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9日 星期二

[藝術]台北當代藝術館 - 流行的意外 觀後感

連日的大雨還是沒停,這本來應該是昨天的行程卻延宕到今天,沒辦法(攤手),天氣對我的影響實在很大,如果要把我綁在家裡其實很簡單,天天跳祈雨舞應該是個很好的方法(笑)。下雨的空氣潮濕,我的鼻子不喜歡,就常常給我鬧脾氣,而且我一直覺得雨傘其實沒有什麼真正的擋雨功能,它只是讓你看起來沒那麼濕那麼狼狽而已。以上是我對雨天的怒吼... 在台北生活地四年,去過不少展覽,北美館、史博館、袖珍博物館...etc,就是沒來過這裡,而且還離學校不遠,真是有點囧。到那已經接近十二點了,裡面的裝潢設計一點都不像「台灣的博物館」,我覺得很有國外小型博物館的味道,物品的陳設充滿了空間美學的概念,其實我一直覺得建築是吸引觀光客的最直接印象,我最喜歡的西班牙古根漢,那樣金光閃閃的耀眼光芒,給我的感覺並不是華麗,而是想要知道裡面到底裝了些什麼東西。和前幾篇安藤忠雄先生的演講稿其實有些相輔相成。 一進門就看見這個立版,頗愛這些黑白灰色調的東西,更愛的是可愛的門票,See?流行的意外果然名符其實:D






















分享各個展覽的心得


總論:流行的意外,是用Common Materials(徽章、果皮、服裝、牛仔褲....etc),創造
出文化的額外價值,手法大部份都與文化的衝擊融合和心靈意象有關,這次展覽的眼線是:服裝,利用文化差異方式強化彼此之間的歧異性,所營造出來的思想衝擊力道與深度也不盡相同。 對於許多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社會問題拋出一個讓人更眼花繚亂的萬花筒卻也讓人有更遼闊的斯範疇,諸如: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環保概念、社會關懷的闡述...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關心的文化差異,藝術家們用自己的藝術天份讓問題浮現,激發觀賞者思考的動機與潛能。

(1)E.V Day(美國)

*用透明魚線與破碎的布料結合,營造出瞬間爆破的衝擊力量,彷彿是對於社會價值觀的一種反叛,突顯女性在社會地位或自主意識上的主體性,讓自己與別人對「女權運動」注入一劑強而有力的強心針,讓女權運動顯得更加堅定與持續。

(2)王九斯(台灣)

*利用中國歷史故事「二十四孝」當作創作主體,利用Model眼妝的強調與身上配件的穿戴,描繪出現帶女性對於流行資訊的掌握與奢華風格的崇拜,我想特別強調眼妝的部份,眼妝的範圍很大,所以看起來並沒有突兀的不協調感,這是否象徵作者欲表達出對於流行崇拜的同時,要循序漸進而不失根的暗示?我只能臆測...

(3)Mella Jaarsma(荷蘭)

*深入探查東南亞國家社會的多元文化結構的現象,蒐集社會中許多組織機構的圖像,編織成代表"印度印象"的頭盔,象徵女性在回教國家受到服裝上的限制與社會價值觀的箝制,就如影片中旁人所拿著一根木棍綁著頭盔,而model就帶著頭盔接受手持木棍者的引導前進,顯示這位荷蘭藝術家對此種文化深刻的體認。


(4)Simryn Gill (馬來西亞)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幅圖是:一個黑人女性戴著以香蕉皮披覆而成的黃色假髮,詼諧幽默的表現手法讓我在這幅圖前站了很久,利用此種手法模仿西方女性的金髮形象,然而香蕉皮並非一直維持亮黃的色澤,而會隨著時間的更迭讓顏色區而黯淡而更接近黑色人種的原始髮色。我很喜歡這種輕鬆詼諧又不施主體性的表現方式。


(5)康居易(美國)

*長期居住於台灣的美國藝術家,利用兩個簡單的道具充分表現出人與人之間密切的相關性,一個是利用毛線球連接
兩個長形三角毛線帽的作品,必須兩個人能夠站在足夠靠近的距離才能完整呈現整個作品的完整性。另外一個是一個中空的管狀布,設計簡單,但主要的意含在於兩個人能夠做好相互溝通與協調增進彼此的情感,這位設計師攝影作品中的人物都帶著微笑,讓人也感染到那樣快樂的氣氛,作品簡單而生活化,強調「樂活」的精神。

(6)Nicola Constantino(阿根廷)

*這是我最喜歡的作品。Nicola本身對於矽膠與聚酯樹脂在青少年與大學求學時期有相當程度的涉獵,故創造初一種類人皮的合成高分子,設計的idea非常獨特,利用nipple&arsehole兩種人體器官放至於作品上,包括:外套、禮服、手提包、高跟鞋....etc,我一剛開始並沒有注意到這個部份的創意,而是身旁的小孩子突然說:「Asshole!wow...」我才發現的,我覺得這個作品牽涉的要點就是流行時尚的精神,情慾與藝術。展示間的擺設就像高級精品店一樣華麗,還有提供試穿的服務喔(這點還不是很確定,我只有看到有人穿著)。

(7)吳鼎武(台灣

*牆上掛了許多原住民族人的照片,全部都是臉部的特寫,但老實說並沒有讓我覺得有「新穎」的想法,所以我沒看幾分鐘就走出來了,但我還是想為原住民說幾句話,現今台灣政治上的政治惡鬥與原住民所應受到的重視似乎呈現反比的情形,原住民是應該更受到保護與尊重的一群人。

(8)Jose Antonio Hernandez Diez(委內瑞拉)

*「呵護」此件作品中,把服飾的內標全部都翻出來,一件件散亂堆疊在地板上,好像百貨公司裡擺滿特價衣物的展示推車般的凌亂,其實是對於全球工業生產對於無階級勞工剝削的無言抗議!「黑格爾」與「修姆」作品中,利用仿冒的球鞋堆疊出馬克思、卡夫卡等人的名字,這是對於資本主義大企業家們的諷刺嗎?值得思考的問題...


(9)森村泰昌(日本)

*因為生於1951年,適逢日本參與WW2的時期,極欲變法圖強的日本對於獨立發展武器並沒有太多的著墨,也因為時間不足,是用一種直接移植模仿的方式執行改革,所以森村用了許多的藝術表現手法(裝扮、表演、攝影...etc)來呈現當時的情況。展出的作品「自畫像(女優)」即是女model分別模仿好萊塢女明星(瑪莉連夢露、奧黛莉赫本...等人)的裝扮,並經由攝影出現在照片中,但其實照片中的女性的姿勢都並不優雅,不知其意圖是譏諷當時政府的全盤西化,抑或是對於美洲文化的一種輕蔑?

(10)席帕 古塔(印度)

*這個展覽我沒有太多的感想,我個人覺得有點枯燥。

(11)畢悠畢露(日本)-- 此段部份引用自展覽導覽內容

*擅於編織藝術的創作 。2000年起展開一系列服裝造型的期換立體雕塑「Planet Aria」,已久大行星和月球為元素色彩鮮艷且畸幻的圖形,傳答出一種奇異的視覺風格。此次展覽中的作品「祖母」是利用日本喪葬時所用的紙花堆疊出一個巨大的作品,有如衣冠塚一般,來懷念祖母。

(12)何孟娟(台灣)

*作者親自穿著不同的服飾以扮演照片中各個不同的角色,象徵著女性身處台灣社會對於身份多變的無奈之外,這些角色同時出現在一幅畫中,也對於社會對於女性的觀感提出質疑與批判,看來詼諧又身負著翻轉舊有觀念的責任~

(13)隋建國(中國)

*沒有太多的感想,許多顏色不同的中山裝模型,藝術天份還不太夠的我,並沒有太多的感想。

(14)Nezaket Ekici(德國)

*藝術家親自示範將自身衣櫃中所有衣服都穿上身是什麼樣的感覺。創作的取材非常生活化,而「衣櫃」作品中,作者氣喘吁吁的表現好像象徵著對於外人加諸於女性身上的眼光如此的沈重,也暗喻女性是否應該活出自己的風格而不是讓流行文化放肆地墾嗜自己的審美觀。

(15)Yinka Shonibare(奈及利亞)

*作品「Odile and Odette」用影片的方式呈現,天鵝湖中真假公主的角色分別由片中一名白人女子與一名黑人女子扮演,由相同而對稱的動作營造出鏡面效果,彷彿黑人女子在鏡中所表演的動作完全取決於白人女子,這樣直接而銳利的表示方式讓人驚動,充滿了揶揄與嘲諷的意味更顯濃厚!
--
還去買了一盒Mister Donut犒賞自己XD

Your cOmment"s Here! Hover Your cUrsOr to leave a cOmment.

張貼留言