的句子出來。

他可以感受到:歷史上那些爭名爭利,最後變成一場虛空。可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是因為他回到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個自我的循環。美到最後不管你是富貴,或是貧窮,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這個自我是為別人而活著,其實感覺都不會美。

所以這個「淡」是你經歷酸、甜、苦、辣、鹹以後,才知道淡的可貴。所以他寫過一首很有名的詩說,「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我回頭看我走來的這一生,心很靜,也就無所謂了。

「吃到飽」的文化象徵殘缺

如果這個社會不能形成一個品味,就會被人笑說「財大氣粗」。就是說沒有能力把錢花到對的地方去,整個人的品,不會受到尊敬和尊重。

七○年代我們看到台灣經濟的起飛,這是我們非常自豪的,可是我們看到歐洲在生活上有時候會覺得慚愧,因為我們不知道怎麼樣去建立所謂「我要什麼」。

九○年代我有一個法國的朋友來台灣,當時最流行「吃到飽」的餐廳,他就問我什麼叫做「吃到飽」?「吃到飽」有多麼了不起的價值嗎?我就跟他解釋說,我們的過去是「餓過」,對食物其實沒有安全感,其實你要「原諒」它。

人有一段時間選擇性太少,會有一段時間需要補償,但是台灣現在不是這樣的狀況。這時候我們就要講說,吃到飽是一種沒有選擇性的方法,鼓勵在量上一直加大,但是吃到後來是不舒服的。可是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來對待自己的身體?

我們用精神上吃到飽的方法,就像電視上吃到飽的文化,很多媒體給觀眾和聽眾的訊息好像是讓他們吃到飽:沒有選擇性、沒有一種質的提高,而是大量地一直塞。教育是不是?我擔心的是,如果也是的話,怎麼辦?生命長大後要如何在他的角色上選擇他要的?

只有是非,人生不可能豐富

從「喝」到「品」的差別是什麼?喝是一個純粹器官的反應,品是一個精神上的回應,我們說品嚐、品酒,「品」一定離開了純粹器官的刺激,而變為了某種精神上的回憶。

人生匆匆走過,如果沒有過程的話,生命最快就是從生到死就完了。

我們是否能慢下來去欣賞大自然豐富的顏色?我說的顏色不是畫畫的顏色,而是樹葉上的顏色,它不會只是一種綠色。一片葉子上的綠色是驚人的變化,因為陽光照下來,它厚的部份、薄的部份和透光的部份,是這麼豐富。

古代希臘、巴比倫人對星座的探討、中國古代人對紫微的探討,遠比我們今天精采。因為他們很安靜,透過視覺對於星座的轉移有非常細膩的紀錄與判斷,這個能力我們愈來愈喪失。喪失了之後,所有的知識只是從考試的是非和選擇出來,是一個簡化的過程,生命不可能豐富。

有多久你沒有脫掉鞋子、脫掉襪子用你的腳去感覺沙?我相信那個是美。找到你一部份還沒有老掉,在記憶中,是童年在通宵的海邊、在金山的海邊、在墾丁的海邊。你的腳掌曾經接觸過那麼濕潤、那麼柔軟的沙。把那個找回來。

我去總統府演講時,就跟阿扁說,「阿扁你該休假了,你應該脫掉鞋子去感覺沙灘。」

我從七○年代回國,台灣黨禁和報禁都沒有開放,戒嚴時期,我們看到社會走向民主開放的狀態。

後來我看到經濟上的繁榮,與政治上的民主開放,但是人如果沒有做他自己,前面兩個都是白費。

他必須落實到找回自己的自信,不是在社會裡的排行,或是所扮演的任何一個角色,要覺得這個角色是我自己的選擇,是我自己要做的。所以對於我的行業、專業,我會享受,享受是一種美啊!

我到花蓮看到人在賣切仔麵,快樂得不得了。他跟我說這個麵是特別的,我碰水幾次,再拿起來再碰水,它很Q。我就覺得跟另外一個賣麵的差好多,他好快樂。他覺得他的行業是除了賺錢以外,有得意的東西,因為他有成就感,可是我們今天有幾個行業有成就感?

如果都是用排行榜跟功利的方法去看待生命設計的安排,很難找回這個真正的自我。而這個自我,絕對是我自己要做的,我做的時候很開心。

我常說美的庫存,美需要庫存。就是你今天有一個提款卡,你要去提領錢是因為你存過錢,如果你沒有存過錢的話,你提不出錢。

美需要在生命中不斷地庫存

我們的痛苦是,你在某個年齡層,某個行業裡發現:你的感覺沒有了,因為從來沒有庫存過。這個悲哀是,如果這個社會長期以來不庫存美,有一天你要去提領,會非常困難。

小時候我和姊姊到田裡去撈浮萍餵鴨子。我記得我把田裡的浮萍撈完,回家餵鴨子,第二天池塘裡又有滿滿的一池塘的浮萍,我從來沒有想到浮萍這麼小小點的生命,那個生命力這麼強。長大以後讀到蘇東坡的「一池萍碎」,我的記憶是可以提領我那個童年的記憶。

這個東西如何放到學校的體制裡,我無法想像,我總不能開一堂課帶孩子去撈浮萍。問題是,生活周遭的環境,自然還剩下多少?

在這個社會當中太多的排行榜,迷失了自己,而必須在大自然引發自己、解放自己。所以我覺得老莊的哲學剛好是儒家哲學的彌補,因為儒家總是要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但莊子說,個人要走出去跟天地對話,做精神的釋放。要獨自去面對自然,變成個人生命定位的尋找,才能夠平衡。我不是否定剛講的排行榜是社會秩序,而是我們太缺乏另外一邊了。自我沒有完成,每個人就會覺得自己很委屈,要為別人做這件事,到最後會有抱怨,而不是心甘情願地說︰我做這件事是我自己選擇的。

這就是說「美是無目的的快樂」,它任何現世的功利都沒有,它就是個單純生命開啟的過程。

做為健全的人若沒有這個部份,可以說這是另外一種心靈的殘障。有一天他面臨到世界非常豐富的感受世界,卻無法感受,心理狀態會很枯燥,沒有辦法突破。有一天,他結了婚,他的妻子跟他的情感,都不是是與非,而是在是與非之間有更多的變化,但他沒有能力去分辨這細膩的變化,會變成極度不快樂。

「考」出一個人的價值?

一個好的作家說,生命裡有一個時刻是連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刻,那是我們生命裡最重要的時刻。

當我們面臨父母親臨終的時刻,我們不知道那個時刻是怎麼度過的。我們無法寫詩、任何音樂也沒有辦法安慰我們,但是它一定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那樣的時刻,你握著他的手,希望用你的指溫去溫他冰冷的手,把所有的指溫都給他。我相信那是人走向完善的一個重要的過程。

如同在SARS的時刻裡,醫學院的學生拒絕到病房去。這時候,醫學對他來說,是不是一個功利?而缺乏另外一個「人」的動機在裡面?不知道。但是我們不能去指責這些孩子,因為他們這麼年輕,他們的反應,就是社會最直接的反應。

那麼我們要問的是︰促成社會最應該有夢想、有熱情的年輕人做這樣的決定,是社會出了什麼問題?這個社會少掉什麼東西?我們恐怕要問這個:他是不是對生命沒有感覺了?他對生命裡面到底應該如何去承擔他的重量,以及去承擔他自己對生命之間最好的關係?這是我所關心的。

可是我到今天為止,我們的考試,還是無法考出這個部份。美和宗教都是信仰,你沒有這個信仰之後,所有的知識都會變成負擔。有了信仰之後,所有的學習和知識才會回來變成智慧,所以美是使知識變成智慧的一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