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

[政治]第三勢力的第三條路 張鐵志

2007.12.24
蘋果日報論壇

對於藍綠兩大黨之外的政治勢力,媒體通稱之為第三勢力。但是,目前浮現的幾個第三勢力政黨,他們所代表的不只是所謂藍綠之外的選擇,而是在傳統的兩大政治路線之外的新政治視野。

現在兩大黨的主流政治論述,簡化來說,一個是拼本土,一個是拼經濟。國民黨一向驕傲於過去的經濟成就;在90年代的民主化競爭中,他們標榜的是「安定與繁榮」,並指控民進黨的街頭運動是破壞安定,民進黨的意識形態是反商。在中國逐漸成為台灣政治的重要因素後,並且在2001年台灣的經濟不景氣後,他們繼續主打經濟牌,並主張三通與西進做為台灣經濟發展的解藥。這次大選,馬英九挑了蕭萬長來凸顯國民黨的經濟人才。

民進黨在黨外時期到90年代,則強調民主化、本土化和對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平等。但是當形式民主的民主工程逐漸完成後,民主論述開始減弱效用;而當他們開始向執政之路邁進時,與社運的連結也逐漸脫落。於是,只剩下本土化論述作為政治動員的主要武器。2004年的公投雖然用民主牌──直接民主──來包裝,但本質上還是一種本土牌。

提出完整社會政策

兩邊的優點的確是彼此的缺點,所以各自羨慕對方,都想向對方靠近。民進黨在2001年經濟衰退後,放棄了原來具有社會改革色彩的新中間路線,開始提出各種拼經濟政策。國民黨的馬英九則拚命要建立自己的本土形象,從提出「連結台灣」到「long stay」。但近來兩邊似乎又都回歸基本功:助選的阿扁放棄了拼經濟的大旗,猛打本土牌;馬英九也是在丟出返聯公投之後,更多談經濟而少談本土。

拼經濟和拼本土,在某個程度上並非不好。但問題是當前台灣的主流政治路線中,始終沒有另一條路線「拼正義」。要拼本土建立一個新國家,當然需要一個更公平正義的社會;要追求經濟發展,開放兩岸經濟,更不能忽視對社會公平的後果。兩黨不是沒有社會政策,但是始終缺乏完整的論述,甚至真誠的信念。而這正可能是這次立委選舉第三勢力的貢獻。

激發參與民主熱情

長期關注環保議題的綠黨和長期關注社運的人民火大聯盟已經聯合競選,主張環保與社會政策。第三社會黨也在終結藍綠內戰的主張外,主打更追求公平分配的稅改政策。台聯也辛苦地要轉型成為中間偏左。他們之間的政見與主張或有差異,但都是試圖在既有的兩大主流論述外,提出一條關於社會公義的第三條路。

台灣當然需要釐清國家定位、兩岸關係,也需要有好的經濟發展策略,但是我們也同時面臨民主化之後和全球化之下,如何解決日益嚴重的社會不平等和如何重新界定國家、市場與社會的關係等關鍵挑戰。把社會正義的價值帶回政治生活,不只是引導政策來解決具體問題的關鍵,也更能激發人民參與民主實踐的熱情、推動一個社會向前進步。

第三勢力不應該只被看成藍綠之外的選擇,他們的意義是在既有的兩條保守主義政治路線外,提出一條迫切但被忽視已久的政治路線。這個拼正義的政治路線如何能改變台灣政治的傳統想像,不只考驗著所有政治人物,也考驗著台灣選民


作者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張鐵志

Your cOmment"s Here! Hover Your cUrsOr to leave a cOmment.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