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立報] 教授爸爸週記:David Harvey來台灣

■賴鼎銘

人生有時真是充滿驚奇,6月19日從網路上看到David Harvey的《資本論》導讀網頁,第二天就在台北碰到了他本人。

6月19日當天,Lucie(編按:世新大學教授成露茜)打電話給我,說David Harvey來台灣,在台大短期停留,並進行演講,問我有沒有空與他見個面聊一聊?

內心裡,我當然很願意。他到世新演講後,匆匆已過了好幾年。對他這個人,我是充滿好奇心。加上剛與學生讀完他的《後現代狀況》(Postmodern condition)及《希望的空間》(Space of hope),我倒有不少話想問他。

20日晚上,Lucie請他到皇城滇緬料理吃飯,正好離我住的地方很近,於是下班回家稍作休息後,我直接到皇城找他們。

幾年不見,Harvey頭髮更加蒼白,但精神仍然相當好。充滿智慧的臉,笑容仍然可掬。當天晚上,我與他對談了一些《希望的空間》裡觸及的不平等(Inequality)議題,還有他書後建構的烏托邦。我還問他如何能夠一本《資本論》,一教就近40年?難道他不膩嗎?

看來,對於《資本論》這堂課一教40年,他反而有點得意!他也沒想到修的人還真不少,而且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各種職業都有。他說能教這麼久而不膩,是因為每讀一次,他都能從書中發現新的意義。而且,與當代流行的理論對讀,竟然有些也可以在《資本論》中,找到蛛絲馬跡,這也是最令他興奮的地方。

其實,當天我最想了解的一個問題,反而是怎麼樣的歷程及訓練,造就了今天的DavidHarvey?他起初無法了解我的問題,也許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也許從沒有人如此問過他。但慢慢掌握我的好奇心後,他的回答卻令我驚訝!

他說,他並沒有受過什麼「訓練」!他也非常不喜歡這樣的過程。他坦白地告訴我,他非常喜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因為這所大學根本不在意他們學到什麼!換句話說,他認為自己是自學而成,學校給他的只是一個讓學習自我完成的優良環境!

聽到這裡,讓我沉思良久!這樣一個獨特的人,竟然是靠自己跌跌撞撞闖出名堂。對於老師,對於課程,他沒有說什麼!這樣的話語,對照於當前急於量測短期效果的高等教育者,不知該如何自處?

David Harvey並不是唯一說這樣話的人。日前與王曉波教授在台大的鹿鳴宴碰面,席中他也說出心中的感觸。他坦白地指出,他的台灣史及中國思想史,都是靠自己摸索出來,與學校的課程訓練並沒有多大的關聯。

David Harvey與王曉波老師的話,讓我震盪了好幾天!但一方面,我也有點感嘆,像David Harvey及王曉波這樣的學生,台灣還剩下多少?

他們代表的是對智識探究(Intellectual digging)非常執著的一代,也是服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那一代。對文字的著迷,是這一代的主要特色,苦讀及寫作,更是他們的重心所在。

可惜,這樣的精神,在新的一代裡,已經慢慢失去了蹤影。這也是,如果嚴肅一點來說,我們一直找不到可以慢慢撕咬、一遍再一遍閱讀的作品的原因。

是不是要求太多了?縱浪大化中,和光同塵不是挺好?可是,愈讀愈多後,那種追求品味、追求深刻的習慣,慢慢就變成習癖,一直操弄著我們不斷尋找耐讀的好書。

只是,在後現代,如何在台灣找到這樣的作品?

(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Your cOmment"s Here! Hover Your cUrsOr to leave a cOmment.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